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会变天吗? -- 晨枫

共:💬91 🌺10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少吃点儿廉价食品也没啥不好的

少摄入点儿激素、转基因食品和其他不知道的化学成分。我在美国超市看到的普通食品(非有机食品)价格的确便宜,但是成分就不好说了。举例来说,Walmart 的 Tropicana果汁最便宜的一种1.99一桶(2.87升),但是Juice含量只有10%。加拿大这边我还从没见过这种兑水的东西。

家园 呵呵

说啥好呢?

家园 和晨大一篇:游戏,当不得真的

用这篇来唱和晨大,但是观点似乎颇不一致。

这个周二,有幸在美国亲身经历了一次中期选举。我的感觉就两个字:平静。我甚至觉得,这和我在国内所经历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当然表面上的区别是有的。选取之前搞得热热闹闹,提前好几个月就有广告了。选举前十来天,超级政治明星总统奥巴马来给本州的民主党参议员站台,盛况空前,一堆访问学者朋友全去了,最后好多人只看到一个针尖大的奥巴马,需要将数码相片放到最大才能看清面孔。

但是,选举日的当天,确实出奇的平静。ABC朋友和往常一样早早到了办公室,问他投票了没,他说投过了。问他投了谁,他说不知道,“反正我看见是民主党就把孔扎下去了”。而同一天的下午,我的老房东在用研读科学论文的态度和做GRE选择题的方式认真分析选举手册,划掉这个再划掉那个,还很认真地跟我介绍,美国这个政治啊,政客好多是罪犯,干过这样那样的坏事,所以千万千万要认真,绝不能糊里糊涂就把票投出去了。等他严肃地分析完,就高高兴兴领着我去观摩投票了。

投票点在附近的小学里。一件屋子,可能是小礼堂或者大教室,有钢琴的,临时充作投票站。几个工作人员坐在那里,总觉得有点我们政府部门办事人员的懒散劲。老房东去了就领选票,在选举人册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签个字就拿到选票了,连身份证都不用查。领完选票就去一旁的打孔机上打孔,打完就把选票往票箱一塞,计算机自动记录数据并上传,投票就结束了。老房东就乐呵呵地往回走,一路还问我中国选举和美国选举有什么不同。

我就说没什么大的不同,可能最大的不同是技术上的。我们不用打孔,就在选票上候选人名字旁边涂黑就行。然后人工清点选票,他说以前美国也是这么干的。晚上一起看关于选举的新闻到深夜。

这实在是平静的一天。但是在电视上,选举的重要性被拔高再拔高,主持人和嘉宾不停地说,还有记者从不同的州传来实时报导。看完电视,真觉得这是改变历史的日子。可是一觉醒来,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觉得,选举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才是美国政治的真实情况。发展到今天,选举的政治意义已经远远让位于娱乐意义。选举就象一场Football比赛,赛前大肆造势,怕得是你不来看;赛中拉拉队又唱又跳,运动员积极拼抢,娱乐观众的同时更娱乐自己;比赛完了该干嘛干嘛,明天太阳照样升起。

对于这样的娱乐性或者说游戏性选举,我的看法和晨大不同。我觉得,晨大说得很可能是对的,茶党可能崛起;但是我的老房东也很可能对,茶党一时不会崛起。但无论茶党是否崛起,都不会对美国政治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两个党也好,三个党也罢,白人总统黑人总统,换得不过是演员最多是剧本,可是国家命运三亿人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毕竟,成熟社会的特征就是不可能搞出个大起大落来,所以无论谁上台,都改变不了什么。奥巴马喊着change上台两年,也没change什么嘛。

选举在美国,就是个游戏,当不得真的。改变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事情,大都不是选举决定的。Wintel,互联网,google这些深刻改变美国经济走向和人民生活得东西,都是在企业在市场里而不是在选举中作出的。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的举动,真正决策的是大军火商。美国真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像中国是反作用居主导,所以美国超市买东西要核对ID,领选票理论上要实际中没人查。

家园 花最后一段

“美国超市买东西要核对ID,领选票理论上要实际中没人查。”

非常精彩!

家园 如果经济继续差下去

当年德国在大萧条之后政府换得像个走马灯。最后换谁上来了?

美国现在的问题是富人不想缴税,GOP,茶党甚至理直气壮得说“为啥要惩罚致富?”(Why do we punish getting rich?)

呵呵,不论啥国家,一旦统治阶级中的大多数富人认同了这个理念,这个国家想不变天也难了。

家园 花了。来美5年多,感受就是这样。
家园 民主的美国V5!建到一半的铁路隧道居然“太花钱”不建了

其实没到一半,才刚开工一年。。。

是加大基建投入还是削减政府支出?美最大公共工程“太花钱”被叫停

原文有张美国高铁的规划图,这可得猴年马月才能看到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国最大规模的公共运输工程——连接新泽西州与纽约曼哈顿的客运火车隧道建设,被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一声令下,戛然而止。理由很简单:“太花钱”。这个决定与奥巴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就业、刺激经济的政策背道而驰,反映了美国经济面临着加大投入还是削减支出的难题。

新泽西至纽约曼哈顿的铁路隧道计划早在20年前就开始酝酿。这项名为“通往地区核心(ARC)”的工程于[size=4]2009年7月开工,预计2018年完工,建成后长14.2公里[/size],始于新泽西东北部城市北伯根,从地下穿过哈德逊河,直通纽约曼哈顿区34街一座新建车站。

  新泽西是目前美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而且许多新泽西居民在纽约上班,每天上下班高峰交通压力很大。目前连接新泽西和纽约的铁路隧道只有一条,而且已接近饱和运力,高峰时间每小时运行23列火车。新隧道预计可多运营25列火车,大大缓解运输负担。

对比下中国的造价

[size=4]工程原定造价87亿美元[/size],其中联邦政府出资30亿美元,纽约港务局和新泽西港务局承担30亿美元,新泽西州政府负担27亿美元。但随着工程展开,新泽西州运输部门估计[size=4]最终成本将超过110亿美元,甚至多于140亿美元[/size]。

  按计划,超出的成本将由新泽西州“买单”。而新泽西州是美国人均税收负担最重的州之一,克里斯蒂一直致力于削减赤字和税收。

平均每公里造价,北京地铁是10亿多人民币。郑州5亿,沈阳4.2亿,南京3.8亿。

在每公里要10亿美元的纽约地铁面前真是要泪流满面一下。

美国人工贵啊,你当是天朝啊?另外为何要修9年?因为人家不加班,到点就走人,什么?你说螺丝刚拧一半?好吧,我填写个交接单,记录下今天拧到哪里了,明天接着拧。。。标准作业程序

停下来的理由,这是个无底洞啊

克里斯蒂的理由很堂皇:“我不能让新泽西州的纳税人往一个看似无底洞的陷阱里钻。”

  拉胡德随后发表了一份6页纸的声明说:“对克里斯蒂州长放弃隧道工程的决定,我感到极其失望。这对成千上万的工人、数以百万计的上班族以及整个州的经济前景来说,都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他觉得克里斯蒂所谓成本过高的理由不足为据。他说,新泽西运输局和联邦政府已经通过一项控制成本的计划,整个工程将花费97.75亿美元,2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也可以有效减轻融资负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在《纽约时报》撰文批评克里斯蒂,认为这是一个“目光短浅、具有破坏性、难以置信的愚蠢决定”。

  克鲁格曼十分支持奥巴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刺激计划。他认为,美国公路、铁路、供水等系统都已陈旧不堪,需要修缮或更新;美国有150万建筑工人失业或面临失业,让他们重新就业将缓解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极低的市场利率水平令融资成本十分低廉,是开展长期投资的好时机。

tea党继续杯葛

  在这种背景下,政治人物不敢轻易开展大型基建项目。除了新泽西-纽约隧道,其他一些计划中的大型工程也因备受争议而遭搁置:

  夏威夷快离任的共和党州长林格尔表示要重新考虑檀香山55亿美元造价的铁路线工程计划;

  西雅图新任市长麦金以可能超支为由,威胁叫停大型公路隧道重建项目;

  中西部高速铁路也前景不明。

  美国历史上不乏大型公共建设的辉煌印迹:胡佛大坝、南部乡村通电工程、州际公路建设……一些人质疑,美国如今是否只想着眼下省钱,而不再关注能带来长期效益的大型建设?

  丹佛大学教授、交通运输政策专家戈茨说:“我的感觉是形势已经变了,如今人们倾向于把任何项目都看成浪费,这是错误的。”

停止修隧道的州长获得茶党的支持

叫停一个联邦政府大力支持而且已经开工的庞大项目,并非所有州长都有这勇气。克里斯蒂的做法让他在全国人气急升,尤其此时正值他为共和党助选中期选举之时。

  发自民间的“茶叶党”运动以反对大政府、要求减税为主要诉求,虽然组织松散,却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选民的立场。“茶叶党”在各地举行的抗议示威活动让奥巴马颇感头疼,对民主、共和两党而言均是不敢忽视的争取对象。

  克里斯蒂叫停大工程、为州财政减负的举动迎合了“茶叶党”理念,被疑为讨好选民之举。在弗吉尼亚州的一次“茶叶党”民调中,克里斯蒂人气最高,竟超越了以“茶叶党”代言人自居的共和党前总统候选人佩林。

家园 美国人被洗脑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的现象,不奇怪
家园 哈,阁下一说就知道这才是懂经济的。时间!国家治理起码以年

为单位。

奥巴马其实干的很好,当然干的好而被认为干的不好是中国之幸。

家园 修铁路是损害美国很多集团的利益的

修铁路是损害美国其他运输集团利益的。举例来说吧,美国如果真修了类似中国、日本或欧洲的高速铁路网,那么对于600英里半径范围内的目的地,很多美国人或许会选择坐火车而不是坐飞机或自己开车。

毫无疑问,高速列车会抢了航空公司的大笔生意。而对于飞机制造业来说,这就意味着订单下降。而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则意味着大家买车欲望的下降,意味着汽车销售量的下降。

有意思的是,如果城际铁路发达了,那么很多卫星城市就会被铁路联系起来而不是公路。那么整个公路需求要下降,而生产公路用品的厂家的销量就下降了。

如果大家都选择公共交通上下班的话,那么上下班路上买东西也会逐步演变为类似中国的手提得动为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塞满汽车的行李箱。而很多食品的包装都要因此缩小。甚至某些农产品的尺寸也要缩小。例如美国超市里动不动十来磅一个的大西瓜就要让位给能手提的小西瓜了。

而食品既然一次性买不多,那就不需要比立柜还大的冰箱来储藏。那么对冰箱的需求也会下降。当然,对电的需求也下降了。

电需求下降,当然环保一点,毕竟很多电站是用煤和石油的。但是,电力公司的老板可不满意啊。用电少了,电费就少,收入不就下降了?

类似的产业冲击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

看看,仅仅是修个高速铁路,就可以牵扯到这么多人的利益。中国可以上高铁导致航空公司取消支线航班。但奥巴马要在美国这种地方搞同样的东西,必然遭到杯葛。

说穿了,利益集团是否够强大罢了。

通宝推:王二狗,
家园 那个yes we can有点搞笑

最近跟儿子一起看他的儿童台,有个节目就是 Bob the Builder。

主题曲就是 bob the builder yes we can!

Obama的口号是不是抄这个的啊。

家园 哈,还真说不定呢
家园 正是如此。在美国这歌和旋律是家逾户晓,所以特易上口。也

许这也反映出了美国普通人的儿童水平的政治智商。

家园 反对这个观点

新科技和金融是相互的扶植的,例如google 当年创业的时候,也是从几张支票起家的。想想看,同样的企业要在其他国家从零开始,难度要比在美国大的多。

美国成熟的金融业可以直接支持新科技的创业,只要你的点子够好,给你种子基金是没问题的,再加上公平,公开的商业环境,也让新科技创业如鱼得水。不信的话,您自己回国创业试试,新公司的工商注册就够让人头疼的,那帮工商局的大爷,呵呵。

美国目前的问题,是完全转型的上层经济(金融,投资,高科技)和普遍未转型的传统中低阶层的问题,因为上层经济转型后,并不需要太多的普通劳动力,上层经济实际需要的是高级劳动力,比如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这类人美国本土也不多,空缺出来的位置也会被高技术移民来填充。而普通人,特别是没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如果不能自己独立创业,则工作前景并不乐观,因为毕竟传统制造业已经outsourcing掉了,而便宜的中国货让普通人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正是如此才导致美国目前的高失业率。

当然,美国也没闲着,通过不断的政策改进,保证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还在有效的控制中,比如波音飞机制造,而且让人民币升值,也可以有效的遏制便宜中国货对于就业市场的伤害。

家园 这个猴年马月嘛

原文有张美国高铁的规划图,这可得猴年马月才能看到啊

大概是2006年还是07年,美国完工了一条,好像是到目前为止最新的一条国道高速公路(interstate),是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开始修建的。你这个猴年马月去问奥巴马,他恐怕也只能说“家祭勿忘告乃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