西西河

主题:《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三十一:以物易物的时光。 -- 老光

共:💬45 🌺114 🌵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系列前面的文章……

非真:你到底看过没?没看过怎么这样子说话呢!我娘是生于1924年,我出生于1948年,你这结论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看起来你还引用了我的文字,好象还蛮振振有词的。我不知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哟!如果对我的文字有什么意见,尽可以和我进行交流,犯不着如此地计算嘛!同在河里头,都是网友,有么得讲不通的呢?

家园 邻居大哥……

想必你也经过了不寻常的生活的,不然,怎的会有如此感概哟!

家园 暴利不暴利……

俺不清楚,不过俺听老娘讲过(因为她解放前在卷烟作坊当过工人,清楚些内幕)一市斤烟叶大约可以制作出卷烟500支吧,一条烟十盒,每盒二十支。500支便是两条半烟。如今,最好的云南烟叶恐怕从农民手里头收购来,也就是十来块钱,多打点,二十块钱吧。一包烟卖多少,这就得看是什么牌子了。卷烟的确是利润高。不然,怎么是专营呢,国家对于私人涉足卷烟行业是坚决打击,毫不手软的。原因就在于利润大哦。所以,国家在卷烟行业拿走的利润那是相当的高呵呵!

家园 算错了,少算了十岁,小学不及格。不过,振振有词的是你呢,

数据对,你指出来就是了,用得着这样说话么?

家园 我不想吵嘴……

老了,没那个精神,也没那气力!我说的话语,也不算是过分的,只是讲一句:今后,看清楚了再讲,少得伤了他人,也连带自己!

家园 是啊!我平平淡淡说两句,你质问一大段,是不想吵嘴。
家园 算我错了,好吧!
家园 也没什么特别的

也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参加劳动早一点,承担家务早一点,走的地方多一点。但没挨过饿,没受过大的委屈,家里老人和亲友关怀呵护,生活虽艰苦一些,吃过苦,受过累,也受过委屈,但精神一直比较愉快。

主要是您的亲身经历写的好,内容翔实,感同身受。

俺这网名起的那个了,其实俺比您小多了,不是什么大哥,抱歉。

家园 谢谢……

谢谢你的关注!

家园 看不惯来挑刺的,不过算数不太好。
家园 谢了……
家园 来挑刺拉。

  工业券的事你可能记错年代了。在南京直到七十年代初期才有工业券,六十年代初工业制成品也缺,但老百姓手中的钱更缺。

  你后面关于香烟的价格可能也是记错了,六十年代俺没买过烟,七十年代时一包大前门2毛钱(这个数是准的),比较好的上海牡丹好象是4毛8,带嘴的5毛还是5毛2,是我见过带嘴不带嘴价差最小的烟牌,一包中华也才5毛几。六十年代差别不会那么大。

  关于你“倒卖”的烟叶有点应该说明一下:在那时候集体生产的烟叶你是不可能收到的,能收到的只会是自留地里种的。在61年前后政策有所放宽,所以你也有了“投机倒把”的机会。

家园 工业券好像是在六十年代开始发放了

可能各地区发放时间不一样。

家园 欢迎挑剌……

时间相隔差不多半世纪,太久远了,好多具体的细节也不太可能记得那样完整哟。不过,61年那会儿的确是兴了一种什么票券的,大约就叫作“工业券”吧,发行这东西为的是鼓励农民伯伯多多交售当时国家急需的农副产品,比如,鸡蛋,鸭蛋,生猪等等之类的,国家也利用了农民想添置毛线,热水瓶等工业品的心理,进行激励。至于香烟,也不完全像你说的那样,你那是供应城市居民的,所以,价格比较稳定。我们这是做生意,上面也晓得这东西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于是,这价格就比供应居民的要高些。究竟高多少,这具体的价格也记不太清了。那时,集体也没得烟叶卖,我们要买当然是买农民个人自留地里头出产的啦。也正是因为政策放宽了,我们也才有“投机倒把”的机会呢!你说得一点也不错耶!

家园 漫天大雪时……

还是大清早,就出去买菜,那也够辛辛苦苦的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