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MUSIK收藏之贝多芬篇——贺认证通过1 -- 道孙吴

共:💬119 🌺7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MUSIK收藏之贝多芬篇——贺认证通过1

自从DG公司的《贝多芬作品全集》于几年前问世之后,所有关于贝多芬作品唱片版本收藏的话题都变得索然无味了。与Philips的〈莫扎特全集〉不同,DG旗下的“贝多芬权威”实在太多。如果曲目部的主管们再大方一些,这套全集就完全有可能做成贝多芬唱片的“终结者”。可这种只是如果。事实是,DG更多地考虑了商业的因素,所以这套全集决非完美,当然,水准之下的演绎也同样不存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G Complete Beethoven Edition

资本家开公司都是为了赚钱的,DG EMI DECCA 等公司都不例外。与他们相比,TESTMENT 或 music&arts 我更喜欢,可能是他们在相对于商业性更多地考虑了艺术性吧。因此如何挑选一套自己喜欢的作曲家的全集成了一大学问。而对于唱片商来说,如何将卖不出去的东西与畅销的唱片搭配,以使利润最大化,更是一门学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比如这套mozart50cd的收藏版,将Daniel Barenboim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放进去的行为,就相当不受人待见

而我们望着那洋洋洒洒十几个版本,也会有头晕目眩之感,那怎么办呢??下载APE试听是个好办法,再就是听我科普啦

先从交响曲开始吧

第一至第九交响曲全集,由卡拉扬指挥维也纳歌唱家合唱团、柏林爱乐乐团(1961—1962年录音版,Jnoawitz, Rossel, Majdan, Kmentt, Berry演唱),CD编号453 701-2(5张)

无论人们如何苛责卡拉扬,可仍旧不能改变卡拉扬在商业时代古典音乐上的地位。卡拉扬的1963年版的交响曲全集固然不错,但他的70年代版的第八、第九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超越。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卡拉扬, 那么他绝不会让喜爱他的人失望(当然80年代录音室版过多的使用现代技术还是让人有些讨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至今未买入1963年版,就是因为这个演绎太程式化、标准化。它也许可以作为贝多芬交响曲演奏的范本,但却终究不能和瓦尔特、克莱伯或克伦佩勒的相提并论。尽管如此,手中还是要有一套卡拉扬的全集。我认为他与其他大师的版本比较起来就像水与酒的比较。相信许多有聆听经验的人都会选定70年代版,而这时不论是卡拉扬还是柏林爱乐都正处于历史的巅峰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此之外,有三套全集是值得大力推荐的,这代表了当今的三种风格。大编制的现代乐队版是旺德(Gunter Wand)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这是既全神 贯注又摆脱羁绊的演奏。旺德属于德奥传统指挥家一生基本没离开德国,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绝少在音乐会以外的社交场合露面。对贝多芬及的奥音乐的理解贴切而满怀深情,他尊重原谱,却不乏灵感迭出;北德广播交响乐团不愧是当今素质最高的乐团之一,它的铜管音色饱 满宏亮,弦乐落弓整齐,干净利索;所有乐器的质感都变化多端,在音乐的进行当中,或温暖,或持重、或明亮、或锐利,完全属于即兴的发挥。在这个低价版的全 集面前,瓦尔特的CBS版和马苏尔的PHILIPS版都失去了整体竞争的能力。不过前者的第三、第四和后者的第三、第六名版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集 版的第二个选择需要一些个性。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符合这个要求是因为他并非一味地“仿古”。他的欧洲室内乐团使用的是现代乐器,但却采用贝多芬时代的编制,演奏严格 遵守贝多芬在乐谱上标明的速度。因为乐器声音的反应很敏锐,所以奏出来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哈农库特是学究气很重的音乐学者,但也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他 和他的年轻的乐手们是深爱贝多芬的,这种真情在九部交响曲的演奏过程中随处可见。

第三套需要一个“时代乐器”的版本,加迪纳、诺灵顿和霍格伍德占据相同的 卖点。就优美与个性而言,显然诺灵顿会更使人兴奋。他的第二、第三、第六和第七不仅表现出学院派的严谨和高技巧,而且具有令人热血奔涌的惊人效果。只是他的第九常被乐评垢病,原因是“误判了几个关键性的速度,用的独唱者也不太好”。霍格伍德恰恰是第九非常棒,各个乐章之间的衔接、配合与平衡很得当,独唱与 合唱表现得轻松流畅,录音的层次也很好。对于喜好古乐音色的人来说,这个第九应该是最佳选择了

加迪纳(John Eliot Gardiner)的全集获得好评无数,他的确是整体效果最佳 的版本;乐器和速度虽为“仿古”。但加迪纳个人化的东西也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使这套全集充满了戏剧性和想象力。革命与浪漫交响乐团的音色温暖朴质,各声部 的和声清澈透明。尽管有时他们的独出心裁到了难于接受的地步,但给聆听者的感受却是非常愉快的。今日的加迪纳已经成功地制造了神话,对于相信这个神话的人 来说,这套全集是非有不可了。(时代乐器有时感觉很“吓人”如果是准备买第一套的话不推荐这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终于到老大师们了。

第一位当然是富特文格勒啦,富老的全集是贝多芬发烧友们绝不能错过的。就像某位PL姐姐说过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次大战后富特文格勒在意大利开始工作

我去那里听过他的许多场音乐会

对我来说

他就是贝多芬

————MARIA CALLAS

富大师的这个全集是拼凑出来的。万恶的EMI仍旧没把许多最好的版本收入其中。当然,这套唱片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录音室作品的优良音质,老牌唱片公司的一流转制技术,等等。虽然大师的录音室作品和现场演出无法相媲美,但他指挥演绎的贝多芬单数交响曲仍然具备权威性和高度的聆赏价值。其中的贝三让我们感到了什么叫作英雄迟暮,他将整部第三演绎成了一部大的葬礼进行曲。贝5依旧雄健,贝7依旧癫狂。拜罗伊特的贝九更是经典。贝二富特文格勒唯一的版本。虽是战后的作品,却迅猛强劲,启发性十分强烈

美中不足的是其余的双数交响曲(最好的双数交响曲会在后面单张方面上介绍)第4浪漫主义气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缺乏个性的“古典风味”.第6想一次试验,某些部分有过分拖拉的感觉。

说了富特文革勒,后面当然是托斯卡尼尼。托老出生在“真实主义”歌剧盛行的年代,后来通过Martucci学习了德国的交响乐。他不可避免地以歌唱的角度看待交响乐。再加上那同著名的快板论,使得托老的贝交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雷同感,可以说托斯卡尼尼的贝交是一件浮雕,清晰明朗、轮廓鲜明。

再推荐两套,一个是魏恩加特纳(Felix Weingartne)的,这位指挥家是首位完整录制全部九首交响曲的指挥,还写过论文“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指挥”。魏恩加德纳对于音乐平衡、韵律以及速度之间关系的处理显得非常合理。音乐的表达自然,带有坚定的力度,很少有如此的情感和高贵的情绪,音乐很厚重,但是并没有过度负重的感觉——这里没有低音的回响,各个乐器部也没有饱和之感。同样属于客观主义指挥家,个人认为在贝交方面强于托斯卡尼尼一筹。其中第8,第5大力推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一套是荷兰指挥大师门盖尔贝格(mengelberg)的。门盖尔贝格在世界上是很具有魅力的指挥家,根据在当时的一项调查显示,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受欢迎程度直逼荷兰女皇Wilhelmina。在长达五十年的任期内,使该乐团成为世界第一流的交响乐团。在几乎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门盖尔贝格就是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就是门盖尔贝格。门盖尔贝格的艺术风格与众不同,有一个将他与其他著名的指挥家区分开的特点,就是门盖尔贝格对20世纪早期比较常见的一些诠释技术的较多的运用。这些技术包括对弦乐滑音,改变音符时值和突然改变速度等手法的自由运用以及那些比较合适称之为 “弹性速度” 的技术,还有就是对管弦乐配器的明显修改。对现代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聆听门盖尔贝格的指挥既是一种听觉上的冲击。他的第三,第五,第六更是一流中的一流。每次听完门盖尔贝格的贝交之后都会有一种新鲜感和畅快感。或许这就是身处英法德三国之间的荷兰的魅力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张声语,我爱莫扎特,
家园 MUSIK收藏之贝多芬篇——贺认证通过2

除了全集之外,以下几个单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克伦佩勒的第三,不论是立体声还是单声道版都同样恢宏大气,散发出 慑人的光芒。相比之下,单声道版结构更紧凑些,是克氏早期录音的极品。如果需要一个全新口味的“英雄”,科林.戴维斯指挥德累斯顿国家剧院乐团的版本可谓 异军突起。它在速度上极为自由,第二乐章几乎慢到极限,密集的能量和压抑的情绪让人喘不过气来。而追求英雄主义的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版本更是接近完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伯姆的贝多芬显然比他的莫扎特更有说服力:第四电光石火, 意气风发。堪称异数,第六则高贵超然,不沾一点俗气,刻画出自然的力量,第九是他的最后录音,速度达到最慢,沉稳有力,气象庄严,呈现出指挥家前所未有的 境界。老克莱伯的第五第六是录音很好的单声道版,它会提醒你注意。小克莱伯的第四,第五、第七是所有人无法抗 拒的传奇名版,但是它们的录音都不太好。其中气贯长虹的第五,自由速度的第四更是让人找到了老一辈指挥家的神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五还有一个好版本是朱利尼指挥洛杉矶爱乐的,整体布局雄伟紧凑,充满张力,指挥以深邃的理解,诠释出命运背后的另外含义。本片的录音也清晰饱满,属中上之质。录音更胜一筹的第六是多纳伊指挥克利夫兰乐团在TELARC的版本。它综合了以前演录的所有优点,在节奏上更富弹 性,音色温暖自然,呈现的是一个圆热顺畅的境界。

切利比达奇的贝多芬交响曲虽然不太容易被接受,但是面对第六的冲击,很少有人不为之动容。老人家将一次乡 间记趣演变成斗转星移的天路历程。由于这个现场录音的存在,其他的版本都失去了可比性。切利比达奇的第九的前三个乐章也是没有对手的,因为也是现场录音, 所以第四乐章的男高音把嗓子唱破就没法补救了。具有同样震撼力但录音远远胜出 的是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的1979年版,巧合的是四位领唱恰好都是以唱瓦格纳闻名的歌手。这次演出的现场气氛特别浓烈,可以用热火朝天、排山倒海来形 容。第三乐章的柔板是典型的伯恩斯坦的慢速度,弦乐的密度柔韧而富有弹性,始终保持着甘美动人的情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还是以富特文革勒的单张推介收尾吧。

如果我要说富特文革勒是最好的贝多芬诠释者之一的话,有一个人一定不同意。

1947年4月6日,大师在罗马开始他最后一段风雨飘摇的艺术生涯,他在意大利指挥了为数不多的音乐会,听众中有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玛丽娅.卡拉斯。二十一年后,她和好友阿杜安在去医院的途中偶然听到了广播里正播出的一段录音:她最喜爱的贝多芬交响曲————《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她举世闻名的火爆脾气全撒在了指挥:乔治.塞尔的身上:

哎!这句错了!往下怎么演?嗨!他怎么搞的?死气沉沉!啊!这是在胡闹......!

终于听完了之后,卡拉斯发了一通感慨(奇怪的是这通话直到今天仍然有效,贴切和极其流行):

啊!你看看我们落到了什么地步......现在连塞尔都算是大师了!他怎么能跟富特文格勒相比?

当时阿杜安满腹怀疑地看着这位名声显赫,从来没有跟大师合作过的女高音————不是怀疑她的结论,而是怀疑她斩钉截铁的态度:

你怎么知道?你从未在他的指挥下演唱过......

这时候玛丽娅.卡拉斯说出了史上对大师的最崇高,也最著名的赞美:

“对我来说,他就是贝多芬!”

先是第三,贝多芬“英雄”的创作是和拿破仑有直接联系的,她本身象征着新欧洲精神。尽管创作后期天真的作曲家对拿破仑已经完全失望,但他仍然珍视他出征欧洲时曾经提出的原则。1944年12月富特文格勒在维也纳爱乐大厅指挥维也纳爱乐录制的贝多芬《第3交响乐》四个乐章一气呵成,却又步步有张有弛,大喜大悲,高山深谷,一听而尽收在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来是第五,1947年5月,柏林高度动乱的年代:战败的德国经济处于绝境,百姓囊空如洗。

但有一天,人们在票房前排着长队,手中拿着画作、磁器以及当时作为真正通货使用的香烟和咖啡等实物希望换取一张音乐会的门票————在长达两年半的流亡生涯后,在人们长久的盼望中大师终于重返祖国,重新执棒柏林爱乐。这就是著名的1947年版贝5,这个贝五音乐力度扩大的效果非常明显,整体精神上步伐从容,低音声部的面貌除了录音因素外也确实被处理得异常深沉,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未来的不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然后是贝六,富特文格勒赋予“田园”的表现力和可塑性是所有其他指挥家都无法做到的,一种清澈的气息贯穿作品,即使是第四乐章的“风暴”,富特文格勒特有的丰满“粗厉”也呈现出和其他贝交作品如“英雄”“命运”之类处理手法上的微妙差距:她涉及重量而非“分贝”。“田园”被灌注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意识,力度被小心控制,即使是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音响也呈现出一种透明的轻快精巧。这个1954.5.23 Titania Palast的录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后是贝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居然好多一样爱好的啊

个人认为Gardiner的全集是最好的,我有一套一点都没打着的打口碟。

卡拉扬当然也不错,63年版完整性尤其好。

元首御用指挥家其实是对老贝理解最深刻的(切身经历,当然深刻),这个拜罗伊特节日乐团和合唱团在演艺德语系音乐作品,尤其是可以看作老瓦的根源的老贝的作品的时候尤其出色。单声道所带来的历史感和纯净感,更加使人可以深入音乐而不是声音。

说起听古典音乐,当年最早一堆人都是从旋律及其丰富多彩的老柴开始的,然后就转到老贝,然后分化,有的沿着历史的脚步,去了拜罗伊特报到,我这样的是逆着历史的脚步,去巴赫那里了。其余有些喜欢意大利歌剧甚至法国歌剧的,都被我等称为缺乏思辨精神的堕落份子。

家园 听了老柴

能去听意大利歌剧甚至法国歌剧!?是不是没听过柴6啊

不过意大利歌剧中贝利尼和威尔第还是不错的

在中国能买到没打口的Gardiner??哪里买的,我在上海都没见到过

家园 悄悄的说

你这个好象是写论文吧, N个乐评的合集?

还是这些文章都是你以前写的?

家园 有没有试过阿巴多

和柏林爱乐的那套贝交全集?

我听过里面的第六《田园》,和我常听的瓦尔特的版本大不一样。让我眼前一亮,速度较快,音乐蓬勃而出,一气呵成,干净透明,没有常见的那种贝多芬的“沉思”味儿,而充满了勃勃生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建议有机会试试。

家园 他的很多地方像是海顿和莫扎特

难怪你会喜欢 : )

不过我只有他的三五七九, 当时只有这些可下, 倒不是我刻意. 我还经常听他的匈牙利舞曲, 真的很像是民间舞曲, 喜庆, 适合新年音乐会.

家园 被你这么一说

发现真的有些共同之处。他的演绎很阳光,流畅,音乐自然的流淌着,确实有莫扎特的感觉。

另外,看YOUTUBE上他的贝六的视频,当演奏到第五乐章,暴雨过后风和日丽,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看得出是个心胸开阔,乐观开朗的人。

家园 有些碟评一句话, 胜过千言万语
家园 富大师的贝九

真有味道啊!

他的音乐很“黏人”,特别喜欢他手下贝九的第三乐章。有一次,我有急事要出门,收拾了东西打算关上音箱走人。当时正放着那个慢板,我站在音箱边,等着在音乐喘口气的时候下手,可音乐竟是连绵不绝,我苦苦等到乐章结束,竟是找不到一个破绽。。。

所以出门前绝对不能听古典。流行歌曲就5分钟,掐头去尾,中间再反复一下,真正有旋律的就一分来钟,耽误不了事儿。

另外,我一直不明白波姆的莫扎特好在哪里。

家园 有些是以前写的

有些是资源上的,不过如果你像我一样听过N个版本的贝交或贝钢协,你也写得出了,比如说以贝九为例,伯恩斯坦1989年勃兰登堡门版用时78分钟,第三乐章让人感觉昏昏欲睡。一贯强调整体感克伦佩勒1957年(the royal Festival Hall)版用时70分钟,却没有伯恩斯坦的凝滞感。

卡尔 伯母 的最后版贝9用时81分钟,可是你永远感受不到缓慢。只能感受到心灵的触碰。托斯卡尼尼的39版最快,66分钟就只会完了。你或许就觉得他有点在赶时间,不过第一次听感觉还不错。富大师最强,51年拜罗伊特版虽用时74分钟,但你永远不会感到哪里快了,那里慢了,只会感到伟大

家园 意大利指挥家的风格

他的BRAHMS也有带这种风格,朱里尼的贝三也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家园 波姆的莫扎特

在一定程度上是别人炒上去的,他可以说是以成人观来演绎莫扎特的典范。对于莫扎特交响曲我也不是听过很多,还是推荐一下瓦尔特吧。波姆主要是在歌剧和合唱方面表现突出。

富大师的贝多芬听过后,我那套卡拉扬70版的就没动过几次了

家园 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的吧

家园 对于卡拉扬70年代的贝九我好象接受不了

老卡70年代全集没有买。就买过一张第九。觉得很怪。没有办法接受。

伯姆80年代的第九,觉得太慢。福特温格勒是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伯姆好像全都是慢。

难道因为贝九我先听了福特温格勒的EMI版的缘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