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陈凯歌阉割赵氏孤儿 -- 胡杨

共:💬237 🌺1239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问题需要假设。

如果献赵氏孤儿以救全国的婴儿又如何?

献孩子,足够义,还不够解释忠。而且这个义和那个忠还不是一条线上的。门客忠于的国家还是主人?如果是国家,如龙门客栈般的牺牲,那也是伟大的。

陈凯歌照谁改编的,这个应该问他,但我觉得赵氏孤儿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改编中的状态。而且我也说过,这是他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基督山的复仇说不上大义,而赵氏孤儿的大义是被历代传诵的。问题在于忠义,而忠义如今是出来问题的。这个问题不是陈造成的。

家园 这就是现代和过去的区别

人们开始从多角度诠释。

你相信它,很好;问题是你如何说服大多数人。别跟光跟我龇牙瞪眼睛的,我未必是你的反对派。

家园 艺术的真实,历史的真实

艺术是可以处理的,但不能违反艺术的真实。后者必须有一说一。

敌后武工队是违反了艺术的真实。

陈版的赵氏孤儿,将程婴从忠义英雄变成一个小人物在历史漩涡中的争斗,如果从符号带出是成立的。问题是这是赵氏孤儿。

陈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现在看,还没爬出来。

家园 我认为是借古代的故事说今天的事情

出现这样的改编,从根子上说,是现在中国人缺乏对自己的信心。

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或许可以让下一代人多一些信心吧。

不过,怎样演绎《赵氏孤儿》都很成问题,因为这会给人投机取巧的感觉,如果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演绎出震撼力来,才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可以自豪的事情。

赵氏孤儿的“忠“,体现在夫子之道那个忠上,而尊重这种价值观,则为义。

义,在日本也是“义理“的代称,也就是道理的意思,按照道理去做,就是义了。在春秋时候,程婴的行为无疑是一种义。

我们当然可以把唐太宗演绎成一个误打误撞的韦小宝,也可以把秦始皇演绎成一个同性恋,搞笑的话有些无聊而已。但假如把狼牙山五壮士演绎成逃跑掉下悬崖,那就有些过分了 -- 这不是演绎,而是捏造了。

偏巧赵氏孤儿的故事,自古以来,没有任何这部电影中的情节的证据。

也就难怪有朋友不接受了 -- 包括我也不大能接受。

家园 哈哈, 老萨.

"把狼牙山五壮士演绎成逃跑掉下悬崖"

按很多朋友们的看法,如果真有国家消失,世界大同的那天,这种情节的电影也完全合理。

为什么?!过去的故事要“诠释”成当下的价值观嘛。

把实用主义用在历史上这一伟大实践,在近几年的文艺界的确绽放了几朵奇葩。

家园 那完全可以叫"戏说XX"

现在偏偏用上妇孺皆知的名字;以后观众再看见这个名字谁能保证第一个想起的不是这些“我眼中的XXX”?有多少人还会继续为了这些名字所代表的历史原著而进电影院?

白白糟践了好东西

家园 同意文化随时代变化,但是

我自己理解的原因是陈认为原剧本缺乏所谓连贯的"张力":我们熟悉的剧本中除了开头灭族藏孤一段气氛很紧张之外其他的部分似乎就“欠点意思”了——要么是一方躲在深山中的“独角戏”,要么是一场几乎可以预料结局的谋杀。

这样的剧本很可能最后会拍成去年的那部《梅兰芳》式的分段结构。一个可能就是观众(比如俺)在理解上可能不能够很快适应时间的变化。于是陈就改编了故事,我们也就看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影

至于说“忠义”是否还被人所接受,事实上电影和您的理论似乎是存在一个矛盾的:公孙杵臼。身为原故事里的两个英雄人物之一,公孙杵臼在电影版本里“献身”的原因依旧是“赵氏故交”;这一点似乎陈也认为可以被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所以就没多做铺垫(又或者是公孙杵臼的地位太低下了,不值得多费笔墨?

家园 从史记的记载看

从史记的记载看,程婴和公孙杵臼受恩于人,在赵家几乎全家死难的情况下愿意以死相报,抚养孤儿,当然也应该算得上忠义吧,忠于人,事,义于朋友,不过呢,这只能算得上是小忠,小义,因为从来没有什么涉及救全国婴儿的记载,事实上也不可能。

但是史记中同样记载,他们为救赵家的孩子,献出了一个无关的孩子,一个无辜孩子的生命,来报答赵家于自己的私恩,这种行为,在哪个时代都不算小节吧?所以他们虽然有小义,却是是有亏于节的。

至于谈到传说中的赵氏孤儿,这个从战国到元朝,不比从元朝到现在短吧, 元朝时的改编, 本来也是为了时代的需要,改历史的真实,以浇自己这块垒罢了,不过那个故事讲得好,自然就流传成为经典拉。

不过传说可以改历史,电影当然也就可以改历史,或者改传说了,不过改得好不好,能不能成为另外一个经典,就另当别论了。

这和色戒那类的改编还是不一样的。

家园 你说服大多数人的方法是什么,靠鸡蛋里挑骨头?

史节:老赵也要杀屠岸贾。

在下:哪里要杀,两人吵架,揪住了“我一巴掌打死你”,这就是要杀人的证据?

史节:这就是现代和过去的区别,人们开始从多角度诠释,你如何说服大多数人,别光跟我龇牙瞪眼睛的

》》》你还是先补补最基本的常识道理,再玩弄什么“现代”,“过去”,“多角度诠释”的词藻罢。

家园 正如唐山大地震

人家毕竟需要把观众弄进电影院,至于人家骂不骂街,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家园 那我不妨再挑挑骨头

明朝的时候高拱差点被殷士詹胖揍而几乎引起一场大的风波。高拱是没挨打,挨打了首辅也就甭做了。

赵在帝王面前打屠岸贾,不算杀,也算侮辱吧。

当着帝王面侮辱大臣,算什么行为?皇帝在上面呢,他给大臣定了个奸臣的名头,算不算目中无人?

说赵氏忠臣良将可以,不过这些可不够分量,更不够分量说大义。

家园 历史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她负载着过去的文化

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去探寻古人的作为?难道仅仅是为了寻宝?不宣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业就算了。居然还要为了现在的糟粕去篡改过去的精华。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应该被批判被唾弃?!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死去的人何止亿万。在这亿万逝去的生灵中,又有多少能成为支撑起中华文化的柱石呢?

今天可以恶搞赵氏孤儿,明天来个笑谈岳飞。让文天祥与赵敏谈恋爱最好殉情身死。这样的文化制品根本就是毒药!是那些妄图毒害我们中华文明的毒药!

有些事情可以玩笑,有些人物可以细说。但是那些涉及到中华民族脊梁的人物和事例最好我们还是多抱有一份敬畏的心情比较好。

家园 咬文嚼字有意思么?忠义、忠贞、忠诚

这些形容词什么时候、怎么分两条线?我对别人说我对我老婆很忠诚,难道还有sb理解成我对我老婆个人宣誓效忠了?

程婴对国家不忠诚么?保存忠良骨血不算忠于国家?诛奸讨贼不算忠于国家?

切。

家园 恩,你看到了问题本质

就是陈凯歌这部电影本身太烂。其实这和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某种价值观是两回事。

《赵氏孤儿》原作是一个旧瓶,里面装的是陈年旧酒。陈凯歌希望在这瓶旧酒里掺杂些新的香料。问题就是,他的新香料太烂,新酒的味道观众接受不了。所以自然而然,观众就会怀恋旧酒里的老味道。

就我个人认为,陈对《赵氏孤儿》想怎么改那是他的自由。他就是把屠岸贾拍成能变成飞机的红蜘蛛也无所谓,只要他能让观众买账。让观众买账不难,把电影拍得好看。好看的电影里面宣扬的东西,自然很容易进大众脑子里。举个例子,《勇敢的心》里那位临死前那一嗓子“freedom”,是历史上华莱士想喊的还是导演自个想喊的?观众谁会在乎这个。甭管谁想喊的,看的过瘾自然觉得喊得好。你陈凯歌现在也让程婴扯着嗓子喊“人性~~”,观众买账么?票房说话,没有。

那就不要怪大家骂了。《赵氏孤儿》这个旧瓶旧酒不是你姓陈的一个人的,他属于大众,属于这个国家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你没那个金刚钻却非要揽瓷器活,没那个牛B却非要装B,那就不要怪大家骂你是傻b。

家园 陈凯歌恶搞赵氏孤儿?

这个够震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