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什么出过国的人比较爱国?因为见怪不怪! -- 雷声

共:💬291 🌺1164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挖到宝啦,嘿嘿,他也不是那意思吧

刚看了电影毛的激情,那几位中国人可都是很西西河啊,人家在美国也是专家教授撒,咋就没那么自由原教旨主义呢

家园 我就是当年的GTER之一

在加拿大还坐过一段办公室,当技术员画图。

算白领吧?

国内不是白领的,出国了基本上不可能当白领,毕竟当白领是要受过大专教育的。

国内的白领出来当不上白领的,那就更加怀念国内的幸福生活了。

至于什么服务生领班之类,国内去哪里消费的公费的比例大的很。有谁会跟领班比收入的?

国内的白领雇的起小保姆的比比皆是。出国当白领有几个雇得起小保姆的?

80-90年代自费出国留学的基本上都是拿奖学金的。现在自费出国留学的大部分都是靠国内家庭资助的。

现在谁还借钱留学?出国留学不等于能留在国外,回国都不一定就业有保障。

家园 出国之后也不是底层

出国的阶层多为学生和收入中等的白领和技工,这一部分人在国外的中产阶级中也是中上层,出路以教授、硅工和矿工为代表。说什么相对社会地位下降那是想当然了。

至于小留,不巧我认识不少,回国工作的几乎全是因为恋家想要呆在父母身边,或是打工几年薄有积蓄想要回国创业。因为抱怨在国外工资低、工作苦,或者社会地位低之类理由而回国的,我一个也没见过,当然,你可以说是我运气太好。

国内的小白领有无数廉价劳动力伺候着,这倒是第一次听说。大概你眼睛只瞅着北京上海这种特例城市吧。白领这种东西,可以用剥削劳工的理由来说明他们在国内过得好,也可以用房价过高的理由来说明他们在国内过得糟,预设立场之后想要拿某些人当枪使自然是指哪打哪。

家园 出国前我就请过保姆做家务,我还是某中小城市的

十年前请个下岗女工做家务,一个月四五百足够了。大城市应该贵一点。

你在美国请个保姆试试看?

国内你请人修修水电修修房子的成本大多数白领都负担得起。

在国外很多人就被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国内日常生活里面上馆子,理发美容之类应该不是什么负担不起的消费吧?

出国了谁还能继续以同样的频率继续消费的?

“出国的阶层多为学生和收入中等的白领和技工”。

不管你国内背景是什么,刚出国那几年是要熬苦日子的,我就是过来人。

当然身家丰厚的人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

家园 你请过不等于出国的人都请过

甚至不见得10%以上的出国人士都请过。

我也是过来人,没觉得出国之后one-bedroom、自己做饭比国内研究生的上下铺更苦。如果你认为自己动手生活就是苦,那你在国内真是小皇帝阶层——你小时候没做过家务是吧?

你可以有自己的体会,别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体会。拿自己代表别人,很无聊。

家园 家里有孩子,父母又不住一起的,绝大部分应该都请过

两个大人都要工作,孩子中午没人管的话,不请保姆是不行的。

这和什么“小皇帝”跟本不搭界。

出国的话,恐怕只能留一个人呆家里看孩子了。我认识的新移民家庭都这样。

家园 看来兄弟不回中国好多年

现在不说大城市,就是二线城市你请一个保姆试试看。

我老妈前些日子摔了腰,请了个保姆,每月就是一千元,还只是做做两餐饭,打扫一下清洁而已。年底还要给双份工资,不然就走人。这还不是经过正规培训的,那些持证上岗的,没三千包吃住根本请不来。

至于修水电修房子,这国内是很多人负担得起,那是因为大家人工都不高啊,做保姆的不也请得起电工来家弄弄电么?

你后面说的都可以归于人工成本。

这和爱国不爱国,没关系吧。

还有,绿坝这玩意,早就偃旗息鼓了,在国内就是一个笑柄,老兄也不与时俱进?

家园 群体性事件的急剧增加说明了什么?

未来10年群体性事件成执政最大挑战

《瞭望东方周刊》:应急培训基地的培训重点是什么?

竹立家:核心就是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

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群体性事件开始显示出增加的趋势。我们曾经做过统计,从2006年到现在,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http://news.qq.com/a/20100126/000954.htm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近年来各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从2005年的31.4万件,攀升至2008年的69万件,翻了一倍还多。

  最高人民法院给出的数据则是,各级法院在2008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达28万余件,同比上升93.93%。今年上半年受理近17万件,同比又增30%。有的地区此类案件更呈激增之势,如今年一季度,广东、江苏、浙江增幅分别高达41.63%、50.32%和159.61%。

  与此同时,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2009年以更加激化和暴力的形式,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http://news.qq.com/a/20091214/002118.htm

家园 说的实在。我看三个原因

第一,在国外看到,丑恶的现象也不少,美帝也不是像80年代知识分子感觉的世外桃源。TG和绝大多数政府比起来,干的还真是不错。

第二,在国外,感受不到国内制度不完善带来的痛苦。国内的同志们可是见天儿的被“提醒”着。所以确实有一些“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第三,去国怀乡,距离产生美感。

总之,不论在国外高谈阔论的,还是在国内踏实苦干的,我相信,绝大多数,还是真心希望中国越来越好的。

家园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要习惯这些

印度、菲律宾、哥伦比亚别说一般群体性事件,武装暴动都有。

另外国内外也有人分析过所谓的群体性事件。在中国,五人以上参与的事件即为群体性事件。流氓斗殴超过五人也是群体性事件,学生打架超过五人也是群体性事件,村民为了水源、土地械斗也是群体性事件,交通事故引起群众围观也是群体性事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年前就报有数万起群体事件。这个数字以365天,全国2800个县级单位来划分,算算你平均每天看到了几起“群体性事件”。昆明的民工游行我是亲眼看到过的,上海金山农民静坐我也听说过,但说说你自己一年当中经历过多少“群体性事件”,能和这个数字对得上吗。

再说就是在发达国家,中下阶层对政权的厌恶感、对政治的无力感也是很普遍的,他们也有群体性事件。巴黎也就前几年发生过暴乱,德国每年五一节柏林暴乱已经成为“仪式性”的。在印度、南美,街头政治和暴力对抗更是风起云涌,家常便饭。人家几十年下来就是这样的。国际评级组织就将印度的政治稳定度定在中国之下。

和印度、南美这些政治动荡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不同是什么呢?第一中国政府还是高度有效的,第二中下阶层老百姓还是相当相信政府的。

另外由于中国长期的新闻控制,很多人有错觉以为中国“以前一直很稳定”。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八平方”事件就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八一到八八年一波接一波全国性街头运动能量积蓄起来的。象有名的方姓天文物理教授是街头运动的老将了。那些还是有全国串联性质的,比现在远远要危险得多。

家园 国内最痛苦的是”人多,资源少“,而不是制度

当然很多人想到的是制度。不过更多的老百姓是归罪于“贪官污吏”。

其实你去和印度、南美的同事的交流,就会发现大家的情绪都是一样的。印度和南美的中产阶层也是抱怨“太社会主义”,“不够自由”,“要象美国一样就好了,就什么就解决了”,“政府太腐败、无能”,“利益集团控制了政府”。南美还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羡慕古巴的,“人家穷,至少有免费医疗和全民教育”。

类似的情绪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北欧也有。很多瑞典人觉得要“最能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学”,“不受懒汉、平均主义、强力政府打压”,就是去美国。

家园 没错

你看看老美,偶而在人多,资源少的情况下,表现的一点也没有比中国人有本质的提高。

球赛后的垃圾,满地的小便。

好像制度能凭空为我们变出来资源似的

家园 那么你也得要习惯国内民众的不满与揭露

你说了很多,但是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各个国家都有群体性事件,但是中国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何以急剧增加?这种急剧增加意味着什么?

你既然要国内的人要习惯这些,那么那么你也得要习惯国内民众的不满与揭露。

顺便说一句:如果当年我们的祖先猴子们习惯在树上爬着,那么我们现在也还是在树上爬着呢

家园 人多太恐怖了

国内现在高校里招聘会,那个排队,凌晨开始排上午九点的号。前几天武汉还是哪儿的,国企集中搞招聘会,成群成群毕业生把会场厕所窗砸了冲进来。

这玩意儿制度怎么搞也解决不了啊……全社会就需要这么多岗位,又不能行政命令每个岗位都搞个三班倒。

家园 好像本人并没有哪里不习惯“不满和揭露”

只不过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揭露”而已。一个人既要习惯对政府、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揭露”,也要习惯私人和私人之间的“不满和揭露”。并没有哪种“不满和揭露”是特别神圣的。

另外国内的一些“不满和揭露”,在国外也是一样的“不满和揭露”,到一般第三世界国家更甚。就像你说的,我们祖先在树上爬着,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树上爬着呢?所以我们希望减少一些重复的“不满和揭露”,多一点创造性的“不满和揭露”。社会的进步在于创造性嘛。

另外近几年群体性事件急剧增加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可以另起一篇文章来讨论的。群里也有很多类似的讨论,讨论到后来也没有一定的说法。但如某些人的口头禅一样,是因为简单的“官员腐败啦”,“没有一人一票啦”吗?作为一个比祥林嫂受过更多教育的人,见过更多市面的人,要适当提高自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