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少数的那些事 -- 淘气

共:💬61 🌺581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两个按钮离着很远啊,不会按错吧
家园 你明显做的不对,人家党员觉悟还是高!
家园 俺也想起了一件事

几年前因为工作的关系,听说了北方某港的一件事。嗨,还“某”啥个某,就是天津港。天津港要扩建,本来港务局自己是有能力有资金有信心的,就算经验差些,也差不到哪里去,但上边非要让搞个中外合资,还介绍来俩合作方,一个好像是欧洲的,号称建设和管理这种新港区很在行,另一个是日本的,不管建设和管理,只管出资和分成。

既然上边让搞合资,那就合资吧,那就谈吧。但谈的过程中日本人很不老实,后来居然提出说你们这新港区有多少风险我们得知道地干活,把天津港的水文和水下地理资料都给我们,让我们评估一下地干活。

天津港这边跟外方谈判的人员级别虽然比较低,但觉悟和胆量还是有的: 欧洲那边负责建设和管理的我们都没给这些资料呢,日本这边就出俩钱就想看到,肯定没门。所以当场拒绝了日方的要求,并向领导作了汇报。这也算个导火线吧,所以合资这事当时就进入了流产的局面。

看看日本人野心多大吧,还琢磨天津港,要是这些资料到了他们手里,哪天日本潜艇来了恐怕咱都不知道。天津离北京那么近,如果发个导弹,就怕北京连反映的时间都没有。日本人还天天琢磨咱们呢,有机会就捞点情报,真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家园 没错,是从新疆的报纸上知道的

日本人不知道为毛极其喜好窥探他国机密,这种事情好像已经不是第一起了,而且他们非常喜欢去中国西部地区测绘,如同韩国人喜好去中国东北地区描摹地形,听说还有大学老师之类身份的中国公民的热心协助,被安全部门阻止后还气急败坏的跳脚,振振有辞的指责侵犯了其个人权益。

其实我也一直有个问题。现在大家都喜好拍照,然后把认为拍得不错的图片上传网上建立相册,甚至有的网站还提供工具让大家标明精确的地理图标,譬如GOOGLE的panoramio网站。我也注册了一个,把自己拍得各地风光上传,标注地理位置,不亦乐乎,可是我现在有点不是味了。因为我去过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区,当然风光很美,地形类的图片上传到网上合适吗?还有我喜好拍一些基层地区路边可见的标语、布告,传到公共网站做相册也不知道是否合适?

譬如这张图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少数的那些事——公汽惊魂

新疆是个相对脆弱的地区,当然同样的还有西藏之类的地区。新疆有个习惯的说法,那就是把除新疆、西藏、青海之外的地方称为“口里”或“内地”。我个人觉得口里与口外的分界线是在玉门关。内地的稳定是新疆、西藏之类地区稳定的基础,如果内地不稳定,马上就会传导到新疆、西藏,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马上就会行动起来,制造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这已经是数经证明的了。譬如1989年的“八平方”事件,这厢里学生们在广场上静坐,那厢里新疆乌鲁木齐就发生了“5.19”打砸抢骚乱事件,自此在我的记忆里新疆就再没有平静过。

我依稀记得乌鲁木齐的第一起公汽爆炸是发生在1990年春节,那时我还小,当时是在妈妈好友的家里听说的,记得大人们都在给孩子们说:能出去就都出去吧,新疆不好呆了。

记得第一起公汽爆炸是发生在乌鲁木齐人流量最拥挤的1路车上,但1路车是穿过乌鲁木齐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条公交线路,结果就是少数民族也是暴力恐怖的受害者。似乎第二年春节也发生了公汽爆炸,恐怖分子选择了穿过汉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北京路的2路车施放爆炸设施,但是乌鲁木齐各民族杂居的状况使少数民族依然是公汽爆炸的受害者。

屡次发生的公汽爆炸也使各族群众提高了警惕,意识到反恐不仅仅是安全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责任,同时也是联系自己切身利益甚至生死的事情。之后的几年,每年都有群众发现车上的疑似爆炸物的情况,特别是乘客座位上下放置的无主可疑物品,马上就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公安机关据此还真的发现了并排除了不少爆炸装置。记得某一年恐怖分子意图在乌鲁木齐大西门的一家商场外安装爆炸物时被当场发现后逃之夭夭。 我认为反恐只有成为全民的意识后,恐怖势力才能真正地被遏制。

有一年我寒假返校,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就给我们讲了一件他在车上目睹的事情。当时刚过完春节,很多人还在走亲访友,有个提蛋糕盒的人一上车就先抢了一个座位,把蛋糕盒放置在座位上以示有主了,然后再折回买票。孰料周围很多警惕意识很高的群众对座位上的蛋糕盒左看右看,感觉很不安全,终于有人伸手将蛋糕盒拎起扔出窗外。待蛋糕盒主人好不容易挤回来发现蛋糕盒已不翼而飞,喊破嗓子也没人搭理他。

工作后我的一位女同事也讲过1997年公汽爆炸案发生后的一件事情。那年公汽爆炸后第二天,全城联防队员出动各公交站点维护秩序,她老公所在的企业有位维族员工怎么也坐不上公汽,所有的公交车司机一看到他的脸就“嗖”的把车开走了,偏偏他的企业又严格执行考勤打卡制度,于是这位哥们情急之下找到维持秩序的联防队员告状,气呼呼的指着公汽说:“你告诉他们,我不是恐怖分子,我要坐车去上班养家糊口。”联防那哥们“噗嗤”乐了,挥手给他拦了辆车把他送上车。

我有位同事是汉族,可相貌长得像维族。每年春节外出打出租车,如果他出面是压根打不上的,都要妻女出面招的,他在一旁等着。上车后司机从后视镜不断的扫视打量他。他自己说:“唉,没办法,谁让我长了一张让人错觉的脸呢。”

去年十一回疆,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买车了,而且都给自己找了个买车的借口:“坐公汽不安全。”我委婉的表达了车太多不环保、占用道路资源的想法,遭到了齐声反对,因为他们的命比环保、低碳更重要。席间甚至有人提出我下次回来的时候替他买辆车直接开回新疆的要求,原因是7.5后乌鲁木齐的车辆销售异常火爆,交了钱只能订车,还拿不到车,想早提车还要多交四五千元的“加急费”,这位仁兄算了算自行购车回疆的帐,居然要比那劳什子“加急费”便宜。不过我怀疑这哥们只算了汽油费、过路费啥的,没把俺的吃住费用算进去。相应而来的是高峰时段乌鲁木齐大街小巷拥堵非常厉害,道路的承载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车辆的不断增长。

乌鲁木齐的公共交通有个特点就是每次恐怖事件后几乎所有公汽都会配备佩戴红臂套的安全员。去年十一回疆期间,我注意到有些线路的公汽上是配备武警和特警,有些线路就仅是公交公司的安全员,显然有武警、特警随行的线路都是路过7.5事件的惨案事发地段,如二道桥、大湾等。今年五一回疆,表面上局面好很多了,公汽上已经全部都是安全员。今年十一我没有回疆,不了解情况,看楼下鹦鹉的帖子,安全员也撤掉了。但是一年期间,全城公汽配备安全员,这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支出啊。想当年,乌鲁木齐公交公司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来的无人售票公汽,目的就是节约费用、降低成本,但是极端宗教和分裂分子丧心病狂的恐怖行为,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安保、维稳支出直线上升。

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本来是起到集合资源、便利大众、保护环境、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但是因为有限空间人员众多的特点而被恐怖分子利用,成为进行实施恐怖行为的场所。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现在当我穿行在城市中,出入CBD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考虑发生恐怖事件的可能性。

我们自以为暴力恐怖离自己很远,实际上距离很近。

通宝推:藏猫猫,老引北京,
家园 民族问题比较复杂

维族我没有认识的,但回族我认识的即时使不上百也有数十。老实说,双方在方言、饮食(猪肉除外,指面食口味等方面)、甚至外貌方面区别都不大---在这些方面甚至觉得南方人如上海人与我们的差别更大。以前在西安等地一起吃饭时也是海阔天空瞎侃,因为这时几乎不把对方当外人,但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避开某些话题--某些能够区别开双方的话题。

家园 是啊,很复杂,是个不好谈的话题。

所以我很犹豫啊很犹豫,是否继续往下写。度是最不好掌握的。

家园 看来你比俺年轻多了

80年代初乱棒的政策开始发酵,不久南疆发生了1030事件。那时俺已经上小学了,刚开始时一片混乱,很可怕,不久各单位组织各族群众联防,俺们单位男青年多,大头棒等劳动工具也多,就成了俺们那片的巡街主力。没几天事态就平息了。

俺们子弟学校被一片少数民族聚居区包围,徒步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左右,俺走了8年,从没出过差错。记得那时候冬天要生炉子的,值日的时候,天不亮就得带着引火的煤油赶去学校,逢朔日,没月光,就打着手电筒照路,值日的小伙伴一般都是住在一起的,两三个人一伙,一路打闹着,想起来很好玩。

2路汽车是不是从火车站到科学院的?我印象中好像坐过很多次,有朋友家在北京路,上学的时候,在喀办把行李寄了,火车票弄好,就直奔北京路蹭饭吃。

家园 军用地图中国人自己也不是能随便买到的。

  俺有一次到一位在测绘局的朋友家玩,见到他家有一张测绘局印的南京市地图,不是那种旅游图,实际上这地图是公开发行的,但俺当时不知道,就请他帮俺搞一张。他说可以,不过他们测绘局有更好的,道路上都标有里程,说是帮我搞一张那种的。

  过了几天地图来了,打开一看就是他家墙上那张,上面还带有图钉孔。我想有里程的大概是不让外流。

家园 应该是点错的吧?否则应该砸在字多的帖子里。

  砸你这个短帖无法表现是什么意思。

家园 不一定是“没有人吱声”,

只能说没有公开人吱声,对请来的专家一般都是内紧外松,表面上看很自由,内部提防的心还是有的。而且光是买地图未遂也不好抓他,要逮到其他事才行。

家园 这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家园 看来还是与蒙族好处。

生活习惯,犹其是饮食没什么禁忌,与汉族没多大不同,所以也不容易冒犯。

家园 好象就是最近公交上的安全员不见了

我倾向于认为大家还是希望过正常生活。

家园

80年代初乱棒的政策开始发酵

我认为不仅这个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什么都进来了,也放松了。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