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社会主义无论如何不能容许生产资料的商品生产 -- 毕尔优科夫

共:💬17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社会主义无论如何不能容许生产资料的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只能在生活资料领域内存在,这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中的重要思想,甚至是核心思想。但他的说理是不够充分的,他仅仅认为,生活资料领域内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是苏联存在两种公有制形式,即工业上的全民所有制和农业上的集体所有制。所以,商品生产存在于生活资料领域的意义在于,用商品的形式进行工农业之间的交换,成为连接工农、城乡的桥梁。

  当然,他写这篇文章是1952年,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完全在苏联建立起来,在当时还看不到一点复辟私有制的苗头和倾向,话讲到这份上也就够了。但是,对于我们今天而言,尤其是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而言,还需要更加深入地谈下去。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勾勒社会主义蓝图,也就是他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时候,曾经讲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拿一种“凭证”,也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经常讲的“劳动券”,也就是中国采用过的“工分”。这种“劳动券”和货币表面上的区别是,货币是与金银这一劳动产品挂钩,间接地反应劳动量,而“劳动券”则是直接与劳动挂钩了。

但是,道理没那么简单。马克思接着就指出来,这种劳动券能交换的只能是一种和他的劳动量相等的“消费资料”,也就是生活资料。也就是说,赚多少,你就得花多少。你要存起来,你要送给老婆孩子,那当然是可以的,你要买牛奶还是买面包,当然也随你,但有一种东西是你买不到的,那就是生产资料。

马克思没有接下去讲了,因为事情很明白。商品和产品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前者是用来交换的。而所谓交换,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产品完成所有者的转变。如果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尤其是全民(国家)所有制,那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所有者的转变,你不可能把你的东西卖给你自己,同样的,国家也不可能把国有的东西卖给国家自己。例外的事情是集体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之间,但斯大林也说得很明白,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是由国家分配,而不是出售。

斯大林这么小心翼翼地杜绝一切生产资料的商品化(生产资料的进出口当然是另一回事),是很显示一个天才的高瞻远瞩的。生产资料不同于其他东西,它有一种特殊的魔力,那就是,这种商品一旦被投入使用,也就是被消费,那它就不再是商品,而是成为资本,就能够用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意味着,生产资料的商品化就使其有可能从唯一的所有者--国家手中流走,而落入个人手中。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对所谓的“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提倡。之所以加上“所谓的”,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勤俭的结果,就像我们在历史上一直看到的那样,压低个人消费,好把钱攒出来用来购买生产资料,首先就是土地。接下来,就是很自然的把土地租给佃农,坐收佃租,或是雇佣长短工,榨取剩余劳动。

如果对此还不够了解的话,建议看一下前段时间很火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朱开山老爷子基本上就是无数贫下中农的榜样和奋斗目标。而电视剧拍出来之后,受到的好评如潮,不仅是针对电视剧,更是针对朱开山这个艺术形象,也可见,中国浸淫在小农思想中有多么的彻底!

中国的毛泽东据说是“照搬照抄”了苏联模式,把朱开山们所谓“勤劳所得”的土地分配给了贫下中农,招致了多少人的臭骂。一开始还只是地富反坏右,还只是私底下的,接着,到了今天,甚至连当年贫下中农的后代也跟着骂娘了。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就剥夺了地主、富农当年的“勤劳所得”,因为生产资料退出商品流通,也就杜绝了先节衣缩食后不劳而获,父母节衣缩食子女不劳而获的可能性。而对于这种所谓的节衣缩食的“勤劳所得”,马克思早就说得够明白了,他们当年的勤俭早就由佃农、长工、短工的剩余劳动做出了补偿!更何况,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除了极少一部分是“勤劳所得”之外,绝大多数是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利用天灾人祸进行的趁火打劫。

正因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剥削的前提,要把雇佣劳动和剥削带到社会主义国家当中去,就必须首先打出“生产资料的商品生产”这一貌似无害的,貌似纯学术的口号。我们看到,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的附录里,73岁高龄的,已时日无多的斯大林是怎样批驳诺特京这位经济学家的。也许是诺特京只是糊涂,也许诺特京只是谈论学术,但是,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是极度敏感和重视的。他在给诺特京的回信中写道:“可不可以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看作是商品呢?据我看来,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的。”

一位坚持辩证法的人说出了“无论如何”,已经够意思了。

当年,我们也许不认为生产资料的商品化有什么重要性,还自我感觉很好地批驳苏联在这方面的保守和僵化,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忘记马克思和斯大林忠告的后果了。生产资料一经商品化,也就打开了贱卖国企的潘多拉魔盒。一旦允许私人购买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的企业也就不断冒出来了,从土地上和国企中被驱赶出来的劳动者,也就成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现在,“生产资料无论如何不能看成商品”这个社会主义经济的第一个实践者留下的最后遗嘱(此文即为斯大林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发表不到一年即去世)只剩下了一点遗迹了,那就是中国的土地,无论实际上如何,至少在法律上还是规定着集体所有制,还是不允许把所有权转给私人的。

这已经是底线了。一旦土地私有,培育出的就是一个新的土地所有者阶级,在它的顶端是地主,中间是富农,底层是小自耕农,这个阶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更不用说社会主义了。不要拿什么“农民最需要土地”作为借口。农民最需要的是粮食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如果谁拿这面幌子硬要搞什么土地私有化,那么,最先没有粮食饥饿而死的一定是农民,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也一定只有农民,而不是资本家或是工人、知识分子。改革改到这个份上,就已经是底线了。

不是社会主义的底线,而是资本主义的底线。

首发在毕尔优科夫的博客:

blog.sina.com.cn/biryukov

理论文章,欢迎批判指正

家园 看不来,不好意思。
家园 贴子不要发快了,否者,会被河蟹的

慢慢讨论

现在流行不争论

家园 D
D
家园 他说的有道理,你一周发一个原创就可以了

每个原创,有一周的时间充分讨论,你也能收到很多数量的花。

家园 以“生产资料不可以商品化”为目标,如何实现?

以“生产资料不可以商品化”为目标,如何实现? 想想就知道,这很难。 不可行。

一个东西成为商品的原动力中不仅是为互通有无。 不成为商品,物品的价值就无法被正确核实。 拿面包喂猪,拆机器零件做滑板的行为就会普遍出现。

生产资料同样有需求,有合理配置问题。生产资料不成为商品,那就要依靠既有知识来标定各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量和配置。这也就是最终走向僵化的计划。

要时时灵活准确的确定生产资料的价值,市场是有可取之处的。 只是为了防止剥削剩余价值,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不能是货币,只能是无差别的,公民对生产资料的平等所有权。 例子,生产队里有骡有马,农忙季节怎么分? 要不要买新牲口? 队长说了算,这是计划经济。 拆了生产队,骡马是谁的谁用,这是市场经济。 每个劳力一百颗黄豆,大家用豆子买要用的牲口使用权,这是更合理的经济形式。

至于怎么保证劳力在无法榨取剩余价值的前景下,自愿干活,这是另一个大问题。

家园 del
家园 你这是先验论

一个事物有没有生命力,不应该是看某个学者或者大人物对它下过什么论断。

家园 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不是一个意思

如果只关注生命力,最后得到的却不是最初想要的东西。欲种瓜而得豆,岂不坏事。

家园 顶,我也觉得这个标准不太好定

比如建材,算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如果盖厂房或可算生产资料,如果盖普通居住用房就该算生活资料了吧。问题是,生产建材的厂家怎么知道用户买了建材之后干什么呢?

家园 逻辑上来看生活资料也不能商品化阿

我简单看了一下阁下的道理,是反对剩余价值的。而但凡利用雇员做商品生产,必然要有剩余价值。而且该生活资料的运输和销售过程,除非公有化否则也会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直接看起来是不道德的,当然前提是承认它的存在。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思路来考虑。

比如十个人,按照商品生产和私有化的路子,可以生产出总数量为n的产品然后做分配;但是按照公有化的路子,只能够生产出n/2甚至n/3的产品,因为公有化是没有效率的。那么这十个人是不是相当于被征收了一半甚至更多的‘社会主义理论税’?

如果兄台争论说,前面那个n得不到公平的分配,是不道德的。那么我要说这是分配领域的问题,而不是生产领域。通过政府的税收调节和二次分配,这个状况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的。比如北欧的福利社会,税收常常超过50%,不工作的人也能过得很好。

所以用分配平等来为生产过程的公有化辩护,我觉得中间隔着鸿沟。事实是公有化的苏联分配严重不平等,因为基于权力的不平等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相信阁下对此也不陌生。

而利用剩余价值来批判私有制度的道德,却也必须同时面对公有化效率低下带来对人类劳动的浪费。按照马克思主义,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那么浪费人的劳动就是浪费人本身。

家园 除非你想要的是死亡
家园 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其实相信。生产资料如果不进入市场实行商品化的生产,就无法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大致是这个意思哈)。因而,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对生产资料的商品生产,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能说说你是怎样建立这个观点的么?不然当心兄弟我把先验论的帽子扣回给你去。

家园 我请教一个问题

生产资料不能进行商品生产,那么如何配置?如何保证生产资料有效的配置到社会生产当中去?

你说不能做,不能做,过去也说不能做,不能做,后来为什么还是做了,是几个人脑袋坏掉了还是不得不?为什么从亚欧大陆这端到那头,大家几乎做了同样的选择?

斯大林模式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不能够将社会资源迅速有效的配置,特别是那些生产效率高的产业。结果在社会生产效率上全面落后于西方,东欧和苏联的垮台从根本上是生产效率的竞赛输了。

家园 所以苏联完蛋了

成功的榜样不学,偏偏学二十八个半的故乡。苏联本来各方面都比中国要强得多,结果中国历经内忧外患大跃进WG8平方国企破产工人下岗没崩溃,苏联反而崩溃了,这种蠢理论学之何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