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总理对房市又出大招了 -- autoeagle

共:💬141 🌺468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限购的结果就是房租飞涨

现在的政策都是在控制不允许购买2套房,不允许拥有多套住房,在最理想的状况下可以减少购房需求,适当降低房价,让原来买不起房的人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住房。但政策必然后果是减少市场上可供出租的住房。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只有有人拥有多套住房,市场上才会有供出租的房子。其结果自然就是房租飞涨了。

家园 这次和上一次有区别的地方是:物价起来了!!!

所以计算波峰波谷时,要把通货膨胀叠加进去。

其实,如果物价没起来,我是一点不担心的。

90年代恶性通货膨胀的时候,我还小,没直观、深刻感受。

家园 朱容基才舍得干这种事情

所以那时候房价会崩,地方财政也没有被地产绑住.

家园 朱镕基搞的是海南吧。

深圳那次应该是因为97的亚洲金融危机吧,查了查,96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降息周期了。

不过那时候确实影响比较小,当时内地大多数地方都几乎没有人炒房,地方财政也没有跟土地财政结合那么紧密,许多人都不知道深圳(据那位大黑蚊子兄弟说好像也包括广州)这次房地产崩盘。

家园 离开不行吗?如果不能安家,又攒不下钱的话?
家园 有一定道理

你只看了供给市场,你说人们拥有多套住房,市场上才会有供出租的房子,这个是对的;问题是如果每个人都拥有多套房子,那么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需求了。那么在那种情况下,大家拥有多套房子的几乎唯一目的就是投资,问题是如果人均拥有多套房子,房子还值得投资么?

所以,你这个是假设房子总体不够才可能成立……问题是大家抱怨房价的时候都说房子是够的,空置率如何如何高。

如果假设房子总体是过量供应的,那么抑制投资长期看来非但不会房租飞涨,而是使得房租降低到一个平衡点:你如果原来投资了很多房,现在收税,拿在手里已经不合算,那么你无非是要不卖掉要不租出去,卖掉的话,那么租房的总体需求降低;如果租出去的话,原本用来投机的房子涌入租房市场,那么租房市场的供给增加,这两种情况下如果市场不被扭曲的话,房租都应该下跌才是。(当然下跌到一定程度应该就会稳定,这对于整个社会是有好处的,你总不能为了租房便宜,让房东都喝西北风吧?)

那么问题就在于供给了,开发商能做的就是降低供给,这才是值得担心的。所以廉租等等政府的供给要继续增加,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

家园 如果当地房屋总供给是超量的

涨价的理由在哪里?

家园 这个资料比较有趣,看来深圳广州还真是相对不太爱买房的。

城市 人均居民储蓄

深 圳 215100

北 京 91300

广 州 90600

上 海 86800

厦 门 53500

杭 州 50400

深圳的人居储蓄额超第二名北京的两倍多,但是深圳的房价不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的人均储蓄额跟北京上海是一个等级的,但广州的房价比北京上海便宜多了。

看来有过房地产崩盘经历的对抑制房价有一定好处,呵呵。

家园 这个是按户籍人口算的吧

如果是户籍人口的话,应该靠谱,深圳似乎也就是300万户籍人口。这些户籍人口,很多都已经有房或者几套房了。

家园 没说是按户籍还是常住人口或者其他什么算的。

如果是按户籍人口算的,那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均储蓄额都被“增长”了,呵呵。

家园 其实90年代的深圳挺BT的

90年代的时候深圳热钱汹涌,物价极高,服务价格也很高。

95-96年,10来个人去雅园吃顿饭,分分钟上千块出去了,这可是95年的一千块啊。

97之后经济受打击,各项服务价格一落千丈,按照可比价格估算即使到现在都没有到当年的水平。

更重要的一点,相比内地,深圳财政对卖地的依赖度并不高,主要是一堆通讯、互联网、金融、电子等现金牛行业在撑着。

家园 呵呵,经济特区吗,当年大陆最风光的地方了。
家园 其实这些关我屁事,我已经被锁定了。

只是看见了就想骂。

城市停水停电、被点燃了我都与我没关系。

喝水去家旁边水库取水,吃饭在梧桐山上种红薯。再不济,耕作口一钻,去香港了。

家园 我觉得应该是按照户籍人口算

顶多加上拿居住证的人口,用个人存款总量去除人口数得到这么个结论。

个人存款总量应该跟当地的GDP存在正比关系,深圳的GDP总量好像全国第五吧,已经不如苏州了。

人均高应该是因为户籍人口少,个人估计深圳常住人口应该在1300万到1500万左右,跟北上广差不多档次,但户籍人口就要少很多。

家园 如果北京上海的话,常住人口应该过2000万吧。

看来还是北上最有钱,广州好像是民间相对比较富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