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山雨欲来?磨刀霍霍?新浪头条新闻是温总理讲话 -- 马前卒

共:💬68 🌺50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的很好啊,可惜很难。
家园 哈罗公学也能公派吗?

"瓜瓜成绩只要不是太扯淡,弄个公派留学并不稀奇",哈罗公学也能公派吗?

家园 十年前的工资,哪里有这么高

大部分的公务员,现在工资也没有这么高,所以我是很怀疑你这个结论的。

绝大多数公务员仅靠工资足以送子女出国

但是,去掉“仅靠工资”,这个结论我想大多数人是同意的。

家园 明面上主要还是老婆的钱
家园 "国内的高考制度太公平"

俺看到的不是这个情况

现在连高中老师都有很多门道

家园 前两年还算公平,这两年越来越不公平了

自从一帮人摇笔呐喊“向西方学习,给高校自主办学权”,乃至“民国范儿”“西南联大”之类的,自主招生这个幺蛾子越来越厉害了。原来走后门进北大清华怎么着也得是省部级干部直系家属才有可能,现在走自主招生上一流高校二代们的不要太多。

家园 这个还真有可能,只能说每个人的世界不一样吧

首先,你要认识到公务员的收入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层级之间差异极大。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公务员“仅靠工资足以送子女出国”就是在今天也是困难的,大概处级以上才可能会容易一些。

但是呢,发达地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同样以处级干部为例,某些发达地区非清水衙门在10年前的年收入达到10w的就不在少数了,极个别的甚至达到20-30w。要比欠发达地区的同僚高好几倍。

注意,这里讨论的都是合法收入

萧何月下追虞姬好像本尊是在深圳,就他所在的环境来看,他说的应该也算是事实

而且,那时候房子便宜,物价也低。

倒是现在么,阳光工资降薪了,房子和物价贵了,攒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反倒没10年前容易了

特别是新晋的低级别公务员,日子还是有点艰难的。送孩子出国?先供房子吧

家园 还是可以的。

以不厚这个年龄段的公务员来讲,首先,第一套婚房肯定是分的,不用买。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公务员还有一套房,叫做集资房,一般二,三十万就可以买个150平的房子呢。在十年前是存在的。

两套房做基础,送儿子出国的钱已经足够了。然后做到不厚这个职位的,不说工资,光是公积金,十年前每月可能都已经是上万了,他用来做什么?什么也用不着,两夫妻,只花一人的钱就可以,另一个人的,完全是存款,一年存个二,三十万没问题。

现在周边能看到的实际例子,局级人也,公房一套(已拆迁补偿),集资房一套,别墅一套(公积金按揭贷款,还没还完,买时仅九十万,当年房价还没发飚,现在已经升到三百万的市价了。)给父母买了一套房,记在该人名下,另买了一套130平的房子,但是这个房子呢,钱就来得有点怪了,因为贷不了款,是借的。找周围的同事借,好借好还,赚点利息。

俺看到一个最生猛的例子,是一个靠借同事的钱,转手六,七套房子,最终用借来的钱买下别墅的例子,钱还在慢慢还,但是纸面上的资产在今年已达千万。

一个科级公务员的千万负翁之路。走得心安理得,顺畅得很,十年买房路,基础都起于单位的集资房。

在土共手下做公务员,其实是很不错的,所以真的看不上那些吃了碗里,还不停骂土共的所谓公务员,有种,就辞职,不要做!!!

家园 不是绝大多数吧

仅靠工资就足以送子女出国的公务员在公务员群体中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恐怕你要加个很明确限制才行,某某级别以上的公务员仅靠工资足以送子女出国。

家园 收入合法,但信息和资源不能公开

只要有10多年工龄的公务员合理合法挣钱1靠信息(知道那里的土地要增值,知道房价要怎么涨,还知道所在地区的股份公司的内幕),2是有资源(有人肯借钱)。10多年工龄的公务员最少有两套房(一套福利房,一套集资房),有三套房的决不是少数,再炒2-3套房(算少的)赚个几十百把万,股票上再赚个几十百把万。所以,在10多年工龄的公务员中,千万的公务员绝对不是一个小百分比数字。这也是公务员的收入不敢公开的原因-收入合理合法,但不敢公开(信息和资源)。

家园 见天对着外国人谈政改,真够有闲功夫的

到底要闹哪样啊,您老人家都快到站下课了,别乱蹦跶行不,俺原来真不讨厌你,如果时光停留在2008年就好啦~~~~~~~~~~~

我真心不喜欢拿外国人说事的做派,这叫个犯贱!!!!

家园 中国人讲究忍

不管是什么意思也好,忍无可忍了总会有两个人出来的。不管你是神也好,是妖魔鬼怪也好,都会被踩在地上。这就是中国的历史,或者说周期律。当然,如果对有些东西不感兴趣,那对中国的前途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现在的人民,不是几句口号,几个故事就能一呼百应的。不拿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大家都有手有脚,是吧。

家园 群众组织才是群众监督的实体

当然不能是抽象的群众监督。你可以看阳和平的一篇文章,群众组织才是群众监督的实体,从业主委员会开始,到各种工会,农会等。

可以看毛年轻时的文章<民众的大联合>。可见毛年轻时对群众监督的探讨就是有具体监督形式的,而不是抽象的。

吸取文革教训,就是如何让这些实行群众监督的组织不窝里斗,当然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在精英掌握组织群众不得组织的当前情况下如何从无到有的建立<民众的大联合>中所描述的组织。其实文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了这一过程,但没有解决"让这些实行群众监督的组织不窝里斗"的问题。当时如果群众组织能够真正联合而不是分为两派,那就不会为精英官僚所乘,就能够实现真正的群众监督了。

家园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JY聚集之地啊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JY聚集之地啊

家园 在乡镇

工作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村委选举的监督工作。

乡镇驻地的村,一次换届花二、三十万元的比比皆是。县城周围就不是这个数了。

我知道的,无一例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