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搀和一把,潜论中日刀剑 -- 潜水英雄

共:💬41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刀是双手用的,柄不是一般的长,是很长,西西

回头我贴个图上来,晚上的说:)

家园 记得这里可以谈点体育的内容,所以扯了两句,没想到范恼了一位英雄,呵呵

华虎老哥无疑是个有思想的优秀人物,可惜对武术确实不太了解。

“以我对军队对抗性项目的了解。不可能有一招打天下这种事儿!”

我还真可以负责任地和您讲一句,武术实战,还真就是一招儿的活,武侠小说那样来来往往几十个回合的打法,是没有的。就好比短跑运动员,训练时门类不少,上赛场就是一个动作,没什么花活可言。

对武术不算内行,门道浅得很,和师父练过几年三脚猫的玩意,师父是个老实庄稼人,年纪大了才和儿女进了城,不懂什么江湖口,记得师父说过自己的功夫属于形意,具体也不清楚了。我与武术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武术不神秘,说出来都简单就是一个下不下功夫,如果您认为日本鬼子的刀法真的比中国的好,请帮我讲讲日本鬼子的刀法如何发力,只要小日本子能改了举个刀乱叫唤的毛病,赢了咱中国,咱五体投地佩服,还得跟人学。否则,花里胡梢东西,人家吹牛为了给自己壮胆,咱替人家吹像怎么回子事儿呢?至于刀剑,还是那句话,能杀人的刀才是好刀,当然,杀的得是会功夫的好汉,别弄个不懂反抗的妇孺,那是畜生干的事情。

您对“军队对抗项目”的了解,我也很想听听,不知道是不是咱人民解放军人人一手降龙十八掌加少林伏虎拳?

祖宗的玩意,有好有坏,好的就得留,坏的就得丢。泼洗澡水不能把孩子泼出去。老祖宗的武术,真的是好,这我有亲身体会,大学时把三个跆拳道俱乐部的韩国留学生打了个满地找牙,从此知道了祖宗的玩意地道。网上有人骂武术不管用,骂就是了,中国好汉放到了日本空手道,还把号称五百年不败的泰国拳王扔下擂台,这已经证明了一切。至于那些耍王八拳的武术骗子,哪儿没有?不好的自然也有,比如我们满人的辫子,现在我也绝对不留了。

做人都让人欺负过,也都没少欺负人,让人揍了一下,不能就此自认脓包,练功夫咱打回去!自己拳头软、打王八拳的水平,那怨您自个儿废物,骂祖宗的玩意不地道,什么意思呢?

得,再说就得被骂成义和团了,打住,走人!

家园 呵呵,不是冶金专业的,这不清楚。

不过,杨志杀牛二那一刀确实看得出点东西。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

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

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

牛二喝道:“你说y挥A,便打杀,直甚么!”

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

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

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大怒之下,并不是盲目出刀,而是一刀“搠”去,咽喉上“搠个正着”,别小看这一刀,力量、速度、准头要求都不低。不信,不用大刀,拿把小刀,买块猪肉捅,看看能进去几刀?准头又如何?大刀刺起来更不容易把我。要是小日本子估计哇呀呀大叫一声举刀过顶来砍,有这功夫,牛二早跑没影儿了。:)

家园 军队用的招数实用归实用

就是太阴损了点

还有形意拳确实厉害,一个照面把个大汉打翻不是开玩笑的,功夫深的要人命简直就是跟捻死一只蚂蚁差不多

日本剑道跟跆拳道,空手道一样,都是练给外行人看的,真正遇到国内的行家就得傻眼了

家园 辫子兄好像太小看鬼子的刀术了,我这里有篇文章

以下选自《刀剑录:历史上的中日朝武术交流》 ,对倭寇的日本刀法多有记述,好像不是您说的那么不堪一击。个人觉得鬼子也是好勇斗狠的主,内战起来千年不断。这种悍勇的民族出产的搏击技术和武器绝对有独到之处,不能因为和咱有梁子就故意贬低。

“从明代人的着作中我们看到,当明代中叶,日本海盗对我国沿海地区大规模的侵扰中,日本刀作为倭寇最主要的战斗手段,曾对中国军民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日本刀法引起了明朝将领、武艺家和各种人士的注意。戚继光在十二卷本《纪效新书》卷4《短器长用解》中说:“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何良臣在其《阵纪》卷2《技用》中说:“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则用刀之巧可知。”明末徽州武艺家程宗猷在《单刀法选》中也说:“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常败于刀。”诸家之中,除戚继光之外,要数晚明“岭南三家”之一的番禺屈大均在他的《广东新语?语器》中的一段描述最为精到:“其人率横行疾斗,飘忽如风;常以单刀陷阵,五兵莫御。其用刀也,长以度形,短以趋越,蹲以为步,退以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万人辟易,真岛中之绝技也。”很清楚,上引各家对日本刀法的着眼点,首先都在步伐上。程冲斗说的“左右跳跃,奇诈诡秘。”屈大均的“横行疾斗,飘忽如风”,“蹲以为步,退以为伐。”都是讲步法。还要以茅元仪说的最清楚:“长刀,倭奴之制,甚利于步,古所未备。”其次,双手执用的长刀兼有长、短兵器的特点,故长兵器、短兵器都难对付。所谓“短器难接,长器不捷”正是戚继光得之于实战的甘苦之言。至于屈大均说的“长以度形,短以趋越,蹲以为步,退以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这些话非常专业,不像是一般文人的笔墨,我怀疑要么屈大均曾练过日本长刀,熟悉长刀法势,要么就是录自日本刀法的图谱中。日本刀在澳门很多见,日本刀法在广东也有流传,所以屈大均学到这种“岛中之绝技”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日本刀法除上述优点外,从明人记载看,倭寇用刀还有两个特殊伎俩。第一,倭寇临阵,惯用双刀。“手舞双刀,刀长五尺余,手腕运动,开锋甚长。其刀飞,通身如雪,无间可击。”(72)所谓双刀其实是一长一短配合使用。明人周楫的《西湖二集》卷34《胡少保平倭战功》,本是小说,但内容以史为据又稍加演义,详述胡宗宪设计剿灭汪直、徐海等海寇始末,基本可信。其中讲道:“原来倭寇交战时,左手持着长刀杀战,却不甚便利,其右手短刀甚利,官兵与他交战,只用心对付他左手长刀,却不去提防他右手短刀。所以虽用心对他长刀之时,而右手暗暗掣出短刀,人头已落地矣。胡公细细访知此弊,却叫军士专一用以对付他右手短刀,因此得利。”同类记述还有一些,以我所见到的,但都不如周楫讲得明白浅显。

  第二,倭寇最善整磨刀身,使之经常保持光亮锋利,作战时可以立断坚韧,同时在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也给对方造成心理威慑效应。最喜欢采用的作战队形是所谓“蝴蝶阵”。郑若曾《筹海图编》卷2云:“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为号,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视则从下砍来。”对于日本刀的这些长处,一些优秀的明朝将领,都曾认真加以研究,寻求对应办法,同时也用心引进其刀法,借以提高明军的战斗力。这中间,戚继光具有荜路蓝缕之功。戚继光不愧为一位精研覃思、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针对倭寇善于个自为战以发挥长刀优势的特点,他从民间武艺中吸取了大量技艺,创制了“长短兵迭用”的“鸳鸯阵”法,以集体的“齐勇”来对付单个倭寇。实践证明这是打破长刀优势的有效办法。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他着《纪效新书》时,收取了长、短兵的各家武艺,甚至也收进了“无预于大战之技”的拳法,但如前已论及者,他唯独没有收取短兵武艺。他不无遗憾地说:“世传刀法甚多,传其妙者绝寡,尚候豪杰续之。”可见,鉴于日本刀法的技术优势,他对当时我国刀法的选取抱审慎而宁缺毋滥的态度,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到了第二年,即嘉靖四十年(辛酉),他在浙江对倭作战时获得了日本长刀的“倭夷原本”,“又从而演之”乃着成《辛酉刀法》一谱。后来他改十八卷《纪效新书》为十二卷,内容有删有增,这部刀谱是增收的内容之一。《辛酉刀法》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用日本文字写成的《隐流之目录》及其“习法”,后面是戚氏的演练法。《辛酉刀法》合中日两国刀法为一谱,在中日剑刀武艺的交流史上不失为珍贵的文献。”

家园 首先

谢谢龙兄的详尽资料.但潜有一点不明白,记得河内大虾萨苏说过二九路军的大刀队,刀法是刀刃向自己,手下垂,当敌至.刀背往上一挡,架开敌械.此时刀刃已是向敌.再往下一落.鬼子一条性命便直奔地狱了.

家园 先送朵花,再置疑一下

日本刀如何就不能用中国刀一样的发力方法“手持刀,刀口向下,刀刃朝自己,手臂自然下垂,右脚在前,动手时,左脚略向前半步,翻腕,刀自下而上斜劈,挥刀时手臂放松,借腰力,腿力身体微侧,刀势用老时迅速再翻腕斜下劈,一个套路基本完成。”?

龙旗兄好像论证的基础就是日本人刀法直劈为主,能不能详细讲一下?

家园 日本刀法的个人看法

日本刀太轻,根本砸不开中国的大刀.另日本之所以以直劈为主,是欲用临下之势,且以刀刃之利以对敌.

首先
家园 二十九路军的刀法,我也是道听途说而已

不过,即使按照兄的说法:“法是刀刃向自己,手下垂,当敌至.刀背往上一挡,架开敌械.此时刀刃已是向敌.再往下一落.鬼子一条性命便直奔地狱了.”也可以证明鬼子的刀确实以下劈为主要攻击手段,二十九军大刀厚而沉重,刀背接敌,正好克制日本刀的轻薄锋利。

家园 感谢老兄的资料

说实话,我对日本刀的历史也不了解。不过,这里有的朋友将鬼子的刀吹得神乎其神,感觉未免小看了老祖宗的智慧而已。

其实,任何搏击技巧都是“惟手熟尔”,总离不开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技巧,并不一定刀就是锋利的好。打仗不是儿戏,中国老祖宗们战场上摸索出的博杀技艺,也是十分宝贵的。

冷兵器时代沙场老兵大都是有点绝活的,热兵器出现后,搏击技巧有些退化,这是我个人的感受。从潜水英雄老兄提供的资料看,二战时日本军人的刀法,确实以下劈为主要进攻方式,或者古代日本武士刀法不同。就好像今天的解放军的军体拳,操练起来也是虎虎生威,实战效果不怎么样,至少,武术行家们见了鲜有不摇头的。:)

最后,我本人的武术水平非常低,说的不过是自己的一点感受而已,不当之处,朋友们多指教。

家园 如果屈大均记载属实

“长以度形,短以趋越,蹲以为步,退以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这样的刀法,似乎有点类似今日南方武术,当然,这纯属个人感觉。

家园 其实据说 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大刀基本上都是类似于

日本刀样式的雁翎刀(清朝的乾隆的配刀就是这个样式)

像我们常见的大刀片 叫做 牛尾刀 属于民间用得较多

而汉朝唐朝使用的刀 就是日本使用的“唐式大刀”除了比现在的日本刀更直一些以外 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家园 其实你们两谈的都是一个意思

中国刀日本刀各有优劣。论锋利中不如日,论厚重日不如中,练好了谁都是一个强。关键就是一个练字,对吧?

就是西洋剑就苦了命喽。我一直很喜欢它的。

家园 呵呵,我也不是冶金专业的

胡说一番。

1 砍铜剁铁,刀口不卷

纯铜是很软的,铁有的软,(当然比铜强),有的脆。如果你有把有重量,又锋利的刀,达到这一点应该不难。当然还有个量的问题。很多薄钢板都可以冷切下来,我看了看刀刃,也不是特别锋利,但是整个刀具很沉。

2 吹毛得过

好象有个录像里有表演。我不清楚。

3 砍人刀上不沾血

这个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不一定是因为刀的锋利。

家园 第二项参见电影《保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