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龙芯什么时候能配上中文计算机语言编译的源程序? -- 唵啊吽

共:💬151 🌺37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自己的操作系统很重要
家园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就那么些人

数理化、使用手册、合同、办事流程都可以锻炼逻辑思维,何必指望虚无缥缈的灵丹妙药。其实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是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的人,他们可不是靠编程语言练出来的。这类人的数量也基本上就是那么个比例,多不到哪里去。

前面说了,小学生大脑未发育完全,逻辑能力强不到哪里去。而且小学生也在训练的,那个科目叫奥数。

家园 【原创】中文编译的取舍

很多人提出,管你外部语言怎么变,计算机只认0和1,故而变来变去有何意义?这句话很有道理,对现今的计算机世界来说,中文不中文,care的人真的不多,语言能用就行了,废那事干嘛。可是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

我们知道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无疑语言习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字母和象形文字的差异,使得人脑在思考的侧重面上会有显著的不同。一个从小接受空间思维强化的人和一个接受逻辑思维强化的人,在对人对事方面总会显现不同的取向,故而在很多事物上,中西方人士往往变得互相不可理解。当然由于西方文明的强势,最近几代中国人都渐渐适应了西方的逻辑,因此中国人开始显现出相当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同时理解东西方的想法,而这对已经泡在蜜缸里太久的西方人来说,就很困难。

只是既然获取了这种优势,我们应该想办法真的在中西结合的路上走一走,片面强调某种文化的优势并没有意义,这个我想已经是共识。但是在科学界,很多事往往是起点决定着终点,当你采用某种架构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虽然事先你可以不知道结局是什么)。回到编译语言的问题,英文界面对留学生来说真的不算太大个事,只是,留学生去国太久,回国接触最多的也是京沪等地的见闻。殊不知,今天的中国,一见字母就头疼,上了大学也过不了CET4级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英文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变成了痛脚,往往离开学校没2年,基本英文单词忘得一干二净。你要说这些人不聪明,没逻辑思维吗?显然不是这么个事,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语言学习障碍。

对中国来说,基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工程师的基数很大,故而拖累了整个世界的工程师薪资都要向白菜价发展;中国的小生意红红火火,全世界的日用小商品都开始找中国人订购,等等。今天中国的软件人才并不少,但是拥有开创性思维的人才并不多,故而开花结果得慢,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别的领域,中国人一介入,就是百花齐放的结果,唯独软件业,却依然被欧美牵着鼻子走呢?智商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回想前面说的那句话吧:科学界,很多事情,是起点就决定终点的。一个建立在空间思维强化基础上的IT世界,会和今天的逻辑强化的IT世界有什么不同吗?

通宝推:hansens,唵啊吽,
家园 所以,对计算机专业人士没有区别,但和交流沟通就出问题了

软件应用要和各行各业交流沟通。交流沟通要有基本共同知识。各行各业可以低成本领悟计算机知识对中国软件业很重要。

比如学古文字和中草药的,可能就对英文不熟悉,逻辑也没理工学生强。但还,信息技术还是要用的。开发应用软件的时候,他以为沟通到家了,等用起来才知道没有沟通好。

你说得交流沟通点出了软件业的瓶颈。软件开发,大部分工作不是写程序,而是交流沟通。交流沟通有赖于普及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提高。

家园 其实我不是探讨这方面问题的好的人选,我只是知道一点连皮毛

都算不上的软件工业的知识。

对于软件行业的人来说,用户有没有计算机知识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只要对自己的工作流程,对自己的业务有完整清晰的了解就够了。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把这些内容传递给软件开发人员,毕竟如何用电脑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数据是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这算是一种比喻吧,真实的软件开发也不应该是这么简单的,用户一般也不可能不了解计算机。

看得出来老哥应该没有软件行业的经历,这些事情不深入是无法理解的。你的想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拿到实际中去就是奇谈怪论了。

家园 对,其实中文编程没什么意义。

用来编程的只是符号,别把它当成是英文就行了。

就像计算用阿拉伯数字一样,难道要变成中文数字去计算?

这样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家园 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比如我经常会想不起某个函数的缩写

比如我经常会想不起某个函数的缩写,某个命令我就算知道往往也需要脑子里面转换一下,要是中文的,就好多了。

不要因为你已经很熟练了,就觉得不重要,很多时候,减低一点门槛,对初学者和很大的帮助。对减少社会的不必要学习成本也是很有价值的。

当然,现在大家都是跟着西方的语言、开发环境、函数库学,大家去学英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以后我相信有中文的编程环境和语言会在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

底层的二进制当然是无所谓,我说的中文编程就是IDE 和命令,函数命名等方面的,减低一些学习成本也是好事。

家园 不是操作系统啊

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纯计算机业余人士说几句:

1、看过很多程序语言的书,很多都要在篇头介绍该语言的发展历史,并说明有何特点,计算机语言是种工具,是用来干事的,c是要来代替汇编的,pascal是结构性很强的,java是多平台的,fortran适用于科学计算,alog主要是人工智能...那么你要发明所谓的汉语编程如果仅仅是要让只认识汉语的人熟悉,完全可以把一个语言纯汉化,不必新发明

2、有人说汉语与西方语言的结构不同,导致大家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但是有何不同,逻辑与、内在结构如何不同,形式逻辑与实质逻辑如何结构化,变量名、运算符、关键字等搭建起来后有什么区别?这些现在都没有深入研究探讨,有关学术性很强文章很少

3、美帝的强悍在于基础科学的强悍,c发明出来之后,经过很多专家研究,经过多次大会确立的,不是一两个小组就能搞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常用的现代计算机语言都是美帝搞出来的,应用方面的倒不是很担心,真的好东西,以现在中国网民的专业水准很基数能迅速发展很多函数库功能包

家园 其实直接汉化C和相应的IDE就可以

科学没有国界,计算机科学的内在都是一样的,我期望的中文编程知识在名称和命令上与英文一对一替换就可以。目的仅仅在于降低一般人的学习瓶颈,没有什么思想变革的奢望。

对于没有语言天赋的人来说,记忆很多的英文名词、语法、命令、缩写、无数的函数名是很痛苦的事情,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更可恶的是,由于各类兼容性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编程中甚至很多文件不能用中文名字,于是各类奇怪的用英文缩写、拼音缩写的文件名、函数名、类库让源代码的可读性一塌糊涂。这点我认为给中文语言环境下的编程带来了不小的成本。

在现阶段,大家都用外国人的编译器、函数库,学英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希望等国内的技术和市场进不到一定阶段,可以有一个纯中文的环境,可以让中学生也可以编程。老外不是很多中学生编程吗?我们的中学生要编程至少在语言上要多一道门槛和英语母语比起来就是要多花更多的精力,这是在我们的技术和市场发展起来后就是不合理的。

至于说编程逻辑,就像是空气动力学,是全世界通用的,在科学取得下一个突破前,还没有可以颠覆的技术。

家园 【原创】中文操作系统的畅想

借宝地一用,望唵啊吽兄莫怪。

作为一个数度欲自学C语言而不得的计算机门外汉,本应对IT的发展抱敬畏之心,只是本人坚信科学的本意就是大道至简,让傻瓜也能一窥内在的奥秘的,故而也就大胆言之,看看这种思维方式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

IT从计算机语言到编译语言再到高级语言,是丝丝入扣的,基本容不得半点差错,故而逻辑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就本人所知,西方的字母文字,从娘胎开始就在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逻辑训练,故而现今的IT运作模式,与西方文化的内在结合紧密。西人在这一领域拥有着超卓的先天优势,故而天才层出不穷,而这是本人认为中国软件业迟迟无法突破西方壁垒的最关键的原因,所谓先发优势云云,对于软件这么一个淘汰速度惊人的领域,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在一个领域想要和强劲的对手争锋,必须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东方方块字,强化的是一种空间感和整体感,故而中国人在大局观上往往强于西人,但在细致的技术问题上(奇技淫巧),则比较吃力。围棋之所以在西方不盛行,就在于西人对那种“似弃非弃”的弃子战法非常不适应,因为这很难量化,逻辑感很差,至今人工智能的围棋水平依然极端落后。

而这就提示我们,中国人要想在IT领域与西人一较长短,必须寻求一条整体控制思路。很多人都在说IT民工,因为做IT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枯燥的代码,而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代码?因为每个大型程序都要从最基本的0和1开始架构,不同的程序间,由于编译思路的千差万别,兼容性只有天知道。当软件功能越来越强,所需要写的代码也就越来越多,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迷局。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事物,那就是封包技术,无疑在互联网传输办法中,封包技术无疑是相当“落后”的,比它精妙的传输方式比比皆是。可是为什么今天的封包传输大行于世,无非就在于其容错性,容错就代表着可靠。空间思维模式(或者说整体论思维)侧重的就是容错。一个人一辈子要犯很多错误,趁年轻多犯点错误是好事,这是东方很流行的思维方式。引申在IT里,何必把大量高智商人士浪费在代码的海洋里,我们要的是能基本达到目的的程序,不是一丝不苟一点错不能犯务求最佳的程序。如果某一类程序已经可以达到某种功能,那么后续程序就先都基根于其开发,别去想什么1.0 2.0的问题,能用,速度慢点会出错无所谓,先保证最终效果呈现,然后根据不同的零件替换来展现最接近的效果。

封闭的系统,无论自愿还是不自愿,虚拟,模拟,暴力破拆都无所谓,知识产权暂时扔一边,最终目的,是迫使各种大型应用软件都主动或被动的提供兼容接口。LINUX失败于资本的绞杀,中国人完全可以让资本在IT世界里尝尝人民战争的味道。

PS,IT其实不是一定要走商业化的,知识产权,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软件业最大的杀手,他扼杀了无数天才的设计,而把IT平台渐渐垄断到几个寡头手里。未来的社会,想做一个软件,自己去选择一堆软件包组合,想玩游戏,自己去MOD,等等等等。

通宝推:唵啊吽,
家园 劝你一句,发表长篇大论前搞清楚写的东西是什么

你最好了解一下计算机和通讯的基础知识,再了解一下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你的两篇长文,涉及到计算机和通讯的东西,几乎找不到什么正确的地方。

诉诸民族主义,并不能证明你观点技术上的正确性。

家园 白痴也常常认为其他人都是错的,只是给不出理由罢了

这种废话就别拿出来现了

家园 C 语言就是23个关键词,就符号而言,确实没有什么文字区

日本曾经开发过完全是日文的操作系统内核,但是日本市场太小,全球市场不接受日文,所以最后被抛弃。IT产业投入大,有天然垄断趋势。但中文不同,中国市场可以超过欧美市场总和。

我觉得你提到语言差异很有意思,即英文逻辑性强,中国整体性强。

所以,我以为如果使用中文,对于纯逻辑编程来说,中文或许显示不出优势。但是,如今面向对象的编程,中文有优势,因为中文的分类功能很强。

你提到围棋,我觉得或许可以开发一种中文编译语言更适合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研究。中文的模糊性和人工智能比较接近,将来计算机如果能下围棋到九段,很可能是用中文编译软件的结果。

家园 说的很好。

象你这样有见识的人,应该多发表一下意见。

家园 这还是理解沟通的问题

用中文计算机语言编译的操作平台是否会更安全?全世界黑客都得学中文才能攻入中文计算机语言编译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吧?

和计算机语言没有关系,黑客也没那么傻。

计算机信息产业事关国家竞争力前途,长期依赖英文只能永远步别人后尘,永远处于落后地位。

这是教育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