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议成功公式 -- 老马丁

共:💬35 🌺1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是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的问题

这两者在我看来共存于任何时空条件下。

即绝对来说,只要成为有闲阶层,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即可维持生计,并有余力进行精神层次的消费。那么其实就已经迈入了“成功”的门槛。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只有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休闲生活的人才谈得上成功。当然这里面要排除我们通常称之为工作狂的人那部分人,这些人具备有闲阶层的条件,但是因为他们将工作事业作为自己的生命本身,所以放弃了娱乐与休闲或者其他的精神消费。这种人并非不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精神状态的“异常”而导致的。

这里的成功,指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即能够节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拥有更多的额外精力。

教授所谈的其实是这样一种成功。

而相对来说,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比如大家都是矿工,都要靠拼命赚取生活费用的时候。谁的经济状况更好,谁的话语权更大,谁的地位更高。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在特定范围内的成功。这可以推而广之,其实就是一种通过比较获得心理满足的过程。这里的“成功心态”其实是一种心理满足的过程。

这种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足常乐”或者“胸无大志”的一些思想意识。但这样的成果跟每个人的自我定位,每个人的心里状态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体体验。

如果抛开教授所谈的绝对标准,把目光仅仅集中在相对标准上,自然会对“成功的公式”是否存在产生怀疑。因为每个人的变量都不同,而且个人的体验也不同。

但是我们不能单单强调个体的差异,忽略任何社会都存在有闲阶层,有闲阶层就是比下次人群占有更多的资源,消耗更多的资源,能够占有他人的时间,消耗别人的时间。并在社会地位,道德地位,经济地位上都占据优势。在任何社会,这种生存状态,都意味着“成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呵呵,这个定义好

我就是觉得马丁教授的定义有点问题。按他的定义,用不用那个公式都是可以成功的。而按你的定义,成为“有闲阶层”才真的需要那个定义。也需要社会为此努力,减少关系资本的乘法项,加强智力教育的加法项。

穿越也说,成功是成为社会的前5%到20%,这个说法也不错。

由此引申开来,才能真正判断一个社会的上升通道的宽窄及趋势,以为我们应该做什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回花。但其实这是教授文章的内容啊

教授文章开头就定义了成功 :

先从定义开始。我定义成功为在25-40岁左右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不用担心人的最基本需求和次基本需求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可以中长期持续,而且维持这种状态不需要付出更多。

只不过没有单独把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拉出来谈而已。我不过是把隐含的前提补充了一下,就骗了一朵花。呵呵

但如果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教授文章的核心就是在谈如何进入有闲阶层,是否存在这种途径。这就是成功的公式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定义我也不说了

后面你这句话,

穿越也说,成功是成为社会的前5%到20%,这个说法也不错。由此引申开来,才能真正判断一个社会的上升通道的宽窄及趋势,以为我们应该做什么。

赞一个。

是什么样的人成为下一代社会的前5%到20%,是靠父母的财富和关系还是靠自身的努力和智力,就是问题的关键。

家园 的确,教授文章很好

其主题思想也很值得深思。绝对应该送花的。

但我读那篇文章,总觉得有些问题。今天我已经反应过来问题在哪里了,就是在成功定义上有些不清楚。但您已经将这个问题说的很明白,我也没必要狗尾续貂了。

刚才看加纳罚点球……非洲的胜利,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