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在我想想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是对的。 -- 懒虫123

共:💬301 🌺1998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的学校教育没有成绩要求

公立小学里孩子们就是学习如果在集体中生活,真正想要成绩的话需要去私塾,私立学校,那才是真刀实枪的学习,内容和负荷跟中国比完全不差,我家孩子才小学5年级就已经感受到了考中学前的紧张气氛了,每天都忙着做功课,几乎没有玩的时间。小学数学的题,有一些连我们大人都挠头。其实说白了在哪个国家想要上牛校都得玩命,没有轻松的事情。

家园 你无意中混淆了一些问题

1、现在国内的高考要考好是不是必须靠填鸭和死记硬背

2、国内高考中胜出的学生究竟是灵活学习的还是填鸭填出来

3、填鸭是不是等于公平

家园 小孩子还真的就不擅长死记硬背

小孩子的记忆特点是短期记忆力好,长期记忆力差。从模仿、观察中习得知识的能力强,系统地坐下来上课背诵复习学习的能力差。

学习窗口期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在幼儿阶段家长有方法地给他提供更多接触自然、接触身边知识的机会,用你的大脑和嘴给他讲故事,做实验给他看,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比如坐汽车时跟他讲讲为什么汽车会跑,到故宫参观时讲讲古代皇帝的日常生活……这个时期你这么做,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一辈子受益的。

但是如果照你所说趁小多存点东西,抓着背,虽然一时背出来了,但是这些东西比如古诗词、国学经典、英语单词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他背出来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些音节,对他今后的学习无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教育儿童是门科学,不是跟风随大流或者“有做没做做做,总有好处的”这么随意的。

我在连载一个教育问题的长贴,你可以进去看看

链接出处

家园 在现在的素质教育语境下,素质教育的概念被偷换了

素质教育现在在国内成了特长教育、课外活动的代名词了,但这是被偷换的概念。

素质教育本质的意义,是让学生真的学通学明白学科知识,是真懂而不是用死记硬背野蛮练习的方法掌握一些考试技巧混分数。

所以素质教育不费钱,很朴实,搞素质教育只会提高成绩而不会降低成绩。

我写过一篇文章,现在转给你看看,就是对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分析的

真素质教育、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现在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说素质教育之所以普及不下去,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而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行的高考制度。说因为高考强调分数,所以逼着学校放弃素质教育活动,把全部精力放在应试上,造成了学习负担加重,学生苦不堪言。

这个说法看似是那么回事,但是我说这个说法起码是有漏洞的。按照这种说法,就有一个潜在的逻辑在里面:素质教育是无法提高分数的,只有应试教育才能提高分数,素质教育搞多了,分数肯定会下降的。

我承认,分数不能衡量学生的全部,分数也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不要忘记了分数毕竟是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尺度,而且目前我们也找不到比分数更好的方式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然如此,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应该回避分数。素质教育既然被标榜为无比科学、无比正确,却连分数这个尺度都要回避,似乎一提分数,就是应试教育的东西,就是落后的保守的。一种标榜为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却要学生付出分数下降的代价,还强词夺理地说自己是正确的,是分数这把尺子有问题,那怎么能够让教员、学生和家长信服和接受?

其实如果留意一下现如今各个学校搞的“素质教育活动”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些明白了。在当今教育界的语境中,素质教育是和课外活动、特长教育、春秋游、研究性学习……等划等号的,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需要考试的科目,似乎是和素质教育无关的。有的学校还很好笑,在每天下午课程里专门安排了几节活动课,冠名“素质教育课”,似乎只有活动才是素质教育,上课就不是素质教育。这种如今很常见的做法和观念,其实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是被篡改了的素质教育,或者说,叫做“伪素质教育”。

伪素质教育不关心教学的质量,不关心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更不关心如何过考试这一关,他们干脆把考试打上应试教育的标签一并反对,整天整那些花花哨哨的虚招,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素质教育活动”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考生失利,正好说明考试制度有问题,要改革,要推翻,要取消。顺我者昌,逆我着亡,凡是不合我胃口的,揭穿我的老底的,统统都是应试教育,统统应当推翻。考生的失利,正好是“素质教育改革”最好的理由——看,中考高考把我们素质教育的成果都否定了,所以中考高考非改不可!陈胜吴广学生做,刘邦项羽我来当。学生的失利,正说明了我的正确,我永远正确,永远科学!这就是伪素质教育的嘴脸。

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在乎课堂设在室内还是室外,也不强求什么“研究性学习”,更不是把花花绿绿的课外活动秀当成是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并不在于搞不搞活动作业多不多,考试是打分数还是评等地,而是前者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该学的知识,培养起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后者则无所谓学到多少知识,用应试技巧来代替知识能力。副课、活动课要搞素质教育,主课更要搞素质教育,它要求的是用科学的方式搞教学,该讲的要讲透,让学生彻底搞懂,而不是把答案和模式背下来平时没日没夜地重复练习考试的时候去骗分。因此,真正是用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当比应试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们学得更扎实更灵活,能识别题目的变式,能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如今的考试其实很注重这个),那些应试教育搞出来的学生在识别变式和解决新问题方面的能力则要逊色许多,因为他们并不是在学知识,而是在学应试技巧、背标准答案、背“题型”,是适应不了变化多段的考试的。

伪素质教育之所以会造成学生成绩下降,是因为大量的课外活动秀占用了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可是在真正需要进行改革的主课领域,却还是老一套,还是在背答案、背题型、猜题押题……“素质教育是副课的事,主课是要考试的,不能搞”,结果教学活动的核心恰恰没有变。更要命的是,由于课外活动秀占用时间太多,主课教员就变本加厉地搞猜题押题,增大作业量,期望“把时间补回来”,在应试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邪,更加与中考、高考的方向背道而驰。这些学校升学考试的失败,与其说是“素质教育斗不过应试教育”,不如说是伪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变相推波助澜的结果,说到底恰恰说明了应试教育的失败,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失败。

前面讲了,当今很多学校搞的所谓素质教育其实是伪素质教育,其主课的教学还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而如今中考、高考等选拔考试却变得越来越灵活,所以这些学校在选拔性考试中越考越惨。因为有伪素质教育这个外衣,他们就很自然地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素质教育斗不过应试教育”,推卸自己的责任。那么我就想讲一讲真素质教育、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当下的关系。

如今教育界主要有三种势力,第一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改革派,他们看到了过去传统的猜题押题的应试教育的严重缺陷,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真切地期盼教育能朝好的方向改革,保证教育的真正质量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第二种是顽固派,顽固地坚持应试教育的老路,拒绝一切合理的改革,忙于猜题、押题,布置大量没有效率或者效率很低的作业,把学生搞得苦不堪言还自认为自己是认真负责的,是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学生家长的;第三种就是伪素质教育派,他们打着改革的旗号贩卖着自己的私货,用花花绿绿的课外活动秀代替朴实的教学工作,目的恰恰是为了迎合一些官员浮夸、浮躁的作风,以获得体制内的利益。

第一种势力,自然是素质教育真正应该依靠的中坚力量,也是当前教育界的支柱。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使得当前中国教育虽然问题多多,但还保持着基本的平衡和大方向上的基本正确,当然是应该支持的。比较值得玩味的是第二种势力和第三种势力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他们互相攻讦势不两立,其实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利益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伪素质教育派抓住应试教育派的把柄口诛笔伐,利用人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感和对改革的期盼贩卖自己的私货,扮演着救世主和改革先锋的角色,以赢得体制内体制外的各种利益。当他们的把戏还混得下去的时候,就在体制内谋官谋职,骗取科研经费和各种头衔;当这台野台戏搞不下去了,就跳出体制,扮演起“被保守势力压制迫害的悲情英雄”,做起无本万利的“社会批评家”破口大骂。应试教育派则利用伪素质教育派捅下的各种篓子制造的一次又一次失败恐吓民众,“看,搞应试教育就是这个下场!你们想要吗!”借机混淆视听,攻击真正的改革派,掩盖自己在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上的落后和无能,继续在体制内混下去。除此之外,还篡夺真素质教育的功绩,把当今教育取得的成绩归结为自己“坚持正确方向”,压制改革压制创新,极力维护其体制内的各种利益。

所以,要讨论当今的中国教育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问题,就一定要分清楚真素质教育、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站稳脚盘,不被伪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互相攻击裹挟过去,不介入他们毫无意义的斗争,暴露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把问题讨论到点子上,否则的话,扯皮是永远也扯不完的。

家园 我指出你两个逻辑上的漏洞

没钱没资源,怎么搞素质教育?弹钢琴,很好,但一架钢琴多少钱?谁能负担的起?我觉得,只要提倡素质教育,那就能用钱来淘汰一部分孩子,原因只是他们的父母穷。——用科学的高效率而非题海战的方法学好课堂学科知识也是素质教育,而你把素质教育偷换成了特长教育,由此得出“没钱不能搞素质教育”这个错误结论。

真正的天才,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比如在很多学校,总有那么一批不学习但成绩排年纪第一的人,他们才是天才。他们的天赋怎么会被填鸭式教育扼杀?——这样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摸透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用高效率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他们的成功不是填鸭的成功,相反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在填鸭的环境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不填鸭的道路。

家园 你这种说法恰恰是我一直反对的一种对学习的理解

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对学习的认识就是这样二维的,一个维度是努力,一个维度是智力。谁都不承认自己智力有问题,于是学习不好的原因就变成了唯一的——不够努力。而当努力到极致成绩还是不好时,就再把原因归结到智力上——我脑子笨,读不进书。我是女生,天生不适合学理科……

实际上影响学习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习的方法、教员的质量等等等等。但在实践中这些因素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结果就陷入了读书不好——不够努力——努力了还读不好——脑子笨,要比别人更努力——业余时间全部被侵占、效率低下成绩还不好——教育体制有问题……这样的死循环中。

家园 总是有人这样提出死循环的问题来

但中国现在教育的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还真的就不是所谓的高考,所谓的选拔标准。

你无意中信奉了这样一套逻辑:中国高考逼得学校搞填鸭式教育,但没有高考就没有公平,所以填鸭式教育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因为这公平。

但是这里面恰恰有问题,那就是中国的高考你要考好还真的不能靠填鸭式教育,你看看那些真的在高考中胜出的学生有多少是那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靠体力肉搏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高中里往往就被淘汰了。在各地的高中里,最热衷于搞肉搏战、题海战的往往不是那些教学质量高的顶尖的学校,往往是那种农村和小城市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县中,而他们的教学水平是比不过那些顶尖高中的。所以中国高考不是学校搞填鸭式教育的理由,不搞填鸭式教育完全可以在中国高考中胜出,甚至考得更好。所谓高考是填鸭的原因无非是无能的教师、质量低劣的中学应付社会指责的一种托词罢了。

家园 填鸭式教育不应该是中国的方法

哪怕高考一点不改革,要在这样的高考中胜出,填鸭式的教育法也是完败的。

高考需要填鸭,填鸭才能取得好成绩是无数低能教师劣质学校长期以来糊弄社会欺骗家长掩盖自己无能的借口。

家园 这个例子举得都错了

第一条的核心论点是,为孩子提高素质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错了。素质教育是很朴实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花很多钱。

就全社会总水平来看,成绩好的人将来的成就和地位高于成绩次的。考第一的人,将来收入达到社会平均线的可能远高于考最后一名的。——但是你忽略了,那些考第一的人几乎都是学习高手,他们恰恰不是用填鸭这样愚蠢的办法教出来的。

我也觉得填鸭式教育不利于发展兴趣。——填鸭不仅仅是不利于发展兴趣,而是对学习能力的一种严重摧残,哪怕在考分这个领域,填鸭更多的也是在做负功而不是正功。不要认为填鸭能提高成绩,填鸭更多的是在拉下成绩。

家园 错了

分数要高,就只能填鸭式教育。——国内的无数实践证明了要真正稳定地提高成绩必须提高上课的效率,教会学生用科学高效的办法学习,而不是填鸭。填鸭教出来的学生在高考中都很难考出好成绩。不要把现在的中国高考想象成死记硬背的结合。

我的要点是平等。——社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一个孩子出身在技术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氛围和睦重视子女教育;另一个孩子出身在愚昧无知的文盲家庭,家里根本不重视子女教育,这两个孩子能平等吗?起点都不平等了。你的办法无异于强制那个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许使用家里的优越条件和科学方法,必须跟那个文盲家庭的孩子一样蛮干、瞎搞、题海战、用时间和体力肉搏换分数,不许使用科学高效的手段,否则就是“不平等”,那凭什么要这样的平等?

家园 这样的“减负”是形式主义

这种减负方式国内又不是没有

大肆砍掉中小学教学内容,用行政手段强制压缩课程,减少作业,但这毫无疑问带来学业水平的下降,很快地就会报复性的反弹。

实际上与其说“减负”不如说“增效”。原本课堂上40分钟只有10分钟是好好利用的,30分钟都是用来重复练习的,回家不得不再做2个小时的作业,现在把课堂上的40分钟充分利用,保证30分钟都是有实质内容的,学生学得透学得灵活,回家做半小时作业就能巩固得很好了,这才是减负。

家园 不如说是让富人和穷人的孩子一起毁掉

然后你就觉得公平了

家园 现在的高考题,我看要求还是全面的.

填鸭式的死记硬背靠体力肉搏的学生能吊上车尾就不错了,所以说,高考还是能选拔人的,既公平又必要的.

家园 一看就是大懒虫1 号的马甲

搞个马甲就搞个有创意的嘛, 一眼就让人看出来, 还不如不搞

家园 每年你还会答高考题吗

去年我看了看,除了语文题还能达到要求,其它科目都感觉很陌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