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俱乐部】2010年读书总结 -- 南方有嘉木

共:💬31 🌺2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读书俱乐部】2010年读书总结

一年的最后一日,照例要温故而知新。长到这么大,人生平淡,好在安稳,回想一番,心底是宁静的愉悦甚于怨怒哀戚。我们这一生,总有些年份不比寻常,出生那一年自不必说,那是“我”这个微小个体的存在之始,是“我”这个小世界的创世纪,“我来了”,于是有故事,有遇合,有历史。

除出生那一年外,我这30年另有三个年份值得一提,一是1997年,那年我考上大学,人生从此别开生面。二是2006年,那年结婚,阿壳出国,我的人生规划彻底重做调整。三是2010年,这一年关于存在和消亡、实在和虚空、爱和信仰的思考,让我渐渐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坚定。而思考大抵需要材料来提供养分,因此到年末了,不妨来总结一下今年所吸纳的一些原材料。

今年年初在北京图书大厦,买了很多书背过来。那时候为2010年列了很雄伟的读书计划,当时打算系统性地阅读太祖和鲁迅,到年末了,这雄伟的计划并未完成,而计划外的书读了不少。人生,计划不如变化快,确是如此。

中文:

1. 简媜:《女儿红》、《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早年的时候读过她的文字,去岁朋友来信提及对她的喜爱。年初在图书大厦看到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新出了她的文集,便挑了这三册,在回美的飞机上看,然后发现,对大多数作家来说,一生的精品也就一二,而其他大多数文字都轻浅,剪贴了古诗词或经典文献的美丽意象来做排列组合,对自我及自我的情感进行打扮,并不难,但读者的眼洗去这样的妆容,看到得也不过是庸碌面孔。

2.《鲁迅全集》

先生的文字,早年有读没有懂。20岁之前的我,骨子里是个贪玩惫懒的小皮猴,要理解先生,是mission impossible。今年重读先生,感觉先生写的每一个字我都明白,而从书页里抬起头来,看到这国仍是那国,这人仍是那人,心中抑郁不可言说。

但因为自己对先生文字的一次轻率引用,被朋友批评,我对先生的文字竟生起了畏惧心,从收到朋友来信之后,我再没恢复继续阅读先生的勇气。可能需要再沉淀一会,才能更好地理解先生沉重的灵魂吧。

3. 显克微之《你往何处去》

这是对我的感情观影响极深的一本书,19岁读过。今年陷入迷茫的时候,在网上找了电子版下载来重读,读完之后,在灵魂深处获得了一种坚贞和宁静。于我,爱情和信仰必得有一种同一性。何以爱,或以何为我爱的载体,说到底,是信仰得以自证的实例。

一本书,能够成为世界名著,必有其令不同族裔的人都能得到共鸣的东西,换言之,作者的叙述超越了某种标签(女性、犹太人、残疾人、企业家等等)所带来的局限,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一些困境和追问(比如:要往何处去?)提供了解答。真理、正义和信仰,这些宏大的词汇,或许没有手中握的,眼里看的,每日伴着的更为实在,但是若放弃了对前者的追问和寻求,或放弃了对彼岸虽然道阻且长的溯洄从之,我们的人生还能剩下几多质感?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四五月份,我最脆弱混乱的时候,逼我不逃避思考,去直面人生的一本书。在各国文学作品中,我最爱俄国作家的文字。寒冷和苦难令人厚重,列夫托尔斯泰的思考展开了人性的宽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考抵达了人性的深度。他们的文字建立了如何认识自我的二维坐标。

5. 李零《丧家狗》、《何枝可依》

年初去买书之前,曾问怪兄有何推荐。怪兄给我列了一个书单,好似第一本就是《丧家狗》。

我父亲小学毕业,母亲好一点儿,有幸读到初中。但两个人说到底,都不是文化人。我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更不要说古籍。在我20岁第一次读《大学》之前,四书五经等对我只是名词的存在,除诗词之外,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阅读任何中国古典文献。真正读《论语》其实是这些年的事情,乱七八糟地也算是读了四五个版本,读得最认真的是中华书局出的杨伯峻《论语译注》。我刚从书架上把这书翻出来,看了看我阅读时做的标签和鬼画符般的批注,不禁莞尔。

为李零的《丧家狗》,做了朋友给的作业,收获很大。

他这书,虽说是从训诂的角度来解读论语,但总体来说,我觉得不适合做理解论语的入门读物,有些话说得随意了点。从训诂入手释读古籍,我觉得朋友若继续下去,会比李零做得好。

但李零写这书,想说得很多话其实在言外,让人喜欢的或让人觉得被扎着的,都是这些言外的话,所以引起的纷争不小,看那些纷争,觉得颇为无聊,后来明白是有人都指着这一口吃饭,所以即便无聊也还是要争的,叹息。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想起当日问阿壳如何重建文化自信时他说,去做就是了,做出来就自信了。

6. 《古文鉴赏辞典·宋金元明清》

这书断断续续地读,一年下来,读了不少文章。比如王安石的《兴贤》、刘因《<辋川图>记》、高启《墨翁传》、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等。

王夫之在《论梁元帝读书》一文中写道,“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意,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我以前写过,读书到底为的是正心诚意,看到本心一点通透。

7. 《唐五代笔记小说选译》、《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元散曲一百首》、《战国策故事选译》、《朱彝尊诗词选注》、《宋诗一百首》

这是上海古籍出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系列,我把全套的影印版都下载在我的Kindle DX里头,当时是打算今年全部读完,争取把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提高一点,但是未能完成。

这套选读系列,我觉得质量还是很高的,作为古典文学的业余爱好者,我阅读的原则是取精不求全,毕竟我们历史太久,留下的书写太多,看选本该是一个入门的好路子。

读过的这几本里头,现坐在这里问自己记得了什么习得了什么?结果首先想起的是《宋诗一百首》所选的王安石的诗篇。我在《在乡间的日子2》里头引的几句古诗,便来自他的《示长安君》和《思王逢原》。他的《君难托》也可以归入弃妇诗一类,以后有了兴趣和时间,真可以展开来讨论一下中国诗词中弃妇的几种姿态。说弃妇,实际上说得是中国士大夫如何看待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或自我才能的施展和外界条件的依附关系。

白居易说,“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这样的话,骗别人可以,骗自己是骗不过去的,尤其进过之后被贬退,成了弃妇,若真能雾豹冥鸿般自得,估计座下青衫亦难湿了。西方的拉娜需面对的是出走了之后怎么办?中国的秦香莲们需思考的是被抛弃了之后怎么办?其中差异,值得深思。

8. 《石油的优势》、《石油战争》等能源和地缘政治方面的书。

这里不总结了,这方面的书籍,我读完都打算认真地写点读书笔记。

9. 刘慈欣《三体3·死神永生》

不能剧透,就简单说点感想。

《三体》三部中,讲故事讲得最好的,我认为是第二部《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故事性并不是很强,技术细节比较多,着力点集中在大刘对宇宙和时间的思考,可以说,这是一本思考大于故事的书,人物的塑造比较平面和刻板。很多人看完后有很震撼的感觉,说实话,我没有,虽然看完之后也有想去时间尽头旅行。可能是因为作家的笔拉到上百亿年的长度,我们在阅读中就失去了对现世的当下的人的关照,因此产生了一种隔离。人类的任何情感,不要说拉长到上百亿年的维度,就算放到几百年的跨度,都会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某种虚无的姿态,在这样的叙述尺度下,无意义,可能是我们对所有价值和意义问题能给出的真正答案。但是我们并不因此失去了对实在的寻求。正如今日离去的史铁生所说的,“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我们不必去追问几万年或几千万年后人类还能在宇宙中留下什么印记,每一代的努力都会留下一点儿,一代一代累积起来若金石镌刻的脚印,即便最后被造化之手轻易抹平,我们走过、努力过、薪火相传过,这样很好。

英文:

1. 奥威尔《1984》

说《1984》,可以切入的角度太多。我这次重读,一直萦绕在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做到对爱人的永不背叛?爱情,本来是个体面对威权或迫害的最后堡垒。在这个世界上,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对你背过身后,但是,只要有一个人,那样一个人,你知道他/她无论任何人事,总是会有勇气和你一同担当,而你也总是想维护,你们彼此理解并互证各自的信仰,那么,你的心总是会有一个温暖而微亮的角落,就这点暖和光,可能就会支撑着一个人渡过艰难,直面屈辱和伤害,而对这点暖和光的坚贞,是我们为人必须保留的一点尊严。可奥威尔把这点微光熄灭了。当温斯顿面对饥饿的老鼠喊出“让它们去咬裘丽亚”时,我无法想象奥威尔是如何落笔的,在那一瞬间,他放任心底的魔鬼把最后的美好给毁灭了----such a pity!

幸好我们历史中活生生的人,远比小说中的人物更值得我们敬仰,更能让我们见证基于信仰之上的坚贞,比如杨开慧。

2. True Enough--Learning to live in a post-fact society

这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同一事实面前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并讨论了the disjunction between truth and proof,以及truth和trust之间的关系。我读此书是因为一直在思考信息、disinformation和真相的关系。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出版者的年代,对官方或主流媒体信任的丧失,并不只是发生在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学会甄别信息,并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得出有效(并不一定真实)的结论,可能是将来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或许只有思考,才能引领我们走出信息的迷宫。

怪兄建议我不妨翻译一些段落和河友共享,我有认真考虑他这个提议,所以这里不展开了。

3. Rainbows End

这个以前在河里推荐过一次。作者原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数学教授。在这本书里他对20年后虚拟技术、人机结合、网络工具、知识载体的可能形式进行了描述,非常fascinating。

4. 几本畅销小说:

Dan Brown: the lost symbol

圣经、希腊神话、美国国父、现代科技一锅煮,成品是最好的华盛顿旅游地图。

Brad Thor:the first commandment

美国特工为主角;反恐为背景;圣经故事为线索。主要涉及的一些圣经故事背景:十诫和ten plagues in Egypt。悬疑性不是很强,情节的展开并不抓人。故事展开的前提(恐怖分子以数百个幼儿园孩子的生命要挟美国总统释放了Guantanamo的五个囚犯并保证其不被追杀,一旦这五人中有人死亡,恐怖分子就会对幼儿园发动袭击作为报复),非常ridiculous.在逻辑上经不住推敲。若假设这个前提能够成立,那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敌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接受对方的条件并遵守诺言,却不做主动清除危险的努力,将会令自己完全被动。

Raymond Khoury: The last Templar

和《达芬奇密码》类似的小说。主角是考古学家,线索是圣殿骑士的传说。里头有趣的是关于梵蒂冈统一三大教(基督、犹太、伊斯兰)的构想的阐述。

Michael Harvey:The Fifth Floor

以芝加哥大火为背景,写政治腐败的一本书。天下乌鸦一般黑,呵呵。

Stieg Larsson: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我非常喜欢看推理小说,尤其死屋疑案的那种,一拿起就放不下。600多页的书,愣是两天就看完了。看完之后,觉得这书实在残忍,就算用我最大的恶意去塑造一个反角,我也写不出那么恶的人来。因此Google了一下作者,看到Wiki上的这段话,才理解为什么:

Larsson, who was disgusted by sexual violence, witnessed the gang rape of a young girl when he was 15. He never forgave himself for failing to help the girl, whose name was Lisbeth – like the young heroine of his books, herself a rape victim, which inspired the theme of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 his books.

在他的书里,他让那个女孩以枭狠的保护者的姿态回来安慰了他温情而无助的灵魂,是她在他命悬一线的时候挽救了他,而不是相反。他写道:

She considered him to be a good person. And he was unbearably naive with regard to certain elementary moral issues. He had an indulgent and forgiving personality that looked for explanations and excuses for the way people behaved, and he would never get it that the raptors of the world understood only one language. She felt almost awkwardly protective whenever she thought of him.

5. 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

嗯哼,本书的文宣案是:the #1 Bestselling Pregnancy Book.

----哈哈,虽然还没有身负重担,但真得很希望2011年小金波能来西河报到,祝大家新年快乐,安康如意!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读书俱乐部通宝推:朱红明,风无踪,水风,芷蘅,我爱莫扎特,陈郢客,一的W一,大眼,
家园 真乃博览群书。祝新年心想事成!
家园 彼时彼刻 此时此刻 永生

看得太全了

家园 阿壳是个朴素天然的哲人。期待金波的到来

想起当日问阿壳如何重建文化自信时他说,去做就是了,做出来就自信了。

家园 呵呵,杂而不精,大而无当

祝新年快乐:)

家园 呵呵,不敢的,博览是真说不上的,

自己做完总结,发现我阅读完全没有主线,太随意。

也祝水狸兄新年快乐:)

家园 佩服佩服

相比之下,我俗人一个啊.

家园 跟在后面

我2010年貌似也读了一些书,借你的宝地,做个小结。

看到嘉木姐喜欢鲁迅和太祖,我会心一笑,O(∩_∩)O哈哈~,我手头的书一小半是关于他们的。今年暑假有机会去北京,在东四的中国书店买了好多书回来,其中就有两本繁体竖排的毛选,一本看,一本收藏。

其实我还喜欢周总理,只是关于他写的书太少,他的魅力更体现于人格。只能买了几本纪念的书还有年谱传记回来。

印象深刻的书有几本:

1,美国思想史

这个是翻译版的,原作者是美国的帕灵顿,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获得过普利策奖。看这个书纯属偶然,我是逛书展时偶然看到的,很喜欢,而且原价136竟然只要60元,就忍不住动心了,买来之后以为会就那么放着。暑假去北京找工作时就只带了这本书,没想到零零碎碎竟然看了差不多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有些折磨人,它是半论文性质的,用词很书面,而且行文与我看过的书完全不同,有时候里面提到的人和事我也有些一知半解,硬着头皮看了下来。

后来读着读着就好多了,里面的大多数知识也是我前所未闻,我终于知道美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整个刷新了我对美国历史的概念。

我很喜欢作者行文的严谨,言之有物,句句有物,真是牛人。

2,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这个最初我看的是电子版,每天睡前拿着手机看一会,想一会。后来忍不住上网搜了一本买下来。

对于总理,我只能用拜服来表达我的心情。

3,资治通鉴

书还是09年买的,厚厚的四本,只是放在床头偶尔翻看,最近兴趣开始浓厚了,没事时就拿来看看。喜欢的不得了。这种史书我每次只看十数页,因为我想消化,毕竟几乎每页都记载了一年的历史,许多东西都还要想一下。而且我的感受,看历史是容易使人忧郁的。有段时间我看党史就是,过了好一段时间才想通,其实非常时期,人的选择往往很少,伤人或者自伤,我不想去苛责先人。

4,太祖的书

看太祖的书还是有些吃力,没有看一些边缘文章好玩,例如太祖的读书生活,太祖论作家作品,生活实录之类的有趣。毛选中最喜欢的却是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纪念白求恩几篇。我一直以为延安整风的作用被低估了,没有太祖的魄力和霹雳手段我们后来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5,鲁迅书信集

其实还有几本例如鲁迅思想研究资料。

我找到了一个新的读书方法,就是直接的舍弃所谓的中立立场,我就以自己为先生去思考,去行文,去做事。

对鲁迅,我也很拜服,虽然我只能远观,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太祖说鲁迅是我们时代的圣人,可以和孔子并立,这是确实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先生的书信集和两地书,我先前想,对比其文章来说书信应是很平淡的,但是细读之下才发现许多文章里不便说的东西书信里能寻到蛛丝马迹。

我在网上搜了些关于先生的旧书,一本本淘来,例如手稿全集和手稿选集,手稿全集中的书信部分我有了五本,新旧不同,有的已经遍布霉斑,有的没了书皮,来自祖国各地,北京,重庆,上海,山东,这本身就是故事。先生的字非常好看,后来才想起先生早年在北京寓所默默抄碑文,肯定受汉朝文字影响不小。

其实读先生的书不一定要有很多的经历,我至今仍待在学校,经世不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读和理解先生的想法。

先生对这社会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责之切只是因为爱之深。若是不爱斯国斯民又怎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文字!在我眼中鲁迅和太祖是一类人,一个从思想上剖析我们的民族性,另一个就直接上手改造了。

其他的书就很零碎了,许多只是囫囵吞枣,许多书至今还是躺在书柜里没动一下。希望我今年能用些力气去读书。

祝嘉木姐新年好!

通宝推:陈郢客,南方有嘉木,
家园 羡慕

我这一年就没读过书

家园 你比我强,踏实。

新年一起努力,愿有所得!

家园 通宝预祝小金波……
家园 八九点钟的太阳啊!
家园 部分

这两个月的

中文(也只读中文)

极权主义的起源

除去阿伦特不甚了解的谈论苏联的东西,除去谈论反犹主义的地方。对于一个民族 一个领袖,整个国家如何被一个运动席卷到没有空隙的思想部分起源研究还是很值得看的。而为了保持运动激情的连续性,前一波的革命者迅速在后一波的更革命者取代,没有稳定的革命群体,自然也没有了可怕的官僚惯性和制约。与汤因比评论第三帝国政治中心的论调:以希特勒为皇帝的拜占庭小圈子,还是蛮有意思。无休止的政治运动最后的蜕变。不过传说的删节部分没去对照,不知添上去如何。

2 伍德罗·威尔逊与远东政策(1913-1921年)

虽然书很老,但是对于美国人的思考和心态还是很到位。日美之间在加州移民问题上的剑拔弩张,各州议会体现美国人内里对亚洲人的不屑,跟行政部门及军队在对日战力上的底气不足是有趣的对比。一脸不知是真是假的信念的威尔逊自居对中国的保护者。不过,指望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会去为中国冒战争嫌疑是不太现实的,美国人不介意用漫长的外交谈判去处理与日本在远东的纠纷,但是对中国人而言,只有迅速的行动才有意义。远水不救近火便是如此。

3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

作者不是纯粹的知识分子,是亲自下场参与欧洲一体化谈判的实干派教授,尽管他开篇主张极力拟合欧洲拉丁国家,不过现实中的欧洲共同体倒是建立在法德协同上。而从科耶夫跟施密特的短暂来往信中可以看到今天中国与欧洲思维上的差异。至少施密特今天在中国的走红与中国看待世界的观点有颇多切合之处。

4 健康与社会

推荐,健康问题的话语权尽管当下还不时兴,但是中国不久的将来这将是一个相当有爆炸力的问题。来自法国的经验相当重要。

5抗争政治 查尔斯蒂利

当了解下重要的各国社会抗争事件的大致情况和特征,但是内容过分简略,没有太多细读余地。

6 战争与和平的权利 从格劳秀斯到康德 塔克

值得一读再读。内容我就不评论了,水平不够。

7 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关系理论译丛

内容许多尽管恍如隔世,但是众多核心主张和内容依旧可以站得住脚。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类这么多年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并没有多少进步···

8 危险的愉悦

去意识化地看待性行业问题的一书。内容颇为厚实,即使你不是学者,也可以作对花柳场历史的八卦读物。准确地说,是殖民地的特殊管理体制下性行业文化地位以及社会政治的变化,不过在我看来,更接近事实的可能是原本不上桌面的面对下层的性工作部分进入和大众语境,而资本主义也打破了原先社会上层的矜持。毕竟士大夫在上海附近是绝迹得差不多了。柳永在青楼流连,是风流成性,到了陈独秀的时代,那就是堕落了。

9 科索沃问题

欧洲理想如何在科索沃幻灭的故事(其实这是我的评价,原作者只谈了实际情况 评价不多)。尽管是04年前,从最近的人口器官贩卖案看,情况好不了多少。

家园 也来凑个热闹。

中文书:

1. 《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

钱先生的作品一贯启人心智、妙趣横生,置于案头,常读常新。可惜从国内带出的只有这三本。等恶补一通古文后,再接着啃《管锥编》。

2. 《散宜生诗》、《聂绀弩杂文集》。

旧读重温。聂绀弩不愧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魏晋风骨,斯世难觅!

3. 《雾峰林家:台湾第一家族绝世传奇》。

台湾林氏,一门忠烈。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4. 《吴法宪回忆录》、《洪学智回忆录》、《隐形将军-韩练成》、《往事不忍成历史》(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著)。

继续军史方面的钩沉扒梳,字里行间见微知著。

英文书:

今年趁着给女儿布置阅读任务,开始充分利用本地图书馆的资源,饱读了一批间谍和反恐小说:

Vince Flynn:超人“RAPP”的全系列,从《Term Limits》到最新的《American Assassin》。

Brad Thor:反恐系列:《The Lions of Lucerne》到《The Apostle》。

Barry Eisler:职业杀手RAIN系列,以及《Fault Line》和《Inside Out》。

Gary Grossman:《EXECUTIVE ACTIONS》。

Barry Eisler和Brad Thor均有CIA及国土安全局背景,选题取材可谓驾轻就熟;Gary Grossman属于资深传媒人士,熟谙美国政治与大选;Vince Flynn年轻时欲入海军陆战队未果,遂开始闭门造车,以间谍题材小说一举成名。

眼下热映的好莱坞影片《SALT》,实际上跟《EXECUTIVE ACTIONS》几乎是一个套路。只不过小说更进一步,把沉睡卧底的苏联间谍直接拔成侯任总统了,悬疑愈甚。

这一拨作者,不同于老派的John Le Carre、Ken Follett、Frederick Forsyth甚至Robert Ludlum。经常荣登NY TIMES畅销书排行榜的秘诀,便是懂得揣摩读者心理,力求以奇思妙想引人入胜。相比之下,新一季的《24 HOURS》等等只能算是拾人牙慧了。当然,俗套和破绽总归难免,提醒俺们纵然是讲故事的顶尖高手,也有懈怠之时。

关键词(Tags): #视听文苑
家园 去年读的书如下

1.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汀

2. 史迈利三部曲《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荣誉学生》,《史迈利的人马》,《伦敦口译员》勒卡雷

3.《1984》,《动物庄园》奥威尔

4.网络小说《弄潮》

5.《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6.《中国足球内幕》李承鹏

7.《丧家狗》李零

读书总结么,想起来的时候再说吧

今年要看鲁迅和太祖,还有经济学基础知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