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格雷欣法则说开去 -- 切地雷

共:💬151 🌺289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明一下我投弹的理由。

你很多思考还是能让人受益的,对你的主贴我也送了花,以前的贴子似乎也有送花。但这篇必须投弹,以表示我对你观点不满。

你直接区分意见分歧河友的帖子为良币和劣币,本身涉嫌挑拨。但这并非我投弹原因。

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你和别人解读不一致,就把别人的解读认定为劣币,恐怕是自视过高了。你眼里的良币未必很良,你眼里的劣币倒很可能也不错。事实上,在你所举例子中,我没看见什么良劣之分。在你所谓良币那里,我确实看见些有价值思考,但我同时看见很多生硬的编造和道听途说的故事宣扬。如果一定要问我赞同谁的看法,我倒更愿意赞同你眼里的“劣币”的看法。至于认为删帖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更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了。由此倒也证明了你的判断力可能很不高明。

你说别人表达不礼貌,你自己现在的帖子很礼貌吗?如果你对某个河友的具体观点不满,可以直接跟帖谈自己的见解。在自己一篇介绍经济学常识的文章里举具体id为反面典型,我在河里还没见过类似手法呢。

通宝推:none空空,双虎,老老狐狸,秋末冬初,
家园 我觉得这个规律才不会发生在车行

因为车行是可以按质量不同分别定价的,而买主也是明白价格不同的车内在质量不同的。事实上实际生活中的旧车行也是高价车和低价车同时卖的,并没有一个车行因为市场规律的影响,只卖最低价车。

我觉得经济学只能解释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事情,不能凭空创造个理想实验去分析。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某个旧车行,开始什么价钱的车都卖,逐渐变得只卖坏车吗?没有。我们去买旧车,也是要找内行人一起,去看内在质量的。事实上修车行的人专门有这个业务,陪人去买车,检验车的内在质量。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方信息中介的作用。你在第3贴中提到了,由于可以引进第三方,雇佣修车师傅掌眼,使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我觉得你叙述得不好,显然经济学家是论证了因为第三方信息中介使车行没有发生只卖劣车的情况。)

这种现象可以发生于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价值比较小而内在质量不好确定的东西。购买成本决定支付不起第三方信息鉴定,而内在质量买家也看不出,因为成本关系,卖家又没有品牌和口碑,所以只能是便宜的劣质货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可见于没有牌子的山寨手机和播放器。

另一种是文物交易。虽然也有第三方的信息提供者,但因为文物的鉴定争议太大,第三方往往没有足够权威的信息,并不能避免假货。所以实际交易价格,很可能是真货假货的平均价。因为一件非常确定的真货价格,往往要远高于市场平均价。

家园 谢谢您的说明

本来想花的,铁手不让。歧视新人啊!

试着回答一下:

你直接区分意见分歧河友的帖子为良币和劣币,本身涉嫌挑拨。

他们意见已经分歧了。你说我站队我勉强可以同意,挑拨我是坚决不认的。

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你和别人解读不一致,就把别人的解读认定为劣币,恐怕是自视过高了。

抱歉,我没有看到解读,我只看到一顶“传教”的帽子。如果那个回贴向您这个回帖一样有解有读,我是觉不会把它拿来当例子的。

你眼里的良币未必很良,你眼里的劣币倒很可能也不错。事实上,在你所举例子中,我没看见什么良劣之分。在你所谓良币那里,我确实看见些有价值思考,但我同时看见很多生硬的编造和道听途说的故事宣扬。如果一定要问我赞同谁的看法,我倒更愿意赞同你眼里的“劣币”的看法。至于认为删帖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更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了。由此倒也证明了你的判断力可能很不高明。

良币们已经不见了,不然我要问问你,那里是“生硬的编造和道听途说的故事”。 但“劣币”还留在那里,您同意它,是不是说,您也认为“良币”的作者在传教?而且还是“传定了?” 如果您真的同意,我要请问,对“传教”篡改历史故事的愤慨,良币中把“传教”比做卖拐等诈骗行为,您没看到么?这叫“传教”? 还是“传定了?”

您既然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么我承认我“判断力可能很不高明”。但如果您真的同意良币们“传教”,我只好请您共勉了。

你说别人表达不礼貌,你自己现在的帖子很礼貌吗?

礼貌表达我的帖子是做到了的。

如果你对某个河友的具体观点不满,可以直接跟帖谈自己的见解。在自己一篇介绍经济学常识的文章里举具体id为反面典型,我在河里还没见过类似手法呢。

您说的太好了----我正好不是“某个河友的具体观点不满”! 这不是“具体观点”的问题!这是“行为模式”问题!

家园 这个要商榷一下

从这个回帖来看petitsnetz:文眼是这一句。,petitsnetz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虽然不是很“有趣”,但是可以提醒大家注意楼主的写作目的是否是传教,所以也可以说是“有益”的,我不认为这是劣币。因为有时候读者读文章,会被“润物细无声”,无形中会受到作者的影响,无形中会接受或部分地接受作者的意识形态,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无可无不可的,但是牵涉到宗教问题,我们有理由较真一下,有理由提出自己的质疑。

如果水巷不是来传教的,那么完全可以沟通一下,完全可以声明一下自己到底是否信教,自己到底是否是来传教的,这种个人的事务本来是不用公开说的,但是既然自己公开发表文章了,而且又让人怀疑了,那么公开澄清也好,承认也好,都是很正常的。我认为私下信教是个人自由,但是公开场合传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规矩,也就是说不符合我们中华文化的精萃。

最后,水巷也不一定就已经被驱逐了(也没有谁真驱逐她了),也许只不过换了个ID重新来了,自己删除了自己的文章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不一定要过分揣测别人动机,也许她并非由于忿恨对她提出异议的人,我也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她删帖的一个动机,比如说她发现自己的文章并不适合西西河这个地方,于是就撤回了自己的文章,也许她还会发表其它的与宗教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章,等等,当然我的猜测也不一定对,我说这些目的是,这件事情并非是什么劣币驱逐良币。

家园 您太敏锐了。让我怎么混啊。

您又说对了。事实上原例讲的是私人之间的二手车市场。 这个市场是极度萎缩的,超过五千美元以上的交易都很少。 有好二手车的卖主,只好吃亏低价处理给Dealer, 要买好二手车的买主,也只好高价从Dealer那里购买。

家园 九老师啊,

您不觉得,您的主张是有罪敲定么?先置你于不义,你再证明自己无辜?

良币系列中,已经把传教比成卖拐了,已经把基督徒的行为论证为无耻了----还要怎么沟通澄清?

家园 我应该去拿炸药奖,推论:通货膨胀有益消费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本质就是货币本身的内储价值越低,持有人就越倾向于消费而不是持有。 你要逆转过来也容易,国立银行用良币一比一兑换劣币,所有人都会去拿劣币找国家换良币。 这样原来持有人就不会迫切希望找到下一个冤大头,把手里的劣币花出去。良币变成劣币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过程。要是国家以贵金属作货币,从发行到回收,国家其实是要承担流通损耗的。就是因为没有国家希望承担流通损耗,而是把损耗和通货膨胀推到使用者头上,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现在我们都用上的是自由兑换的纸币,纸币的内储价值和它能兑换的价值几乎不可比,完全依赖发行国家银行愿意认可的兑换价值。纸币的贬值预期确定它的优劣。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推出大家也会倾向于花掉劣币而储蓄良币。 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国家的印钞机可以无成本地加零,流通增长是斗不过纸币发行速度的,这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的由来。

这里我要说一句在西西河政治不正确的话,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部分的确是得益于美国增发的美元。造成房价飞涨,贫富分化也是这部分增发的美元带来的问题。每次发展中国家经济过山车一次,都是一个美元增发,资本扩长,狂批信贷,信贷危机,汇率猛跌,政府贱卖资产还债的过程。能比印钞机还快的就只有汇率,股市的跌幅了。 每一次都是把美元增发带来的流通增长好处占了,带来的通货膨胀危机用当地货币贬值来隔离掉。 中国坚持和美元汇率挂钩就是让美国也尝尝过山车的味道。通胀一直是美国在输出的。以后有人要问美国最大的出口是什么,要回答通胀和经济危机。

家园 这个手法似曾相识啊

大家都不讲我们西西河中的劣币驱逐良币,只好自己来讲。F

我一向觉得,有什么话,光明正大。拍砖的拍砖,对骂的对骂。

但这位朋友明明是想讲别人坏话,但偏偏要带弯带拐的誊三节儿本科生经济学essay,头上还顶着一面“安定团结”“我为大家好”的牌匾——我就不说你的rp如何了,我说你到底累不累啊?

撩拨吧,使劲儿撩拨吧。往下翻翻,原来在开撩之前,还来两句——

既然要说开去,我自然要说说西西河。这里有没有“劣驱逐良”的现象?

请大家先说一说吧。 我有事先走了。

结果读者没有响应,就不得不自己上场点名。您就是来搞事的,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吗?

家园 这位2010-07-13 刚注册的盆友,您就是在煽动风波

首先我主要是针对你的法则四发表看法的:

1,口口声声对贴不对ID,对事不对人,可你说的呢?全是这个ID,他,写帖子的,那个人:你老很矛盾嘛;

2,水巷mm为什么删贴恐怕她自己心里最有数吧?你就没必要给别人扣帽子了。水巷文笔好,按照你的观点是良币,可是她被赶走了吗?

3,有人说是来气人的,不过这个人是在劝慰别人的时候这么说的。劝慰谁呢?劝慰的是气着了的人,人家那是好意安慰别人的。所以引用要全面,拜托,你还是不要断章取义的好;

4,下面这种说法匪夷所思,俺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

首先这种“你。。。。。。”的写法,很不礼貌,如同用指头指着别人的脸讲话。

请问这是神马世道,说“你怎么怎么了”都成了不礼貌了?大家要不要出口先就是,“小生得罪了”,“妹子,俺这厢有礼了”,“兄台请了”,。。。?

5,我真是不明白,您一位刚刚注册两个周的ID,立马就来煽动风波,您到底是谁的马甲啊?您到底是在试图驱逐哪些良币啊?

家园 谢谢您的说明。

这个回复有典型的良币的特征,因为它有论证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扣一顶帽子:“您就是来搞事的”。

但您真的误会了。

家园 是的,我是一个刚刚注册的新ID

试着沟通一下:

1,你口口声声对贴不对ID,对事不对人,可你说的呢?全是这个ID,他,写帖子的,那个人:你老很矛盾嘛;

在我的原帖中,我是做到了对贴不对ID的。在会贴沟通的时候,我也努力试了,有不周的地方,诚恳地请大家原谅。

2,水巷mm为什么删贴恐怕她自己心里最有数吧?你就没必要给别人扣帽子了。水巷文笔好,按照你的观点是良币,可是她被赶走了吗?

请注意,我说的良币劣币都是帖子。那些好帖子都不见了。

3,有人说是来气人的,不过这个人是在劝慰别人的时候这么说的。劝慰谁呢?劝慰的是被气着了的人,人家那是好意安慰别人的。所以引用要全面,拜托,你还是不要断章取义的好;

显然,您看到的版本与我看到的版本不同。我看到的版本是明目张胆地气了人之后,还告诉别人我就是来气你的。

4,你下面这种说法匪夷所思,俺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

首先这种“你。。。。。。”的写法,很不礼貌,如同用指头指着别人的脸讲话。

请问这是神马世道,说“你怎么怎么了”都成了不礼貌了?大家要不要出口先就是,“小生得罪了”,“妹子,俺这厢有礼了”,“兄台请了”,。。。?

上下文很重要。“你”后面的“怎么怎么了” 使得“你”这个无害的第二人称变的很不好听。

5,我真是不明白,您一位刚刚注册两个周的ID,立马就来煽动风波,您到底是谁的马甲啊?您到底是在试图驱逐哪些良币啊?

第一,我不是来煽动风波,这一点您误会了。第二:猜测马甲是一种无聊的行为。我说的“劣币”,也出自一位新ID,我是不会乱猜他是谁的马甲嘀。第三:我说过良币、劣币一起流通才是流通市场管理者们要努力的目标。

最后叹一声: 大家火气这么大,看来这个帖子,是要进争鸣版了。

唉。

家园 请教九霄老师为什么视传教如洪水猛兽?

”公开场合传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规矩“,有何出典?如果不在”公开场合传教“,道教和佛教是如何传播的呢?莫不是各地信徒一起”顿悟“的吧。

看到很多大牛都极其反对在西西河“传教”,实不以为然!

首先,如果这真是西西河的共识,那么应该在河规里明文,何必搞“潜规则”呢???

再说了,有“传教”贴,就不能有反“传反教”贴?以广大河友的逻辑水平和国学修养,真有”神棍“不自量力的话,还真不够塞牙缝的。我这不是盲目猜测,有心人看一下买买题“基督”版的状况,就知道国人神棍的”传教“水平,还真是不是一般的低。。。

咱们维护中华传统,也不用非要隔离在温室里呀。在现实社会上,您隔离的了吗?

最重要的是,动辄给人贴”传教”的标签,对河里的气氛有害无益!人家水巷根本不是来传教的,稍稍看看她的贴子就会明白。您不指责随意贴标签的,反怪水巷没有解释沟通,这是什么强梁逻辑?!

今天可以贴”传教”的标签,明天就可以贴”毛左”,“邓右”... 到时候,每人脸上贴五个标签,很好看吗?

家园 前面一半很同意

后一半看不大懂。

家园 你是说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关系吗?

我后面说的是美国如何从吹大和刺破别的国家的经济泡沫里获利的运作手法。把别人的良币变成废纸的劣币驱逐法。

家园 在公共场合传教本来就是不妥的

在非宗教场所的公共场合传教本来就是不妥的,每个人都有权制止,这难道你不知道吗?

如果水巷不是来传教倒也罢了,如果确实是来传教的,那么理所应当受到制止。如果不是来传教的,经过澄清,大家会增加理解,但还是会劝告她多注意。

但是她的言论确实让人怀疑是来传教的,所以从为她着想的角度,出面解释说明一下并非过分要求,当然不说也行,删帖也行,这个是个人行为,但不能说劣币驱逐良币。

基督教信仰是个人自由,但得在宗教场所,随便你怎么赞美上帝,完全可以,但是非宗教场所得公共场合,就得注意了。

另外,请不必称呼“老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