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移动平台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 SkyWalkerJ

共:💬3 🌺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移动平台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想想还是发在经济版,IT版牛人太多,容易挨砖头 )

昨天Intel宣布14亿美元收购Infineon的无线部门,巨无霸重返移动平台,业界震动。

以ipad为代表,未来一些年,便携式网络接入终端(MID)预计将取得很大发展。比典型的笔记本电脑更小、更便宜、功耗更低(待机时间更长);而比手机屏幕更大,功能更丰富。基于ARM授权的CPU core,现在很多一线IC企业推出了很强的单片系统,集成了音视频编解码、3D图形、JPEG加速、外围设备接口等硬件模块。例如NVIDIA的Tegra,1080p视频解码、HDMI高清输出到电视,比目前任天堂游戏机还强的3D性能,都集成在一块小小的低功耗移动处理器上,其综合性能不弱于几年前的赛扬台式机。类似的平台还有高通的Snap Dragon, TI的OMAP 4等等。在它们上面跑Android操作系统,做成5寸、7寸、10寸屏幕像一本书大小的便携终端,可能会向上侵蚀掉Wintel当前在移动计算上的一部分市场。

NVIDIA Tegr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ARM+Android在桌面、高性能计算领域,在多媒体创作和商务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方面,还不构成与Wintel的竞争关系。但是往前追溯Wintel的发家史,他们也是凭借比当时的专有平台的工作站更便携、更廉价、更易用的优势挤入市场(那时候所谓便携PC是指能放进汽车后备箱里的PC),由于开放的架构,应用软件和兼容硬件日益丰富,在摩尔定律支配下,PC上面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强,逐渐把Sun、HP、SGI等专业工作站、IBM的中低端服务器份额大部分吃下。今天的ARM+Android只是一个拿在手里的小玩意,但谁敢说明天不会历史重演呢?

目前主流的移动平台多采用双处理器结构,即一片Baseband处理器负责3G信号,加上一片多媒体处理器负责照片、音频、视频、网页等运算密集型任务。也有把二者做到一块硅片上,不少成本敏感的偏低端产品(例如联发科和展讯打山寨市场的东东)采用这种设计。以iPad为例,它使用Infineon的Baseband,主处理器Logo是Apple A4,实际上是一个基于ARM的通用处理器硅片和两片DRAM(内存)硅片封装在一起的东西。Infineon的市场主要在baseband处理器,而Intel在通用处理器上面的强势不言而喻。两者的结合势必给现有的移动平台供应商带来巨大震动。考虑到Windows和Intel一贯以来的同盟关系,我觉得可以这样说 —— Wintel V.S. ARM+Android 架构之争进入白热化。

YY一下未来,俺还是更加看好ARM+Android。因为IT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开放打败封闭,产业链打败一家独大的历史。ARM+Android这种模式,把产业链分工引入了芯片和核心软件内部,芯片生产的流程分解为IP提供者(ARM/MIPS)、片上系统设计者(Qualcomm/NVIDIA/Broadcom/MTK)和制造者(TSMC/UMC)。同时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线上软件商店模式,使得一个真正的软件产业链成为可能。这比Wintel模式的开放性更进一步。同样这对国内的IC和软件厂商也是一个机会,得以绕过需要长期积累的IC底层工艺和操作系统核心环节,只要能做出有特色的东西,就有竞争力。

家园 送花,我特喜欢这个移动的,技术是关键
家园 现在系统整合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不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intel这种系统的整合的动作,是否会构成开放产业链?我认为值得探讨。

问题1:在移动计算上,会否形成一个Wintel?

问题2:在移动计算上,是开放软件链能主导市场变化,还是end 2 end的service provider能主导市场变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