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关于动车事故的几个辟谣 -- 岸芷汀兰

共:💬24 🌺96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商榷】

不知道老兄坐过动车没有,想当然车头就一个司机,实际上动车头驾驶舱只有很短的一截,2/3的空间是有座位并坐人的,驾驶舱后面就是vip座位,然后有接近100的普通座位。

家园 看被拍扁的部分好像也就是驾驶室部分

并没包括后面贵宾车厢部分。

家园 不知道您看没看原文

俺是给调整过的,觉着还顺畅点,原文能把人给看晕了。

家园 每一分权利对应着一分义务和责任

当你放弃责任只使用权利的时候,就同时损害其他人的权利。

乱帮要少杀某部分人时,其实就是要侵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高院要少杀罪犯,其实就是侵害其他所有人的利益。

家园 倾向于是现场清场的临时决定

铁路子弟。虽然不是铁路职工,但从小耳濡目染知道一些。首先,铁路的事故和飞机不同。铁路其实是二维的甚至是一维的,就是一条线。而飞机是飞行是三维的。铁路相撞事故基本上就是信号、调度和司机冒进、瞭望,而涉及机车本身故障的很少,特别是以往蒸汽机车时代。蒸汽机车坏了,一般就是脱轨、趴窝什么的,一般不会相撞。所以以往的相撞事故处理,基本重点就在于信号、调度是否正确,司机是否无视信号冒进等,而车头本身不重要。另外,建国以来,铁路一贯是强调抢通速度的(物资缺乏年代重视物质生产思想的产物),恢复铁路通车是第一位的。所以为了抢通,把受损车头扒拉到一边,对基层抢通人员,基本上不奇怪。

当然,对于动车时代,很多信号系统由线路上布置,改到车内布置。这样受损车头的保留就有了重要意义。这次贸然处理车头是不对头,但俺倾向于是基层抢通人员习惯思维没有与时俱进,而不是什么阴谋。

另外,还是那句话,铁路事故调查可以向飞机事故调查学习,但是有区别。铁路事故很多时候原因很明显,不需要那么劳民伤财的搞重组和重演。

家园 黑传说你关于拆埋车头的解答

是否能代表铁道部抢险技术人员?

我确实一直想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而你是河里第一个作解答的。内部人士说过铁道部在抢险时拆埋损毁车体是惯例,是不是意味着每一次都是地面太过松软,不适合大型设备工作?

铁道部另一个事故处置惯例是尽快恢复通车。

第二,王勇平所说的泥坑不及膝深,而事故现场很早就停着一辆装满石块的自卸卡车。请指教:

1、夯实泥坑然后再找平,倒一车石块下去快呢,还是砸扁一个车体快?

2、砸车体使用的工具是挖掘机的铁铲,铁铲下砸时必然是铲齿向下(挖掘机刨土的典型动作),可否说明如何利用这个设备把车体打成一平面?

3、一线救灾的领导都说了车体相当结实。如果要腾地方,那么,你说我用个吊车把它吊到外围省时省力呢,还是把它拆解砸扁再用土埋起来省时省力?

注意:这次的车头基本是拆碎入土,不是整体拍扁了掩埋。

----------------------------------

我也提供我个人的猜测,仅供参考:

就地拆解车体并掩埋,是铁道部多年来的抢险救灾常规作法,完全是图省事,仅此而已,不是什么技术处理原因。它从来不去考虑占用的是荒地还是人家农民的耕地,只是没想到这次会引起这么多质疑。

家园 我只建议你去工地看看

我和铁道部无关,也不能代表他们。

我原想我描述的只是一般的常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不过看下面的回帖,好像这是一个技术很高的问题,呵呵。————或许是大牛们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掉价吧,呵呵。

想象在流沙上吧,站着和躺着,哪个存活大?对付松软地面的方法,就是尽量增加接触面,减少单点的压力。这个只要初中物理就可以解释的。

把车头简单粗暴拍扁,是一块,拆了,是四块,四块的总面积一般是那一块的两倍。

这就是尽量增大面积,这好理解了吧?我想如果你能理解面积的作用,应该不会和我扣这个字眼:拍扁和拆解!

到别处调石材肯定不如就地取材快,这不用怀疑的。

除非提前就预备了,但这是突发事故,是不可能提前预备的。

其实还有个方法,就是挖了该路段的铁路地基,不过这样会严重影响后面通车。

家园 愿望美好,执行困难

因为除了新闻界本身具有的为吸引眼球而引发的造谣冲动外,很多造谣是带着目的而为之,这些个媒体是带着屁股的,它们存在的原因不是为了客观公正,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造谣是它们的武器,怎可丧失。

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我认为做不了什么,因为政府的构成本身就是多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一个妥协的结果,怎么会有强力作为。

家园 各有利弊,不是重点

首先不知道你是否觉得拆解车头这个事是不是影响了救援行动。俺觉得,不管做的对还是不对都是没有的,因为当时的搜救已经转移到桥上了,桥下主要是清理工作。但清理工作也是为桥上的救援作准备,相信你也看到了,需要移开车厢让吊车进场,才能移开桥上压在一起的车厢,然后再搜救。

俺在下面也说了,是拆开了移还是整体移开,也许有争议,可别忘了重点是争取条件好让上面搜救,不可能都照顾到,如果车头在那里确实碍事,在事故原因明确的条件下,也许为了争取时间,需要牺牲作研究的需要。

这里有一个问题,整体搬移,装吊也是需要时间的,在当时是否有条件吊运,因为车头也有破损,能不能起吊,钢缆挂在哪里?吊起来会不会散掉(其实桥上的车厢的吊运也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经过破拆之后),要是起吊失败就更耽误时间不是?这个时候是不是值得冒这个险呢?而且车头那一截后面还有车厢,当时没有完全分开,不可能在把竖着的4号车厢放倒之前吊运,不然,把4号车厢碰倒了更麻烦。要吊运,同样需要把车头和车厢完全破解分开。再有当时吊车也是从外地调来的,在拍车头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到场了?

俺的猜想是,当时桥下在吊车进场,拉倒4号车厢之前,闲着没啥事,能干点啥先干点啥,尽量的创造点条件,也节省点时间,省得都要在放倒4号车厢之后再做。

上面又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想从当时的现场情况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对不对是一方面,可行不可行也是一方面,这里其实有太多的细节我们不了解,争论这些其实意义不大。您要是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您自己先想个方案,再考虑一下是不是合适。

您回头看一下,就为这个事光河里都讨论了多少次了,用了多少时间了。当时的条件下有没有这个时间去充分论证呢?如果让那些个批这批那的媒体他们来决策,恐怕到现在还在吵,他们会负这个救人的责任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