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青铜时代的蜗角战争 第一章 -- 神州遗少

共:💬36 🌺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会的!会的!e~~现在好困啊
家园 碰上您这种人真让我头大啊,

还是先得骂自己修养不好。

象元曲这种文艺的东西,不能用来证明什么历史事实,和左传,司马懿家谱的权威性没法比啊。看您那意思,连“伯”是老大都要推翻了?

至于体育比赛里的“冠亚季殿”体系,被发明还是近百年的事,其中最早出的“冠军”应该始于汉武帝设立的“冠军侯”,意思就是勇冠全军。其余的都非常晚出了,“殿军”最可笑,按字面解释为“全军战斗力最差的一名士兵”(“殿”才是“last”的意思,如“殿后”),而不是“第四名”。这种近现代的东西是不能用来否定已有三千多年光荣历史的“伯仲叔季”体系的。

再顺便说一句,我的三叔也是在抗战中夭折的,死时才两岁,排名字顺序时一样不能忽视(但我家男女平等,几个姑姑也排上了号码,所以有楼上的疑惑)。战国末年那会儿,婴儿死亡率在一半左右,五个儿子才夭折一个,已经是英雄父母了。

好了,这个话题到此打住,不再灌水喽

家园 呵呵,我也头大啊

也先blush一下,初来乍到就不停的和人争执,前几天怀疑电子赵括兄的秦汉爵位制度,还在时事版质疑漏斗子兄所谓“苏坞”的出处,破坏了西西河的团结气氛,但是大家既然是同好,一些问题就该拿出来讨论啊。譬如你这个刘老四,历朝历代的典籍都不曾提到,你冷不丁得蹦出个排行第四的说法,总得给个解释吧?

或者你引一部古书,或者你给个reference,什么都没有就凭空揣测,不停的让人死三哥来解释这个排序,也太难以让人信服了,你说呢?

你的这些文字既然贴出来,就是让同好们讨论的,如果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新的解释没有充足的理由,我倒还宁愿相信旧的,毕竟秦汉史料,经过几千年的先人研究(特别是清朝的考据派)很多问题早以明晰。

呵呵,如果你不希望再讨论这些东西,那俺只好三缄其口了。缄口以前容我再多一句嘴(blush again,谁让我对这些感兴趣呢),你那个射大鱼的“连弩”是什么弩啊?虽然从描述看,有些像车弩(因为“可以像机关枪一样连发”,还有配备在船上),但应该不是车弩,因为如果是车弩,时间不对(可以尽量追述到最早的关于车弩的记载是东汉《后汉书 陈球传》,战国晚期只到蹶张弩《战国策 韩策》)射程也不对(车弩是所有弩中射程最远的,杜佑通典上说:“马弩射二百步,臂张弩射三百步,绞车弩射七百步”。唐代一步约合1.56米。);但是即便不是车弩,射程也不对,弩一直作为远射兵器,战国时期韩国的强弩已经能射600步。(战国一步合1.2米)。秦人的弩还该更强。不知道你这个射程这么近的“连弩”是什么弩,作何用途?打仗布阵,弩兵在最前面,弩的射程近了,无异于自杀。莫非这种弩用作伏击?可是马陵之战,孙膑“万弩趋发”之阵,用的也是强弩啊,呵呵,不明白秦始皇出巡带这些不中用的弩作什么,为了打猎?呵呵,这个“连弩”也不像后世诸葛亮的损益连弩,那是蹶张弩,射程也在一里之外并非近距。难道你的近距指得就是500米到1000米?如果是那样,我实在想不出那个时代还有什么可以成为“远距”的武器了。呵呵,怪我多嘴,谁让我喜欢这个呢?

家园 嘿,我可没生你的气,也不是不允许讨论

更不是我不想讨论就说明我输了。这里解释一下,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在网上和人辩论,最多不过三轮,多说无益,到此打住,这是原则。

至于秦始皇射鱼的“连弩”,在《史记秦始皇本硷》里明明白白地写着:

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q不得,偻多,恐嘴,乃责曰:「蓬纫??可得,然常?榇篚o酤所苦,故不得至,????善射陪俱,???t以呗弩射之。」始皇?襞c海神?穑?如人?睢???占?簦?博士曰:「水神不可??,以大酤蛟???楹颉=裆隙\祠?渲?,而有此?荷瘢???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V捕巨酤具,而自以呗弩候大酤出射之。自琅邪北至?s成山,弗??。至之罘,??巨酤,射?⒁霍~。

具体细节,由于这一段是潇水君写的,所以你还是问他为好,我就对刘邦早年的那一小段负责。

家园 呵呵,我知道啊,不然我也不会问弩了

这些讨论本无输赢之分,贵在交流观点,尺短寸长啊:)

《史记》的这一段记载我知道,可是这里没有说这种弩射程很近,以至于始皇冒险去近距离射大鱼啊?再有这里也没有说“连弩”就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的连续发射,所谓“连弩”应该是类似诸葛武侯那样的“一弩十矢俱发”,也就是说很多矢同时发射,而并非连续发射。有可能连续发射的只有床弩,类似所谓的“寒鸦箭”,但是这在东汉以前应该是不存在的。

所以这里的连弩我一直都认为是“一弩十矢俱发”的弩,《汉书 李陵传》也提到过,后来被诸葛亮改进过,是蹶张弩的一种。不知道潇水兄此处近距离连续发射的弩所处何处?还往赐教:)

家园 潇水兄改得巧妙,呵呵

季字,我以为本意确实是最后一个,不特指第几个,但用在兄弟排行顺序上,是不是衍生出特殊用法,是可以商榷的:)

贴点资料给大家参考吧:

季,少称。?D?D《说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D?D《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季者,有中之辞也。?D《谷梁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者,幼也。?D?D《白虎通》

有齐季女。?D?D《诗?召南?采滔》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D?D《明史?太祖本纪》

又如:季女(最小的女儿);季父(父亲的幼弟);季指(小指头);季弟(最小的弟弟)

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季春之月。?D?D《礼记?月令》

季冬讲武,习射御。?D?D柳宗元《时令论上》

又如:季月(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季考(宋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季商(农历九月)

下等:季绢。?D?D《管子?乘马》。注:“三等其下者曰季。”

又如:季祖母(祖父之妾);季绢(下等的丝绢)

物之幼嫩者:凡服耜斩季材。?D?D《周礼?山虞》

又如:季材(幼嫩的木材)

末,一个朝代的末期:虽当三季之王。?D?D《国语?晋语》。注:“末也。”

汉世昔云季,中原争逐鹿。?D?D杨炯《广溪峡》

视清季有加。?D?D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又如:季年(晚年);季王(王朝末代的君主);季业(末代的基业);季世(末世,末叶)

泛指弟弟:群季俊秀,皆为惠连。?D?D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欣赏】统观全文

只有描写刘邦身世的那一段才是文章精华之所在,属于文章的纲和领.

在文字上,语言简练,层次分明,可谓字字珠玑,堪为我辈学习的典范.

家园 幽默~
家园 【吐血】这个马屁可万万拍不得!

且不说让潇水兄的面子往哪里放,刚才看了碧血汗青兄的分析,就令我大汗: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17840

该死,若不是按照鲁迅老先生的教导,目前手里没有一本汉语书,全靠网上现查现卖的话,也不至于把话说得如此之偏颇。

在历法和商品问题上,“季”确实指末等,我无异议。但在家庭问题上,我还是倾向于李白的“群季俊秀,皆为惠连--泛指弟弟”一说,即相对较幼小,如季父就泛指叔叔,季弟就泛指弟弟。是比较级,而不是最高级。

比如说《史记项羽本纪》里就记载:项梁和项伯都是项羽的“季父”。崔浩在此注解道:“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云叔父,季云季父”。这显然说不通,总不能两个人都“最小”吧?更不可能都排第四吧?就连双胞胎也得有先来后到之别吧?所以“季父”只能是对叔叔的泛称。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我过去认为:伯=No.1、仲=No.2、叔=No.3、季=No.4,这个看法根深蒂固,大概是学有机化学学的。如果只有三个孩子,那么第三个是否可以称为“季”?如果只有两个又怎么办?“伯”完了就是“季”?刘邦出生时,真的能被父母认定为是自己最后的一个儿子?恐不可能。

无奈地继续存疑,并向鲁迅老先生的在天之灵鞠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靠,气死我了,先送花,然后作最后评论: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17885

家园 遗少兄

如果你有金山词霸,也可以查到 季 字的一些解释的.俺只配观赏,赏花是可以,种花就不行了.

家园 汗青贤弟,太客气啦!
家园 【极度悲愤】好你个老叶,竟敢耍我!!!

看来你不仅会种花,而且是此中高手啊!值得高度警惕,咱不能再上钩了!

家园 【无奈】呵呵,我原文中一再说古时“季”和“稚”相通。。。

呵呵,总算找到一个和我意见一致的了:)我原文里一再强调古时“季”和“稚”相同,“季”是“丰”和“稚”的初文,本义是幼禾,引申为“少称”,再引申为排行较小,呵呵,无奈神少兄执著“伯仲叔季”之序。。。

家园 南方人的性格

“南方人的性格,也仿佛这醉酒的月亮一般温软”,潇水兄此言错了,这种温柔的性格起码要到晋室南渡之后的六朝才会形成,而且仅限于“苏空头”和“杭铁头”们。此前南方人体内流淌的绝对是彪悍的血液。后来戚继光的浙江义乌兵,袁崇焕的广东兵都是很能打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