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日本的一些杂感:规范 -- 铁手

共:💬186 🌺202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叹一个,日本人讲规矩不错,可是铁手举的这些例子是最基本的

编程规范啊!!

华为的编程规范就包括上述内容,10年前就这么做了。现在已经开始化繁为简,搞所谓敏捷了,文档简化。。

家园 对界面严格要求也就算了

可是日本人当时给我们挑毛病的时候经常是文档里的标点、字体……在日本公司里呆了三年,觉得各方面能力都在退化,唯独写格式文档的能力大踏步前进哪。

我们的头儿常笑称,我们要的不是软件工程师,而是文档工程师。

日本人的思路就是要把软件工程彻底地执行下去,使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离职而不会对项目造成大的影响。首先我觉得这种观念出现在人员流动相对比较小的日本公司里,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其次就是在文档上花的时间实在太多,而且偏形式化,小错确实少了,却挤占了查大错的时间。

联系到这次大地震+海啸+核事故中日本的表现,是不是也有些类似呢?日本人的习惯就是在细节上极尽完美,但同时常有见木不见林的毛病。

家园 日本人做事情守规矩我是知道的

但是这次地震搞出亡国之祸来,

说明人类根本无力处理核问题。

家园 还差一个最关键问题

本来这次核电站不应该失控的,并没被海啸冲坏;可是在柴油发电机失控,完全靠紧急电池的那8个小时里边,居然弄不来一台能用的发电机!

说得极端一些,这个核电站关系到半个日本生死存亡,就算把海啸现场扔着不管也不能让核电站出问题。电力公司高层和现场的人员在搞什么?不管是空运海运,还是去偷去抢,无论如何得把发电机弄来。按我的感觉,现场不行就直接找首相,再联系临近几个县的政府,丢饭碗也得找,就算掐死他也得让他把发电机弄来,这是要命的事情,别的什么都不能顾了。到最后几个堆都炸了好几天,才恢复现场供电,都干嘛呢?死士?要是发电机弄到了哪还用废什么堆,哪用死士?

这个连续剧真是越看越荒唐了。

家园 处理这种人命关天的大灾大难,跟打仗差不多!

还能按“规范”走?没有制定过规范,所以无所适从,那日本人都是机器人?

惊诧之余,我所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遵守规则,遵守规范。哪怕是火烧眉毛,哪怕是前所未见。

小日本制定过应对海啸的规范吗?制定过应对核事故的规范吗?没有!那从何谈起“遵守规则,遵守规范”?你的结论逻辑上非常不严密。—— 怪不得你们做项目 bugs 多!

家园 就是里面鬼太多,无关规范的事!
家园 真想把日本的问题放在经济版里好好讨论一下

真想把日本的问题放在经济版里好好讨论一下:

举个我个人到现在还耿耿於怀,总搞不明白的例子:

创造了被那样推崇和推广的“精益制造”神话的丰田,那次搞大批回收车并公开道歉的悲剧,竟会起源於一个没有见到经过“重复验证”的有关报道的,所谓的“高速公路踩刹车时发现加速现象”的美国客户的投诉。至今也不知是不是当时那位仁兄儿的“幻觉”?听说最后还发现也许根本不需要回收那些车,因为实在找不到同样的投诉了!

我们这些对突发事件搞“诊断”和应对的同行都很疑惑。因为,凡是查那个“事出有因”的都会习惯来尽力“回放”和模拟当时的现状,如果是抓住了真“凶”的话,那么同样的条件应产生相同的后果,“重复验证'是基本手段。他们会那样忽视吗?

也许还有什么其他的猫腻儿,自己就无法想像和理解了。

家园 说到点子上了

日本是一个人人企图规避责任的社会,规避责任的最佳办法就是制订出琐细到极致的规则。到责任实在躲不掉时下级随时要为上级牺牲,因为这也是潜规则。

家园 真的没有同样投诉了?

在规则至上的日本第一企业,难道没有投诉的核查制度?仅凭一个没有见到经过“重复验证”的外国客户的投诉就收回几十万辆汽车?我不太相信。

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只有用“阴谋论”来解释了,那就是在老美的压力下,丰田为国家政治行为来买单,也就是你说的猫腻。

家园 事急从权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菅直人首相再三说,这是六十多年来的最大危机,日本从上到下,还那么淡定的按部就班,真是一个神迹。

家园 消息来源是公开报道和质管同行的质疑,很希望知内情者爆料

我的消息来源是公开报道和质管同行的质疑,很希望知内情者爆料。

附“猜想”之一:

隐患是确实存在,而且有普遍效应,根源於精(偷)工省(减)料。因此要亡羊补牢。但死鸭子也要“硬”在嘴上,赖账(故称无同例,无大危害)。

此猜想的老话重提是因为这次核电又“狼来了”。

再加一句:

日产的内产内销产品和外产外销的同型同牌的产品,从设计,材料到质控,都不像一个父母的孩子,早就有人质疑了。

家园 感觉核电站当时就出问题了

东电知道,但想掩盖,搞个发电机都拖拖拉拉的,因为他们知道有了发电机也没用。

家园 我在日资企业里做过5年的软件研发

不是外包的那种,真正的研发,感觉规范的程度一是高,二是好。

这种规范不仅仅是文档上,还在流程上。宁可牺牲一点效率,也要保证质量与可控。有些自己觉得很好的经验,现在到了民营企业大家都当笑话。“定个项目计划都要两个星期?你开什么玩笑?”“bug测出来了改就是了,还要搞什么原因分析?”

家园 其实日本这种死板背后的一大原因是为了推卸责任方便

守规矩是好事,但不分轻重缓急死抠规定,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日后好推卸责任。面对突发事件,很多情况是没有最优解的,也就是说怎么做都会有风险,都会挨骂,唯有什么都不做,按规定来,可以作为日后推卸责任最强大的理由。

这个情况不光日本有,也不光政府有,很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情况一切正常的时候这叫规范化,一旦出点什么事,各部门的第一反应是想办法把自己摘出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步步为营,紧跟规定走,最大限度的避免自己的部门承担额外的责任。我最近就碰到这么一件事,事情明明很紧急,解决方法明明很容易,偏偏各部门为了不承担额外的责任,把一个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拖成两周,回头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家园 我和您的感觉有区别

日本人并不是那么僵化的,觉得文档多,往往是类似于CMMI搞到3级的时候,刚上来一堆文档的需求,很不习惯,也不理解,只能先照做。

好的日本公司,我认为实际上可以类比CMMI5,文档都是有用且目的明确的,不会为了文档写文档。也不会出现文档化的时间比正常工作多的情况。我们当年的项目组,大量文档都是脚本自动生成的txt文件,内容都是用自己定义的格式内嵌在代码和测试用例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