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踪琐忆——西部尘影(新疆) -- 铁骑边塞

共:💬23 🌺2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7 从山东到新疆

山东到新疆堪称从中国的最东部到最西部,省会间点对点全程近4000公里。巧的是山东对口支援新疆自治区,也因之保留了一趟普客,也是唯一山东直达新疆的一趟车,票价很低全程坐票是180元,卧铺370元,因此深受广大底层人民欢迎。听说多次有人动议将这趟车改成快车或特快,都被决策层否决了,继续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原则。不讲新出现的高铁客运专线,在铁路上混跑的客车分四种,依次是:白、红、蓝、绿。白呢指白色的动车,红呢指红色车皮的特快,蓝皮车是快速车,绿皮车就是普客。具体到速度嘛,当然是动车其次是特快,所谓快速和普客谁快谁慢还真不好说,自己就做过不少次快速慢于普客的车,列位如果不信自己可以查查铁路时刻表。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仔细比较了下,快速车车厢普遍新一些看着也干净,普客就逊色了,再一个就是很多普客没有空调,最大的区别是票价,翻了一番,快速票价向特快看齐有的甚至超过特快,速度却相差大了。所以从各方面讲坐火车写着(K)的蓝皮车不是个好选择。不好意思写着旅行比较起火车来了,对票价斤斤计较的和坐不起车似地。

三次去新疆都是坐这趟车1085,回来时就不一定了,新疆出来可能转到别地方去。第一次全程56小时,后两次就缩短到48小时。夏末秋初坐这趟车挤得很,出山东到河南从砀山、商丘起乘客便蜂拥而上,人群挤得车厢门都关不上,列车员用脚向下踹阻止人继续向车上挤。这些人都背着铺盖卷,去新疆拾棉花的,人和行李挤满了列车过道,列车员用对讲机向列车长汇报“我这节车不是太严重,超员60%"。晚上人曲卷在过道上、车厢连接处洗刷处、饮水处,连厕所里都有缩屈的人,不由联想到大城市的牵手楼、群租房。售货的小推车一趟趟来往,用车压脚踹在拥挤的乘客中趟出道路。也许有人说列车上的售货员没人性,这如同“何不食肉糜”一样,列车售货员每跟车跑一趟都有任务定额,回去完不成定额工资都拿不到,超定额部分才有奖金。

点看全图

我喜欢坐火车出行,喜欢听车上各类人的故事,喜欢看着列车碾过广袤的田野,在高山峻岭中穿行,喜欢伴着列车车轮急促的咂咂声入睡。列车过潼关西安,到咸阳那一带是秦岭,隧道不断。天水西去路过的河流河水已经完全变色,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黄泥汤。这里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土壁如削,一条条小路在高岗低谷中蜿蜒,村庄与土地几乎没有太大反差。民居以土夯和土坯为主,间有红砖瓦房,甘肃民居长方形北高南低呈一面坡形,房顶黑瓦覆盖,连片看很有层次感。如此建筑是因西北干旱缺雨水,下雨后屋顶积水能流到院内蓄积起来,以备后日之需。兰州再往西是祁连山区,连黄土地也渐渐稀少,戈壁开始连绵,庄稼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

列车喘着粗气,依傍着祁连山,奔驰于空旷的沙草地戈壁,地薄人稀车站也少,几个小时才有一站。武威、京张、张掖,到清水看到雄伟的祁连山主山脉,山峰白雪皑皑,山顶乌云沉沉,依次酒泉、嘉峪关残阳西斜,颇有些“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雄劲。如此柳园、哈密、鄯善一路荒凉,铁路两旁植物都是红柳、沙棘、沙参类耐旱灌木,高大的树木杨树居多,分青杨白杨,白杨树干上有裂纹。到吐鲁番才感觉有点人气,吐鲁番过去是“姑娘辫子长的”达坂城,风力发电站高耸的风车远远地映入眼帘,成为现代达坂城的标志。此时,新疆行的中转地,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在望。

点看全图

家园 照片都是你自己拍的吗?这幅胡杨好漂亮!
家园 【原创】8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行政区总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36.05余万,城市人口占98%以上。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市区总人口20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4.6%,市区人口占83.5%。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

伊犁将军府

点看全图

西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东汉时期,这里是车师六国的一部分。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别名坪岙。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边塞诗人岑参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乌市南湖广场

点看全图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的标志。 红山:高耸于市中心的红山,山岩突兀,气势非凡。每当晨昏,岩壁映日,红光熠熠,因而得名。山势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91公尺。因山头状如猛虎,峭岩色赤,故又称“虎头山”、“红山嘴”。水磨沟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区东北郊5公里处,水磨沟河从中穿流而过。两岸古木婆娑,泉流喷涌。古庙、亭台点缀其间。南山西白杨沟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距市区75公里。属北天山的喀拉乌成山北麓,地处中山与低山过渡带,海拔2252公尺,年降雨量500-600毫米。一进谷,只见蓝天下群山峻峭,牛羊成群,密林绿野,溪流淙淙。云杉掩映下,毡房点点,小楼座座,风光如画。 一号冰川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位于市区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尔峰北坡,它是中国离都市最近的冰川,也是世界上离大都市最近的一条冰川。天山天池:在乌鲁木齐东北100公里,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公尺。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非常壮观,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

清真寺

点看全图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坐落在胜利路二巷一号,是一幢中西合璧、土 木结构,青砖砌腰压檐的二层黄色楼房。陕西大寺:位于建中路北端,是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院,可容纳千人礼拜,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翻修扩建。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区其他清真寺不同的是,陕西大寺大殿系中原地区古代传统砖木结构,琉璃瓦定的建筑风格,坐西向东,高达十余米。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是必看的,展示新疆历史变迁的文物将人带入各个历史时代,独有的是其古尸展,在别的地方看过展出仅一具,而新疆博物馆现有5具(记得第一次去是7具来着),包括著名的楼兰美女。二道桥那一带是传统维族居住区,国际大巴扎是一处民族风格建筑群,全是商铺,从各色纱巾披肩到干果皮具地毯,维族刀具新疆玉石店铺最为显眼,民族乐器到各种工艺品应有尽有,去新疆都卖点干果带回来,说实在的国际大巴扎不是个好购物场所。北园春农贸市场价格尚可,不过也要多问几家比较比较,明月楼是处大的商贸批发市场,那里干果的价格都比较实在,不过有缺斤短两的现象。再一个大家都不太清楚的干果市场就在火车站广场,一处半地下的院子,里面的葡萄干都是上品,当然价格也贵。

街头小吃

点看全图

在乌鲁木齐吃的特色有:手抓饭、烤羊肉串,丸子汤、油塔子、大盘鸡、石榴汁、酸奶,面食馕种类繁多。手抓饭有荤有素,荤的是里面放有羊肉,素的是用胡萝卜丁葡萄干炒,不过不论荤素,大锅里面饭翻在一边,看到里面汪的全是油,所有羊肉串上面都穿上两块肥的,说是没肥的不香,以如此高热量的食物做主食不胖人才怪。喝丸子汤都送油塔子,有汤有饭比较喜欢吃,油塔子有点和我们的花卷相似。大盘鸡是鸡炒好后和土豆一起炖熟,味道不错,这种菜在我们这里很难上桌的,新疆吗不能太讲究。在新疆寻常吃饭是酸奶泡馕、盖浇饭和抓饭,炒菜以辣为主,饮食高热量,炒菜偏辣都是为了抵御严寒吧。乌鲁木齐每年10月15号送暖气,来年5月15号停暖气,供暖时间长达7个月。

维族风味餐厅最有名的是“五月花”,第一次去是去的老店(那时新店还没开),从房子到内部格局装修标准的维族风格,那里做的手抓饭、羊肉串、烤羊排和石榴汁非常美味。后来几次去是在南湖路那家新开张的吃的,开始玩花头,味道和数量明显不如老店,而且服务员一再动员我喝酒,宗教戒律开始挡不住商品社会中钱的诱惑。新疆整体工资都不高,城管协管员都是些下岗职工,在大街上站一天,每月好像才450元,记得当时听到觉得很诧异。机关事业单位大都二、三千元,一般的雇工每月五、六百元,上了千元算高的了。乌市也没有多少地方企业,原先的都搞垮了,新的建不起来,不过一些私人小企业发展比较快,都是依托几个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就地搞加工。新疆有花卉种类不多,数量很大,薰衣草和玫瑰有精油也有干花,用于润肤、祛斑、洗浴熏衣物等等,这方面女士们比我清楚。买回一对薰衣草枕头,用了一个两年了仍有香味,这些花草制成品“伊帕尔罕”的最好,绝对的物美价廉。

家园 【原创】 9 赛里木湖 惠远

傍晚7点的车从乌鲁木齐去赛里木湖,走到半夜,雨水打的车哗哗直响。迷糊中被司机叫醒 ,说到赛里木湖了,问还下雨不,司机回答不下了,下车看看表不到凌晨5点,加上时差离天亮还要3个多小时。黑夜中仔细看去,一边黑乎乎的是湖水,另一面散布着蒙古包。雨又沥沥拉拉下起来,找到湖边一处带前厦的房子避雨,阴冷阵阵来袭,遂从登山包里拉出睡袋,放地下钻进去连头也蒙上先睡一觉。

点看全图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71.9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4米,最深处达106米,蓄水量210亿立方米。天亮后的赛里木湖群山围绕,山峰上积雪被浓云缠裹,浓淡相宜,下面是浩淼蔚蓝的湖水。湖边是草原牧场,牛羊和马儿游荡其间,金黄色的草甸山坡,山顶上白雪覆盖,一阵云雾从侧面山口峡谷中涌来,在山坡草原上漂浮,很有些神驰意淡出尘脱俗的超脱。

点看全图

赛里木湖游毕,路边搭车去霍尔果斯口岸,距离88公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以蜿蜒的霍尔果斯河为界,霍尔果斯口岸因其而得名。霍尔果斯口岸距伊宁市9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670公里。对方口岸为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口岸,距中方口岸仅15公里,距哈萨克斯坦雅尔肯特市(原名潘菲洛夫市)35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378公里。精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这里结束。霍尔果斯口岸出关的方向,排满长长的大货车,有一、两公里长,等待报关过境。国门边围着一堆堆的人,不知在干什么,不断有三、五一伙的哈萨克斯坦人从对面过来。边防武警警卫着国门大院,大院的铁门一开一关放行通关,井然有序并不繁忙,这场景与摆满两条路的等待过关的车形成对照。口岸有边贸市场,市场大楼盖得很气派,只是里面人很少冷冷清清,各种望远镜最抢眼。

点看全图

霍尔果斯口岸坐车50多公里到惠远。惠远古城是历史上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之时旧城毁坏,1882年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复伊犁后,重建新城,即现在看到的惠远镇。惠远是伊犁将军驻地,屯兵4000多。惠远也是清代著名的流放地,有民族英雄林则徐、邓廷桢,诗人洪亮吉,地理学家徐松等人流放于此。

惠远、霍城如今是边关城镇,早先可不是,早先新疆西部边界一直到如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勒喀什胡西岸。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伊犁西面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惠远、霍城由中心地带变为边关城镇。在此以前,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瑗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后又在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三次共占中国领土约150平方公里。惠远仍有残存的古城城垣,完整的是一处大门鼓楼。伊犁将军府是在遗址上重建的,进大门两边是卫兵住房,紧挨正厅的东厢房挂着满清十一帝画像,地上摆着红色蒲团。西厢房前一进是书房和客厅,后院居家。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桃子甜,
家园 【原创】那拉提 巴音布鲁克

伊宁住一晚,一早坐车去那拉提,这一路是伊犁河谷,田野肥腴,满眼的庄稼地,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等等丰收在望。车只到那拉提镇,去那拉提草原和巴音布鲁克没有班车,需包车,同车来的有一对北京父女,另有一位杭州姑娘,我们商量后包一辆车前往那拉提草原和巴音布鲁克。

点看全图

那拉提草原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的,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在这里,涧溪交流,河川纵横,清泉喷涌,云杉茂密,鲜花盛开,芳草如茵,清风徐来,牛羊徜徉。让人不由得想起一首古诗: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咚咚泉,高高下下树。每年6月之后,牧民们的草原盛会多在这里举行,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使那拉提草原成为新疆著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区。沿途我们在山谷草原,清溪林木中穿行,毡房分布在河谷草地上,牛羊悠闲的啃草,一头母牛保护着小牛跌跌撞撞淌过河流,让我们看得很开心。车越走越高一直爬到山顶,山峦起伏、绿草如茵,树林茂密,树木笔挺直插天空。山顶草甸上散落着牧民的帐篷,牲畜自由自在。如此景致一直到巴音布鲁克。

点看全图

到巴音布鲁克镇,另包越野车去把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和九曲十八弯。越野车出巴音布鲁克镇,穿过一道峡谷,开阔的草原跃然眼前。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处天山天格尔峰下,四周群山环绕,海拔有2400米以上,为山地高位盆地。驰名中外的“天鹅湖”就在盆地的东南部,是由众多相互串联的小湖组成的大面积沼泽地。这里河沟纵横、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环境幽静,每年4月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天鹅等珍禽来此栖息繁衍,除天鹅外,还有其它鸟类70多种,是我国天鹅等珍稀水禽重要栖息繁殖基地。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音郭楞州和静县西部。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丰富的山泉”。每年4月前后,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雁鸥等珍禽鸟类陆续从南方飞回到这里繁衍生息,阳光下,天鹅、湖水、山峰、云影融成一片极为壮观的景致。

越野车奔行在平坦的草原上,四面全是皑皑雪山,有点像念青唐古拉山簇拥着得纳木措湖的感觉。天鹅湖是一片沼泽地,里面有大大小小的水潭,栖息着天鹅,需要租马进去看,组匹马40元。天色将晚,我们坐上越野车向观看九曲十八弯落日的最佳观景点奔去,一直驶上一个小山包(车上小山包每人要在山下交费40元,谁说美景不是花钱买来的!),太阳渐渐西沉,草原雪山染上红色,十八弯的溪水波光潋滟。只是山风呼呼冷得打颤,不断跑车里躲会再出来。最后太阳逼近地平线,一抹晚霞在对面天际,溪水反射着白色的亮光。往回返时天色渐暗渐黑,云朵在山顶在天空由深蓝变得浓黑,一片片一抹抹,好似泼在天空的水墨,群山也由黛变得黑沉黑沉。巴音布鲁克草原从美丽的宁静变为神秘的沉静。

点看全图

家园 【原创】10 前往白哈巴

点看全图

乌鲁木齐的群殴乌尔禾魔鬼城路过克拉玛依。一望无尽连片成群的油田磕头机(我给那些压石油的机械取得绰号),节奏规律,起落升降压出地下黑金,提供着现代社会的源源动力。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1955年开发建设以来,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5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从军队复员转业的军人;二是内地支援油田建设的职工和家属;三是从新疆各地招收和迁入的员工; 四是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的学生.60年代后,在克拉玛依出生的人口比例逐渐增大。

点看全图

向南行100公里,走完了无边际的油田,到达乌尔禾魔鬼城。魔鬼城又称风城。它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是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点看全图

乌尔禾风城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远观之,你会赞叹它的壮观、雄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入到风城之中,你会感觉它非凡的恐怖。四周被众多奇形怪状的土丘所包围,高的有四层楼般高,土丘侧壁陡立,从侧壁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积的原理,脚下全都是干裂的黄土,黄土上面寸草不生,四周一片死寂。伴随着夕阳日落死寂中又平添凄凉,奇形怪状的黑黑土堆,连接着天际彤云,渐渐融入夜幕之中。

从乌尔禾到哈巴河,哈巴河县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73公里,在这里600元包吉普车去白哈巴。这一段路途非常美,吉普车在雄峻的大山中穿行,盘旋于颠簸陡峭的土石山路。道路险峻狭窄处,仅看到绝壁深壑。视野开阔时,满目群山,峰岭逶迤。不时有迁场的牧人,赶着大群的牛羊,在尘土飞扬中迎面走来。天色黄昏夜色降临,光线在山岭上投出明暗交错的线条,山岭开始变成沉沉的雄伟群山,安静中透出神秘,令人心中油然升起敬畏之心。晚上9点半,夜幕彻底笼罩之前,在山腰转过一道牌坊,看到下面的白哈巴村。白哈巴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界河——哈巴河畔,号称中国西部第一村。它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远离尘嚣,长久以来始终保持着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在村边有一座高高的建筑物,那就是边防军的了望哨,有着“西部第一哨”之美誉。

点看全图

这里民风纯朴。该村的所有建筑均由木头筑成,是典型的欧式村寨。清晨,阳光照在阿尔泰山的白雪上,辉映着山庄,一片金黄色的桦树林中,小溪潺潺流过,炊烟袅袅飘动,成群的牛羊从各自家门中步履姗姗地走出,和煦的阳光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画面。白哈巴村是一个典型的图瓦人原始村落,居住着信奉喇嘛教的蒙古族居民——图瓦人,白哈巴的居民由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组成。白哈巴是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图瓦人的居所就建在两条小溪之间的狭长台地上,依山傍水而立。该村的所有建筑均由原木筑成,以外观很古朴的小木楞屋为标志,具有欧式村寨的特色。哈萨克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傍晚看到一个醉酒骑光背马(没有马鞍)的哈萨克人,在马背上前仰后合,左倾右倒,最厉害时身体倒挂在马一侧,头几乎触到地面,屁股却像黏在马背上般,始终不离马背,让人叹为观止。

点看全图

我们就住在这里,住在满院草坪木房子中,每天享受秋日温暖的阳光,白天在庭院中的草地上搬几个木墩围坐一起,边喝茶晒太阳边聊天。晚上主人让我们自己烧烤羊肉,扔到炭火里几个土豆,烧熟了和羊肉串一块吃。早上顺着村中粗大的白桦林遮蔽的土路,踏着落叶,看太阳透过浓密树叶洒下的斑斑点点。走过一处处木栅栏围起的木屋,一直走到村边的山上俯瞰静谧的哈巴河。下午和傍晚前去村外的草场,去哈巴河边的白桦林懒散的悠闲,好似哈巴河的牛羊自由自在心无杂念。

点看全图

家园 【原创】11 喀纳斯西线(白哈巴至喀纳斯)四天徒步行

在白哈巴无拘无束的逍遥数日以后,准备开始下一段行程,徒步喀纳斯西线。订好的行程是,第一天,白哈巴村-那仁河谷,15公里。第二天,那仁河谷--那仁牧场---双湖 20公里。第三天,双湖--湖头峰--喀纳斯湖北岸---铁外克,25公里。第四天,铁外克—铁里萨汗-东锡落克-—喀纳斯 ,30公里。早上出发时由于租马价格和头天晚上谈的不一样,有争议拖到下午才出发,并且本来五个人的团队,一个因时间赶,跟着其他队先行一步。另一位(男性),临行变卦,不走了,要再住两天然后坐车去喀纳斯。没办法,我只好带着两位女士走,原定的租三匹马,向导骑一匹,另两匹驮行李;缺一个人了,我决定多租一匹,向导骑一匹,一匹专驮行李,两位女士各骑一匹,我徒步,费用仍然AA。(1)

点看全图

天气很好,出村子走过村边草地开始一路上行。沿途草地已经泛黄,与金色和红色树木相映衬,安然斑斓。途中有大片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和偶尔出现的图瓦人小屋。森林、草原和天空在这条线路上自由组合,时而走过草原,时而穿越森林,时而翻越缓坡,时而涉过小溪,在这样的线路上行走,头顶着湛蓝的天空和空中飘过的云朵,是不是有种置身仙境福地的感觉。在走过松林时,向导将木棍抛向空中,打在松枝上,松球纷纷下落,我们捡些放包里,其它把松子弄出装口袋里,边走边嗑松子。近晚时分,我们在山坡牧场宿营,宿营处不远有夏季用来放牧的木屋。山顶渗出的泉水在这里汇成溪流,选好宿营地支起帐篷,正要吩咐向导点篝火,转眼看去他已经把篝火点燃了。向导是个寡言的哈萨克小伙子,不怎么会汉语,黑黑的脸膛透着质朴忠厚。我们把土豆和圆葱放到米里一起煮熟,喷香扑鼻。夜里下起大雨,早上起来我发现向导在一棵粗大茂密的松树底下盖着大衣睡的觉,马鞍和行李卸在松树底下,树冠底下干干的。我正在琢磨找点干材点篝火时候,向导游又已经把篝火点好了,这一刻你不能不承认牧人是真正的草原之子。在山间树林避雨选择青松、白松,不要去红松底下避雨。

(2)

点看全图

继续前行,放眼四周,茂密的森林、宽阔的草原,还有蓝天、白云。感激大自然赐予了我们如此多的美景!让我们在色彩的世界,在天然造化的奇观景色中行走,此时心好像要被周围宽广、大气的景色撑开了,不断扩张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融化在周围环境中。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与她融为一体时才会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内心触到最为坚实的基础。不一会天气突变,大自然展现她的另一番景象,雨、雪交替。茫茫雪野中我们四人四马,下山时一阵暴雪袭来,雪成块的从天空向大地倾泻,视野远不及十米,我们躲在松树底下,看着这阵暴雪下过。此刻下山道路泥泞溜滑,小心慢行,转过一处山腰下得山来,一片开阔丰美的草原伴着河水撞入眼帘,这就是那仁牧场。由于天气不好,决定在那仁牧场住宿,在这里碰到从双湖折返的人马,说是双湖建了森林检查站,为防火不让通行。

(3)

点看全图

第三天从那仁牧场出发去双湖方向,出牧场后一路山间小径,山林茂密,树木巍峨,以松树和白桦树为主。走到草甸开阔地,两边山上树木尽染,前面一片树林进去,空地上新建了栋木屋。一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躺在木床上,询问之下,说是里面属于保护区,要通过必须有林业部门介绍信。到这地荒郊野岭的到哪去找人,无奈之下在四周走走,过了会这个少数民族中年人找到我,悄悄的说只要每人给他一百元可以到山上俯瞰一下双湖。交给他三百元,他安排一个检查站青年人带我们上山。山上看去,双湖是山腰的两个胡,当中相隔最窄出不过数米,碧蓝的湖水映衬着蔚蓝的蓝天,四周树林色彩斑斓浓郁,又是一处神仙福地。由双湖折回再宿那仁牧场,由那仁牧场直插喀纳斯湖。

(4)

点看全图

第四天也就四最后一天,由于变故改变行程,路程难免紧张艰辛,这一段40公里晚上之前赶到喀纳斯。雨淋淋沥沥的下着,远处山腰蒸腾起白雾,草原上牛羊成群。我们走过草原,走向山巅,到了山顶雨变成雪花纷纷扬扬。这一面乌云遮天,雪花飘零,转过一处山头到另一座山,又变成艳阳高照,蓝天白云。一路前行一路云天变幻,山上是白雪覆盖的世界,金色树木披上白装,风光瑰丽;山下是泛黄的草原,游荡的牛羊,一处处无人的木屋,恬美安宁。到喀纳斯天气晴朗,在夕阳西下中我们下山走向喀纳斯。

(5)

点看全图

家园 又是一番奇异的景色!

我有亲戚在新疆呢!跟他们合计合计,去看望一下

点看全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