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工科大学生在国内学习的方法 -- 冷酷的哲学

共:💬80 🌺7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工科大学生在国内学习的方法

我最近看了网上一篇文章,讲得是一个留学生在美国拼搏之后的经验。我觉得如果能早些碰到这些文章,我也许也会走得更顺利些。既然我在国内和国外都学习过,不妨也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受益。

在国内读大学,似乎日子一眼就能望到头,无非是上课-考试-放假-上课-考试-放假……毕业设计-毕业。大家旷旷课,考试之前突击一把,似乎也能混过关。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就不要抱怨以后找不到工作了。

首先,大学和中学不一样。中学有老师督促,所有课程都是摆在面前的。上中学的目的就是上大学(否则还不如去上技校更有前途),上大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范围都是限定死的,大多数人只要沿着这个轨迹就行了。学生学多了就产生了路径依赖,到了大学里也觉得只要把课程分数混高点就万事大吉,结果造成很多中学里的尖子最后“泯然众人矣”。

大学,很多人讲过,应该是一个学习怎样自学的地方。很遗憾的是,即使是美国的大学也很难做到这个目标。概因自学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自学并不仅仅是自己感兴趣了、找本书看看就行了。在社会上,自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我这篇文章其实讲的就是如何自学。

这篇文章里,我要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个方向。

1, 一个中心——主动出击、竭尽全力

主动是人在社会上混的最重要品质。机会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要主动才能获得。听说有一个锻炼机会,就不要放过,主动出击,去争取过来。有些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主动出击并竭尽全力有的时候会有奇效。

举个例子,自控原理学不懂了,就去找其他的书看看,看不懂,找个机会自己练练。到哪里练呢?找实验室啊。实验室不开门吧……找实验员问问吧,说不定别的学生结束了实验有空余时间,能让你玩玩呢?在具体着手做之前,千万不要说“不可能”。“不可能”只能是你做完之后才下的结论,而不能是你实施前就做的判断。遇到问题,先要主动去解决,全力以赴,然后才能谈成败得失。

我有个自己的例子。在美国上博士,大家知道都会有一个博士资格考试。我所在的系,博士资格考试规定必须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学习完成,否则取消博士资格。入学以后第二个学期,我选了两门课(其中一门非常重,曾经有一周在实验室里做了超过20小时实验),我还要担任一门课的助教。同时国内还有一些事务没有完成,不但前半学期要做相关准备,中途还要回国两周。等到其他事情处理完,回过头来要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只剩下大概不到3周时间。这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一般都是为了博士资格考试这一个学期都不选课,要充分准备,还不一定能过。

于是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是不是放弃算了,反正还有一个学期。但是我又想起来以前我曾经犯过的错误——以为自己还有机会,放弃了眼前的机会,结果全盘皆输。反正拼一场输了也无所谓,所以我就拼了。当时预约各个教授已经有些迟了,来来回回折腾了很久才定下来博士资格考试答辩的时间。我博士资格考试的小论文是在考试当天早上6点钟才写完的。中午上课,下午答辩。场面相当惊险,主考动力学的教授问的第一个问题几乎让我挂掉。最后居然是用控制学的知识解动力学问题。不过还是过去了。

从事后看,不过是我主动做了、拼了、赢了。但是之前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经历告诉我,不要在事前说不可能。宁可先去做,去拼,然后再说不可能。

2, 两个基本点——机会和成绩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对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一个是机会,一个是成绩。

机会,是用于自我实现的。上好大学、去好公司、做好项目、升职位,这都是机会。机会人人都想要,所以不要指望机会会从天上掉下来。争取机会靠什么?靠运气么?不,要靠成绩。

成绩,是用于证明自己的。考试成绩、完成了的项目、大学文凭,工作经历,这都是成绩。成绩是用于证明自己能力的。而且成绩的保质期相当短。你高考成绩是现在大学班里第一?在大学里有什么用么?你大学是班里成绩第一?工作了还有用么?你10年前做过一个相关项目,现在求职还有用么?都没用了。所以成绩的保质期相当短。要获得好的机会,就要不断创造成绩。这就是常说的“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件事就要做出成绩,既然投入了精力,就干脆作出点东西来,否则时间精力就全白费了。

无论是在社会里还是在大学里,成绩与机会都是相互转化关系:先获得低阶成绩,然后用这个成绩争取机会,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同时产生更高等级的成绩,再用更高等级的成绩争取更高等级的机会,如此往复。所以,既不能不重视成绩,也不要对过往的成绩看得太重。不能用于获得下一个层次机会的成绩,就扔到标着“纪念品”的抽屉里吧。偶尔拿出来看看可以。如果你经常想要拿出来看看,就说明你老了,该退休了。

3, 四个方向——技术、经验、人际、团队

无论走出校园做什么工作,这四项都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轻重不同。具体怎样获得这些,我会在后面的章节统一论述。

3.1 技术:

不但要懂理论,还要会操作。要会理论分析,要会实际设计,要会专业软件,要会写相关文档(设计文档、项目书、备忘录)。不要轻视里面任何一点。特别是文档,实际上别说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写文档写得一塌糊涂的,也不在少数。

理论搞不清楚,你就很难解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设计,可以节省大量的工程实现的时间。

实际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理论分析不可能涉及很多细节。而魔鬼就在于细节。自动控制原理考100分的人,不见的知道怎么设计哪怕最简单的PID控制系统。实际设计能力决定了你是不是能一入职就快速开始工作,而这个往往是公司最为看重的。

专业软件是进行实际工作的基础。你做计算机的,起码C++、JAVA、汇编什么的都要会吧。你做控制的Simulink、C总要懂吧。你做机械的,AutoCAD、Solidworks/Pro-E总是要能用的吧。课程职能交给你最基本的。在课程结束以后还要经常练习提高,才能保证能够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写文档是大学生往往忽略的。实际上文档的格式都很八股,条条框框很明确。国内大学不培养这个,但是你自己也要会。找些文档写作的资料看看。等到以后上班了,写出简明清晰的文档往往能让上级眼前一亮,这就是机会。

3.2 经验

你有可能很平庸,那些天才的工程师学什么都比你快。但是有一样东西,却不是才智能够打倒或取代的,那就是经验。这世界上,多数工程师都是越老越吃香。那么越老越吃香的原因难道是他们额头上的皱纹吗?显然不是。

为什么经验这么重要?因为经验是用时间堆出来的。聪明的人也许可以缩短投入的时间,但永远不可能跳过去。所以,经验,是用人单位最喜欢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们雇用你,可以节省项目时间开销,减少因为失误造成的额外成本。

经验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看书看不出经验来。更准确地说是从失败中来。成功只能告诉你某几个因素的组合可行,但是否完全可行,是否能和别的因素配合,你永远不知道。所以成功给予你的经验很不确定。而失败永远是清晰的,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个因素就是造成你失败的直接原因。这种经验是明确的、普适的。

所以不要害怕失败,事实上,当我在项目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有些兴奋,因为这是新的经验就要产生的迹象。而经验,能使你的价值越来越高。

不过要注意一点,失败凭什么是成功之母,凭什么不是失败之母?我们从小写文章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我前面说,失败会带给你真正的经验,可这些经验并不是你一失败就自己蹦出来了。是要靠你自己去挖掘去思考的。很多时候,失败了,换一种方法就能行,这样只用花一个小时,而要深挖为什么失败了却要花五个小时。你在此刻耐性、决心就决定了你能不能从失败中获得真正的经验。

3.3 人际

一个不会与别人相处的人,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什么大的成功。

现在这个社会,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周围的人帮助。孤胆英雄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做事,先做人”。大学,是你学会做人的最后一个友善的环境,一定要珍惜。

在职业场上,人际的目的无非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有人愿意帮你。所以人际关系方面的建立,最基本的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和回报问题。

我在这里并不想谈和上级如何建立人际关系。这个非常复杂。这里想说得是如何在普通人之间建立和经营人际关系。

最简单的:

请人帮忙就要给人回报。回报最好高出他帮你的价值。这样下一次请人帮忙就更容易了。不要觉得自己亏了,总是在这种事情里斤斤计较的人,既交不到朋友,也无法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帮助。

拜托别人的时候,要察言观色,如果对方有任何勉强就立刻停下。除非你必须要对方帮这个忙,那么你事先一定要讲清楚,而且事后要加大报偿。

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如果不知道对方只是客气还是真的愿意给你,宁可拒绝。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确实需要占别人的便宜,事后加倍还回去。

不要怕被别人占便宜。别人占你便宜的时候,是你对他的一个测试。如果他经常占你便宜,而你要他帮忙的时候总是不顺利。那这种人你可以直接离得远远的。

别人帮了你的忙,除了酬谢,切记你们两个并没有扯平。如果对方要你帮忙,最好比对普通人的求助更热心一些。这个世界很简单,成年之后的朋友关系,多半都是从这种你帮我我帮你的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事情决定了、做了,就不要抱怨。抱怨不能成事,只能让人心烦。

如果有些话你不想让某个人听见,那就永远不要从你嘴里说出去。不要觉得任何一个听众很可靠。

3.4 团队

现在的工作,很少是单打独斗的。你必须了解团队是如何运作的。在大学里,最好主动加入一些经常有活动的组织,熟悉在团队里的工作方式。如果有运气,能做一做小头目就更好了。理解了团队的运作方式,就能理解什么样的人在团队里最受欢迎。也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比方说,现在有两种人,一种人水平很高,但是做事三心二意。另一种人水平不高,但是为团队做事勤勤恳恳。那么哪种人更应该受团队欢迎和器重?

大学的时候,我答错了这个问题,结果撞得头破血流。

其实后一种人才会受到欢迎和器重。即使你有水平,也要勤勤恳恳的做事,不要觉得日常事务不能体现你的水平/价值,所以就不该你做。团队不可能因为杂物不能体现成员价值就去外面雇一个人来做。每一样事务总要有人来做,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做了就做了,既不要抱怨也不要太计较得失。如果你实在理解不了,等你有一天当了小头目,就能理解了。任劳任怨是一种团队极为器重的品德,如果你还有技术,那前途可是大大的光明,就算在一个团队里不得意,换一个团队也能吃得开。

——————————————————————————————

好了,大方针讲完了,再讲一讲具体的做法和机会。

冷酷的哲学:续:讲讲具体的做法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潜水发贴行不行,海底鼠拨土,华恩,empire2007,盲人摸象,易水,dy571,一介书生,林风清逸,向前向前,aiyoho,yx2012f,长少年,猪啊猪,hsjy77,迷途笨狼,wage,钩河木,soarman,卢比扬卡,strain2,南风,紧箍奏,满纸荒唐言,唐家山,Mtknr20,木木3,好文留观,桃子甜,乡间小径,水放多了,响水滩,红黑树,jboyin,史文恭,老芒,驿路梨花,
家园 说的是不错,不过我觉得大学是人生难得的逍遥期

工科学生比较死板,最好来个《工科大学在国内恋爱的方法》。

家园 道理是对的,给兄泼一点冷水

兄说的事情对国内多数大学生恐怕并不实际。

目前国内大学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有资源不努力是个人问题,但连起码的资源保障都没有就没办法了。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实验室之类的硬件资源,还有软件资源-比如教师的能力。所以现在的孩子都努力的在外面找实习生的机会,或者是自己付费参加职业教育,算是弥补大学教育的不足。以俺看来,教育已经产业化了,可是教育产业却没有提供物有所值的教育产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谋生技能。有些孩子找不到做实习生的机会或者拿不出费用进行额外的职业教育,那怎么办?没办法,等毕业即失业呗。顺带说一下,据俺所见,大多数职业教育机构也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收了钱不教东西。

至于大学生没有工作,或者只能做高中毕业就能干的职业,以俺的陋见,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国内产业结构的问题,不过俺拙口笨腮,说不好,就不展开了。

有空俺会讲讲俺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从一些新鲜出炉的大学生能够看出国内高等教育的问题。

家园 慢慢来,等我写完了具体实施步骤再讨论

如果国内大学已经很完善了,也就不用我写这些东西了。

家园 感觉写得还是太虚,比较空洞。
家园 你说得对,大方针总是很空洞的,后面我会讲具体的做法
家园 最好限定一下大学的范围,国内大学差距很大。

有的大学差到什么地步,你不一定知道。

家园 续:讲讲具体的做法

我对100位之后的学校不是非常了解,但是起码100位之前的学校里,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机会。

主动的问题,我们不必再提,这个中心思想将充斥在后面所有的论述中。

对于机会与成绩,我得说,我们大多数人在进大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成绩。要想拿到机会,要么在进大学后迅速建立成绩,要么就凭运气和热诚。

迅速建立成绩,没有捷径,就是你的课业成绩。所有人都在学高数,你的成绩要比别人更好。大学课程没什么难的,花了足够的时间,做了足够的习题,你就是能比别人好。

如果你没有成绩,要么凭借运气——通常我们都不怎么好,要么凭借热诚。很多人在申请校内机会的时候往往忘记了,那些接受申请的机构往往不会有特别严格的内部制度,那些审阅申请的人往往不会有特别强烈的“遵守规章”的思维。相反,大家都是普通人。如果你对一个组织表现出超出常人的热心,很多组织和团队都不会介意让你加入。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再举一个我知道的例子。我本科开始的时候对志愿活动很热衷(当然现在也很热衷,哈哈),但是等到我注意到有个校内的志愿活动(给下岗工人子女当免费家教)的时候,它的报名截止日期已经过了。理论上我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我追到他们的办公室,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谈了。工作人员感觉很好,于是在截止日期之后我也报名成功了。

另一个例子。当时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先在校级数模竞赛获得一等奖。但是我就见过一个数模竞赛小组,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是他们努力了,通过赵老师谈话,自己学习提高。老师允许了他们参加针对全国数模竞赛的培训。在培训中队伍之间还要互相淘汰,他们撑下来了,而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所以,第一个机会的获得,不但要主动,还要拿出超出常人的东西,要么使你的成绩,要么就是超出常人的热诚。

——————————————————————————

然后再讲一下机会的选择。

我讲到技术、经验、人际和团队是大学中需要重视的四大发展方向。如果你能够早早决定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有选择地争取机会,进行自我锻炼。事实上,及早确定自己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能够帮助你明晰未来的发展路线。

大致上,我们可以把发展路线分为两类——技术和人事。

技术发展方向:

如果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技术,最好立刻着手学习Matlab、数学建模方法。你的第一个机会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能够锻炼你数学建模、编程和写作的能力。数学建模、优化和求解对于控制、计算机、动力等诸多工科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建模需要3名队员,通常三人分别负责建立模型、编程和写作。如果你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学得很好,可以专功数学建模,阅读国内一些数学建模教材(在图书馆里一定会有)。如果你有一定编程基础,建议学习MatLab。写作人人都能做,很难体现优势,往往是队伍里的配角,只有在非常不得以的时候才建议走这个方向。

这里专门把MatLab提出来,是因为这个编程环境非常容易测试、画图。它是通用的数学建模环境。图书馆里一定会有很多关于这种语言的书。如果有C语言基础,学习起来非常非常容易。如果没有C语言基础、也不算太难。但是从MatLab起步学编程,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除非时间有限,最好还是在学习C语言之后学MatLab。

说到学习编程语言,编程对于多数工科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和学习外语是相通的,用得越多越熟练。开始的时候你往往要使用流程图或者其他工具来理清思路,然后你逐渐可以将想法翻译成编程语言,到最后,你就可以直接在编程语言中思考了。除了一部分对计算量要求很大的方向(传热、流体力学,也许Fortran更好)和未来只和网络打交道的计算机方向(也许Java更好),C语言(注意不是C++)应该是最好的起步语言。

所以在数模竞赛的同时,稍好的大学往往还有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机会,那就是ACM编程竞赛。这个竞赛只能使用C语言,要解不同的题目。原先浙江大学有个非常好的ACM训练网站,有数千道题,而且能自动检测你的程序正确与否。在编程竞赛里,你编程实现和debug的技巧都能得到相当的提高。就算你不参加最后的ACM比赛,只要参加了培训,都会受益匪浅。

这些活动最迟要在大三开始。最好从大二下学期就参与。

如果你足够幸运,前面两项至少一项得到了成绩,比方说数模竞赛得到了全国的二等奖,你就挖到了大学里的第一桶……成绩……

继续获得下一步的机会则以学校不同而不同。有的学校有机器人足球竞赛,有的有智能车竞赛,有的参与国际数模竞赛,有的做机器人舞蹈竞赛,等等。依靠前一阶段的成绩,你可以比旁人更容易的加入这些团队。

数模竞赛已经开始有团队的问题了。但是团队还太小,做的东西也离实际很远。后续的这些团队,则有一定的规模,而且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这不但能锻炼你的技术,还能积攒经验,更可以了解团队的运作。

更高级别的机会要么是在外面找一家公司实习,要么依靠成绩和热诚尝试进入一个实验室/研究室,提前开始实际工作。想要继续深造的,就想办法弄篇论文出来。否则就进公司积攒经验吧。

此外,还有一些竞赛,有兴趣就参加参加,比方说电子设计竞赛。

————————————————————

人事路线

人事路线的重点是走出去,练习迅速结交、尽可能扩大交际圈和练习团队管理。

入手可以从班级组织-〉院系学生会-〉学校学生会,你的交际圈会迅速变大,通过参与组织一些活动,可以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谈赞助也很锻炼人。

有的学校里,这并不是很方便。那么也可以走民间路线,即俱乐部、志愿活动组织等。这类组织的特性是,只要你勤劳肯干,肯付出,往往就可以升到起码是小头目的位置。原因很简单,没有几个人愿意真正在这些组织里付出时间和精力。

很少有人进大学时就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不过一些真的有天赋的人一般都能在某些团队中担任重要职位。也许由于背景关系的缘故,他们不能担任最高的职位,但是这种人只要共事一段时间你就能从人群中将他们找出来,跟随他们,观察他们,能学到很多东西。

————————————————————————

有一类竞赛,我完全不建议参加。那就是英语演讲比赛。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不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太大益处。

通宝推:海底鼠拨土,新潜,jboyin,然后203,史文恭,驿路梨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说得对,我基本限定到约前100位的学校
家园 写得很好,很有启发

写得很好,很有启发,十分感谢 !

对您提到的留学生在美国拼搏之后的经验等文章也很有兴趣,能否给个链接?

家园 抱歉,我实在找不到了

讲的是一个女生在美国刚开始拿了fellowship后来又没钱了,毕业前三个月换专业(或者是方向)。她刚开始听从她母亲去了一个她不想去的专业。还有很多其他的。有很多很好的建议。

我搜了搜也没有搜到。什么时候看到了我一定会发过来。

家园 你的套路是速成,还是应试教育那套,真正做学问哪能这样

速成学习,速成毕业,速成找个工作,其实也还不错。老美搞学问,现在也不比从前了,好像美国大学排名20的,水平没话说,再往下,也是各有千秋。

家园 那么能不能请您讲讲“真正做学问”应该怎么做?
家园 核心就是三个字——“为什么?”,凡事都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和

各种变化的情况,就拿考试来说,搞清楚了老师出题的意图是什么,那么对付考试也不难了。其实,县中的应试教育强大的根本点就是老师已经琢磨透了高考出题的变化因素和出题者的想法,当然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拿这个办法对付美国什么样的考试也能行得通,而且还能速成PAPER,哈哈!

不过要是真正搞研究,还得有其他的methodology,不是说,我会这些,那些就行了,到了研究前沿阶段,搞出点名堂得看综合素质和灵光一现的东西,这个需要时间磨练,要不然,很难做出原创的东西。

话说回来,这年头,搞研究,没点厚实的家底,哪个还有心思钻研?各人行走江湖,都是混饭吃而已,反正我不搞学术,游走江湖,养家糊口而已。

其实你写这个也没什么,只不过题目涵盖范围太广,有点儿托大。

家园 能不能请您再讲讲为什么您认为我的看法“还是应试教育那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