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军事科普】39。土共中程程防空导弹(一) -- szbd

共:💬60 🌺2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红旗2是指令制导

一般反舰也没有指令制导的。红旗2的最小射高应该也受指令制导的限制,比如地面杂波的干扰。所以到几百米以下,恐怕就没有制导了。这怎么反舰?

家园 这个基本没可能

制导方式和战斗部完全不同的

家园 嗯,楼上两位大佬都比我懂

看来传言不可信。谢谢。

回复
家园 仔细看了一下

应该是士兵头上戴的 类似矿灯的东东。夜间拍照曝光时间较长,人一走动,就出来这个效果了。不是ps的。

回复
家园 据说红2在70年代中期已经具备对抗逆火及配弹的能力了?

比如AS4啊、反辐射弹什么之类的高速小目标。

但是凭红2的备弹和再装填能力,这种对抗估计是很杯具的吧,很容易被突破啊。梯次配置的话,前面的营打光了,后面的接上....

家园 我也认为是移动的光源。

只是想不出来是什么,手电的话又高了些。可能是人在跑动,看上去曝光时间在一两秒之内。

家园 不大可能

速度和最小射高看,都不行。

家园 灯可能是有

但是这种很多光线的照片在官泻图里很多,而且都很夸张。应该是ps的

家园 仔细看看

不是手电(拿手电要占一只手,不方便)!就是头上戴的类似矿灯的头灯。从光影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左边第3个人(就是拉绳子的那个),是从车的右后移动过去的;另外两个人是从弹尾到车后,又回到弹尾的,所以他们留下的光影轨迹是折返的双线!

曝光时间很可能要长于一两秒,在最左边的士兵前面,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有模糊的人影,应该是他在刚开始拍照时候,慢速移动留下的。后来人物的快速移动,就只能看到头灯的光影,而看不到人影了。

家园 俺坚持认为就是士兵戴的头灯

如果是怕泄密,照片干脆就不让发了。用光影“来遮挡某些东西”的方法十分不高明,也只能骗骗业余爱好者,对于主要的防范对象——国外的情报部门来说,这样就太小儿科了。

“从光影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左边第3个人(就是拉绳子的那个),是从车的右后移动过去的;另外两个人是从弹尾到车后,又回到弹尾的,所以他们留下的光影轨迹是折返的双线!”

但是这种很多光线的照片在官泻图里很多,而且都很夸张。
你可以留心一下,看看有没有白天拍的照片,也有这种光影的?

家园 俺开始想是手电,但手电一般不会拿这么高。

  又想是车灯,也没这么高而且车灯一般不会弯曲,所以没回帖。

家园 夜里拍的照片,有这种长亮线一般都是亮点移动所致。
家园 刚发现题目里多打一个“程”字
家园 有对地型

M7弹道导弹是从红旗2防空导弹改造而来的,8610工程.在介绍红旗2事都会有一句:“具备射击地面或水面目标能力”。据说塞尔维亚人在内战时也用SA-2打过地面目标,基本是弹道式,精度差的没法说

家园 红旗2的对地型可不是弹道式

就算改为打击地面目标,其制导方式还是纯正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甚至发射阵地从外观上都没有任何变化。改变的只是诸元生成系统,根据打击目标算好预定弹道后即可发射,然后通过无线电指令全程修正,直到导弹接受不到指令转为纯惯性飞行为止。卖给火鸡国的最初型号也是这样的制导方式;突厥人一开始还很开心的,觉得比纯惯性制导精度要高,后来才明白过来还是采用惯组不受干扰的好。比较奇葩的是拥有大量中近程弹道导弹的北棒对此相当感兴趣,估计可能本着花钱不多、废物利用的原则增加对南棒面目标的威胁能力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