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大培:学术界有人争着卖国--转贴(1) -- moneyboss

共:💬22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是发展中国的企业成为真正的强大企业

中国的国力体现在中国的产品比别过的好卖,技术比别国的先进,那么大气一点,就应该除了不惜血本地培养国有企业,还应该努力扶植民族企业。依靠国外资本家,扯淡!

家园 当然军事科技与军事建设也同等重要,一旦生意作不成就打他丫的
家园 深刻!送花!
家园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进程是有令人遗憾之处.

以当年的情况, 透过FDI引进外国资本技术, 以来料加工的方式提振经济, 从沿海方便外贸的特区带头, 以政策方向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 十几年过去了, 主要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还是停留在加工, 区域还是沿海, 产业型态还是加工, 不论是区域的移转或是产业的移转都嫌不足. 近期的经济发展多半还是沿海加工, 原因无它, 只是沿海加工有成功经验, 当局懒得去想或是不想承担发展新型态产业经济圈的可能性.

事实上, 沿海来料加工已有过饱和的态势. 显现在广东缺工的情况上, 不单是开发区城市人口与治安问题, 许多条件都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过于倾斜. 虽然以前是靠沿海加工带动经济发展的, 但那是初期阶段, 没人说靠这一招就可以走天下, 也不可能光靠一个模式就能用上十几年不思发展改进. 产业价值链 (Value Channel) 与区域的扩散移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经模式, 但是在这方面中国似乎做得还不够好.

加工的附加价值低, 这是肯定的. 已经相对富裕的沿海特区该往更高一层走, 以维持所得的再成长, 这是沿海特区该面对的压力. 以全中国来说, 吸收了十几年经验的沿海特区也相对具备了这个知识能力, 该当经济发展的车头. 来料加工的部份, 由于沿海工资已经高涨, 就该幅射到内地去, 建立中心 / 卫星的大区域体系. 除了解决工资压力之外, 也能让内地百姓在老家就能有工作机会, 不必再涌进沿海特区或城市, 平衡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移动也是如此. 加工了十几年, 做仿品了十几年, 还要再这么做下去吗?

经济发展带来的所得提升, 必然会趋动产业向更高附加价值的方向移动, 否则便会因为劳工成本的增加而失去竞争力, 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是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以中国这个大型经济体来说, 还比小国多了区域与产业轮替支持整体经济发展的大牌. 只不过, 现实上看来总是少了些什么.

政治因素限制了经济发展吗? 或许是, 也或许只是施力不足. 区域意识过高, 老想着国内竞争 (或斗争), 假想敌在国内而不是国外, 在思路上与意识上都说不上健康. 政府中央有宏观调控之责, 除了维持整体金融条件之外, 平衡区域发展与趋动产业升级也有起码的 "辅导改善" 的责任. 国企是经济发展的另一环, 而且不光是国营民营的产权问题. 对于某些特殊的产业, 比如基础产业以及须有国家级投资的产业, 国企应该扮演稳定积极的角色. 但现实也并非完全如此.

不少地方确实是可惜了.

元宝推荐:Chieftain,
家园 这和现在当政这批人的思路有关吗?

目前拿方向的班子, 亲身经历过文革, 也经历了后邓时期胡赵到江朱的过渡. 或多或少有些影响吧.

家园 两篇参考文章

(“China's Secret Ambition,” K. Phillips Malmgre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Washington: Fall 2004, Vol. 18, Issue 4)

(“The Struggle of the Champions,” The Economist, January 2005)

家园 经济学人没付钱不给看的...

等我有空去找来看过再谈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