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不懂的硬盘行业:(一)小鱼吃大鱼 -- 达闻奇

共:💬100 🌺2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长城给日立代工

长城之前给IBM代工,后来IBM跟日立合并了...

于是长城给日立代工,后来日立跟WD合并了...

我想,很快就能看到长城给WD代工的东西了,然后WD跟长城合并?

家园 风扇泪奔。。。
家园 水冷泪奔....

散热现在不是瓶颈啊..

家园 他是说把内存设置为虚拟盘

然后把虚拟内存设在虚拟盘上吧....

有点蛋疼..我的内存还没那么大~

家园 我们家里都不用服务器的
家园 和吞吐量多少也有关系。

以前2G的时候没有多少东西拷贝?主要就是游戏拷贝来去,大游戏起码也要玩个把月才会删掉。

现在电影从P2P下载开始就疯狂读写硬盘,几十个线程一起上,一部就是几个G的数据,下载好之后过一两天删除,重新下。

还有无数的在线程序不停的在下载,硬盘的负荷比以前大得多了。

一方面硬盘容量越来越大,面积却没有什么变化,单位密度越来越大,要保证安全也越来越难。

家园 别忘了还有键盘和鼠标啊
家园 8GB内存经常不怎么够用。
家园 多谢
家园 看不懂的硬盘行业(三):谁来管我的数据

前几年一天晚上,一个大学同学打电话给我,气急败坏的说他的两块RAID0硬盘出问题了,上面所有的数据,连同毕业聚餐的照片(全集,独此一份)全部毁于一旦。我把他臭骂了一顿:“早告诉你小子RAID0不可靠,这么重要的数据都不备份,活该!”

这让人想起一个问题,即信息如何保存才能安全。据说,现在很多有大型数据存储需求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仍然用老式的磁带库来保存数据,无他,可靠也。虽然存储技术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可靠性并没有随之上升。这几年网络带宽越来越高,很多人下载一些高清影音来保存。一个方法是刻盘,我本人就曾刻了几百张DVD用来保存那些数据。结果过两年翻出来,发现其中很多都读不出来了,有些刻录盘的染料居然都从盘基泄露了出来。DVD刻录盘当初的承诺是至少五年以上,现在看来远不能达到。蓝光也未见得好多少。

以前有个超女李宇春的粉丝,收集了一百多G的音乐数据,想送给偶像,于是买了块硬盘拷在里面带给她(我感觉像送了块板砖)。现在硬盘的存储价格并不高,相对于刻盘,似乎这样的保存方式也可以接受。但谁能保证这硬盘哪天出问题。数据毕竟是最宝贵的东西,这么重要的东西却存放在最不可靠的部件里,怎么让人不揪心。

如果不是海量数据,我们会发现,最可靠经济的方式还是纸质存储。所以甭管ipad多么得瑟,人们对纸质书的需求还是有增不减。那些有保存价值的东西,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比较合适,至于闻过则喜的东西,就用磁介质吧。但愿人们能发现更可靠经济的方法,使得人类的文明足迹能够万世流芳。

家园 现有磁介质的保存时间还是可以的,不过没有经过时间检验,

但是胶片和磁带确实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马路天使》,还是《二泉映月》它们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纸质介质其实并不完美,如果我们好好看下考古发掘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真正耐久的存储载体是人类自身。只要人们认为有价值,他们就会想方设法,不计代价,一代又一代不停地复制相同的信息,以此保持信息自身的不灭。

而在现实中,人们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异地备份、定期转储是最简单有效的数据保存手段。

目前,一个长期通电的磁盘镜像阵列事实上是一个比较简单,而且有效可靠的存储手段。要知道,以目前的工艺水平,两块硬盘同时挂掉的概率远小于百分之一。

所以,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人们到底想在这数据上投入多少钱。

家园 把字刻在石头上

这是最保险的

家园 我说为什么超薄笔记本那么贵呢

原来这SSD硬盘是个大头啊,前段时间领导看上了Dell的E4200,128G的固态硬盘,10000多的价格估计这就去掉了6000块都不止了

家园 这太不经济了

刻字本来就不是平常人能为,石头又会风化,又不易挪动,兵荒马乱说找不到就找不到了。我看把字刻在月球上还保险一点,不过又得小心外星人了

家园 你考虑过天灾人祸没?

比如地震 火灾 盗窃等等,要说保险除了raid还要异地+同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