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为什么鼓吹先上军用运输机 -- 晨枫

共:💬70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直接上整套全新的大型军用运输机是肯定不行的。

并非我故意唱衰中国,但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现在的中国现状,在最顶尖的技术上,和西方先进水平确实差距还是不小的。只能踏踏实实的追赶而不能指望一步赶上。

就仿佛国产歼击机领域中,仿制 su 27 是中国先进战斗机研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一般。

伊尔76 这个水平,也是如此。如其指望超越它,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先吃透它再说。

家园 为什么一说自己上,就一定要每一个螺丝钉都是自己的呢?

自己上大运,只要条件容许,自己设计得当,不必排斥可以引进的技术。大运不像战斗机,机内空间和系统布置有一定的灵活余地,只要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化的结构,可以容许更换不同的系统。比如说,发动机吊舱可以容纳多种发动机,甚至为正在研制的发动机预留安装空间和接头。航电也是一样,可以在国产的和进口的之间互换。国际市场上有不少标准的系统,可供选购。再具体点,发电机、作动机构、起落架、液压系统,都可以这么考虑。国际市场有很多商用产品可以选择的。

就说发动机吧,V2500,CFM56,PS90,都是“目标”级的民用产品,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正常渠道采购。WS10的核心发动机可以用来开发大运用的涡扇发动机,CFM56和F110的核心发动机就是F101。

自己上大运,关键的是要自己做整体设计和系统综合,分系统是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在拿来的同时,同步发展国产的替代产品。只有自己做总体,才会对分系统的要求有深切的体会,否则也只能泛泛而谈,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造搬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搬来了还不知道到底适合不适合我们的具体需要。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这是对的。但工程开发就是这样,你不可能等所有条件具备了再上,永远等不到那一天的,只有条件具备到超过临界程度了,就上,其余的边干边解决。如果永远拘泥于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就会只见树不见林,迷失了大目标。

再说,长期没有具体的产品目标,老是做空想的方案设计或没有应用前景的虚构产品,做久了,就烦了,就疲了,失去了动力,也谈不上完善了。

家园 我觉得几个问题

首先是你说到国际商品的采购,这也不太符合军用品长期发展,即使可行也有制约的地方。一架军用机国家化率高低直接影响军机进一步发展的命运。

其次是拿来主义的问题,是否拿来就可以用?这样同样涉及军用民用标准问题。

最后就是发展顺序问题。我仔细读过你的原文,我理解你的想法是先发展军用大型运输机,启动带动相关的民用机的市场。但是从发展的因素看,军用机发展恐怕不能离开一个国家国防战略方针,也不能离开军队战术指导思想。我们需要大型运输机干什么?而民用机不同,民用机不可能离开市场的需要。这样大型运输机变成了大型客机,一定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吗?也就是说,从军用机到民用机,可以是承前启后的关系,但是我看不是必然关系。

其实,我看你的想法,应该倒过来更合适,依靠现在全球化大生产的趋势,避开敏感的军用品合作生产,这样也不会出现因为武器禁运而带来的麻烦。而依据市场,开发相应的民用大型机产品。要知道,虽然麻雀小,但是五脏俱全,同样可以训练出一支精干队伍。过去海军21艇到23/24艇发展就是这样。然后小步快跑,开展广泛的预研,少造多试验,发展配套的产业,如精密加工和发动机基础建设。现在条件已经比过去好多了,只要老实地作好这些,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目标还是不难实现的。

家园 经验重要,更重要的还是有好的规划

del

家园 不明白

主力的战斗机可以采用引进的技术制造,不直接冲锋陷阵的运输机为什么反而不可以了呢?连分系统都不可以?

俄罗斯的IL76MF就可以把CFM56作为选项。

军机合作的敏感和民机合作的敏感性质不一样,但程度差不多。空客为什么中途变卦?

中国为什么需要大型运输机,原文已经说了很多。我还是认为,中国在近期内就需要大量的大型运输机,不完全是为了伞兵或一般空运,具体请见原文。

家园 我的看法有点保守

这点我还是先说出来。

保守不代表我不支持中国发展自己大型运输机。国内航空工业确实今非昔比,从技术水平到资金支持。但是我确实认为现在上马大型运输机不是一个良策,不是说不能上,而是要缓行。国家的工业基础决定了航空工业需要发展的路很长,我不是不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现有工业基础和生产技术是否足以在各个方面作大踏步迈进?我表示怀疑。

所以,不是不能跳出旧模式,而是不能完全放弃旧模式。具体很多技术我们缺的太多。比如材料方面,在秦岭和昆仑研制过程中,耐热材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限制发动机的寿命。还有风挡玻璃材料,据说某型机早期生产整体圆弧形风挡还需要进口材料。还有精密部件加工,现在国内精密机床的精度和国外差距多少?早年黑鹰直升机引进以后,国内曾经动过仿制的念头,但是打开发现恐怕不是仿绘下来就能制造的。我说的这些问题根源出在基础上,出在基础研究和生产技术还比较单薄上。

晨兄也是搞科研的人,这样道理应该能理解吧?搞基础研究的,绝不是这个月有了项目,下个月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文章,而是探索和失败前进几十年甚至人的一生,多数人能作的就是在前人基础上前进一小步。前苏联和美国有今天的航空成就,得益于他们在这方面的长期的巨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中国当初搞两弹一星,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

我同样希望有限投入都有回报,引进发动机,引进这个那个部件,也许总有办法,但是基础研究,还有基础工业建设能引进多少?这些是根基,绝对是需要长时间才能检验它的效果的。这些不发展,任何军机的发展就缺少了根基。小步快走,充分预研,我支持现在应该这样发展。

这段我补上,我很佩服晨枫及诸位老大的知识和见地。上边言论我只是谈谈自己点粗浅的看法,大家有板砖尽可砸我,我知道的确实还太少,哪里说错了请告诉我。拜谢拜谢。

家园 我也觉得这比较好,先运输东西,再在此基础上运人

我也觉得这比较好,先运输东西,再在此基础上运人,运东西的时候可以权当试验,这样一来大的部件(机翼机身等)就可以经受一定考验,万一有损失也小得多,发动机等关键的部件可以先购买,同时自己再加快研制,逐步升级.在部队里用多了,再用于民用的货运,民航不搞,就部队搞个公司参与竞争,要是飞起来了,积累十年八年或者二十三十年的经验,再上客机,技术上的把握就大多了.

关键是开始要舍得贴钱.实际上贴的钱也不算损失,主要是给给科研人员和工人发工资了不是,钱没有流到外国去,解决了部分失业问题,向国外买东西才是真正的亏本了.

家园 挑个刺

*****************

大型民航客机要求跑道长、平整,要求有相当的地面支援设施。全面大战时,这些设施是否能够保证,是很成问题的。军用运输机对简易机场和简陋的地面保障设施比较适应,对中国这样不能保证战时大型机场使用率的情况比较适合。同时,大型军用飞机也日益要求配备电子对抗天线、导弹来袭告警、箔条、闪光弹等对抗敌对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的设施,军用运输机本来就有这样的要求,在机体设计时预留了安装这些东西的地方,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容易、自然。民航飞机要增加这方面的能力,就要在受力的机体上到处打洞,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

其实军用运输机也一样,c5比起大多数民航飞机来说,对跑道的要求只搞不低。不是所有的军用运输机都会做“草地跑道降落”的设计。c130算其中的佼佼者,c17也算一个(说起来咱们的运8也能挤进去),不过,90年代,美国人评选10大最差武器的时候,c17就榜上有名。原因是为了能“草地降落”,飞机贵的不成样子,谁还舍得让它去“草地降落”呢。

另外,打洞的问题不是太大的问题,运输机机体设计一般都用几根大梁来传力,因为在同等承受载荷下结构重量最轻――无论军用民用都是如此

家园 支持漏兄观点

官僚猛于虎也!!!

家园 这个这个

C-5是可以在建议跑道上起飞的,只不过没人舍得。C-17的起落性能要求和C-130一样。

这些飞机的蒙皮都是所谓半硬壳结构,这“硬壳”,就是受力蒙皮;这“半”,就是这些加强的梁;蒙皮不是光用来遮羞的,两者都是受力的,缺一不可。

家园 支持
家园 就是这个道理 工程的东西是做出来的 不是等出来的

只要干 就一定有成果 失败也是成果 知道此路不通 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家园 不要当守财奴

我同样希望有限投入都有回报

基础研究当然重要,但是技术进步不一定建立在基础研究上。只要投入,技术上就一定有突破。

中国当初搞两弹一星,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

投入就有回报。两弹一星发展来的技术,贡献不仅是两弹一星。神五的根在这里。

时代不同了,不是每人每月四两油的时代了。国家的外汇每人四吨油都够了。

花钱发展技术,时间也是金钱。我们不做守财奴。

家园 赞成。运十本就应该先上军用运输机

其实从运十的争论起,俺就支持大运应该先上军用运输机,当然那时候先上军用运输机的理由更加充分,可以说,运十在决定上民用客机的时候就已经基本注定要失败了,因为当时国家的综合能力无法‘可持续性的’支持这样的发展,花了一大堆钱后只有忍痛放弃。军用运输机没有民航机在安全性和经济性那么苛刻的要求,可以根据条件来调整发展规模和速度。现在条件大大地改善了,但仍与美欧有较大差别,军用先上仍有积极稳妥的意义。

另请教晨老大关于军用运输机与民用货机的差别。俺认为,以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距离1500公里以上的快件运输应该成为一个相当可观的行业。俺在观察FEDEX,UPS等美国大型快递公司的机群时,忍不住想中国什么时候需要这么大规模的快件运输,也许从地理上看,中国的经济活跃地区比美国的更加集中一些。

家园 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运输机的差别在于

前者要求:

1、野战机场起落,所以一般采用机腹多轮起落架

2、大件装运,所以一般用尾门加跳板

3、快速装卸,所以机内地板上有滑轮,天花板上有滑车、牵引索,特别大型的还有首门,可以一路顺着装卸,不用倒车

4、军用电子系统,包括导航、电子对抗、通信等等

5、跳伞,要可以从尾门和侧门都可以跳伞

6、上单翼,可以和地面有较大的净空,有利于野战机场起落

7、短距起落,发动机推力大,机翼增生装置(襟翼)

民用运输机没有这些要求,但要求

1、经济性特别好

2、出动性特别好

所以民用运输机通常是大型客机改装的,而不是用军用运输机民用化。

FedEx、UPS、DHL的货机基本上没有例外,都是波音727、747、DC-8、DC-10、L-1011改装的货机,用机侧的大开门,而没有C-130、C-17之类。C-17的民用型从麦道时代就开始推销,至今没有买家。安-124、安-224的情况特别,它们专接波音747货机都装不下的特大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