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教练9会成为中国第一代舰载教练机吗? -- 晨枫

共:💬74 🌺3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Sonic BBS上的一个广西佬

现在据说在“落樱神斧”号上干活。

个人以前没上舰的时候,老是发他自己女同学的照片,但是基本上都长得比较那个,以至于在SB上“芒果”都成了某种长相的女性的代名词了。

家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说的很好

晨大的文章很久没看了,还是保持着高水准。借晨大的宝地咱也顺便说说,现在在航母起降的技术对飞行员来说还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能够安全、准确地起飞和降落的飞行员还是高手中的高手,所以才有米国海军中的“尾钩俱乐部”的骄傲和目空一切。不过我就在想,难道不可以将这个高技术活儿(驾驶操作的手艺)变成一个高技术的技术(设施和工具)吗?

前几天看了pupu的《日落共青城之玄天九变》里面对苏联的空军防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后来就是大名鼎鼎的“空气”系统)中的防空模式和对地突击模式有过简单的描述。其中防空模式通过远程警戒雷达发现目标后,测试目标坐标传给指控中心,指控中心根据目标威胁程度和类型自动发布命令指挥适当的机场上的飞机起飞,根据起飞的截击机的类型和坐标发布自动导航指令。飞行员驾驶飞机起飞后,完全不用做任何操作,由导航数据自动驾驶飞机进入目标区,在导航系统将飞机飞到目标区,进入截击战位后,截击机的雷达可以搜索到目标后将飞机驾驶权交还给飞行员,由飞行员发射导弹进行攻击。攻击完成后系统再次自动驾驶飞机返回基地。所以当时的米格25才有了飞行的导弹发射架的“美誉”。对地突击也基本上一样,都是大部分飞行和攻击操作都由指挥和导航系统完成。

由此我想,既然相对于每次都不同的截击和对地攻击的大部分飞行任务都可以由自动指挥导航系统完成,那么每次都基本相同的航母起降任务就更可以通过自动导航起降系统完成了。要开发这样的系统,硬件的要求是航母或航母的周边的护航舰只、预警机的雷达和导航定位卫星具备准确的定位能力,舰载机的飞控系统具有自动导航驾驶功能,舰船与飞机之间具有实时数据传输能力的数据链。这些可以说是现代舰船和作战飞机的标配。软件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主要在于要有多次的各型飞机在各种天候、海况条件下进行的航母起降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各型飞机在各种天候、海况条件下的各种最佳起飞和降落航线。具备了这些航线数据后,可以很容易地开发出系统。在飞机降落时,通过航母本身的雷达或周边舰船、预警机的雷达对飞机进行定位或通过数据链取出飞机通过卫星定位的坐标,根据飞机的型号、高度、航向、速度、坐标、燃油情况、当时的天气条件、海况以及航母自身的坐标、航向、速度,选择对应最佳降落航线。然后通过数据链发出导航指令,引导驾驶飞机进行最佳降落航线。飞机进入航线后,系统不断发出导航和控制指令自动驾驶飞机修正航线和调整速度,直至放下起落架准确降落在甲板指定位置,保证尾钩准确挂中拦阻索。这样即使是菜鸟飞行员也可以什么都不干看着飞机自行降落在航母甲板上。这样对舰载机飞行员来说需要耗时最多、掌握难度最大的航母起降操作技术可以少用很多训练时间了,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技战术训练。这也是我希望的中国海军的航母服役后能够具备的能力。

话说回来,目前世界上最有条件开发这样系统的国家还是米国,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米国海军已经完全具有了无数次的各型飞机在各种天候、海况条件下的航母起降经验,完全可以确定出各种最佳起降航线数据,有了这个基础,想开发出自动起降系统简直是易如反掌。现在米国海军还没有使用这类系统,估计如果他们想开发,很快就能拿出来。

另外有个问题我也想说一下,可能是对欧美的指挥控制系统完全不了解吧,我个人感觉好像毛子更喜欢通过建立地基或其他基的综合系统来对作战飞机进行支持,而飞机本身的航电的功能并不要求很综合很全面。相比较来说,欧美的飞机本身的航电更全面,更综合,独立作战能力更强一些,其他基的系统支持能力要求弱一些。因此像这类的自动起降导航类系统毛子更重视一些,西欧就不够重视。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对欧美的指挥控制体系说错的地方不可避免,大家轻拍。

家园 自动降落在技术上能够做到

自动截击是50年代的技术了,美苏甚至瑞典都有,但实战效果(或者说演习效果)不好,因为自动控制只能针对有限的几种情况,无法适应战场上的千变万化。同样道理,地面控制在理论上可以全面掌握空情,更加有效地引导空战,但“战场之雾”使得身在现场的飞行员才能更好地做出判断,所以欧美的倚重飞行员的空战理念至少在现在更加适合空战实际,空中预警机消除了雷达盲区,但欧美空军依然只是引导飞行员而不是控制飞行员作战。

航母自动降落实际上是有的,在技术上比自动空战要容易,但不大有人使用。民航机也有自动降落系统,也同样没有人用。一个是条令规定,起飞、着陆不能用自动,另一个是对自动还是不放心。这东西动辄几千万,民航更是几百人的性命,万分之一的差错都不容许。但航母自动着陆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家园 谢谢晨大解答
家园 贵航还是不要折腾舰载教练机了

产量太少,注定得不偿失。贵航真正的前途,还是把教练9继续改成单座的轻型战斗机,如果能在保持机动性的前提下部分改掉J-7系列“近视眼”的毛病,又能保持后机身通用(或小改),国内和国外至少有500架的市场,比教练机的市场大多了。

家园 要是没有FC-1,这戏还有的唱,现在晚了
家园 这个是战略的不同

欧美是攻势空军,也有技术优势,所以飞机要更自主一些。

苏联,和中国,是守势空军,技术上也要差一些, 才不得不把一些功能转移到地面上来。

也是不得也而为之。

大熊猫也知道肉好吃,可是没本事,只好吃竹子。

家园 难不成和发财一号抢市场?

晚了。

他们不搞教练机,战斗机能有他的份吗? 那011基地的十几万口子人的生计咋办捏?

家园 可能还有一个问题

这个方案高度依赖指挥导航系统,而备战的时候,显然应该考虑到,与美国这样的对手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时候,指挥导航系统很有可能一开始就被打掉。事实上,美国军方也同样非常担心自己的天基和空基指挥导航体系一开战就被摧毁或大部分摧毁。

家园 瓦兰人早几个月已经点火试车了

十二五期间应该能培养出来一批人。前段时间到大连还专程去看了一下,但配套做起来太困难,光一个地上机库就够人烦死的。

家园 啊!猛料啊!冒黑烟不是说不是试车吗

地上机库?

轮训保养用的机库?难道确定大连为母港了?

家园 潜水艇运气真好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我认为中国海军还是会搞教练机的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海军一向是思虑深远、脚踏实地的。这一点比某个号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却每每好高骛远不肯脚踏实地的军种强很多。海军80年代就有飞行舰长班,8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远洋航行,跟外军的交流合练也从未中断过。比起从没有打过攻势战役、50多年没有迈出家门、直到近几年才跨出国门搞一搞演练的某个军种相差何止道里计。

具体到舰载航空兵的问题上,我想首先要问的是,一艘航母济得甚事?西方海军都是从一战后就开始建造使用航母,喷气机+斜角航母也有多半个世纪的操作经验。中国海军直到“昆仑山”才开始有大舰的管理使用经验——不说别的,组织近千号人就餐就是门学问。就算瓦良格马上入役,过几年国产航母一号舰也入役,中国海军即刻就有航母战斗力了吗?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乐观地说十年内能把航母的基本操作弄熟就是胜利,十五年后航母能发挥作用就是伟大的胜利。既然是这样,那么航母甲板空间、作战使用之类都不是问题。因为一个不成熟的东西是谈不上多大的实用性的。与其为了装点门面勉强地跑起来,还不如干脆多数时间用来训练。实际上,我认为“瓦良格”就是干训练舰这个差事的。

谈完平顶船,再来看看对训练的需求。我认为现阶段固定翼舰载机还没有进步到可以靠陆上训练+直接转换来完成训练的程度。俄罗斯并不是一个好例子。他的经济那么窘迫,舰艇根本没有机会出港,也谈不上在海上进行训练了。我记得俄海军一个时期有航母起降资格的飞行员最多不过十几人,而且都是比较资深的人。这就只有象征意义而不是可用的战斗力量了。法国就更不能作为例子了。他们的飞行员只在法国国内做初级训练,之后全部海上课程都由美国海军代训,自己连舰载教练机都没有。中国既不可能请他人代训,也不会像俄海军那样航母只做个摆设。所以,中国海军只有一条路,就是建立自己的完整训练体系。以中国海军不惜花费多年来培养人才的一贯作风来看,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既然实际需求摆在那里,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选用什么样的教练机了。无非两种可能性,第一从L-15和JL-9里选一种作为舰载教练机。第二引进苏-33教练型。前者L-15明显比JL-9来得合适,不提了。后者作为教练机有些奢侈,但从培养种子教官的角度出发还是可以接受的。某军种刚引进苏-27的时候,同样是歇人不歇机地进行大强度训练,从而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批种子飞行员。

通宝推:大圆,
家园 del

de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