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事实以及其他 -- 史文恭

共:💬478 🌺5477 🌵16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肯定会”连邓公都不会说,不敢说

说肯定会,也许有些武断吧。印度也是上升通道,但发展速度一直就很难上来,为什么?我们凭什么“肯定会”比他混得好?不会走上和他们一样的上升曲线呢?难道要真的相信什么“天佑中华”之类自欺欺人的话?

其实邓公他心里当时也是没底的。——自己都说的很明白: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说,“肯定会”连邓公都不会说,不敢说。要不然还要搞啥子特区做试点?

再说句可能犯众怒的话:即使是今天,如果不居安思危,继续不思变,谁又能保证一觉醒来,中国明天不会重蹈前苏联的覆辙,来个GDP打对折?

所以我们——以及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千万别说什么“肯定会”之类的话,伤不起啊。

家园 “选择”性“失忆”和“选择”性“失实”的妙用

“选择”性“失忆”和“选择”性“失实”是一些人坚守自己的“观点”评论历史和现状的基本共同点,尽管他们正在面对面地“斗争”着呢。

对文革,老人们都健在啊!(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哪),他们都是过来人,问问他们吧,那些切肤之感绝对会胜过那些“理论家”的数字堆积的。

对现世,更好办了。每个国内的平头百姓和真正爱国爱民的精英都是活见证,他们的切肤之感也绝对会胜过那些“理论家”的文字涂抹的。

不过,那些把头埋在沙下的“驼鸟”,和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对上述人群的见证绝对是无视的。

家园 农民和农村最好的岁月是79年到85、86年这六七年吧

79年,我家把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四分之一地用来种绿豆,刚好那年就收绿豆,我家光卖绿豆就收入了600多,79年在我的老家500块钱盖三间瓦房。

好了不几年每况愈下,农资花费水电上涨的因素还有地力透支,土地的产出靠管理已经到了顶了。

到了88年前后,一亩地种玉米净剩只有200块钱左右,劳动力的田间管理不算成本。大家一窝蜂的改种棉花,辣椒,一年年的价格过山车,农民种地就是豪赌。

农民越来越惨我是看了个满眼,我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农村基层干部,他最骄傲的成就是我和我的姐姐都靠自己的努力脱离了农村。

家园 我们需要对文革进行反思,更需要否定之否定,其实对任何事

任何人又何曾不是如此?

——对一件事“完全否定”,对一个人进行“零分以下”的评价,这不应该是一个老马的信徒的态度。所以当年他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我就疑惑,这和政治老师说的对不上嘛。

有感
家园 亦有感

你跟我谈房价,我跟你谈文革;

你跟我谈蚁族,我跟你谈文革;

你跟我谈旱涝,我跟你谈文革;

你跟我谈拆迁,我跟你谈文革;

你跟我谈腐败,我跟你谈文革;

你总是跟我谈事实,我总是跟你谈文革。

家园 文气不顺

读起来很别扭,因为几个反驳根本不成立,反而让大家看了更加不认同。文革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争个你死我活没必要。但是改开三十年发展到今天,社会矛盾之大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说是不折腾,但是底层百姓可不管,底层的官僚更是为所欲为。

国家需要调整,对文革的反思不代表全面左转,但是我们也要重新认识文革,那是一个过于强调精神的年代,而现在的年代是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层面反而一败涂地。不要以为花花不会开在中国,分配上的极大不公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如果执政者看不到这一点,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最近几年的事件此起彼伏,有人说九十年代更厉害,我也认同。但是你九十年代再怎么闹,政府的公信力那是没得说,现在的政府公信力何在?执政的合法性何在?

文革确实闹的很凶,可为什么政府被砸烂了很多次,但政府的公信力却没有下降;现在的政府办公大楼越来越豪华,政府却已经被民众视为贼寇。有些东西是需要去好好沉思的,当每一个反抗政府的人都被视为英雄的时候,政府却要靠不折腾和道德的血液来维持,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

通宝推:南门桥,
家园 房屋在大城市无疑有欠帐,未必每家都有一套房子
家园 有些观点不太同意

和美国正式建交打开了进入国际的大门

小Bug是中美建交已经改开了,我知道你指尼克松访华打开中国大门之事。中国从“左转”(靠苏)向“右转”(靠美)是必然的,因为中国在苏联体系里只有当小兄弟的份,毛的理想无法实现,导致中苏交恶,路线斗争引起国家之争,民族危难。利用美国对抗苏联只是策略,就像美国利用中国对抗苏联一样,它也绝不会想到当今中国成为G2。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1976年,我没有感觉对美打开大门给中国老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文革对于真正的人民生活的改善的破坏作用是有限的

这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我父母告诉我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特别是1964、65年物资极其丰富。当然,人口自然增长可能妨碍人民生活的改善。

家园 不能把文革割裂开来

文革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在哪里,都是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我觉得说文革就不能单纯以现在的生活水平来对比,从而得出文革怎样的不好,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是一穷二白,一大群人要吃饭、还要建设国家、要建立工业,正是百废待兴,又要防止敌人反攻、要清匪、然后又是朝鲜战争,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一致封锁,然后没几年又和苏联交恶,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排挤,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注定是艰难的,能建起完整的工业系统已经很不容易,还要让人民吃好、住好,这有可能吗?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好了、日子好了,但是没有前三十年的全民大建设,能有今天这种局面吗?

但是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不能说全是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化、阶级产生等等,就看接下来这三十年能不能处理好了。

家园 没人愿意吃苦,这就是原因

哪怕吃苦是为了若干年后飞黄腾达,能坚持的人也是极少数。

所以即使大多数群众拥护改革开放,也不见得这就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毛主席说走资派上台,人民要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大家不妨再等等,看看这个预言能否成立。

其实你说的所谓事实没有多大意义,有意义的是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比如为啥那时候那么穷?全都怪文革?还是全都怪主席?

家园 后面到了90年代,就是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

到84、85年,农村的确“在希望的田野上”;但是到90年代中,农村的情况就很不好了。

是在10年中,农村干部急剧腐化,农村提留摊派大量增加的结果么?

家园 读了忽然很想流泪

即便到了八十年代,我们家姐弟三个读书,父母也都算是中央单位的工作人员,但我们的外公外婆和奶奶都还在,所以生活还是很拮据。所以那个时候我有一个算是奇怪的念头:读书不好就不能穿好衣服,而所谓的好衣服也就是没有补丁的衣服而已。

家园 当然是极端特例了

你说的三口之家12平米是否仅为极端之特例?

我所住的筒子楼,一房两户,平均每户9平方米,2大人+2小孩。整个筒子楼全是这种情况。我家特殊,因为奶奶瘫痪也在这里治病。

这就是您所谓的特殊情况。

旁边楼有1户1房的,约18平方米??

但是,三代同堂,老公公和儿子、媳妇睡上下铺!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家园 其他不说,只说房子

在下的父亲是一家7口住在15平方的房间里,搭了个阁楼,爷爷奶奶住楼下,他5兄弟姐妹住楼上,后来到父亲结婚时,刚好大姑丈是房管所的所长,才帮他找到了一套在战前楼里的10平方的无厕所无厨房纸板间隔的小单间,在下就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那两个房子还在,爷爷那房间有一个叔叔还住着,有空拍些片子回来,让大伙看看。

家园 没看明白兄台什么意思。。。

我的比较不是很简单么?这三十年来,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老百姓的居住面积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什么问题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