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浙江的四个村 -- 鹦鹉

共:💬8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浙江的四个村

最近河里讨论农村似乎比较热闹。就把自己的一篇旧文拿出来了。

《浙江的四个村》

今年2月,从22日到25日,被人领着,四天里走走停停,看了浙江的四个村,写个小笔记纪念一下吧。

第一个村是个内陆城郊结合村。离县城很近,水泥房屋,看起来都是90年代以来盖的。虽然感觉差不多城市化了,仍旧保留了一些农村的元素——一个鱼塘,几片农地等。比较有趣的是,这个村象徽州的宏村一样,在村子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半圆型的水塘,还有村民在水塘里洗衣服等等。

村长(正式的称呼是村主任)和村书记看起来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人。他们介绍说,现在村子的集体经济主要靠出租厂房,一年也有两百来万的收入,每年拿一部分出来给村民分红。村民自己么,有打工和做生意的。

这个村所在的县以前还曾经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现在,在浙江的所有县里,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县。不过,在车上穿县城而过的时候,感觉市肆也颇繁华,县城的建成范围很大的样子。

第二个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耕地不多,周围的山丘似乎还在继续植树绿化中。该村最大的自豪有南宋高宗皇帝的墨宝(据说是皇帝逃难时路过这个村留下的)和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赐牌匾(据说曾被盗走过)。这两样东西都保存在村的祠堂里面。

这个村声名远扬的时候是1990年(因争夺水利大规模械斗),村干部至今提到当年的事情都很“自豪”?当然现在局势似乎早就平静了下来,不过镇书记自称以前是检察院的干活,看来对这个村的维稳还是非常重视的。

现在这个村的发达程度在浙江估计是排很后面的,不靠县城,不靠海,不靠当地的风景名胜,虽然它的历史确实非常让人佩服。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上级拨款和在外地发了财的村民的捐款,一年肯定不超过100万,而且基本上收支相抵,一年到头留不下什么钱。

村集体经济虽然穷,不过村民的房子看起来都要比前面一个村子好。村干部说村民在外面作生意的多。看来看去,村里没有见到什么青壮年,在一个象操场的地方,村里的人都出来很兴奋个地参观我们这些来参观的人,除了女人就是小孩。

村子也有忧虑的地方,据说因为做橡胶生意污染了地下水,村干部竞选的一大承诺就是要在任期内引入自来水。

村里一个女大学生村官(本地某个不闻名的大专毕业)来为我们做介绍,口才很不错。后来问她,原来老家是隔壁村里的,每天下班回去的。当时马上就要结束村官生涯了,估计要考公务员到镇上去。

第三个村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农业的村,已经是名不副实。靠近上海,工厂据说都是从上海搬来的。所有村民都集中居住在小区,各家有一栋统一风格的4层小楼。所有耕地现在都变成了建设用地,村民的收入来源是在工厂务工和出租多余的房间,每个月的租金收200元一间。

村集体收入超过了300万/年,主要是厂房的租金。每年村里从收入里面给村民分红。

村书记据说以前是在湖南开工厂的。相貌堂堂,身材高大,很象毛泽东。

第四个村去的比较匆忙。是个山区村,而且是这个县最偏远的一个村,在安徽边上了。和第二个村不同的是,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林场里的毛竹。因此要富些。

林权改革后,村的集体资产只有一点林场。集体经济收入就靠这些资产的租金(租给本地一村民)和拨款等。碰到一些大工程,比如污水集中处理,村民自己也要掏超过半数的钱。不过没听说这对村民是个困难。

家园 支持你,这文章好像没完啊,还有后续的吗?

支持你,这文章好像没完啊,还有后续的吗?

家园 没啦,就四个村子。

写完了。

家园 浙江的农村基本是这个样。感觉现在农村再过十年就没有人了,

如果没有外来人口来填充的话。小孩子上了高中上了大学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

以前农业是精耕细作,大量的人口在那里劳作,现在要是不走机械化规模化,农村就只有建保护区开发旅游了。

其实浙江的地很好,气候条件也好。农业技术和配套能跟上的话,搞精细农业比如大棚之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很好,能吸收很多劳动力。现在这样荒着的确有点可惜了。

家园 能不能再去四个别的村子,再写几篇新的啊?

能不能再去四个别的村子,再写几篇新的啊?

家园 我小时候的山村已经块没人了

只剩下几个老头老太太。有些没人住的房子已经倒塌了。小时候多热闹的一个村子啊!凄凉啊!

家园 没有沿海村子的代表

浙江沿海的村子,有不少都很有钱,那小别墅修的不比城里差。村集体有几个自办企业,一年每户分个几十万没问题,还不包括卖地钱。这样的村子,你让他搞农业是不可能的。时代在发展,农民想过城里人的生活是不可阻挡的

家园 是啊,都不是最好的村子。

就第三个靠近上海位置最好了,但是不靠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