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失速 -- 时光行走

共:💬14 🌺1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失速

你现在问问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要搁20年前,大部分都是当个科学家、当个解放军等等,反正理想是当农民、当工人的极少或是没有。要搁现在,那就百花齐放、无奇不有了。当大款、当歌星,甚至有包二奶的,或者干脆两字:当官!直奔主题。

也有理想是军人的。长大后当军人,或是警察,反正都是很威武、很强力的部门。你要问谁长大后去消防队?估计不多,反正我可没见过。

可同事黄女士的儿子就是这么个理想,而且从刚懂事到今天已经三年级了,对这个理想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从无丝毫犹豫。

前些天,单位红色旅游去西柏坡。车上黄女士拍拍小儿子的脑袋,笑着说:从小就是长大要当消防员,从来没变过。小男孩虎头虎脑,大眼睛滴溜滴溜的望着大家,很为自己的这个理想骄傲。

现在的消防队属于武警,那就是军人。现在的消防队工作职责远大于以前,电视上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故报道,例如小孩落入狭窄的通道、某人被什么东西夹住、某某居民正在高楼外侧命悬一线等等。这些事儿都得靠消防员去解救,在人们眼里,现在的消防员可为时代超人。自然对小学生应当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理想是军人范畴,对军人和曾经的军人自然有一种敬佩。老杨扬主任就是车上唯一曾经的军人,而且还是蓝天骄子——空军。于是这一路,小家伙一直跟着杨主任,令行禁止,随叫随到。无论小家伙在干啥,杨主任一叫,小家伙马上:到!

看着小家伙,杨主任给他讲解立正、敬礼等军姿的要点。

立正:脚尖分开四十五度 脚跟并拢 。双手紧贴裤缝线,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敬礼:举手礼,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手心向下……

还有注目礼、举枪礼等。

讲着讲着,老杨又回到了云南。当年他就是在云南蒙自当兵,空军的地勤,维修飞机。

老杨后来提干了,管理一个师的维修厂。

某天早上他带队出操,队伍跑出营区大门,眼看队伍中一个个的向营门口警卫敬礼。

警卫一般都是大头兵,军队等级森严,见面下级必须向上级敬礼。咱们维修厂人不多,可多是当兵多年的老兵,还有不少从军校分配来的技术军官。无论怎样也轮不着咱们主动敬礼啊?

你别小看老兵,今天有些技术等级高的士官,其稀有程度不下于将军。比如六级士官,据说全军只有几十、上百个,比将军少多了。

老杨跟在队伍后面,仔细一看:哟,今天风向不对啊,门口一本正经站着的是大名鼎鼎的师参谋长。

师参谋长,在这个师里那就是一个传奇。飞行技术绝对权威,培养出来的高徒比比皆是,师里各下属部队的飞行尖子不少都是他带出来的。而且他是全师唯一能够从“失速尾旋”中改出并熟练掌握这项技术的飞行员。师里有数的几个掌握这门技术的飞行员无一例外,都是他教出来的。

失速和尾旋(螺旋):

失速:失速是当机翼攻角(迎角)增大到一定的程度(临界迎角)后,机翼上表面气流分离,导致升力减小所发生的现象。飞机将低头下沉,直至获得足够升力飞行。在高度低时发生失速是危险的,高度足够高时,可以练习失速的改出,改出失速的基本操作是迅速推杆到底采用俯冲姿态,等速度大于等于1.3倍失速速度时,缓慢向后拉杆改出至平飞。

尾旋(螺旋):当一侧机翼先于另一侧机翼失速时,飞机会朝先失速的一侧机翼方向沿飞机的纵轴旋转,称为螺旋或尾旋。发生螺旋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有些飞机在设计制造时是禁止飞机进入螺旋的,这样的飞机进入螺旋姿态后,很难改出。可以改出的飞机改出尾旋的基本方法是推杆到底,并向相反方向拉杆,如果发动机以高速运转,必须立即收油门到慢车,向螺旋相反方向蹬满舵,螺旋停止后,使用失速改平的方法。成功的关键是飞行员的技术和飞机的性能。

失速改出的训练在当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事情。不光如此,杨主任他们是机务,他告诉我,飞机在失速尾旋再改出的过程中,发动机损耗极大。经过这么一通折腾,发动机基本就寿终正寝了。这代价也是让人不得不考虑的。因此,经过失速改出训练的飞行员基本就是宝贝。

这些日子参谋长正走背字。师里出了重大飞行事故,一个大家心目中相当优秀的飞行员坠机身亡。各级组织对失事现场及残骸进行了仔细的检查,飞机尾部触地,完全解体。一切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飞机在飞行训练中失控出现了失速。可能飞行员在改出过程中处理不当引发飞机坠毁。

飞行毕竟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高空、高速,瞬息万变。这是一个以毫秒为单位计算时间的工作,这是一个要用智慧、经验与自然规律抗衡的工作,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诱发灾难。虽然飞行员经历过失速改出的训练,但是又有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呢?

上级工作组已经给这起事故定性了,这事儿的处理从程序上讲就算是过去了。

可参谋长想不通,这事儿在他这儿还没过去。

没有任何迹象显示飞机突然失控,飞行过程也没有任何异常,整个训练过程中飞行员与地面塔台的联系一直正常,似乎突然之间飞机就从空中蒸发了。

对残骸的分析、定性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飞机尾部接地,这是失速坠毁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处为老杨原话)。再就是当时飞行的科目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失速。

虽然如此,参谋长还是觉得有问题。一是他认为他教出来的学生他心里有底,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没有找到真正有说服力、指向性明确的证据。

目前的证据虽然重要,但是指向性不是唯一的,最终给出的结论有推导成分在内。这个不能说服人。我们应当对飞行员负责。

和工作组据理力争,在师领导班子会上拍案而起。参谋长和几乎所有有决定权的人交上了劲。最后,迫不得已,参谋长被停飞了。飞行是高危行业,带着情绪上天绝对不允许的。

停飞也不用当大头兵。可参谋长也不闲着,不让我飞我也是个军人。没事干我就去站岗,当然这里面有没有赌气的成分咱就不知道了。

参谋长不光站岗,如果光赌气站岗还能是传奇吗?人家是既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人家不光和你吵,私下里他也没闲着。有空他就往出跑,谁也不清楚参谋长都到哪里去了。

苍天不负有心人。参谋长到底还是找出了蛛丝马迹。

不管谁的原因,那天的飞行组织协调肯定是出了大的纰漏。谁能想到?飞行当天,在飞行训练空域的地面有其它部队进行过对空射击训练。

参谋长是在独自调查,内容包括其它部队在那几天的动向。

事故调查又从头开始。在对残骸的重新鉴定中,飞行员座椅下部一个以前被忽略的圆孔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微观分析认定,圆孔周围含铜。这个以前被认为是飞机坠毁造成的圆孔事实上是个弹孔。

一切真相大白。

参谋长又可以上天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军人要对每一个人负责。

关键词(Tags): #飞机#尾旋#事故通宝推:愚弟,
失速
家园 伞蜥表示压力巨大……

看懂的就笑,看不懂的就当没看见吧。

失速
家园 必须立即收油门到慢车,怎么会发动机损耗极大?

对残骸的分析、定性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飞机尾部接地,这是失速坠毁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是瞎扯,失速坠毁一样是头部先接地。

圆孔周围含铜。
  中国大陆现在的子弹头无铜。而且,被子弹或炮弹打中飞机不会是圆孔,是长孔。

家园 第一个问题我不懂

但你要说子弹头无铜那就是你记错了。

95式只是弹壳变成了钢制的,弹头还是包铜的。暂时还找不懂铜的替代品。

另外子弹的截面是圆的,为何会打出长孔?

家园 很明显呀,飞机是运动的,和子弹存在相对运,自然就是长孔。
家园 第一个问题

我是外行,个人瞎猜的哈。

楼主是不是说这种情况是在低空失速,改出不当或者改出太晚导致机尾接地的?

您说的那个失速坠毁的头部接地,是没有改出的时候发生,或者改出的时候还处于俯冲阶段但是高度不够导致吧?

家园 回想一下,弹头确实是有铜的。
失速
家园 请问是什么型号的飞机

看描述疑点很多啊!

家园 低空失速不要改

在高度不够的情况下失速,不同飞机高度不同,如果失速前抖颤,马上推杆减小迎角,如果进入尾旋直接判定方向选择时机跳伞。没有俯冲增速的余地了还等什么?要发动机停机了更是如此。

家园 回答各位河友的疑问

前两天看到各位河友的疑问,说实话我写的时候也有些恍惚,毕竟这不是我的专业,说不清楚。

飞机尾部接地,这是失速坠毁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处为老杨原话)。这一段我专门加上括号内的话,就是写到这想想有些想不明白。

这两天专门又向老杨了解了一下,大致如下:

失速尾部接地的原因。我理解这里说的是失速出现后改出拉起过程中角度太大,机身过于趋向垂直,升力不够,坠毁。特点是尾部先着地,随后机身拍下来,这种情况还有一大特征,机翼向上折曲甚至断裂。因此那个事故一般认为特征明确。

我想失速后坠毁可能有多种模式,一般理解应当机头部向下。我也是这样想的。当时最后定性不是失速,为何尾部着地我没问,也许后部重?

弹孔形状问题。河友说弹孔应是长圆形,出乎我的意料,河友果然有实力。说是圆孔是我顺手写的,并未仔细推敲。因为当时不知如何描述这个孔,说是弹孔肯定不行,当时还没定性,不能说弹孔。在此抱歉。老杨说是月牙孔。我没明白。

当年对空射击不是机枪,是机炮。没有炸药,钢芯,外侧有铜环。

炮弹应是穿过机腹,擦过驾驶员座椅前缘,也就是他们叫做“盆”(座椅装在上面)的东西。在前缘留下铜的痕迹。

失速改出后发动机损毁。不是都有这种现象。只有严重失速螺旋出现后才可能出现。原因是高速螺旋的巨大离心力使涡轮轴出现位移,涡轮叶片剐蹭外缘。这部分我不明白,说不清楚。据说位移只有毫米级,但是叶片与外缘间隙极小,不允许任何位移出现。

几十年前的飞机技术也许与我们现在想象的不一样,技术进步太大。

当年说到石油钻井技术,我不敢太吹,可说到固井,我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现在再看如今的固井作业,我只能傻眼。技术变化太大了。

说的不对还请各位拍砖。

家园 老兄是井下作业的啊

握手 地调的飘过

失速
家园 问题好像比较多啊

1,没当过兵,可是好像根据条令,队列出门,只有带队军官才向警卫敬礼或回礼;

2,飞机失速机尾先触地,只有在高度极低情况下才100%可能发生,中高空失速完全不成为典型特征;

3,飞机高g机动,最容易承受不了的不是发动机,是飞行员。失速改出报废发动机,不可能;

4,飞行训练空域训练时间,地面部队做对空射击训练,有人.....要坐牢了;

5,穿甲弹射击造成的金属破坏有明显特征,一等事故的调查专家组忽略这么简单的基本事实,无语.

基本可以认为是老兵聊天吹牛。

家园 这好象还不大圆满。

  我不是不相信你,是不相信那位向你说故事的老杨,可能真的有那么一次事故,但我认为细节是经过加工的。

  被击落的飞机还能改出螺旋再拉起,这有点不可想象。

  而且一位大家认为是优秀而且能改了螺旋的飞行员,改出螺旋后又再会犯这种仰角过大的错误,这也不大可能。

  以前的飞机是静稳定的,不管是从什么姿态开始下掉,不要多一会就会变成机头向下,失速坠毁的特征应该是机头先着地。

  机尾先着地的事故是有的,正常布局飞机要往上飞时要先把机尾降低才能抬高机头,再加上因惯性,俯冲中机头改为向上后还会有个下落的过程,苏联时期一架苏27在一次航展中做俯冲动作改出过低,机尾触地而失事,不过这与失速没关系。苏联真是运气不好,多次在航展表演中失事,还都是名机,光苏两七就有两三次了。

  对这事俺不是要较真,只是说说俺的疑问,俺说的也不敢肯定正确,你去不去核实都没关系。

家园 这次我也觉得有问题

看了你和大厨的回复我也觉得有问题。

但是上次和这次间隔几个月时间,他说的内容都差不多,如果是随意瞎侃细节不变也不容易啊。

二是如你所说,不要较真吧。

握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