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CCTV 讲述 《生死抉择》(歼10坠毁)观感 -- 大水

共:💬46 🌺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用超视距空战接敌队形来说明起飞队形?

  双机一起起飞,刚到700米高就拉开十几公里?

家园 请看前后的讨论内容

meokey 提到

超视距空战接敌时双机密集队形的间距应该是在km的数量级。

后面有人质疑,我拿出数据说明meokey说的没错

家园 为什么不能?

您觉得是飞出多远呢?我的图中有是多远呢?

咱们没有具体数据,所以不好进行详细模拟,但是就没有这种可能性吗? 实际上在您画的那张图中,也应该是同向转弯首先发现孟,虽然您那张图画的看上去有撞机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撞机,其实另外还有种方法,孟的僚机前飞后来个半筋斗翻转,也可以很快建立目视。

家园 至于当时的间距

我之前也跟您提到过我的分析

推油门加速的时候感觉出问题了

1.孟可能是刚起飞,准备加速赶上在他之前起飞的战友并编队飞行。

2.也可能是已经完成编队后准备加速前进爬升。

不管那种情况,孟想加速结果发现发动机降转。自己速度(高度)没上去,要么没赶上,要么已经被落下。可能只相距十几米吗

家园 什么叫做按“计划进行了左转弯”?

视频中有提到“按计划”?竟然还什么

采访中很明确

你从哪里看到我说了是由正常机的飞行员自己决定?

家园 那一句“脱离编队”就说明飞机很近。

  如果远需要脱离吗?

家园 300多公里时速来个半筋斗翻转?

  当孟发现发动机有故障时,因为惯性速度只有很小下降。

  僚机在他侧后方,孟脱离编队转弯时僚机冲到前面,也不会太远。

家园 这就是话语权的争夺,向先进文化靠拢,胜负已判

欢迎归队哈 (我么搞错?)

今天看中央台,吉林发洪水,“民众”如何如何。

啥时候都这毛病了?念一下“群众”会把中央台的“主播”们噎死吗?

“播音员”听着相当有社会地位啊,“主播”?下九流啊。

这就是话语权的争夺,在阎王殿等帮助下,已经向先进文化接鬼了。

“解放军”带有"人民性"的遗迹,历史上没收过官僚资本、买办资本,打过国际先进生产力;说“军方”人家自然放心得多咯;

“群众”?那是被煽动要做主人的,“民众”自然大不相同;

“播音员”多土,听着就像“售票员”“炊事员”一样,群众中的一员嘛,和普通人一样多没地位;“主播”多NB,说明俺可是有权的!

家园 主播 听上去象歌厅的小姐。
家园 现代对空雷达的分辨率是1m左右吧

在如此的分辨率下,即使间距是10m也足够分别出来是单机还是双机了,所以冒险以这样密度飞行完全没有意义

其次,我找到一篇文章说F22“因为有先进的机载相控雷达,编队内机间间距可以比以前传统编队大许多(空优作战为16千米,拦截作战可以最大到80千米)”。这说明传统编队也不会只有100m级别的,这个差距也太悬殊了。

家园 不好意思,没注意看到是刚起飞的状态,但也应该不止10几米

不过也应该不止10几米啊。不知道陆基飞机和舰载机的起飞间距到底哪个更小一些,我查到舰载机的起飞间距如下(44楼),根据这个时间间隔计算,即使是海鹞15s一架,似乎间距也不止10几米。

现在已知的滑跃和弹射的纪录:

弹射:

老美,四条弹射器,17分钟31架,每分钟1.8架。

戴高乐,二条弹射器,在阿富汗连续弹射了9架,时间不详,在波斯尼亚连续弹射了11架,17分钟,每分钟0.64架,即90秒一架。

跃滑:

海鹞,在事先摆好顺序的情况下,15秒一架,即每分钟4架。

老戈,在乌克兰小镇尼基塔的训练演习中,主起飞点能以平均每60~78秒的速度起飞,22分钟起飞17架。

设计要求:

CVF,15分钟起飞24架,每分钟1.6架。

另外,老毛,听说5分钟可以起飞12架,每分钟2.4架。

家园 路基起飞间隔和舰上不一样吧

不是经常看到陆上编队起飞吗?双机和更大规模的都有。

家园 解放军的搜救实在是个大问题

飞行员可不是可以迅速开源的可再生资源,况且这还涉及一个集体的信任和承诺问题。

家园 说实话,主播只能让俺想起Av
家园 300公里时速来做半筋斗反转可能是很困难

不过也没有规定僚机非得立即转弯吧,往前飞一段距离不行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