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文化如此重要?-1 看世界的2本真经 -- 泉畔人家

共:💬147 🌺1127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非常强大。真正的民族主义者。

小泉,别在西西河折腾了,出书吧。你看看你胡说几句都能得花,出了书还不成新时代司马迁。我保证,你的书一定畅销,你一定红。你绝对是新时代的旗帜。

家园 说得好,具有自我批判意识的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否则,这种人也仅仅就是“媒体知道分子”,或者叫“嘴力工作者”更合适。

家园 嗯。老泉有信心就好

期待你的好文,自信的民族自强,文化要为中华的血脉传播!

家园 问题在于:输出什么?

美国的文化输出是基督教+自由主义+世界主义的三位一体意识形态,美国的所有文化产品都是围绕这个意识形态核心构建起来的,他们高举的就是“自由、民主、人权”的大旗。就连沙特,在对外进行文化输出的时候,也是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

中国呢?中国有什么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旗帜可以高高举起?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在充当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核?

家园 文化输出是有很多层次的。

你说的这些属于核心价值观,这些当然重要,但是这只是文化输出的最高的那个层级。目前思想领域还正在进行拨乱反正,这个领域的内部整合还没有完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输出在其他的一些层次就不能做了。需要看到一种文化的传播不在于哲学或者理论上的证明,还在于举手投足上的认同,这个层面上就是传播一种习惯,就是一种教化和教养,靠的不是说理,而是渗透是潜移默化,是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正所谓某种文化中的风尚本身是种价值取向,无所谓对错,但是其传播可以让这个文化母体切切实实得到好处。试想,当满世界到处都是和中国有关的东西,那时候那种核心价值观的证明本身反而就变得不重要了。

回过头再看,西学中不可克服的问题已经由许多西方自己的思想家所发掘出来,并且也为许多中国学者在中西比较的背景下得到进一步阐发。可是代议制民主等西方价值仍然大行其道。

说到底,就连证明本身也是一种说服与劝服。你再自洽圆融的理论遇到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人,仍然无法说服他。这时候什么管用?通过制造戏剧效果,或者传播轰炸这些媒体手段。

家园 文化“输出”的说法不太符合现状

正经八百的文化输出,是殖民时代的旧东西。美国后来玩的那一套,是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的操作有三个特点:

1。建立在生产力的比较优势。

2。国家/政体符号化,成为核心内容,核心价值虚化。

3。全面接触。

美国的文化产品,他唯一的核心,就是美国一切都是美好的。就算政府是邪恶的,但是美国有许多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勇于斗争的好同志。他不断地宣扬一种美国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反而不重要。

什么是美国文化?美国文化就是符号化的美国。他里面没有普世的人类价值观,只有在美国独特历史环境下发展出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对其余世界的渗透,其实说起来,没有技术含量。他靠的是硬实力,然后就是疲劳轰炸。垄断传播权。待每一个议题的正反两方争辩的都是美国人时,他就成功地垄断话语权了。

现在要输出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曝光率。能上镜才能出名。输出的核心价值以及意识形态,那是由别人,而且是后人来总结的。

家园 我说的意思基本和你的差不多

结合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对现代性的批判。

在整个现代性中,真理并不重要。尼采说瓦格纳是戏子,是腐败,张扬一切表现舞台效果的手段。尼采自身还抱有着对艺术,音乐自身价值的追求,而瓦格纳的艺术,在《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帕西法尔》中已经沦落为对舞台效果的追求,一切要以宏大的效果为要旨。

尼采对瓦格纳的批判,还只是批判了这种现象的早期而且精致的一个模板,当下社会中对于剧场效果之营造早已没有瓦格纳那样小心翼翼,谨慎有加了。现代人(或者说西方文化塑造下的现代人)的一个巨大特征就是(马基雅维利对古希腊政治哲学传统的背离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完全不讲礼义廉耻,这在现代文化中处处可见。

现代文化的这种堕落状况有时让人很愤怒,不过更多的则是无奈和麻木。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今人类的天命,需要在这个堕落时代争取赢得人类新的曙光,不过曙光来临之前还得禁得住黑暗。

既然时代如此之堕落,喟叹也是没有用的,重要促成这种状况发生改变,首要的一条还是得了解它,了解这个掌控着所有人命运的大众传媒。

也许中国未来能够有力量扭转这个局面,因为我们有着其它人所不具备的丰富思想宝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堕落,其实也说不上

你要说堕落,要有一个参照标准。问题是,有哪一个时代的人类社会能够当着参照标准?

当社会的物质环境发生变化,其组织形态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更会导致人类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而我以为,我们的任务是去认识并且适应这种变化。能力稍强的,可记叙这种变化。

中国是下一轮变化的领导者,只是是否会是一种“扭转”的方向,我存疑。就我接触过的中国大学生,颇有一些新气象。只是他们的价值观,也不会回到只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礼仪廉耻”了。

至于大众媒介的现状,要知道的只有一条,就是你要支持什么东西,你要先大嗓子反对它。这样就可以了。其余的,比扩音器的力度而已。

家园 其实无论中西,都有这个关于堕落的参照标准的

并且都有一套比较精致的学说来阐发这种“堕落”。在西方影响力非常巨大的,除了尼采(站在一种古典主义的立场上,精神的“希腊人”)之外,就是海德格尔了。其关于“存在历史”的问题视野,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史的梳理,对西方思想“神——逻辑学——形而上学三重体的解说”,都提供了一种西方思想向着扼杀思想本身的这条道路的进展。

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你就可以试着去对现代性做出评价了:那就是,真理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看上去很美的幻觉。

家园 请你想清楚,你反感的到底是谁

这种绝望产生的原因不在于有人不遵守规则或传统,而是,这些传统和规则本身就是邪恶的,这可不是一个微小的区别,而是完全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

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不奇怪。真正奇怪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和80年代的中国对这种立场以国家力量加以颂扬和推广,使之成为了这两个国家从此之后的主流社会观念。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官方力量的支持,这些人在各自的国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影响。你仔细想想,你到底在反感谁?

家园 海德格尔

是那位被誉为“唯一懂得道家思想”的纳粹哲学家么?

他的东西,和庄子的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不喜欢堕落这个说法,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真理的霸权”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参照系的诠释权。为了争夺这个诠释权,这个世界没少流过血。荒谬的是,即便现状是人类意识形态不断的处于下坠的趋势,人们还是为了这个诠释权争得焦头烂额,最终却不能对情势有所“扭转”。

而且,如果说堕落,根据孔子的说法,中国那是从春秋就堕落了两千多年了。可这也不妨碍他的思想被拉来当大旗。

如果我们坚持以“真理”的高度来审视当下,那么人类过去一直在堕落,将来也会一直堕落下去。唯有当下,只有认清当下,以其为原点,那么我们或许能够从对真理的诠释迷思中走出来,去体会先哲们留下来的道。

似乎离题了吧。你扯到这个话题,又想多了。

家园 你说的是现实中的处事

这位纳粹思想家有句话叫做“泰然任之”。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天命挡也挡不住,至于今天这个“堕落”样子也是天命所成(实际上这个哲学家一辈子都在研究西方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那个天命)。

做个学院知识分子,固然可以和大众传媒保持距离(实际上也未必,文人争权也厉害)。不过一旦进入了实际的利益博弈格局,那么纵然厌恶这个现代性的种种,还是要拿起它好好做事的。

家园 你们都说的有道理

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都需要一个逻辑前提:我说这不好,那好是什么?总是有一个价值悬设在那儿,但谁也说不清是什么。

这是西方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解决不了的难题。中国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相信内心的感受。我觉得这样不对,这就是了,不需要佐证。说白了,连我们内心的感受都不能依赖了,那还能相信什么呢。

家园 关于真理的霸权

该争还是要争的,洗脑所得的好处可是比暴力来得更持久,更稳固。

哪怕你觉得这个问题再怎么虚无,可是如果从现实,从政治上的考量,也要把这个霸权拿在手。

你刚才也谈到了新一辈年轻人,我也可以算一个吧。比起不少50,60后的咱们父辈那些人,咱们这辈有个优势,就是看西方的视角不再是雾里看花了,而是真正深入到骨髓里了。真正对西方有了深刻了解的就反而不容易受到西方宣传机器的蛊惑,因为大家知道其中核心的东西到底有几斤几两。

目前困难的就是,重新利用世界上的思想资源(中国的加西方的),整合出一套新的“真理的霸权”,配合中修帝国在未来的扩张。会以何种面目出现,目前还不是完全明朗,不过肯定不能是“和谐世界”这种活稀泥的东西。

家园 无论价值如何虚无

人类总是会去寻求根据。很多时候看到不少言论说意识形态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国力,大家着眼于经济力,军事力。可是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在终极层面,支持着各大文明走到现在的,一定还是某种关于善恶好恶的争论。虽然生意天天都在做,但是一旦从商业伙伴变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意识形态或者说善恶观因素就开始突破资本主义这个外壳,变成显性因素了。

无论人们在价值争论上流了多少血汗,遭到了多少挫败,这个话题却仍然会是人类永远的课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