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何理解“货币过多”? -- 陈经

共:💬115 🌺69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何理解“货币过多”?

一.货币过多,“泡沫过程”取代“供求曲线”

现在舆论基本有了共识,中国货币发行过多。官方还没有承认,但不少学者已经不加掩饰地作出了批评。房价暴涨,进一步演化到农产品等多种基本生活物资价格猛涨,对货币当局的政策产生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现在M2达到70万亿人民币,已经是世界最高,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如果继续执行M2年增17%的计划,2012年M2将达到100万亿,2017年超过200万亿,2020年将超过300万亿。

民众“钱毛了”的情绪相当严重,由此产生相当多的投机行为。包括房价猛涨,股市暴涨暴跌,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煤炭、石油、棉花、矿石等生产原料的价格也是上窜下跳,给生产企业的经营造成极大困扰。相当多企业的成败,不在于生产搞得好不好,而是看进货出货的时机把握。这样,生产企业也就被动或者主动搞起了投机,或者担心风险收缩生产。

经济学里的价格变化本来有个“供求曲线”,一般都可以解释得通。价格上涨,供给增加,需求下跌,价格动态平衡。这种价格变化,是“理性”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价格有变化是好事,是“信号”,能够指导社会生产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啥东西短缺了价格上涨,于是就多生产,过剩了不挣钱就少生产,是很好的自然调控,“看不见的手”。计划经济价格拍脑门决定,最后资源配置失败。

本来价格变化是好事,投机潮一起,逻辑就扭曲了,价格没有信号意义了。价格上涨,供给未必增加,需求未必下跌,投机逻辑如股市一般难于预测,经常造出拋物线式的暴涨暴跌。这种类型的价格变化,可以用“泡沫过程”来概括,这就是“非理性”的。价格如果由“泡沫过程”主导,社会生产就会乱套,从而资源配置失效。近年来中国明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泡沫过程”,取代原本正常的“供求曲线”,所以宏观经济出现了许多乱象。

以房地产为例,房价原本是较为理性的。也有涨有跌,但基本是跟着“供求曲线”来的。价格有所上涨,也是真实的居住需求驱动。现在回头说,4-5年前房价基本合理,虽然也涨了不少,但没有泡沫,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房价就进入了“泡沫过程”,还影响到了生产,影响到了全社会。一些地产公司说,卖房的还不如炒房的挣钱。早早建成卖出,只挣一点小钱。于是就捂盘捂地,啥也不干,捂它几年反而挣得最多。地方政府也是如此,控制供地,把地价炒上去更好。后来就发展到“只给富人建房”,真要房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有余的富人继续猛买,这是恶劣的资源配置失效,导致社会观念扭曲。

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也是这样,本来有它自己的价值规律。旺季涨一些,淡季跌一些,短缺涨过剩跌,是有一定的波动,甚至波动相当大,用供求曲线都可以解释。典型的就是猪肉,2007年确实是产量大减,所以涨价很多,拉高了CPI。但是,这一轮的农产品价格暴涨,不是供求的问题。涨价的逻辑不是有很多人忽然想吃大蒜生姜,或者产量剧降,虽然也有这样的因素。根本原因还是许多人主动去“预测”进而“自我实现”了农产品价格大涨,这是泡沫过程的典型逻辑。管它短缺还是过剩,反正1-2元先“建仓”,拉高到7-9元“出货”,总能挣。应该说没有明显的一个“大庄家”,而是众人合力搞上去的。不是某几个人搞阴谋,而是社会整体的投机风气造成的。

通常的“泡沫过程”只是对参与者危害较大,套在顶上了损失惨重。如一些人炒玉石、炒邮票、炒艺朮品,甚至炒股票,都可以算是与他人无关,风险自担。对这类“泡沫过程”,老百姓虽然也有怨言,但基本能平稳接受。股市从6000点跌到1600多点,没有多少社会乱象。这类商品或者资本品,它的特点是“可以不参与”,所以对社会的整体危害也不大,调不调控都那样。在以前中国没多少钱的时候,也有多轮这类“泡沫过程”,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这些泡沫过程,会导致局部资源配置失效,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根本。即使荷兰郁金香泡沫的故事是真实的,它也不是荷兰海上霸权衰落的原因。

货币发行过多,“泡沫过程”的魔爪终于伸到了房子、农产品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商品上来了。需要极其严肃地指出,这些生活必需品,一旦进入泡沫过程,它的逻辑会比通常的泡沫更加复杂,时期可能更长,而且人人都受影响,危害极大。严重情况下会绑架整个社会经济,使一国经济也泡沫化。由于政府会出于各种逻辑试图“调控”宏观经济,就会主动被动地参与到泡沫过程中来,让这种泡沫过程的发展非常难于预测。比如人感觉房价是泡沫了要破了,可它却继续吹大。又或者泡沫得正欢,忽然来个调控又僵住了。这类泡沫会影响国家的根本,需要主动去解决,任其发展,可能会导致经济崩溃之类的大灾难。

就中国的情况,房子、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是“泡沫过程”的直接结果,和“通货膨胀”或者“恶性通货膨胀”有区别。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切价格都将在短期内加几个零这样上涨。中国不是这样,涨得凶的翻十倍一般也要较长时间。在“长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任何物价都将上涨,而且不可逆。中国也不是这个情况,电脑、汽车等商品近十年算是下跌的。中国已经有“长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大量商品价格肯定永远不会比十年前更低了,但没到房价涨十倍这么多的程度。房价、农产品短期内涨这么多倍,它的原因就是“泡沫过程”,就是投机心理。所以,有些人说,钱多了房价就得涨这么多倍,这就是找借口,把“泡沫过程”与“通货膨胀”混为一谈。

当然,泡沫过程的兴起,与货币过多有关。但这不是一定的事,货币多了,不一定就有泡沫过程,还需要其它条件。比如大米价格,就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过程,没有涨太多。这显然是因为国家对此有限制,人不太敢炒大米。这种限制,也不一定是有明确的法规,而是有一个控制的框架,如中央控制的粮食企业。实践中就是没涨太多,即使国际粮食价格猛涨,中国也没有涨。

房价、大蒜生姜等小品种农产品,由于货币过多,再加上“让炒”,就搞起了泡沫过程。只要“让炒”,又货币过多,那么“适合炒”的必然会被炒,泡沫过程迟早发生。许多商品显然是在泡沫过程中,反过头又说明“货币过多”了。

另外,还有许多价格上涨现象,应该不是“泡沫过程”,而是“长期通货膨胀”的结果,包括“经济活动货币化”的影响。比如出去吃饭,员工服务费显然涨了,而且也降不下去,但这未必是坏事。再比如一些资源品的上涨,也有长期性,油价肯定不会下30美元了,可能60美元都下不去。包括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有自然因素,不炒也会涨一些。

二.“流动性不足”与“抽疯性过剩”

如果觉得以上的分析可信,那么自然的结论就是,要让“泡沫过程”主导的疯狂价格,又回到“供求曲线”的正常逻辑中去。我确信这是中国经济正确的调控方向。

为什么以前调控房价的法子不对?因为从来没有说不让炒。你只要有钱,就可以买,那等于只要钱多,就随便炒。钱确实多,所以就炒成了。再加上一些限制供给的错招,自然就越调越涨。增加供给作用也不是太大,至少短期内作用不大,因为人可以炒“稀缺地段”,这没法增加。能涨的倍数,从投机的疯劲来看,显然还没到头。如果让炒,还能继续涨,十万一平也是可能的。就是三个条件:让炒、适合炒、货币过多。

那么是不是把“货币过多”解决掉,就能调控成功?实践证明,这基本没有可操作性。货币过多了,是一种“现状”,有它的历史成因。不是说你“过多”了,就可以通过啥妙招短期变回“不多”让一切正常。按照M2的形成原理,它是一份基础货币,再加上三倍的借款,这样生出来的。这个货币乘数不高。2008年,其实还没真把M2往下降,只是紧缩抽流动性,就一堆问题出来。房价到是跌了,但社会生产也乱套了。原因是,中国是一个商业社会了,要干地球上最多的经济活动,人和公司不能白干,需要钱来推动,需要流动性来支持,所以,这些钱还是需要的。甚至每年M2往上增加都是需要的,就别提减少了。可能增速17%是过高了,但总得有个10%以上的增速,不能太低,做的事是真的多了。

但为什么说“货币过多”呢?这是指静态的钱,是太多了,全世界最多。而这些钱动起来,提供的“流动性”,其实还不够。静态多了,动态不够。因为“流动性”不足,所以民众收入不高。如果“流动性”象美国那样强,那就象一个水流网络系统里,水流粗水速急,网络节点的过水量就大,相当于人的收入高消费也高。世界是有“流动性过剩”,一些专家就把这个词抄到中国,也“流动性过剩”扯来扯去。其实中国是“流动性不足”,还去搞紧缩,自然是胡搞。

流动性不足,但人存下的钱可不少。这些钱,它的总量非常巨大,几十万亿。它跑出来搞“泡沫过程”,也不会给实体经济提供什么“流动性”。从一个账号跑到另一个账号,还是存款,再在银行里生成一个房贷,房价却涨了一倍,也就是中介与银行能挣点钱去花。这不是用于生产能给人民群众提供收入的流动,而是炒买炒卖的投机搬迁。我们看生产消费资金水流在网络里自然流动,是一个个劳动节点流过去的,很自然,节点上的老百姓都能获得收入,也有钱消费。但这种炒房的钱,它的数量很巨大,却没有“流动”的韵律感。上百万的钱从一个节点猛地跳到另一个节点,这根本就不是“流动”,而是“抽疯”。可能国际上说的“流动性过剩”,是指这种“抽疯”的钱多了。经济学家如果把“抽疯”与搞生产的“流动”混为一谈,自然无法理解事情的真相。

所以中国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抽疯性过剩”。2008年的调控不加区分,把本就不足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虽然“抽疯性”也下去了,股市跌光光房价也跌了,但实体经济也失速了,还不如不搞。2009年又放松,流动性是增加了,经济增长又上10%了,但“抽疯性”也回来了,房价“报复性上涨”得更猛,股市也出了不少涨10倍的股。

象加息、调准备金率、贷款额度之类的总量控制,都是将“流动性”与“抽疯性”混为一谈的法子。所以“投鼠忌器”、“二难”、“房地产绑架经济”之类的感叹就出来了。

从人的心理来说,货币过多,“抽疯性”就会急剧增长。“激情难于抑制”,就出来搞“泡沫过程”。搞股票、艺朮品还不够,还是搞房子农产品等有“刚需”的过瘾。所以,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可以这样概括:由于货币过多,导致民众“抽疯”越来越厉害,把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实体经济价格也搞成了泡沫过程,供求曲线失效,市场经济体系价格信号失真,宏观经济乱象丛生。另一方面,货币多,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动性”,推动市场经济体系做了很多实事,也有很多成绩。

所以,货币过多是一个“现状”,它有利有弊,可以把它当一个中性的词。有利就是国际国内都有钱做事,“流动性”上来了,各种工程建设顺利完工。弊端就是“抽疯性过剩”,泡沫过程影响民生,资源配置失效。

为什么货币过多,它的原因是“流动性”不足,水流不够,只好用总量来补。抬起一桶叫“新增贷款”的水浇过去,网络里水量大了,推动经济建设搞成了。水流过去,大部分跑到一个叫“富循环”的池子里,在那存起来或者搞“抽疯性”去了。下一年想做事,就得准备更大的水桶。

如果货币自发的“流动性”越来越快,推动事情顺利做成,那么水桶反而不需要了。这种前景下,中国人民就是一年年增收,消费也大增,但新增贷款减少,M2增幅降低。如果实现了这种前景,那么“流动性不足”就解决了,年头一长,就不需要“货币过多”了。那时,“抽疯”的情绪也就能化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即使实现这样的良好前景,也肯定仍会有一段货币过多的时期。那么,就要解决“抽疯性过剩”。可以看出,目前多个大城市的限购就是一种限制“抽疯性”的招数。想要抽疯,却无法成功。对于炒卖农产品,我看可以把一批行为人的账号冻结一下,让人来解释清楚再放开。回过头看2009年初的经济刺激政策,贷款可以增加,但要同时配合上限购,那就是不错的政策组合了。

以后如果再有经济困难,或者要刺激经济,要增发货币,都是可以理解的。货币过多,只要不是恶性通货膨胀,都不是中国受不了的现象。只要商品价格是“供求曲线”决定的,以中国的生产力与人民的勤劳坚韧,供给上得来,价格就控制得住,没有战胜不了的经济困难。把“流动性不足”与“抽疯性过剩”分开来处理,调控也就有了方向,天长日久,自然就会有效果。

(完)

关键词(Tags): #MM(修身齐家)#货币过多(大圆)#货币(大圆)元宝推荐:月色溶溶, 通宝推:家园,裁梦刀,唵啊吽,沧海笑一声,秦筝,愚弟,fighterbruno,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加送宝

家园 这篇核心还是解决方案问题

问题还是老问题,如何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循环,而不是虚拟经济中自我震荡。行政手段的调控效果未必理想,可供炒作的对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关键还是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比如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一方面需要时间出效果带来信心和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政策的执行需要精细有力,这又回到制度建设上了。

家园 老大的意思是现在对房市的限购是用到点子上了?

现在对M2过高的微辞颇多,个人一直觉得奇怪,难道这么明显的事情管理层会看不到?现在明白了,呵呵。

说到房子,很多人对限购的做法意见很大,认为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老大的意思,却是认可这种做法的。

家园 货币是表象,之所以抽风是因为有利益在里面

地产商囤地、捂盘,投机者炒房、炒大蒜都是因为能获得暴利。现在虽然没有投机倒把罪了,但是政府如果能立法,给出一套认定投机的规则,一旦认定就没收它们的投机所得。抑制投机的效果会比什么货币政策好得多,虽然也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而且现在很多农产品价格确实偏低,近十年种田成本高了不少,而且农民可以打工,还多了机会成本。农产品价格很多都没怎么涨,政府也应该找机会适当释放一些压力,老这么拖着以后农业的问题会越来越大。

家园 冻结这些抽风资本

要他们交代清楚,首先得把各种交易市场的系统联起来,这些活动进入监管视野,又要几年时间耗去。

家园 谢谢啊,解决了心中的疑惑
家园 经济一乱,陈经出现
家园 【商榷】两害相权取其轻

人民币超发应该放在国际政治大环境下来理解,如果不超发是不是结果更惨?

有些群众思维总是单一的,容易被洗脑,也容易被反方忽悠;真是成也**,败亦**。

当然,是否能有些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弥补人民币超发的过失,尽量补救该措施的过失,才是政府应该着力解决的事情。

家园 “抽风性过剩”不太贴切。

可以这样说么?不是流动性不足,也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大批流动的资金属于“无效流动”。资金是在流动,社会上钱很多,但没有投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而是在玩资本泡沫的游戏,这样就是资金的无效流动。这种“无效流动”进行到一定程度,最终可能导致资本集中,但经济和民生却停滞,后果很严重。

家园 限购令有三种作用

政委写了那么多,大家关注的还是房子,诡异啊诡异正所谓“聊着世界经济就聊到中国经济,聊着中国经济就聊到房价”

限购令起码是一石三鸟:暂时满足了普通群众的心理需求,政府还是在调控滴;满足了当前有房族的利益,从一般逻辑讲凡是限购的东西一定是不会降价滴;还有固化了当前的贫富分化的现状,那些还想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人,对不起了,“抽风”是不允许滴。

家园 资本逐利。没有资本就没有利益祸水。权力是为

逐利的资本服务的。

家园 一点看法

让炒、适合炒、货币过多。

这个提法确实很到位.个人的细化理解是这样: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目前的体制还有能力控制局面的情况下,出现中国目前这种经济状况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 让炒。

只要这个条件满足了,那么,不适合炒的,资本也会创造条件让它炒得起来。

只要这个条件满足了,地上地下的钱们就会滚滚而来,货币想不多也是很难的。

当然,主动发动战争这个情况除外。

以上理解,不妥之处恭候陈大指教。

家园 货币不进入实体是因为不赚钱

进入实体不赚钱是因为实体中也出现了泡沫,就是出口泡沫,也就是说我们为出口而生产的东西太多了,对应出口的产能太大了。增加货币供应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刺激、增加投资(中国的消费信贷还很不发达)。投资主要就是两方面,用于生活的住房投资和用于生产的资产投资。所以货币供应增加要么就是推动房地产高歌猛进,要么就是推动产能继续膨胀,而这两个结果都是我们不愿见到的,除非是可以不依赖出口而大量消化增加的产能。那就只有扩大内需。这里再强调一下,扩大内需根本上要依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只要在制造通胀预期的情况下才能逼迫老百姓增加消费,这就是为什么老美印了那么多钱还要再印,就是希望激发通胀,惧怕通缩。财政政策是根本,比如转移支付——劫富济贫,增加社保,对中小、私营企业减税等。可惜这些大部分还没做到。

在财政政策没有到位、实体经济过剩产能没有消化之前,已经巨大的货币供给必须控制,否则很难说流到什么地方去,不让他炒这个,他就炒那个,不让他炒国内的,他就资本外逃。你要是想把各条道都管制了,那他就行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