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简介志愿军作战时的口粮——炒面 -- 龙战

共:💬111 🌺6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简介志愿军作战时的口粮——炒面

前一段时间回家仔细收罗了一下,找多很多有意思的资料。但是以照片的形式贴出之后很多河友反映看不到。龙战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手打出来了。

话里话外说炒面

——志愿军靠什么打赢了美国 (节选)

李峰/文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精辟的总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是任何一支军队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吃的问题,一支军队再能征善战也难逃覆亡的命运。“一口炒面,一口雪”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西方十六国联军时艰苦战斗场面的最真实而又最凝练的写照

炒面背后的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军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外战争之一,也是人民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战争强度从国内战争时期比较初级的近代化战争骤然上升到当时最现代化的高强度战争。面对具有强大空中优势的敌军,几十万志愿军将士一跨出国门,立刻就遇到如何吃饭这个大问题。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一架飞机都没有,入朝的防空武器只有36门缴获至日军的几乎磨光了膛线的75毫米老式高炮和数百挺高射机枪,雷达也是一部都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只能靠耳听目视。基本上没有防空能力,只有靠隐蔽防空来躲过空袭。而对手则是最强大的美国空军,当时美军投入到朝鲜战场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有近两千架,完全主宰了朝鲜的天空。。。。。。。。。

炒面到底是什么

炒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正如炒米是我国南方的传统食品一样。因地域不同,炒面的制作材料稍有区别。像山西以糜子、芸豆、玉米等作为主原料;陇中地区以玉米、青稞、甜菜根为材料;东北地区以小麦、大豆、高粱米为原料。各地制作炒面的原料虽有不同,但是其制作手段和食用方法确是大同小异。都是将原料炒熟后磨制成粉,即为可以随时食用的炒面。直到现在,将柿子汁与炒面混合成柿炒面仍然是晋南一些地方的早点小吃。在许多地方,炒面甚至是其名产,像解州炒面油茶,左权(县)炒面都是当地最有名的地方小吃。只不过食用时更讲究一些。八路军曾在北方征战多年,对民间这种速食方便食品肯定不会陌生。。。。。。。。。所以炒面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甚至一度成为志愿军的主食,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

如何进入朝鲜战场

。。。。。。。。。。。。

权威的说法则是——由于美机疯狂轰炸,运输、野餐条件均极差的几十万入朝部队很难生火做饭。关键时刻,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兼政治委员的李聚奎将军依据自己吃过炒面的经历,提出用炒面作为志愿军的干粮。并让东北军区后勤部试制一批炒米、炒面样品,送往前线试用。随后,李聚奎又将一批炒面样品送往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和几位副司令员得知了试用结果并亲自品尝了炒面样品后很高兴,立即给国内发加急电报:发来的炒面样品甚好,。。。。。。。。。

提到炒面还必须提到志愿军将士携带它的工具——炒面袋。它也是抗美援朝的功臣。炒面袋直径约10厘米,长约1米多,行军时战士们将斜跨在左右肩膀,这就是当时志愿军战士们标准的野战口粮携行具。这条袋能装多少炒面呢?说法不一,三十八军战斗英雄回忆说:“一人一条米袋,里面按两个月标准装备炒面、饼干和罐头。”邱少云的班长,一等功臣X成德回忆说:“入朝后每人配发70市斤炒面,8枚手榴弹、500发子弹(非作战状态,指入朝途中的负担)。”连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四星上将也对志愿军的炒面袋印象深刻:“(志愿军的)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16天。”应该说,范弗里特所说的这个数字是比较准确的。他的到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美军情报部门经过精确计算后得出的结果。事实上志愿军炒面袋也只能维持7天的攻势作战。

这是一个贫弱民族必胜的体现

此外,志愿军所吃到的炒面也没有统一的制式。有许多炒面是甜味的,而且炒面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据一些战士日记记载,刚开始时炒面质量很好,由精面加工炒制而成,并掺和了矿糖、芝麻、花生等。后来变成了干巴巴的炒高粱米,口味极差,难以下咽,吃到肚子里甚至冒酸水。为此,有部分部队不得不从前线抽调人手到后方挖野菜以改善生活。

在抗美援朝最关键的第二次战役后,当时负责志愿军后勤的东北军区后勤部开始向前线大量供应炒面。由于需求量大,即使按照志愿军每人每月定量的1/3供应也需要1482万市斤(1市斤=0.5千克)炒面。而东北地区最多也只能解决1000万市斤。不足部分只好由全国其他地区解决。当时东北地区为了完成每月1000万市斤炒面的生产指标,几乎进行了全民动员,东北人民政府甚至专门发出《关于完成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的公文。确定东北各大城市党、政、军系统,各单位的日炒面任务量。

为了满足供应志愿军将士足够炒面量的需求,东北和全国其他涉及到炒面制作任务地区的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整个北中国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连包括周恩来总理在内的很多中央领导人也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亲自同北京市一些单位的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制作炒面。周总理等领导亲自炒面的信息传到朝鲜前线,给了广大的志愿军将士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值得一提的是连当时还在北京功德林监狱进行劳动改造的国民党战犯都被动员起来为志愿军将士制作炒米和炒面,而且这批旧时代的将士们干的非常认真,他们也在战场上饿过肚子,深知其中滋味,也为自己民族的军队能打败“联合国军”而自豪。

今天,当我们沉浸在那如火如荼的岁月往事中,在为当时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美援朝的故事所激动时,却也不能不进行沉重的反思,志愿军月需1482万斤炒面,折合成公吨不过是7410吨。今天,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一天的粮食加工能力就可达上万吨。今天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任务,当年却不得不动员上至总理下至战犯,地域范围几乎遍及半个中国的人力物力才能勉强完成。百年战乱后的中国虚弱到何等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当时炒面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口味也不尽一致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者就使我们不得不对新中国和志愿军将士在如此艰难困窘的物质调件下打败全世界最强大的十六国联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由衷的敬佩。

。。。。。。。。。。。。。。。。。。。。。。。。。。。。。

昨晚加班加点,终于算是把任务完成了。龙战在此谢谢河友们的支持。但是龙战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问哪位河友能介绍一下现在国内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如果要完成加工类似炒面之类的食品日产量上万吨,那些企业会怎么安排工作?加工流程有哪些?需要哪些设备?

关键词(Tags): #战争(马克沁)#抗美援朝(马克沁)#后勤(马克沁)元宝推荐:老叶,萨苏,一直在看, 通宝推:平淡是真,星海潮生,格里高利,jcdh836,喜欢就捧捧场,兰州人,Mtknr20,煮酒正熟,lucase,苍野,daharry,青抗先,逍遥探花,rynax,博扬,大溪水,face888,传说,isamu,zen,篱落呼灯,山龙,桥上,侧翼,cobalt,和尚,驿寄梅花,李根,老芒,好知明言,老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两个疑似虫子

各地制作炒面的原料虽有不同,但是其制作手段和食用方法确是大同小异。都是将原料炒熟后磨制成粉,即为可以随时食用的炒面

俺那里制作炒面把是粮食先磨成面粉再炒制。各地应该差不多吧?

今天,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一天的粮食加工能力就可达上万吨。

这个数据上万吨似乎是上万公斤之误,上万吨是要两百节火车皮来拉的。一万吨面粉可以做一亿个馒头或十三亿个饺子。单个食品企业没有这么大生产能力吧?

家园 赞,辛苦了。
家园 前两天央视10套密境追踪有两集介绍军用速食

专门介绍了炒面,但没你的详细。

红字部分更生感慨。

家园 密境追踪里还说

志愿军中很多人患上夜盲症,晚上根本不能打仗,等于战斗力减半。原因是炒面缺乏维生素。后来靠苏联支援一些维生素片、后方组织蔬菜供应,才解决了夜盲症的问题。

家园 实话说,兄弟我当时也是看到红字部分后对这篇文章

印象异常深刻。前些日子“侧翼”兄又在网上发了一篇关于志愿军后勤供应的帖子,兄弟看了之后立即联想到了把这篇文章贴出来,给

“侧翼”兄增加一些素材。

家园 是啊,说的没错。下面再给您贴上一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炒面这种应急食品的缺陷也暴露无遗,许多战士口里吃出了大泡,患上了夜盲症。洪学智上将回忆道:“炒面这东西,长期作为军队的主食是不行的。因为人体需要多种营养,而炒面营养成分过于简单,缺乏多种维生素,长期食用会影响战士们的身体和健康,影响战斗力。例如:炒面含水分少,长期食用容易上火,许多战士得了口角炎,再者,长期吃炒面肚子涨。

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也意识到了吃炒面绝非解决志愿军口粮问题的长久之计。当洪学智回国汇报工作时,主管经济的陈云专门把他叫过去询问:“志愿军长期吃炒面有没有问题?”洪答道:“当然有问题,炒面吃多了烧心的。”陈云焦虑的说:“没有热饭吃不行呀,一定要想办法让将士们吃几顿热饭。”毛主席听说许多战士由于缺乏营养得了夜盲症时更是急迫的要求给部队增强营养,让战士们每天吃一个鸡蛋。

家园 这个问题在《抗美援朝后勤资料集》里有不少说明

印象很深的是彭总汇报材料里说:“是最艰苦的战场,从没碰到过,比爬雪山过草地还艰苦,比反扫荡还艰苦,过草地还可以吃上热饭,这里白天晚上都有敌机,不能生火做饭,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下连续十几天只能吃雪和炒面,造成大批腹泻”。

领导认可了炒面之后,后方全力送炒面,结果战士只有炒面可吃,发牢骚说:“只要把炒面袋子挂在树上,美国飞机都不来打......”

那个条件下居然还能战斗!生命力和意志力有多顽强啊

通宝推:一无所之,李根,
家园 早期的情况更坏

小的时候有听一些舅舅说朝鲜战争的事,他是50年底入朝的,是炮兵(他自称如果不是炮兵有10条命也没有了),当时火炮是用骡马拉的,到了一个兵站,往往只有骡马的“口粮”能保证供应,人的供应一直是不足的,但不会一点没有。

说句题外话,借贵宝地问一下,河里的大牛很多,有没有人研究以下两件事的:

1、有没有人研究过解放战争时的邮政系统的?在我家的家史中一直有49年春节正下大雪,收到信件,只有“大兵南下”四个字,后来我舅回来后说是国民党南退的时候在他在火车上求工作人员发的信(他当时被抓壮丁了),我家在皖北农村,当时已解放。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当时邮政系统基本上还在动作。

2、地下逃兵活动,当时被抓壮丁的人很多,逃兵也多,我们村逃回来的人都说逃跑的时候白天躲起来,晚上跑,到村子里哪家穷往哪家跑,如果军装没有换,可以很容易的换成便装(当时衣服是很紧张的),走的时候还能拿到干粮,当然少不了跟老妈妈们哭诉一下当兵的苦,以及落脚人家的被抓走人的情景,我们村也有人家接待过类似的逃兵的人,小的时候亲身经历的人都在,现在都没了,但网上找不到相应的资料。

家园 质量问题不那么简单

所以当时炒面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口味也不尽一致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记得有文章暴露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生产的炒面有质量不合格这么一个问题(用差的原料,杂质较多,且需要添加的东西不足);当然,需要有统计数据才能说明问题的性质。。。不知有没有这么个数据?

家园 邮政系统是金饭碗啊,是个从不可缺的。

邮政系统是金饭碗啊,是个从不可缺的。

白区啊,解放区啊,日占区,甚至伪满,都可以通信的。

甚至可以汇钱,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

家园 军需品让民间企业供给,总会发生问题

不止食品,当时,最要命的还有医药用品。

一些民族资本家供应的军用医疗品,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黑心棉”,造成部分志愿军伤患致死。

军需品让民间提供,是因为数量需求和军工厂生产能力的差异所致。如果有一套有效机制,在大规模军事行动中,能保证民间企业也能生产出合格的军需品,就好了。

比如,战时,由军方提供标准和技术,让军代表进驻验收等等。

家园 完全是良心的问题

如果有一套有效机制,在大规模军事行动中,能保证民间企业也能生产出合格的军需品,就好了。

比如,战时,由军方提供标准和技术,让军代表进驻验收等等。

这么简单的产品,都不按照标准作,完全是良心与人品的问题。。。中国“民族资本家”之先天不足,是由来有之的。刘少奇想靠这些人建设国家,明显是梦幻。

家园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