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坡人坡事(1)会考,又见放榜日 -- 禅人

共:💬27 🌺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坡人坡事(1)会考,又见放榜日

十一月二十五日,已经放假的坡岛所有小六毕业生们,都在中午之前返回学校。

本地小学礼堂多半是地砖地,小六生们身穿校服,全体按班级席地而坐,四周及后排则坐满、站满了或期盼、或忧心、或茫然的家长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校长啊,拜托快点开始讲啦,please please please…

中午十二点整,全岛各小校几乎同时上演着这样一个画面:

礼堂投影大屏幕上,开始打出教育部刚刚公布的当年小六会考数据,手持话筒的校长随着字幕的演示,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本校今年的会考成绩 – 各科及格率多少、全优生多少;分数达到全国top 3%,报读“精英”中学可获得教育部全奖的多少;本校数据与去年相比进步/退步比例,等等,等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等待是煎熬的 – 你拿到了?让我看看,到底考到几分呀?

其实,在座的孩子与在站的家长们,此时此刻很少有能静心倾听校长报告的,有的紧张埋首,有的闭目祈祷,有的心不在焉,都恨不得校长早点结束大报告切入正题。当校长宣布现在开始分发成绩单时,你才真正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做屏息静气,鸦雀无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台接受接受老师、同学和家长祝贺的某校优秀生们

优秀生从最高分开始往下点名,排名前十或前二十的同学,被校长逐一点到,一个个笑逐颜开上台鞠躬,接受全体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热烈祝贺,享受小小年纪的第一次“成功人生”经验。不时可见,台下有家长在那里手舞足蹈乃至激动得冒鼻涕泡的,不用说,那是因为自己的孩子站到了台上。曾经有同事坦白,说当时自己比孩子还紧张,在校长作报告的时候,她已经满手冷汗双腿发抖感觉快要晕倒了。可以理解,我是自认一般还算比较淡定的,当初考完大学都不回校去打探一二,还是比我还兴奋的班主任等并不及那天正式发榜,提前一晚亲自摸到俺家敲门来了(也是家离学校近在咫尺的缘故)。宁是如此,孩子小学发榜的时候,站在后排的我也心动加速过,没办法,当时那个紧张的气场,实在是狠狠地强大,我在国内也没经历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耶~我全国第一咧!2009年小六会考状元来自中国新移民家庭,当地报章大标题:Top girl barely spoke English 3 years ago

接下来,各班主任开始给本班其余同学分发成绩单,再次上演一幕幕悲喜剧:甲同学与家长相拥,喜极而泣,乙同学却失声痛哭,家长脸色凝重。而有时候,他们的分数,其实是正好一模一样的。同样的成绩,期望值不同,人们的反应会如此地大喜大悲,甲之甘饴,乙之砒霜,此之所谓也。推而广之… 算了,还是不要想太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正在签收小六会考成绩单的孩子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位四眼小男生是2010年坡岛小学会考状元

年复一年,这样的人生悲喜剧,总会在当年十一月下旬的某一天,在坡岛各个小学上演一回。虽说在这个教育体制内,人人都得经历这一关,不过发榜前提心吊胆的那一刻,真的是残酷了一点,都还只是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啊...而且,在十八九岁之前,他们中许多人还得再经历两次磨炼:O level 和A level(类似中考和大学预科会考)。于是坡人家长一迭连声哀叹,大人孩子都鸭梨很大呀!不过,对于曾经在国内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代的人来说,感叹归感叹,压力嘛,就还可以啦。

家园 到底是华人的地盘

一个考,蕴藏多少辛酸苦辣啊。

家园 华人,在东亚

还有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的日本韩国,好象都是如此。

家园 怎麼才小六就需要會考了?

初中三年應該是義務教育,學生不是分發學區的學校?

好多戴眼鏡的小朋友~~ 看起來真的很辛苦的樣子。

家园 看着好紧张呀

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些。其实是,孩子还小小年纪,大人就要开始承受这些,这世界忒残酷了。

家园 新加坡的学制继承老英体制

中学毕业考O level,快捷班四年制,普通班五年制;毕业后成绩较好的报读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大学预科),成绩一般或不打算今后升大学的报读三年制的理工学院。

中学应该算是义务教育,政府中学每月杂费大约61新币,但是“精英”中学大部分不是政府中学,一直名列最前的两女校和两男校都是学费较贵的自主中学(其实与国内一些私立“贵族”学校比,并不算贵)。小学升中学没有按学区这回事,自己在教育部网上填6个志愿,全国统一按考分和志愿先后电脑排位,高分先取,很公平。

家园 有时候,还是无知者无畏压力小点

我家老大上小学时,我们对当地教育体制毫无经验,加上忙于工作,没工夫去仔细研究,直到小六会考后报中学,才临时抱佛脚向过来人朋友打听,好在按成绩报好学校不用太费心,也就糊里糊涂升中学了。到了老二,因为事先知道得多了,反而有点患得患失。

家园 呵呵,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园 某校优秀学生们不戴眼镜的很少啊
家园 嗯,請問是不是大部份的“精英”中学是私立的

雖然不是政府公立中學,但是列在政府教育部會考的志願單上,若考上了自主(私立)中學,一些學生也可獲得教育部的獎金鼓勵?

還有問一下,中學是否都是男女分校?

台灣前三名的高中是男女分校。 (師大附中例外) 家長們會希望子女讀純男校或純女校,他們認為這樣青少年比較能專心唸書哩。

最近常看到台灣一些爸爸媽媽說若沒有經濟能力到歐美唸書,孩子到新加坡讀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所以比較好奇那裡的教育制度,似乎辦學的品質受到相當的肯定。

家园 具体是这样的

1。小学会考成绩列当年top3%的孩子,领取成绩单的时候,教育部自动附上奖学金offer,告知如果你报读自主中学,可享受教育部奖学金。以前是给全奖cover全部学费,现在只cover大部,所以不管家庭贫富,你只要上了top3%的分数线,不必担心读不起。但这项优惠只针对本地生,并且如果孩子报读政府中学的话,等于放弃奖学金了。而教育部为了吸引外国优秀生中学生,有另类计划,比如每年到中国及东南亚一些重点中学定点招考,考上的学生来新读书也是学费住宿全免。以致近年中学会考优秀生榜上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的几占半边天。每个自主中学里都有许多外国优秀生住读。以致一些坡人家长抱怨政府太偏爱外国人才,让外国学生挤占了“名校”太多的名额。

2。政府中学绝大部分男女混校,自主中学则较多分男女校。混校有混校的利弊,如果偏好纯校,也有性取向的隐患。这个不是空穴来风哦,前阵子某初院两一年级女生在洗手间乱搞,被同学偷拍传到网上,一片哗然,那两个女生就是来自中学女校的。于是有坡人家长上网抱怨:“上混校怕孩子怀孕,上纯校怕孩子同性恋,then how?!”

3。对华人来讲,小孩子在新加坡上学的好处也就是中小学的双语制这点吧。教育质量的话,如果能进入“精英”中学并保持状态的的话,距离英美牛校的大门就不远了。听说美国有的学校也开始采用新加坡中小学的数学教材了,哪天北宸需要为你家哥哥妹妹找合适教材的话,找我免费咨询吧

家园 其他学生戴眼镜的比例也相当高

你看上面那张。可能与本地的课时安排不科学有关,不是每堂有课间休息,中间换科目老师而学生不下课,一上课连续2小时,对孩子眼睛很不好。

家园 米国的课时也这样安排的

至少我儿子的学校,跟我们大学时代差不多。一堂课两个小时,中间换教室才10分钟。

但是他们带眼镜的极少极少

家园 不知道是不是

遗传基因作怪,好像华人近视率比较高,不注意用眼卫生的话更容易诱发?还有日本人也是。

家园 好啊,先謝謝你:)

我們中學讀女校時,班上長得男孩子氣多一些的女同學,的確是常常招來愛慕的眼光。

記得班上籃球校隊的那個女孩,一頭削薄的短髮,一雙超級修長美腿

長相斯文又有些憂鬱,那可真是迷人。經常有學妹們寫紙條給她,送禮物給她,有時甚至趴在窗台邊看她,遲遲不忍離去。

想到一件好玩的事,哥哥去年讀kinder時,有一次做遊戲,大家要手牽手,他們班一個體壯個高的小男孩無論如何也不肯牽鄰座那個調皮可愛的法國裔小男生,他說啦:我爸爸是史丹佛的美式足球教練,他告訴我,男生和男生,絕~對~不可以手牽手。。。

聽到法國爸爸翻著白眼和我們說起這件事,我真是啞然失笑,才五六歲大的小男孩呢,教練先生實在是太防患未然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