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永别了,上海话 -- Davi

共:💬72 🌺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几天的上海东方台的联欢节目到是不错

几频道的,偶也说不上,连上海台东方台都没搞清楚,呵呵.

家园 东方卫视,都是些主持人自己编排的节目......

每年春节都有,看看也蛮有意思的。

家园 对,很喜欢程雷,但好像一直身体不好,很少见面了

难得看娱乐节目,电视主要是央视10的新闻.

家园 【评论】南方语系逐渐衰败是很正常的事情

英语虽然有口音,但基本的发音却是一样或者很接近的。汉语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自身的统一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来自不同地方人们的交流。

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呀~~~~

家园 方言本来存在的意义就不大

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非要保留某些方言,有什么意义吗?

好好一个中国,到了南方居然发现用英语交流更方便,有意义吗?

家园 英语方言千差万别
家园 语言上的一致才产生彼此的认同感

试想一下,几十年前的海外,一个广东人遇到一个上海人,再有一个西北人,加上上个内蒙古出来的。。。。虽说都是中国人,可谁都听不懂谁,怎么可能团结?。。就我个人感受来说,一个跟我讲中国话的人远远比一个跟我讲英语的人让我感觉亲切。

语言上的一致才是让中华民族彻底在心理彼此认同的方式。我们的集体感应该是外国人与中国人的差别,不管是哪个省的,都是内部人。

各地讲话当然会有不同,但应该是细微的不同吧。小的差别是语言的调味剂,差别太大就会使人们同床异梦啦。。。

家园 个人认为

英语只存在口音,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方言。

家园 口音差别大了,就成了方言。你可以试试Newcastle方言。
家园 不知道明、清时南方人民的普通话水平如何?和现在差不多?
家园 同感

同感,沪语普及程度其实还算过得去,除了年轻一点的学生,尚未接触社会,思考和说话的方式是普通话基础。

我听到一个真实的笑话,在传媒极度发达的今天,沪上有一位60-70岁的本地老婆婆,基本说不了普通话,也很难听得懂孙女的普通话。而她说的基本属于本地话。这个也属于例外中的例外了。本地好像指的是浦东沿江地区,包括浦江的上下游。而川沙一带就不是了,我也搞不清楚。

所谓精致的沪语,需要文化积累的,这个基础被破坏的比较严重。那天文学艺术中心重归上海才有可能。我很同意电脑巨子王安的观点,心算乘法用那种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母语。而我是用沪语的,那很沮丧的结果是,严格意义上普通话不是我的母语。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要是上海人(非播音员级)说普通话,我总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出来,“恩,此君乃上海人氏”。

在日常会话中,我第一选择用沪语交流。如果遇到听不懂的朋友,才改用普通话,这样节奏好像要慢一点。

家园

苏格兰口音我倒是领教过,勉强,大汗淋漓。 有英格兰人承认如果苏格兰人说快一点, 他也听得费劲。但离方言还有距离,毕竟地方小了点

家园 我也被苏格兰口音弄得很伤自尊。

当时还以为自己的水平不行呢!

家园 杭州话是江南话里最富普通话(官话)成分的

和江南别的地方的话有很大的不同,据说是因为南宋是朝廷在此的缘故。

家园 想想春节联欢晚会的主要观众组成,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