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 忘情

共:💬36 🌺11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问候
家园 谢谢,都好

更正一下,我生的是儿子

家园 【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二)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三)

四、美韩军坑道防御体系的特点

朝鲜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以后,尤其是志愿军全线完成筑城作业以后,不仅稳固了战线,而且开始战术反击,挤占中间阵地及拔除美韩军战术要点之后,美韩军对筑城作业重视了起来,在前沿阵地除野战工事外,也开始大量构筑坑道,但其坑道与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有着明显不同。

美军的坑道较为简单原始。以1953年美军在梅岘里东山的坑道为例,其高地鞍部之间有大坑道一条,内分两支,共长约40米,两个口,一口向东南为进出口,一口向北(我方)为观察孔。坑道高1。8至2米,宽3米,均由木料配框,有休息室三间,仓库一间。坑道内无战斗设备,顶厚3至7米。坑道口与交通沟野战工事相连,坑道口对面交通沟外侧有地堡一个,坑道为丁字型。马踏里西山有小坑道两条,长约20米,为一个口,系马蹄形的,顶厚3至7米,为屯兵用,亦无战斗设备。敌地堡和掩蔽部内均有坑道式防炮洞,长在10米以内,积土厚3米。

而韩军的坑道则要比美军复杂一些。1953年4月,由韩军驻守的官垡里西高地为例:韩军用坑道、盖沟、地堡相结合构成三层工事,错综贯通,盖沟向外并筑有射孔与投弹孔,构成环形地下工事体系。盖沟高1。4米,宽0。8米,掩盖1。8米,露出地面0。8米,内以直径20公分木材被覆;支柱间隔1。2米,上加顶材(直径20公分、长1。6米的木材或厚约5公分、长1。4米的三角钢材);其顶上不规则地堆起小麻袋(长0。6米,宽0。4米)数层;沟外用麻袋堆起高20公分,宽30公分的射孔;因其阵地低于我方前沿阵地,故用直径10公分的铁筒做成仰角射孔。坑道由盖沟内侧下挖,设有阶梯或梯子,有的修成20度斜坡,向外只有一个总出入口,系在盖沟之间内沿横向掏成,平时以麻袋堵塞容一人出入,退守坑道后则全部堵塞,并构成临时抵抗火力点,伪装良好,无特别征象。坑道幅员高1。6米,宽1米,以二十公分木材被覆顶厚3至4米,其上又堆麻袋7、8层,以加大厚度。坑道内无战斗设备,亦未储存粮、水、弹药储存也不多。

韩军阵地工事特点是阵地窄小,工事密集,我炮兵不易全部摧毁其工事;工事内部较复杂,地下形成两层;坑道与盖沟交叉错综,外面普遍堆起麻袋,我军单凭观察不能辨别其内部体系;向侧后工事较强,总出入口位崖壁下,两侧有射击工事保护;敌纵深火力亦能直接控制,使我接近困难。但韩军坑道工事的射界狭窄,极不易发扬火力,出入口小而且少,不便组织兵力向我反扑,工事内无射击设备。

喝水,扛铁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五)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六)

元宝推荐:szbd, 通宝推:一无所之,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似乎看到过一种说法,

这一仗是范佛里特为了向美国人证明停战的必要性而故意施的苦肉计。不是说美国人弄了什么虚假,而是范佛里特早就清楚这一仗不可能取胜,但是为了给媒体一个证据,还是打了这一仗。

家园 志愿军的工作很细致

忘情老弟的文章写的也很到位!

家园 这种说法可能性较低...

范佛里特不是范跑跑,作为一名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老军人,又不是最高统帅,有什么必要当着媒体记者和国会议员施这种让自己脸面丢尽的“苦肉计”。

家园 呵呵,谢谢啊

利益均沾,你有我有全都有!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读完之后又去看上甘岭的请举手!
家园 【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五)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二)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三)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四)

五、美韩军的坑道防御战术

美韩军坑道防御的战术特点是主要依靠表面阵地工事抗击我进攻,在战斗中依赖友邻及纵深阵地火力支援,敌炮兵事先进行标定,敌步兵呼叫炮火支援时无需试射即可进行标定射击。一旦志愿军突入美韩军表面阵地,美韩军一般一般不与我在地面恋战,迅速退入地下坑道,以保存有生力量。退入坑道盖沟后并不轻易向外反扑,甚至于不再轻易对外射击,以求尽量不让志愿军发现其坑道位置。

因为坑道内狭窄、运动不便,美韩军退守坑道后大部分换用卡宾枪与少量半自动步枪。退守坑道后能迅速召唤纵深火力对志愿军进攻部队进行火力逆袭。由于和志愿军相比,美韩军的坑道构筑得并不甚坚固,为了确保在炮击占领其表面阵地的志愿军的同时,不使其坑道为已方炮弹震塌,美韩军在其地下工事被我摧毁,人员被我消灭之前,其纵深炮兵一般使用空爆弹轰击表面阵地。

一般而言,美韩军在我占领其表面阵地后均能迅速反扑,留给志愿军作防御准备的时间很短。但夜间绝少进行反扑,一般都是天亮后先施地空炮联合火力打击,然后以纵深预备队进行反扑,并且进行连续波浪式进攻。此时,阵地坑道内若还有美韩军残部,一般都只是固守,等待已方反扑部队恢复表面阵地,较少里应外合主动出击。

继续扛铁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六)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想啥来啥

真是想啥来啥, 花之

昨天晚上做梦在山上挖坑狙击敌人, 上午就发现了此文

妙哉 妙哉

家园 忘情越来越潮啦

什么"逆袭"啊,"强袭"啊,突突往外冒啊

您这发帖时间够晚的,注意身体

家园 半夜给阿梦喂奶

喂完奶,哄阿梦睡着,咱顺便上网

家园 辛苦辛苦
家园 【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六)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一)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二)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三)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四)

忘情:【原创】魔道之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坑道攻防战术(五)

六、志愿军的坑道进攻战术特点

志愿军的坑道进攻战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托坑道工事对敌实施战术反击,二是反击美韩军阵地时对敌坑道实施进攻。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战术反击

依托坑道工事实施进攻作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前沿坑道内屯集兵力,囤积作战物资,进行战斗准备。另一种是在作战双方阵地对峙的情况下,隐蔽构筑前进坑道,攻击部队提前隐蔽进入,以缩短冲击距离,减少部队伤亡。在方形山战斗中,第60军第180师在战前于敌阵地前80米处挖掘了一条长130米的坑道,战斗发起后,攻击分队从坑道出击,仅13分钟即全部占领敌表面阵地,全歼守军。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用57毫米无后座力炮轰击美军坦克

志愿军突破阵地后采取小群多路同时迅速发展,力求迅速封闭坑道口,尽量把敌人堵在坑道里,并破坏保护坑道口之射击工事及盖沟射孔,。先解决地面之敌,以少数人监视坑道口,威胁喊话,切勿为1、2条坑道牵住主力。地面敌人解决后,分组转入解决坑道,只要把坑道口全部堵住了,歼灭坑道之敌就有把握。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攻上美韩军阵地

怎么样找到敌坑道口?志愿军发动群众想办法,大家认为敌坑道口常在向敌背我面,口外可能有掏出的土石,有自坑道内伸出的电话线,有走得很明显的小路或有交通沟、盖沟,有保护坑道的火力点。如果敌人已经把坑道口堵住而无法攻入,一定会有明暗射击孔,将射孔处的敌人驱逐或消灭,把射击口炸大,也可进入坑道。要消灭坑道口火力点和接近坑道口,可用火力掩护进行爆破,或用90火箭弹炸穿。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攻克敌军阵地后搜索坑道口

攻击敌坑道的原则,依我作战目的和战斗情况可分三种情况处置:第一种:凡攻克后我须固守之阵地,应选定1至2条可为我利用的坑道(坑道口不正对敌方且顶层较厚),攻克后作为屯兵和打敌反扑之用;第二种,当地面工事全被我占领,敌坑道的通讯联络又被我破坏,坑道之敌经我数次打击已渐失去战斗力时,我可以火力封锁坑道口,结合瓦解迫其投降。第三种:对我不必要固守及不准备利用之敌坑道,在情况允许时,应先攻歼守敌然后用大包炸药爆破炸毁,如情况不允许则干脆实行爆破,将敌闷死于坑道内(应将气孔射孔用小包炸药封闭)。如果情况发展对我有利时,对被我炸毁的敌坑道也可组织力量挖开利用。经验证明,对于顶厚3至4米之的坑道口,用4个3至5公斤炸药包进行集团爆破,即可炸塌。爆炸时以两人负责火力掩护,一人由侧后接近坑道口将炸药放于坑道一侧。如坑道口不易接近,可先投小包炸药包或爆破筒将敌驱逐,而后大包爆破。如是土质且口部又小(如1米高宽),可将炸药放于坑道口即可炸毁。需要挖开时,一人以火力掩护,两人迅速挖掘,一般在5至10分钟内可挖开,我军可乘敌震昏之际攻入坑道,将敌歼灭(但须作好战斗准备,因为坑道内可能还有震昏后苏醒的敌人顽抗)。也可秘密接近坑道口,将加辣椒面的炸药包投入坑道炸塌之。

负责攻击坑道的部队战斗编组一般不宜过大,一般以1个组4个人打1条坑道为宜。但必须根据坑道长度和分岔等情况准备后续力量,不让敌反仆。如坑道内有分岔应以1个组打1个岔,一般的小坑道(20米以内)投入1个组即可。如系大坑道(40米以上且两头通者),应准备一个班的兵力为宜。人员应挑选会爆破,会使用步兵武器且战斗勇敢、动作熟练者;武器配备与物质准备上应配大包炸药(10至15斤)一包,小包炸药数包,爆破筒一根,每人冲锋枪一枝(9至10个压满子弹的弹匣,临时压弹匣易使火力中断),8至10枚手榴弹,电筒、口罩各1个(口罩内最好夹些压碎之大蒜,以防瓦斯烟熏);战前训练重点是小组间协同动作、巷战及跪姿前进射击投弹等。

对于两个以上出入口的坑道,如果我军同时进攻,则在坑道内不易识别敌我,容易引起误会,因此以炸塌其他出入口,只从一个坑道口进入攻击为好。

攻击时,先用自动火器封锁坑道口,掩护攻击人员接近坑道口后,先向坑道口投手榴弹,求得将坑道口之敌消灭,震骇坑道内之敌,并乘烟幕占领坑道口。要沉着,以手电筒识别坑道形状后,再向里沿两侧发展。向里发展时运动姿态以跪姿为宜。志愿军在坑道内攻击时有两种攻击方法。

一种是4人攻击小组中以1人在坑道外警戒,3人进入攻击。其中1人靠左侧负责主攻,1人在其后负责供给弹药,第3个人沿右侧爬行打电筒,同时负责消灭打漏下的敌人,这样不易暴露攻击者位置。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志愿军攻进敌军坑道

第二种攻击方法是4人攻击小组全部进入坑道,分两个梯队前进,全配冲锋枪,将手电绑在冲锋枪的右侧或下方,边打边照明,灯光可帮助瞄准。两个梯队一路前进逐角(弯)占领,换枪不换人。为防止手电熄灭,志愿军一般用一节新电池加一节旧电池,这样灯泡不易因电压过高而烧毁。

在坑道内发扬火力的办法是:直通处尽量用冲锋枪点射,拐弯处或住室处投掷手榴弹;投手榴弹时,手握弹体,垂臂顺投,并在右臂投弹时,用左手同时挡住右臂上端,这样弹体就成水平线不高不低地投掷出去,而且投得又远又准。如坑道里有岔道,就留1人利用敌人的麻袋等物紧紧堵住看守起来,其他人沿另一岔道继续发展。解决一个岔道后,再解决另一岔道。坑道内战斗切忌使用手雷和炸药,因其爆炸后烟幕太大影响战斗。

全歼守敌后要挨个搜尸防敌装死。

志愿军攻占敌军阵地后,除迅速加修改造坑道及其他工事予以适当利用外,应迅速构筑新的坑道,不可过份依赖敌军坑道,原因是美韩军的坑道不够坚固,而敌人又非常清楚,所以易遭敌空炮破坏招致损失。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拔点作战俘虏的美军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联合国军的俘虏们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被俘敌军被押往后方

七、小结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志愿军在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完整的、积极的坑道防御体系。不仅解决了如何在敌优势火力下生存及守住阵地的问题,而且还创造性地将坑道防御发展成坑道进攻,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志愿军的坑道作战,丰富了军事学术的内容,将我军阵地战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反观美韩军,虽然也在战争中后期构筑了坑道,但是其基本上还停留在“藏”的阶段,对于战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这与其士气低落,过于依赖已方优势火力不无关系。在双方的坑道攻防作战中,攻则一般很难撼动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守则虽然给志愿军战术反击时迅速解决战斗增加了一些困难,延长了一点时间,但只要志愿军准备充分,一般都无法在志愿军凌厉的攻势前坚持多久。

完全可以说,在这场围绕着坑道进行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反复较量中,志愿军取得了完胜。

主要参考书目:

《抗美援朝战争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朝鲜战争》

《韩国战争史》

《美国兵在朝鲜》

《漫长的战斗》

《挥戈疆场》

《郑维山作战笔记》

《洪学智战争回忆录》

《忆抗美援朝战争》

《第一次较量》

注:本文在《特种兵》上连载

通宝推:njyd,dahuahua,dfindy,iwgl,一无所之,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可惜了本贴所述的战术动作

第二种攻击方法是4人攻击小组全部进入坑道,分两个梯队前进,全配冲锋枪,将手电绑在冲锋枪的右侧或下方,边打边照明,灯光可帮助瞄准。两个梯队一路前进逐角(弯)占领,换枪不换人。为防止手电熄灭,志愿军一般用一节新电池加一节旧电池,这样灯泡不易因电压过高而烧毁。

这应该是最早的战术手电应用吧,以前在别的文章中也见过类似描述,区别在于有的部队为了使手电亮度增加,采用了加长的手电和大功率的灯泡。主要用于夜间近战,突然打开手电开关,扫射光线内所见之敌。

可惜这些用鲜血所换得的宝贵作战经验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传承和推广,以至于79年中越战争又几乎完全又重来一遍。可惜可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