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悦悦好走 -- 唵啊吽

共:💬38 🌺18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已经说了我想说的

目前除了月均5000以上的伊顿,一家有过恶劣历史的,一家八百块的,其他都有相当的难度。

一分钱一分货

家园 指出父母的责任是为了提醒其他父母警惕

下面农民的狗河友说:我们可以为那些新进城的人做些什么?

营造网络舆论,加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心和监管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不一样,生活方式必须发生变化以适应城市,否则就是对自己和对家人的不负责任。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之一!

如果所有的媒体、所有的舆论都忽略这一点,那其他处境和思维方式和小悦悦父母相似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在意,类似的事情就会一再地发生。

家园 我们小区的有些物业想带孩子过来

夫妻俩文化不高,男的做园林,一个月三千多,女的做保姆,一个月两千五,每人周末休息一天。

现在想带孩子过来,算了笔帐,即使女的每天负责孩子接送(保证男方的工作),需要给孩子做饭,保姆基本上只能做半天的了。这样工资最多也就一千五。平时再抽时间做做小时工,一天多挣三五十块钱,这样在每周休一天的情况下,一个月也就能保证勉强持平,但比原来要累(小时工的强度比普通保姆高)。小朋友过来后要管一顿饭,现在的合租变成自己租一个一居室,再加上八百块的幼儿园费用,还有儿童伙食、被褥什么的。小朋友刚上幼儿园时肯定要生病,看病的费用和请假也是很要命的。最后综合算了下,没带。

即使是八百块的幼儿园,对于外来人口也可能过高了。把孩子养在身边是非常耗银子的。

家园 人总是在做选择的

自己负责就好,如果认为经济负担不了,那就送回老家罗。说实话我也有这样的朋友,两夫妻出来打拼,孩子在乡下。毕竟是外地人,不像本地人那样有基础是自然的,没有人可以保证你在任何一个地方生存都能站住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是这样过生活的拉。无论如何,总比疏忽照顾而把小命送掉好太多了。这才是人道。

家园 但是可以有减少车辆压到人的措施和法律

增加低价托儿所幼儿园可以减少小孩在马路上游荡,但这样一来中国制造的价格就是上涨。

再者那为老太太捡垃圾为生,可以由政府雇起来在交通管制不严的场所帮助监管,以前管随地吐痰不是就靠这些街道大妈们么,事实也证明这为老太太不但有能力也有愿望担当这个工作,但是这样一来,中国制造的价格同样会上扬。

问题是在中国制造的起步年代都可以承受这样的开销,为什么在中国人民生活赶超西方的现在却不能。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不是一部分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另一部分人的子女在大街上游荡为代价的。这样的话,这个措施和法律显然还要从压人之外的地方着眼,靠社会达尔文式的自生自灭,是不可能达到“趋吉避凶”目的的,那是农耕时代的传说。

家园 说到法律,未必如你想的那样简单了

这个阿

1、增加地价托儿所可以阿,但这势必要地方政府拨款。问题来了,税收包括地税和国税。以广州为例,要交给国家60%多、省20%多,留在本地的只有20%。请问用这20%建立的公共福利首先是要照顾什么人?您猜对了,本地户籍人口。如果不是这样,城市财政会破产的。

2、请问你愿意接受一个老太太处罚你随地吐痰或者执法不?正因为社会进步了,所以你现在看不到老太太戴红袖章罚随地吐痰。而城管临时工虽然只是“协助执法”现在看来社会也不接受了。不过您说的是很对,我们要推动的是义工,不仅是老年义工,还有守望相助。我认为全民信用数据库可能会吸引一些人参加义工,也能促进社会善举。

3、我认为父母负主要责任,同时我反对立法把失职父母投进监狱,因为它已经受到了最重的惩罚,孩子死了。

我同样反对道德批判18路人,这不能使社会更美好。想必父母的漫不经心来说,他们在道德上的瑕疵,仅仅是少许灰尘而已。而且就算他们做的最好也不过是防止现场车辆再次碾压并报警,作为一个受过急救训练的人,我也不会随便动伤者,尤其是幼童,一个搬动就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任何一个急救训练都会告诉你,您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去救人,否则您只要打电话求助已经是尽了力的。

我们只能鼓励人去学雷锋,而不能因为他不学雷锋而指责他,人要是能保证自己从不违法,那可比学雷锋伟大多了。

4、我可没说过“靠社会达尔文式的自生自灭”我只是认为: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上责任。既然选择自己带孩子,那就好好带,如果觉得带不了,那就别勉强了,送老家给老人带好了。难道还要孩子的命拿来赌一把?

5、本案来说:请注意,这小朋友是接回家以后疏于照顾跑掉的。当然是家长的责任。

家园 人都是有感情的

从感情上说,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身边的。从子女的教育角度来说,把子女甩给老人通常也不如自己教育。那么对于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外来人口,随行子女的教育问题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以北京为例,老家和北京的差别不一定很大。除了非常偏远的农村,现在国内一般县城乡镇的机动车数量都在飞速增长,质量相对差一点的农用车更多,交通也更混乱。而老人的年龄决定了精力、体能上的差距。两三岁的小朋友如果真的要乱跑,五六十岁的老人真不一定能跟得上。而正当壮年的父母肯定在精力、财力等等方面都是相对过剩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更合适些。相对亲情、教育等等来说,经济上差一点也就差一点呗,不同人的选择肯定有所不同。

家园 对,人都是有感情的

所谓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里面就有乡土情怀,故土难离嘛。

可就是大批量的农村人口迁徙到城市,可见在钞票和乡土之间,他们做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

正如粤语谚语所说:针无两头利

要么自己多花点心思,要么想一下孩子,就那么简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