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贴图】【原创】北京军博的好东西们 -- 铁西瓜

共:💬94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能生产那么长时间,惊讶。
家园 每次到北京出差,都要去看看

军博的好东东其实不少,就是管理得不好。

家园 前捷克斯洛伐克造ZB53式7.92mm重机枪(ZB53)

点看全图

性能数据

口径:7.92X57 mm

射速:500~700发/分

供弹方式:100发弹链

枪长:1104 mm

全枪质量:18.6kg

说到ZB机枪,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ZB26基本可以说是上世纪头50年中国军队的“看家枪”。

不过具体到这挺ZB53,估计知道的人就没几个了~该机枪于1937年起服役于捷克陆军,捷克陆军将其作为坦克机枪大量装备----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步兵原装备的重机枪尚且堪用,没必要也没钱大量淘汰;另一方面ZB53虽然是重机枪,但是重量轻,体积小,装到坦克上正合适~----。中国军队依照一贯的对捷克武器的信任,在当年(1937年)就订购了1000挺ZB53,不过这批ZB53在中国的服役记录不详。后来德国占领捷克,继续生产ZB53作为35T和38T坦克的车载机枪使用。ZB53直到60年代仍然在某些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ZB53是一款很有特色的重机枪。昨天说麦德森机枪时说过,早期轻机枪大部分都是“重机枪轻量化”,而ZB53正好倒了个,它是“轻机枪重量化”~

ZB53作为重机枪,但重量只有19公斤不到~就是因为它的原形就是鼎鼎大名的ZB26轻机枪!身为重机枪的ZB53用的是导气式自动自动原理,采用中间零件闭锁机构,许多零部件和结构设计都类似ZB轻机枪。

轻机枪改头换面当重机枪使,捷克人满会偷懒的哦~~

家园 德国造RhB MG15航空机枪

点看全图

口径:7。92X57 mm

重量:7。1 kg

枪长:1080 mm

供弹方式:75发马鞍型弹鼓

射速:1000发/分

在中国说RhB MG15,就必须提到海因克尔-111型轰炸/运输机。

上世纪30年代,在德国和中国的蜜月期中,德国曾经卖给中国一批当时比较先进的海因克尔-111型轰炸/运输机(其中一架曾作为蒋委员长的专机)。这批海因克尔-111上,每架装有3挺自卫用的RhB MG15航空机枪。这批海因克尔-111型轰炸/运输机也参加了抗日战争,对当时的中国空军来说,是一种很有力的进攻武器,但是奈何制空权不在手中,执行任务时的损失严重,再加上没有补充能力,所以很快就默默无闻了~

要说德国佬做生意还是比较诚信的,没装挺MG13糊弄中国人~MG15在德国自己的飞机上也是主力装备,很多德国飞机都用过MG15,尤其是轰炸机和其他多人机组的飞机。作为航空机枪,MG15是很优秀的,它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很小,这就使其布置起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它射速比一般步兵口径机枪要快的多,这对提高空战的命中率很有帮助。

MG15式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开锁加速机构为套箍(枪管节套)回转开锁机构与仿形式枪机加速机构。在套箍内侧与枪机后部各有两列三排螺纹形闭锁齿,闭锁时两者相互扣合。套箍后端有与枪机滚轮相互作用的开口加速曲面,发射时枪管、套箍与枪机连成一体走完自由行程后,套箍沿机匣定型曲面滑动,迫使套箍回转开锁;同时通过套箍上的枪机加速仿形曲面与枪机上滚轮相互作用加速枪机后退。供弹机构为马鞍形弹鼓。击发机构为击针式,利用复进簧能量击发。发射机构为连发发射机构,由阻铁直接控制枪机成待发状态。退壳机构为弹性拉壳钩与摆动式刚性退壳挺。枪管缓冲器为矩形断面螺旋弹簧。

德国在二战后期,由于缺乏机枪,曾经将部分MG15改造成陆军用机枪,改造方式是,采用机枪中部两水平对称耳轴与一轻型两脚架联接,再加上一个简易枪托。不过,根据部队的使用经验来说,由于重量太轻且射速太快,射击效果并不太好~

军博的这只MG15,应该就是当年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海因克尔-111所留下的遗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