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抗美援朝期间空战的一些细节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 yg1993

共:💬149 🌺247 🌵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俄式飞机的维护性做的不好,谁都不能否认

最近兵器知识写歼-6的文章就说,毛子设计师的特点就是不惜人力,对人机工程这点完全忽视,导致米格-19这玩意不仅操纵难,而且维护,保养麻烦到极点。

实际上我们后来改革开放以后,也放弃了毛子的这套设计思想,至少在飞机的设计上用的都是英美规范,高度重视人机工程,这在歼-10上面体现的很充分。

再说了,飞机维护性好的话,对于战时的频繁出动是很有好处的,但是毛子设计师好像就是意识不到这一点,就是拼人力。以前有一篇写美国F-5战斗机的文章,说的就比较详细,f-5的机舱下面有排水口,下雨天也用不着盖蒙布;另外仪表的布置也是很人性化,不仅飞行员用着舒服,而且检修很方便。

你非要说苏联飞机成本低,那么飞机搞的人性化一点就会增加成本吗?人性化是一个细节方面的东西,感觉苏联设计的飞机就是大的方面不错,但是细微的地方做得很差。毛子的民用飞机也是这样,图-154的飞行性能不输给波音和空客,但是里面的装饰,布置什么的就让人觉得很别扭,弄得现在毛子国内都不爱用了。

苏联二战以后,设计武器应该是受苏德战争的影响很大,形成了一些独有的设计思想,这些东西现在看来就是很不好的。

家园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

志愿军空军建军初期,曾和苏方有争论,我方主张审慎使用,总理出来说,不能一下打光了,要边打边壮大,在此前提下参战。过这也是个因素?

家园 地雷战地道战这样的基本战斗常识日本人的确无需总结
家园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对未来军队建设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对军队做的第一个大举措又是什么?

如果你不清楚的话,我可以提醒你一下,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的一句话

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对军队的举措是85年百万大裁军

家园 百团大战使用了地雷战地道战?

以至于TG需要总结而日军不屑一顾?

家园 关于第4条

以前看过资料,我们曾想在北朝鲜建立前线机场,但根本建不起来,因为不能保障制空权,要么机场还没建好就被炸个稀巴烂,要不建好了还是被炸个稀巴烂,最后没办法就放弃了。

家园 就坡下驴?老美会给你这个下驴的机会?

节选双石当年的一段内容:

作为得手一方,“让美帝国主义知难而退”的作为原预计并考虑的前景之一,其地位开始上升;而作为失利一方,“撤出朝鲜”作为尚未被考虑的冲突结果之一的也开始了酝酿。敌对双方的认识似乎开始接近并趋近认同,新的冲突制约机制的形成,似乎也已在望。

然而,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是:彼时彼刻,这仅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的一轮,双方的手段施展并不充分,相互间并不具备在“和”的共识上认同的基础,而对“打”的前景仍然极为关注——这与两年后双方经反复较量形成均势后急于停战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美国正考虑“撤出朝鲜”,但绝不会不经较量就“撤出朝鲜”;中朝方正考虑“把美帝赶下海”,但从未幻想过不付代价就能“把美帝赶下海”。中朝方积极策划打过三八线发展自己胜利,美韩方力图稳住阵脚遏制对方势头。如此,冲突制约机制稳定平衡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无法构成并支撑新的平衡架构,“平衡”,仍然只在某一方或双方手中摇摆的橄榄,是“和平”的武器而非“和平”的基石。

简言之,彼时彼刻,双方的共识,还是“较量”,而不是其它。

而只要是“较量”,彼此优劣短长,就会亮相——所谓“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

“联合国军”退过三八线后,曾先后由第三者两度开出过构建新的“平衡”的报价单,一次是亚州十二国提案,一次是联合国朝鲜委员会三人五步提案,其要旨都是在三八线谋求“停火”(注意:还不是后来的“停战”!)。然而彼时彼刻,这个前景对直接对阵的双方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同时,即或是双方均具“求和”之“诚意”,彼此间对对方的此时“言和”之“诚意”均存在疑虑或疑惧。中朝方认为美韩方此番的当然考虑是争取喘息以求卷土重来,美韩方亦可同样推理之,得手之中朝方会乘胜疾进或喘息甫定再进击之,彼时彼刻,双方决策者显然不会以这个第三者开出的报价单为决策之基础,双方对“打”的取向,显然优先于对“和”的选择。因而彼此间以军事手段遏制对方的这种取向,当属自然,亦为必然。“均势”未成,“认同”不一,欲使报价单之成为合同乃照此买单,尚不具必要且充分之成立基础——试参考1951年度6月开始停战谈判到1953年度7月停战协议签署的过程(两年有余!!!),如何能够想象双方在某一方“一厢意愿”的基础上完成交易? 彼时彼地彼刻,构建平衡所需要的冲突制约机制,既无必要性之依据,也无充分性之保障。其实际实现的可能性,委实无法予以高估。联合国作为交战一方而非第三方,既无公信力也无仲裁力,其权威与作用也大可被战争主要角力两方所置疑所漠视。真正能够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战争各方的“均势”与“共识”。

其间的流血和较量,亦属必然。

家园 我爷爷当时说,中国必须有预警机

我爷爷是空军的,当时在老航校是学技术的,后来去苏联留学。他说过中国必须有预警机,我在60年阅兵式上看见了,可惜他老人家没机会看到,80年就去世了。

现在看来如果中国有预警机,或者从哪借来,对朝鲜战争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家园 像地雷战地道战这样的战术,是不是共军总结的产物?

如果不是这样非常规战术,你倒是告诉我共军总结了什么“常规”对日作战经验教训?

真以为总结点常规战术就可以无视武器代差?要天底下真有这样的战术僧格林沁早用八旗骑兵踏着浪杀伦敦去咯。。。

家园 记住,评价一种武器的好坏,要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时代去评价

一个师的t34不一定打得过一个师的豹,但在国家层面上来说,t34可以打赢一场战争。而t34甚至连炮塔吊篮都没有,打起来是坦克兵跟着炮塔转圈圈。从人机工学角度来说,t34绝对是垃圾。你知道为什么不加炮塔吊篮么?因为会占用宝贵的工时,在二战中,中型坦克占用工时最少的就是被誉为历史最佳坦克的t34,而它的整体性能,在某些重要指标上还远远领先于m4之流。比如柴油发动机和越野通过能力,倾斜装甲和大口径火炮。如果从舒适度来说,m4和tiger绝对比t34强,打起来结果如何?后世的评价又如何?苏联的战斗机也一样,每种飞机总有其特点,而且都是可以造成固定打击战术的特点。便于制造和闪光的特点,才是苏式武器的关键。

飞机搞的“人性化”一点,会增加宝贵的工时,会增加不必要的附件,这些对于面对大战威胁的设计师来说,需要极力避免。歼六歼七,在中国当年工业化程度不高时,也能轻易造出上万架。那么以苏联的军工能力来说,一旦转入战时经济,他们能在短时间内造出多少架?

六七十年代f4、f8之流面对蜂拥而来的mig,su系列,人机工学再舒适有个屁用,棺材好不好对死人来说有区别么?

至于民用机,那是另一回事。本身跟军机追求的目标就不一样。就像你不会开豹II去超市一样,即使豹是评价最高的坦克。

家园 米格-15是一种为国土防空研制的飞机

所谓截击应该是指防守,在su-27之前,苏联的战斗机都是为国土防空研制的,苏联有广阔的领土需要保护。不一定是指对轰炸机,也包括对敌人的战斗机米格-15是苏联在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种合理的选择。总不能牺牲性能换取航程不是?还有说道歼-6,兵器知识同样一篇文章里还指出这是中国击落敌机最多的飞机。另外同一个作者在前两期写的文章里还解释了苏联飞机的设计思想,我觉得他解释的很合理,战斗机的用途只在于两军对垒的那一刹那能赢,至于用1人1个工时,100个人还是100个工时保障出来的不重要。看文章应该仔细。并且在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6也击落了印度的苏-7等飞机。歼-6本身在苏联就是一种过渡产品。并没有成熟。

我认为在评价战斗机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在和敌人的战斗机对战时能赢。以此标准评价冷战时期东西方战斗机的战斗,应该说苏联战斗机并没有吃大亏。朝鲜战争可以算平手,越南战争苏式小胜,印巴战争也可算平手吧,除了飞行员素质有很大差异的以巴战争和海湾战争,基本上都是平手。

家园 和那时其他的飞机一样的导航啊

喷气只是推进方式,喷不喷气和导航无关.

无线电导航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航方式,目前地位有被GPS取代的趋势,但依然不可或缺.

更早一点的导航模式就是磁罗盘,磁罗盘不精确,只能告诉你飞行方向.

同时会漂移,早期要查手册手动更正

无线电技术发展起来后就是增加无线电导航模式,使用无线电罗盘,可以精确的把自己引导到地面无线电导航站上空,这就有了航线.在GPS导航出现前一直使用这种导航方式,基本使用"塔康导系统航"

无线电导航信号使用长波信号,远可覆盖上千公里范围,不会一会儿就飞出去,再说那时15也飞不出去那么远

另外还有航空6分仪导航,主要是通过观察天体,测定自己的准确位置

主要使用在轰炸机上,因为轰炸机航程远,深入敌方领土,无无线电导航,磁罗盘满足不了精度要求,同时要么飞得太高要么天黑了才飞无法观察地标,所以多用6分仪

还有一种导航模式就是目视观察地标导航,属飞行员基本功

家园 歼-7一直到80年代才实现完全国产化的

你说“歼六歼七,在中国当年工业化程度不高时,也能轻易造出上万架”,我记得是82年的时候,第一架完全国产化的歼-7才下线,而且有人说性能和毛子原产的有差距。

另外你说的“飞机搞的“人性化”一点,会增加宝贵的工时,会增加不必要的附件”,这看怎么说了,有时候就是个思维的问题,实际上稍微动动脑筋就能解决这个,不一定要增加什么成本的。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得出了一些经验,但是这些所谓经验几十年也不修正,这就是它的错。

另外原苏联的地面雷达很多,战斗机上天以后,飞机本身没有雷达都没关系,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根本没这个条件,毛子飞机在它们那里的性能就要打很大折扣。

举一个例子,毛子坦克过去一直坚持采用低矮的外形,这样他们认为可以在坦克对轰时减少中弹概率,在坦克火控很不发达的年代这个也算是条道,但是现在的坦克可以说是指哪打哪,你这个所谓的减少中弹概率还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这样做的负面作用很多,比如坦克内部的空间狭小,坦克手的身高都要受到很大限制;坦克内部空间小,带的弹药和燃料就会相应的少,影响自持力等等。

家园 歼7第一种型号八一年停产,知道不?

另外你说的“飞机搞的“人性化”一点,会增加宝贵的工时,会增加不必要的附件”,这看怎么说了,有时候就是个思维的问题,实际上稍微动动脑筋就能解决这个,不一定要增加什么成本的。

请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用t34证明了人机工学跟武器好坏毫无关系,也用中国歼6歼7数量证明了苏式武器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便于大规模制造。其实你如果要听,t54/55的数量,t62/64的数量,等等等等,都可以作为我的例子。

所以请你举个例子听听吧,用嘴吹那你吹的不够格。

要我吹就说:昨天稍微换了下思路,用个榔头就把我家汽车改装成了银河帝国歼星舰,半小时前出发远征阿尔法星系,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星际大航海时代。。。

举一个例子,毛子坦克过去一直坚持采用低矮的外形,这样他们认为可以在坦克对轰时减少中弹概率,在坦克火控很不发达的年代这个也算是条道,但是现在的坦克可以说是指哪打哪,你这个所谓的减少中弹概率还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这样做的负面作用很多,比如坦克内部的空间狭小,坦克手的身高都要受到很大限制;坦克内部空间小,带的弹药和燃料就会相应的少,影响自持力等等。

知道美军下一代坦克啥模样不?给你个关键词“高生存性战斗车(HSTV)”,自己找找看花旗兵的预研武器外形啥模样。^_^

相对较小的目标当然比相对较大的目标更有战场生存能力。无论你在什么时代,用什么样的武器都一样啊。难道这还需要怀疑?

你到底喜不喜欢军事啊兄弟。。。照理说哈美应该对美军装备很了解才对啊

家园 杜鲁门不会因为中国头痛的

中国对十三国提案不是反对,而是提出的反建议,也就是说,是中国在谈判中开出的价码。中国的反建议提出以后,埃及、印度、加拿大等都表态说,中国肯开价,说明是有谈判诚意的,不妨接着讨价还价,美国就立刻跳起来,说你们这帮家伙分明是和中共穿一条裤子,你们究竟是站在哪一边的?于是这些国家就全哑巴了,于是制裁中国的提案就这么通过了。

可见,美国当时随时有把这些国家拴在自己裤腰带上的能力,“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起,要么和我们的敌人站在一起”并不是小布什的发明,认为美国不同意十三国提案就会在道义上失分实在是太低估了美国的力量。

杜鲁门如果头痛的话,也是因为其国内政敌的攻击而不是中国的态度,杜鲁门为了把朝鲜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是付出了很大的政治代价的,十三国提案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不说,象菲律宾这种美国的走狗,没有美国首肯他敢掺乎提案这事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