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 -- 妖猫drake

共:💬30 🌺2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提个小地方

那个城堡的图片应该不是mirebeau的吧?好像是chenonceau城堡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三)

3.英诺森三世,“无地王”的欢喜冤家

丢失诺曼底的“无地王”约翰怒火中烧,更糟糕的曾经多次在他头脑发热时帮他泼凉水降温的几个人都已经离他而去。埃莉诺王太后眼看着她的嫁妆安茹Anjou和她用尽半生去经营的英国王室大陆领地全部丢失,急火攻心与世长辞了。

另一位优秀的行政专家,实际操纵亨利二世和约翰王国家机器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也熬干了心血,在1205年7月13日撒手人寰。于是约翰失去了仅有的两位敢于向他进谏,也有能力将他偏航的国家航船引回正途的贤者和师长。同时,空缺出来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直接成为了英国王室和罗马教廷争端的导火索。

此时的罗马教皇是凶悍的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这位夺回罗马城,将奥托四世等人绝罚出教的威权教皇并不是光知道恐吓的鲁莽之人。他敏锐的发现英国长久以来近乎独立王国的教权体系在休伯特大主教去世后出现了裂缝,于是便为约翰国王设下一个圈套。

由于理查这位著名的骑士国王,英国王室因为十字军东征而与教庭打过不少交道,约翰本人在罗马教廷也人脉颇广。因此当他提出的大主教新人选和坎特伯雷教团推举出的大主教人选发生冲突时,约翰自作聪明的要求罗马教廷介入圣裁。

坎特伯雷教团推举的是坎特伯雷座堂圣奥古斯丁隐修院的副院长雷金纳德(Reginald, the subprior of Christ Church, Canterbury),他们希望雷金纳德能够端正约翰王宫廷奢靡的风气。约翰王则本着“举贤不避亲”的“原则”,坚持由诺里奇主教Bishop of Norwich,约翰.德.格雷John de Gray来接人坎特伯雷大主教之位。

格雷1196年便加入当时还是王子的约翰帐下,并担任约翰的掌玺官(Keeper of the seal)直到他加冕为止。关于坎特伯雷教团和约翰王双方在推举新人大主教时进行的活动有许多传言。比如教团推举雷金纳德,是在他们向罗马派出修士团之前还是之后便又各种说法,而约翰王是单单强行将大主教选举推迟6个月,还是为了保证格雷当选而向教团发下伪誓(这个说法来自Gervase of Canterbury坎特伯雷的杰维斯,一位编年史作家,也是为修士)同样众说纷纭。

罗马教廷的态度同样是暧昧而多变的。据说英诺森三世对约翰提名的格雷极为不满,认为此人品质低下,劣迹斑斑。但是罗马教廷是否授意雷金纳德跳出来指控格雷则不得而知。反正因为被提名而赶到罗马的雷金纳德院长亲自向教皇对格雷提出的一系列指控,英诺森三世以此为由否决了约翰王的提名,随后又为了“补偿英王”而下令雷金纳德同样不得参选。坎特伯雷教团和约翰都被愚弄了,但却只能接受罗马教廷提出的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英诺森三世对斯蒂芬.兰顿有知遇之恩,直到1206年,他还只是巴黎大学的一名讲师。但英诺森三世却慧眼识珠,将他提升为San Crisogono教堂的枢机主教,又在几个月后1207年6月17日维泰伯的枢机主教会议上提名他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眼看着一位教皇铁杆,萨里出生穷小子打败自己的苗红根正的诺曼骑士牧师,约翰王那饱受刺激的神经再也支撑不住了,他彻底狂化,贪婪和暴怒交织在一起,竟让他决定抵制罗马教廷的决定,并开始在整个王国迫害教士并从派人恣意抢劫各地的教堂。

1207年6月15日,斯蒂芬正式当选前两天,约翰王便下令将所有在罗马同教皇站在一起的坎特伯雷教团人全部开除国籍,随后,约翰又将休伯特当年带入英国国家机器的大部分教士全都扫地出门,在各部门都换上自己人,于是英国的行政体系尤其是税收体系迅速成为欧洲最高效的金钱吸尘器,大把和“耶稣”以及教会沾边的东西都被抢回了国王的金库。

英诺森三世对约翰的反扑并不意外,但是这位“无能王”的动作幅度之大还是让整个教廷万分惊讶。但教皇迅速平静下来,既然约翰已经实质上的切断教廷在英国的收入和活动,到不如干脆将英国暂时踢出天主教世界——教皇向约翰公开发出威胁,英王胆敢继续和教廷对抗,他就会宣布在全英国发动“Interdict禁止一切宗教活动”。

约翰对其却无动于衷,除了金钱和权力,他不相信其他的东西,既然敢抢教堂,他就不担心得罪教皇。但确实有人急了,这便是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由于英王宣布他为“全民公敌”,这位英国的大主教只能暂时挂锡在勃艮第的彭蒂尼修道院(Pontigny Abbey,Burgundy)。

兰顿明白,如果和英王结下死仇,他这辈子就别指望回英国去传播福音了,而一位英国大主教却导致自己祖国被天主教世界开除,后世会如何评价自己呢?所以兰顿尽一切努力希望取得约翰王的谅解,可惜我们的“无地王”似乎被怒火烧坏了脑子,就是不给面子。

英诺森没理由口下留情——这位铁腕教皇绝不会为了遥远岛国的几百万教徒而甘心放弃自己的世俗权威。于是在1208年3月,教皇说到做到,他宣布对英国处以停止宗教活动4年的处罚,直到1212年。英国立刻陷入邱胖子描述的“教堂关闭,钟声哑然,死者不能安葬在圣化的墓地,而且没有举行最后的弥撒。仅仅这些就是约翰的许多臣民认为,他们呢和自己的亲人肯定要进地狱。”

但在渐成宗教荒漠的英国,约翰的国家机器却反而运转更迅捷了,而教会这座庞大的宝库,立刻把约翰王的钱袋子塞得鼓鼓囊囊。写到这里小猫不禁想到了中国的灭佛和日后英国的国教改革。由于有海峡的保护,英国王室在政治体制方面远比忙于东征西讨的欧洲先进,当封建割据的问题逐渐通过贵族参政议政制度克服后,宗教势力对政权的觊觎和干涉就会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英国多次拿天主教会开刀,同时也会利用教士来对抗无法无天的贵族,在财政危机的情况下还会狠狠的宰教会几刀,用大把金银塞满钱袋,让成千上万的修士充实国家的人力资源。

兰顿这时就像被挤在两块巨石之间,约翰和英诺森两人都是阴刻暴虐的狠人,斯蒂芬大主教却一定要说得这两块磐石点头,化解英国的教俗政权争斗。对教皇而言,遮蔽天主在英国撒下的光芒其实是很肉疼的一件事,教廷估计由于对英国处以“停止宗教活动”,每年有100000马克的本应“归于仁慈的主”的金银落入约翰王的金库。另外,已被法国的阿尔比异端惹得动了杀机的教皇也担心阿尔比派在英国找到新的温床。

针对教皇心中的焦虑和惋惜,斯蒂芬有的放矢的向教皇分析了长期在英国停止天主教活动可能导致的恐怖后果——英国岛民将慢慢忘记基督的福音,逐渐被异教徒或者异端俘获。面对大主教有理有据的分析,教皇也认识到如果长期使英国的信众处于宗教真空状态,对罗马教会毫无益处。

但作为教皇,英诺森三世更需要除掉约翰王这位不识时务挑战自己俗界权威的人。几个月的“停止宗教活动”惩罚后,英国社会并没有如教皇预料的那样对昏君约翰群起而攻之,相反这些岛民老老实实将“十一税”交给了约翰派来的税务官。

大跌眼镜的教皇为此咨询了兰顿等人,几个人凑在一起一琢磨,很快恍然大悟。原来这帮“阿尔比翁”不像意大利市侩那样谎话连篇,他们都是老实人,曾经发誓效忠约翰王,现在是担心违誓要死后受罚啊。

面对这种情况,教皇决定对约翰这个疯子发出必杀,1209年11月,英王约翰被处以天主教最高的处罚“ excommunicate”,教皇希望通过此举废除所有人对约翰发下的誓言。同时,教皇还法外开恩,允许个别英国教堂举行“闭门弥撒”,让英国的虔诚教众重新感受到天主的福音。这一拉一打,彻底将约翰王推向了毁灭的深渊,“无地王”将无奈的迎来即位以来最大的危机。

英诺森三世,这位也许是中世纪最铁腕的教皇之一,可是开启教皇通向世俗权力大门的关键人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诺森三世的纹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诺森三世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对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斗争与和平,对阿尔文异端的讨伐,对君士坦丁的十字军东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Hubert Walter的去世即关上了一道纳谏之门,也直接导致了英国王室与教庭的争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这位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命运堪称约翰王时代世事难料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约翰.德.格雷John de Gray,约翰王提名的大主教人选,曾担任约翰王子时代的掌玺官,图为约翰的私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知道1212年,兰顿都只能暂时挂锡在勃艮第的彭蒂尼修道院(Pontigny Abbey,Burgundy)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五)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小猫弄错,好像窜到巴黎米尔波大道去了。。。
家园 城堡后来被拆了

外链出处这个该是遗址的照片

家园 多谢大牛。。。法文,看着就晕,早知当年就应该辅修这个

多谢大牛不吝赐教,花谢花谢!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四)

4.绝罚中的约翰,无法无天,恶贯满盈

1209年11月,英诺森三世用“绝罚”打开了无地王约翰拴在贵族们脖子上的“誓言”锁链,于是一头名叫“反叛”的野兽吞噬了几乎所有英国贵族的心灵。约翰的无能与暴虐、背信与善变早就让手下们忍无可忍,如今连上帝都站在了国王的对立面,谁愿意和魔鬼联手去对抗教皇呢?

恰在此时,约翰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彻头彻尾的“魔鬼”。为了一笔款子,他把William de Braose/William de Briouze , 4th Lord of Bramber 第四代布兰布尔伯爵威廉这位早年的同志和宠臣的妻儿老小(被害的是威廉的老婆和长子)扔在冰冷的温莎堡(Windsor Castle,也有说是Corfe Castle的)活活饿死。

布兰布尔伯爵大约可以算“成也约翰,败也约翰”的最好例子。这位出身的名门的贵族少爷在嗜杀和无耻方面与约翰堪称臭味相投,威廉在威尔士曾谋杀过不少当地贵族,结果得到了“Ogre of Abergavenny亚伯格芬尼食人魔”的“雅号”。

此后他投入约翰帐下,迅速成为阴谋小集团核心人物。约翰对威廉宠信有加,趁着理查在外面发宗教疯,约翰在国内的不少小兄弟都被突击提干,威廉在1192年成为 Sheriff of Hereford赫列福德郡长,还得到了著名的Kington Castle 金敦堡。于是赫列福德等地逐渐成为了理查国王控制不了的地方,“无地王”的爪牙在此横征暴敛为非作歹,就像《罗宾汉》中仿佛化外之地的诺丁汉郡。

可惜好景不长,贪婪的约翰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枚金币的,哪怕金币躺在爪牙的口袋里。1206年约翰慷慨的授予威廉三座城堡,但是反复无常的国王很快就憎恨起他的忠实手下——据说威廉逃税,他继承了遗产却不向国王的税官上交一毛钱。对于约翰国王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偷税漏税,约翰的行为简直就是背叛。

前文我们提过,约翰在丢失诺曼底之后,仿佛疯了一样抢劫整个英国——他需要钱去武装部队,夺回“祖产”。在约翰看来,威廉这样的铁杆,在这种关键时刻应该以身作则,至少不能跳出来当反面典型。感觉自尊和面子都遭到伤害的约翰,完全丧失了理智——威廉那些由无地王亲授的领地迅速遭到国王的部队的糟蹋,家人也惨遭虐待。

威廉的夫人莫德 Maud 口碑很好,编年史作家都认为她是一位诚实而贞洁的好女人,她和他的长子都被国王扣押,并被投入城堡冰冷的黑牢。他们到底是不是死于饥饿外界其实并不确定,所谓活活饿死,乃是当时口耳相传的流言,但从约翰的性格来看,还是靠谱的。

莫德夫人最出名的事迹就是修建Hay Castle 海伊堡,最玄乎的说法是海伊堡是座“一夜城”。一些编年史作者有鼻子有眼的记述莫德夫人是如何用围裙“apron”运送巨石,还说其中一块下来砸了她的脚,于是被莫德丢到St Meilig's churchyard,三英里以外的一座与城堡隔河相望的圣坟。

正统历史学家则认为,莫德确实主持了海伊堡的建造工作。这位能力出众的夫人为了不做约翰手中的人质,从1208年便带着大儿子同约翰王在爱尔兰玩起了捉迷藏,多次躲过了国王派出的搜捕队,但1210年二人逃出爱尔兰后,最终在苏格兰落入国王之手。

由于国王的迫害,布兰布尔伯爵威廉在1210年已是妻离子散,他的大女儿Maud de Braose也在1210年去世。一位威尔士编年史作家,Brut y Tywysogion在他1210年的记述中,记下了小莫德夫人(呵呵,好和她娘分开)去世的时间是当年的“the feast-day of Thomas the Martyr”。托马斯.贝克特大主教是在1170年12月29日被英王的骑士刺杀的,日后教皇为他封圣,并宣布12月29日为“圣人节日”。

熟悉约翰习性的威廉知道如今他只能和国王“你死我活”,他迅速的投入了反抗无地王的斗争。威廉先在爱尔兰鼓动反国王的叛乱,后又躲过国王的猎杀,来到威尔士,联络当地的贵族共举义旗。

可惜这些阴谋都被约翰王挫败,1210年走投无路的威廉只得乔装为乞丐逃亡法国,一年之后的8月,得知妻子都被国王饿杀的威廉在法国去世。这位“约翰走狗”的葬礼由仍滞留法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兰顿主持——威廉一到法国便与被放逐的大主教和教团取得了联系。

除了贪婪外,约翰的好色同样逼得他众叛亲离。据说当国王驰过街道时,贵族都会迅速的将他们的妻子和女儿锁入地窖或者高塔,决不让无地王看到她们的相貌,连身影也不敢留给约翰。

很多参与1212年阴谋的贵族都将国王“淫妻女”作为他们反叛的首要理由。Robert Fitzwalter是反约翰王派的领袖之一,他多次公开声称约翰王曾侵犯过他的女儿。而阿尼克城堡的Eustace de Vesci干脆在教皇主持的法庭上公开指控约翰犯有一些列通奸甚至是强奸罪行。

当然,这些指控都不太经得起推敲,比如Robert Fitzwalter的反叛理由就不止“女儿被淫”这一种,其变幻莫测程度堪比约翰王的心思。不过,从私生子女的出生频率来看,约翰倒确实是个勤奋的“奸夫”,从他登基开始,私生子女就如雨后春笋,他们中很多人的母亲都难以确认,但要抓住他们的父亲却都证据确凿,易如反掌。

由于约翰心中缺乏哪怕最基本的道德和人伦,这位左手权杖右手长剑头顶王冠心中总有无穷无尽的罪恶泛滥的王者成为所有英国人的恐惧之源。“绝罚”虽然解除了贵族们的誓言,却也将约翰心底的野兽彻底解放。如果说之前地狱的烈焰还让他有些害怕,稍微收敛的话——当教皇亲自宣告对他的“宗教死刑”后,无地王决定让他的臣民和敌人都能提前感受一下地狱的“温暖”。

通过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四世,图卢兹伯爵和佛兰德伯爵联合,一张裹向教皇国和腓力二世的阴谋之网逐步成型。虽然约翰缺乏如他狮子头兄弟那样强大的战术指挥才能,但在战略布局方面,约翰用实际证明人还是比狮子聪明的。

约翰王和他为亨利三世留下的班底给日后的英国政治家们提供了最初的“远交近攻”、“离岸平衡”和“光荣孤立”的典范。可惜,这步好棋却迫使腓力二世和教皇彻底摒弃前嫌,结成也许是第一代的“神圣同盟”,共同对抗英国、神罗,捍卫天主教的世俗权威。由于腓力二世的强势介入,约翰终于被逼到绝境,必须做出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已经是一个问题。

William de Braose/William de Briouze , 4th Lord of Bramber 第四代布兰布尔伯爵威廉的纹章,有两个版本,不过大同小异,应该是对相同纹章描述的不同描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e Briouze家的家族纹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刚封给宠臣三座城堡,就因为一点遗产税要把手下全家赶尽杀绝,约翰这脸翻得,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图为威廉从约翰王手里拿到的城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廉的夫人莫德,在传说中是女巨人,图为据说由她修建的Hay Castle 海伊“一夜城”。当然现在的海伊堡早就是第N次翻修重建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传说中,海伊堡的建材都是莫德用围裙兜来的,但从St Meilig's 教堂中留下的巨石来看,9英尺的长度、近5吨的重量,莫德估计和霸王龙差不多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也有人说右侧的立十字架是用莫德的巨石雕刻的,谁知道呢?不过这块巨石也有7英尺高,3.5吨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莫德和儿子到底死在何处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温莎堡,当然也有人说是库菲城堡Corfe Castl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库菲城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兰布尔伯爵威廉在约翰称王是Sheriff of Hereford赫列福德郡长,他在赫列福德的倒行逆施据说是罗宾汉传说中诺丁汉郡长的原型之一。小猫最喜欢的诺丁汉郡长是凯文科斯特纳版罗宾汉中的,Alan Rickman艾伦.阿里克曼诠释了一位邪恶到迷人的恶棍,其实这位演员最出彩的几个角色,全都是反派嘴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虎胆龙威I中的德国恐怖分子汉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位估计很多人看到要惊一下,我当年看到之后第一反应:“郡长该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五)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小猫收宝

看到Professor Snape,不得不送上一宝

家园 带宝捧场!

总算是没空手来。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约翰王和罗宾汉(五)

P.S 屋里没装网已经证明是个错误,小猫在网吧发的贴,暂不配图,等8号上班了俺再补图。抱歉,大家凑合一下,用郭德纲的话说,列位看官多做自我批评吧,呵呵

5. “上帝之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面对法国国王的挑战,约翰决定以攻为守——1214年夏天,约翰再次率军登陆法国,试图发动一次“反诺曼征服”。但是离心离德的贵族却公开反对约翰的新冒险,他们要么带少量兵力消极怠工,或干脆躲在城堡中逃避服役。面对“不给力”的贵族,久病成医的约翰王自有办法——既然贵族逃避兵役,那就干脆让他们拿钱买安宁吧。

约翰国王首先命他的税吏和法官们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了贵族们的兵役义务,接着国王为贵族“理应提供”的每一个士兵规定了高昂的代价。于是约翰国王“当之无愧”的成为英国有史以来征收兵役免除税最多的国王——无论是约翰11次的征税记录或是其勒索得到的庞大金银都令以前或之后每一位穷兵黩武的英国国王自叹不如,比如约翰那位狮子头哥哥理查,他不过征收过三次兵役免除税而已。

在贵族们看来,疯狂的约翰王正一步步把兵役免除税变成一种日常税种的努力实在令人忍无可忍(这玩意按说是国王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时才有权征收的)。同时贵族们也明白自己的血汗钱再次打了水漂——由于国王和他的爱将缺乏最基本的军事才能,代价高昂的“1214年夏季攻势”再次成为只进不出的军费黑洞。“约翰的军事冒险只能赢得赤字”成为全体贵族的共识。于是约翰王在兵役免除税上的横征暴敛成为压垮他王国的最后一根稻草——1214年9月,部分贵族开始武装抗税,其他贵族则边磨刀霍霍边冷眼旁观。

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约翰在军事上的软弱无能给了贵族们发动全面叛乱的信心,现在贵族们已经不再私下管约翰叫“无地王”,他们给国王起了新的“爱称”——“软剑王(Softsword)”。趁着国王在法国无望的乱战,一批贵族决定把国王赶下台,但他们的密谋没能逃过约翰的眼线。虽然约翰是个极不称职的战士和统帅,却是个天下无双的阴谋家,贵族们那点小动作国王早就洞若观火。

1214年十月,约翰突然返回英国,试图和贵族们再次言归于好。不过这次国王和反叛贵族似乎都丧失了求同存异的耐心,就差没在谈判桌边磨起刀来。一批忠于国王的雇佣军从法国秘密赶回英国,几个月来一直“不见踪影”的贵族武装也被反叛者们用最快速度集合起来。不过明眼人都看出,这次的叛乱或者叫内战与此前的历次英国贵族叛乱完全不同,因为反叛者们第一次有了可以高扬的旗帜——他们现在是响应“主的意志和号召”,是“上帝之军the Army of God”。

有了大义名分的叛乱贵族们在1215年五月便急不可耐的在北安普顿Northampton公开举义,宣布自己是“替天行道”,对国贼约翰再不会讲一点情面。当然绝大多数英国贵族还是在隔岸观火——二百多名因为“各种理由”滞留英国的贵族中只有四十多人公开宣布叛乱,表示将站在约翰一边贵族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就像历史上的每一次内战,1215年英国内战也使得无数家庭因为政治和信仰而分裂:将在不久之后成为英国摄政的William Marshal马歇尔明确表示支持国王,但他的大儿子却成为叛乱贵族的领袖。不过约翰多年以来对狐朋狗友们的照顾总算没有白费,全国绝大多数城堡的主人还是站在国王一边的,这150余座城堡遍布英国各地,成为约翰最大的也许是唯一的筹码。

但约翰在城市里可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城市富裕平民们同样不喜欢横征暴敛的国王——就算命中注定要被贵族抢劫,也得找个好心点的劫匪。因此各地的城市民兵差不多都成了叛乱贵族或者按他们自己所谓“上帝之军the Army of God”的战友。1215年5月,叛乱不久的贵族们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们夺取了伦敦城,并在此后的两年中依靠城市民兵的支持,始终控制的这座经济重镇。有了伦敦作为榜样,林肯Lincoln、埃克塞特Exeter和北安普顿Northampton相继倒向反叛者一边。

大城市的陷落不但在政治上给国王致命一击,也使他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财政来源——约翰现在既不敢向保持中立或者叫观望的贵族们勒索,更没胆子向自己的支持者们要钱,为了支撑法国和本土两个战场,他迫切需要抢劫英国的富余平民,但现在这些人拿起刀枪武装叛乱了,所有人都明白国王在英国的全面失败指日可待。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猫兄很渊博阿

一个小建议,那些外国人名地名最好用正规的辞书译名,不要自己翻译。我自己就受害不浅。

例如The Angevin Empire,我手头上海译文出版社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翻译成安茹王朝或者金雀花王朝,这是延伸的意译了。不过比安杰文王朝看着顺眼。

家园 约翰被叫做失地王更合理

他不是无地,而是把英格兰王室固有的领土失去了。英文原文也是Lackland。

家园 John Lackland最早的出处是约翰的父亲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共有5个儿子。长子威廉很小就死了,次子也叫亨利会继承他在Anjou,诺曼底的领地和英国的王位。三子理查亨利二世打算让他继承他妻子Eleanor在Aquatain的领地。四子Geoffrey娶了Brittany公爵的女儿,继承了Brittany公爵的爵位。唯有他最宠爱的小儿子约翰没有自己的王国,因此亨利二世叫他John Lackland。

为了替约翰找到一个王国,亨利二世出兵爱尔兰,并且任命约翰为Lord of Ireland。但是在他离开后,约翰根本不能对爱尔兰实行有效的控制,因此爱尔兰国王的头衔只是虚的。在小亨利死后,理查成为英国王位的继承人,亨利二世决定让理查把Aquataine的领地让给弟弟约翰。但是理查在过去几年一直在Aquataine四处征战,加强了Aquataine公爵对领地的控制,这时不肯让出Aquataine,反而造反,同法国国王联盟进攻Anjou,亨利二世此时已经奄奄一息,却接到报告他最宠爱的,为之如此辛苦忙活的小儿子约翰这时却投靠了叛军,一起来进攻自己。因为约翰的计算是亨利已经要死了,将来真正掌握权力的是理查。亨利二世死时也挺惨,所有婚生的儿子都背叛他了,身边只有他的私生子Geoffrey Plantegenet。

家园 陆老爷子是牛人,听说上图有他的讲座,还跑去了

结果听说因为天热,老爷子没来。。。

想想还是安茹好些,印象中这个词最初就是“安茹省人”的意思吧,金雀花王朝应该说单指了英国那一支。呵呵,有空还是全给它替换掉的好,俺顺便加个注释,多谢老兄指出

家园 日语叫欠地王

我觉得这个译法更传神

家园 老兄说得对

我印象里读过中文英国史里面把约翰叫做失地王。我国前辈们可能用了lackland的引申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