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诺奖给了石墨烯 -- sitan

共:💬95 🌺6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太不慎重了---都没有经过产品检验

以前的NB奖如巨磁效应,都是有产品出来了才算数.

如果这样前瞻和内线消息下去,NB委员真会和FX打擂台了.

家园 记忆深刻啊

嘿嘿,剧透一下,有谁还记得98年全国高考化学卷的压轴题....

家园 这个真是 远一些的俄国人说可以回溯到沙俄时期

你说的范围还太小了。

无论什么东西,俄国人苏联人的书总说是他们先做的,动不动就扯出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沙俄时期的某人

所以我全部都不信。

沉积金刚石薄膜真是苏联人第一个做出来的,但我以前一直以为是日本人做的,苏联人又在吹牛而已

家园 这个真是 远一些的俄国人说可以回溯到沙俄时期

你说的范围还太小了。

无论什么东西,俄国人苏联人的书总说是他们先做的,动不动就扯出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沙俄时期的某人

所以我全部都不信。

沉积金刚石薄膜真是苏联人第一个做出来的,但我以前一直以为是日本人做的,苏联人又在吹牛而已

家园 你的ID真切题
家园 啥?天朝教育部98年就预言了?

这位前辈,您接着说,绝对不是剧透,98年的时候偶中考都还没考呢

家园 【原创】诺奖给了石墨烯 (二)

为啥说您天天见呢?

不是说那石墨烯是大宝化妆品的主要成份,是说那石墨烯是铅笔芯的主要成份。

铅笔芯写铅笔字是啥原理呢?

机械剥离。

晕。原来写个铅笔字学问也这么大。还有这么nb的名词来描述其原理啊。

Geim和Novoselov分离出石墨烯是啥方法呢?

机械剥离。

当然,也不是没有区别的。要不我们小学都得诺贝尔奖。区别就在于Geim和Novoselov的机械剥离方法,那用的是高科技。高科技,开玩笑,发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方法,能和我们小学生比么?

啥子高科技呢?

透明胶。

Scotch tape. 作为苏格兰人的最重大发明之一,在新世纪又做出了新贡献。

Scotch tape在广大技师手上,一直是兵器谱上名列前茅的武器。我在实验室里,做金属膜的lift off(大概就是一种定义金属膜pattern的技术),有时不太对劲,金属膜粘在硅片上剥不下来了。高年级同学就教了一个秘技,用透明胶把它粘下来。

据纽约时报报道,六七年前,一位没有被提及姓名的技师,也这么传授了Geim和Novoselov这么一项技术。要是石墨污染到样品上了,可以如此这般这般,用透明胶把它粘下来。

Geim和Novoselov一点就通。那用透明胶粘啊粘,石墨不就薄啊薄了么。薄到后来,能有多薄呢?能有一层薄么?

没去看最早那篇论文。不知道在论文的致谢里头,是不是提及了这位隐姓埋名的技师。

好吧,回到铅笔字和机械剥离的问题。

其实这个就是说。用机械的手段,比如说这里就是摩擦啊,就把石墨分层地剥离下来了。因为石墨的层与层之间的力是比较弱的,一摩擦,就分开了。如果大家有玩过云母片,就有很直观了理解了。而我们写铅笔字,就是把石墨在纸张上摩擦,石墨片落在了纸张上,这么就形成了你写的字,或者画的画。

Geim和Novoselov也差不多。买一块高质量的石墨开始磨,这样就有了很多很多各种各样厚度的石墨,然后用透明胶再接着把磨出来的石墨再粘下来(具体怎么弄我也没细读,希望有人能说得更明白些)。什么,还不够薄?接着粘啊。还不成?再粘。还没有单层的石墨?还不成?谁说还不成的,你咋知道不成的。我说已经成了。啥,成了?你咋知道成了的?……

这里是一个关键所在。铅笔一写。石墨片(不是说层,是说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可以以亿计算。每一块吧,肯定有薄有厚。多粘几次透明胶,大家都薄了。可是怎么知道有没有单层的石墨——石墨烯呢?

那位看官说了,我量啊。我量还不成么?

拿一台原子力显微镜。量厚度。一层原子,多少个埃(1埃为10^-10米)厚,大家都知道,量出来就好了。

可是那一亿块石墨片,咱们一块一块去量吧。

要是曼彻斯特的劳动力也像中国这么便宜(当然还得有一堆便宜的显微镜),也许就这么一块一块去量了。

不幸人家人力资源有限。只好再想想法子了。

一个相关故事,一个相熟的研究者,喜欢较真,曾经和人较真,说光学显微镜也是可以看到100nm和50nm的feature的。他这句话是啥意思呢?和接下来关于石墨烯的故事,有点相关。

to be continued

关键词(Tags): #Geim(当生)#Novoselov(当生)#机械剥离(当生)#单层石墨(当生)#石墨(当生)通宝推:回旋镖,穿越,爱莲,trunkzhao,
家园 三星已经有显示屏试制品了

Flexible Touch Screen Made with Printed Graphene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computing/25633/

家园 这需要绝对单层的石墨吗?

我看了看文献,绝对单层石墨的制备和作为电极使用很难.

另外工艺是国人的胶布法吗?

家园 不知道工艺

看起来是先加热石墨,气相沉积法CVD先沉积到铜表面,然后再用胶布大法,胶布从铜表面粘下来?

In Hong's method, a sheet of copper foil is wrapped around a cylinder and placed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furnace. Carbon atoms carried on a heated stream of hydrogen and methane meet the copper sheet and settle on it in a single uniform layer. The copper foil exits the furnace pressed between hot rollers, and the graphene is transferred onto a polyester base.

另一种是用酸溶解,但出来的只能是一堆片片的混合,只能做复合材料,像碳纤维。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computing/25496/page1/

家园 据说还是民主投票--看来民主成问题
家园 well,多少年了,化学奖总算给了经典的化学家

看见没,做纯化学,等到退休吧!

总算没搞成欧洲人给自己发奖。

家园 化学,化学, 谁来说化学?

家园 如果属实,应该是长出来的

韩国发过一些roll to roll复制石墨烯的方法。

不过现在真的能做这么大块的石墨烯了?我记忆中还没有可控制的大面积长石墨烯的办法。是能长很大块,但是你要找它在哪里。

另外双层石墨烯似乎有energy gap(都是我凭感觉瞎说,希望指正),在这方面比单层有用。所以不一定要单层的。双层也是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

家园 滚筒滚下来的

这个和我记忆中看过的那篇paper对上号了。我记得当年paper还用酸溶解,然后用镊子夹出来啥的。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改进了。

碳膜长在铜上,铜卷在一个滚筒(A)上,另一个滚筒B上用一种比铜更能粘碳的东西,然后溶解铜或者怎么选一个条件,导致两个滚筒滚的时候,碳膜选择滚筒B。

这个实际上是有机材料的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滚筒生产。有机光伏材料的诱人点也在这里。制造起来和造纸一样,一卷一卷地给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