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六十:英国式坑爹 -- 本嘉明

共:💬165 🌺2048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本大,术业有专攻

话说您对英伦大空战这段戏说。。。问题不少啊,战略轰炸理论有几家,德国的战略轰炸从一战起就是恐怖轰炸学派的,西班牙内战秃鹰炸格尔尼卡也不全是弗朗哥叫的。。。

家园 德国还是缺人,缺油

他的大部分战斗机还是回来防守本土了,其他飞机多在东线。德国飞机生产能力也还行,不输于苏联或者英国,当然1对3,3个中一个还是生产能力的大怪,就不行了。主要还是缺人缺燃料。

家园 那是波兰人自己发昏,连苏军派去的联络官都被他们枪毙了

波兰临时政府的口气可是大很:德国人是侵略者,俄国人也是侵略者;我们要把华沙从德国侵略者手里解放出来,然后保卫它不受俄国侵略者的侵犯!

家园 有了结果,什么原因都无所谓了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华沙起义的问题

北京一位学者(好象北大的一位女教授)写了一本访问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书。书的内容不是太深,但是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过程,评论还算中肯。这本书书名记不清楚了,在多伦多的大统华超市看到过,下次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本大买走了。

作者大概对于社会主义历史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二战史了解不多。百度上这段东西我一看就是来自她的段落:

外链出处

  1944年6月苏联红军发动夏季反攻,7月30日苏军打到离华沙市中心仅6公里的维斯瓦河东岸。苏军在此广播号召波兰人民起义,并答应给予支援。于是“国家军”揭竿而起。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发动起义主要是相信苏联人会支援。不料此时斯大林却借口华沙起义是“冒险行动”,华沙起义拒绝支援,反而在河对岸停止了攻势,只有一支由苏军中波兰人组成的小部队实在看不下去,擅自渡河去支援同胞,结果几乎全部牺牲。苏军不仅不支援起义,盟军从英国给起义军空投补给希望使用苏占区机场,也被断然拒绝,致使盟军只能从西线横穿整个德国远距离空投,代价惨重而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其实,斯大林是暗中敌视亲西方的波兰流亡政府。战前波苏有宿怨,尽管这时双方已成为反法西斯盟友,但是当波兰即将成为囊中之物时,斯大林是不允许流亡政府东山再起的。借德国人之手消灭流亡政府的地下力量以便扶植新的共产党政府是他的如意算盘。

  到最后,起义坚持了63天,终于弹尽粮绝伤亡殆尽。当时华沙城内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牺牲者。起义失败以后,有35万人被送到德国做苦工,1.2万人在奥斯威辛被处死。华沙起义的幸存者后来在苏联控制时期还受到迫害,因为苏联人说起义是“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的阴谋,他们想抢夺苏军的胜利果实,但就连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中的很多人对这种说法也极为不满。到1960年代以后,华沙起义才逐渐得到肯定。

  华沙起义并未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但苏军为等待德军消灭波兰人而停止进攻达两个多月,却为西线盟军的进展赢得了时间。如果苏联人当时一直进攻,苏军最后与英美盟军会师可能就不是在易北河,而是在更西边的莱茵河,整个德国将成为苏占区,也不会有后来的西德了。所以后来波兰人说,西德总理勃兰特1970年代在华沙那著名的下跪,固然是为纳粹暴行表示德国人的忏悔,但也何尝不是为西德人对波兰人的感谢呢!

这段话确实有不少问题。

同一个百度链接,下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虽然没有经过认真整理,但是可以参考。就是当时波兰的流亡政府和起义势力的反苏倾向,和苏军本身在华沙门口的困难,使得苏联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援波兰起义者。

苏联战后在东欧卫星国的高压政策,使得这些国家民心一直不服。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家园 RAF可比您写的强多了

主力还是英国本国人,外援的成分没有那么大。RAF最后的荣誉是在西敏寺有自己的小礼拜堂,其它军种都没有那么大。电影电视里面出来一个raf的飞行员简直是和美国的荣誉勋章一个级别。

家园 从东欧到新欧洲

金雁著,是这个吗?这本书还得了新浪的年度十大好书奖呢。我在网上看了一部分,感觉很好读,但不是太严谨。另外她是秦晖的老婆,这本书里很多观点和秦晖很接近,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秦晖的观点。

家园 据俺糟糕的记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某篇文上说,以前的轰炸机投弹前,要有人爬到炸弹仓去拔除炸弹的保险。。。一直不确定是不是这样的~

家园 原来这炸弹和鸭子

还有镶在身上的,这可真逗

家园 这个我不知道

感觉上不可能。

一是炸弹很多,很多颗人手不容易够着,而且飞机在晃,为了躲避攻击经常会突然爬升。

二是太费时间,扔炸弹有时候是突然的意外的,比如还没有到轰炸目标地,敌方战斗机来拦截,就中途扔掉炸弹,减轻载荷后迎击或逃窜。

家园 悲惨的幽默

英国飞行员出满任务前,40%会挂掉。

俄罗斯轮盘赌,也只有16%挂掉的机会吧。

战争永远不是浪漫幽默的,浪战必殆。

家园 希特勒未必不想恐怖轰炸

但他一直偏爱英国,视之为潜在的盟友。原因一,是英国也强硬反共;二,德国陆军强,英国海军强,互补,G2一哈,谁与争锋?

所以元首一直希望能拉拢英国。可以放手对西班牙格尔尼卡轰炸,不等于元首急于对伦敦的“上等人”也试试。

德国明明有战略轰炸的预制计划和战力,希特勒坚持轰炸伦敦要由本人亲自下令,就是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邱吉尔故意挑衅,打乱了德国的战略节奏,迫使希特勒按照英国空军的希望而起舞。

家园 500飞行员,再强也有限

二战后,英国人一直是吹牛大王。

二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欧洲战场,战斗死亡36500人,对德轰炸中阵亡占了主要的比重。同期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在欧洲不过阵亡了14万人。

而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包括海军航空队和可怜的珍珠港)一共阵亡3.1万人。

一个搞笑的对比是,美军在欧洲共阵亡大约18万人(海军陆战队基本全部是在太平洋那边挂掉的,海军在欧洲没对手,所以以上两个数字相加就是了),而对应的德军阵亡是15万人。刨掉苏联,美英联合打德国,弄不好是个大号的越战。

家园 波兰真心活该。反华老手,遭再大的难也不值得中国人同情

记得以前看过文章,波兰在二战欧洲开打以前,出于反苏的原因,大力支持日本侵华。好像是九一八之后,波兰在国联是少数,或者是唯一,支持日本的。记得不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搜。

直至今日,在欧洲范围内波兰还是反华比较厉害的。

家园 轰炸伦敦与否,与是否进行恐怖轰炸,是不同的概念

不轰炸伦敦,更类似与一战德皇规定的不得攻击英国皇宫,是担心引起英国政府的愤怒,导致议和受到权力中心人物的阻挠。而恐怖轰炸则是打击民众战争士气的手段。

不轰炸伦敦不代表德国没有攻击英国其他城市包括中心城市的居民区,利物浦还有英国南部海滨城市早早挨到了炸弹。所以不能说德国是被英国攻击首都导致以恐怖轰炸反击,相反英国人的88机攻击柏林是对恐怖轰炸行动的反击,类似的行动一战英国空军就曾经采用过,首先是让被炸民众知道政府不但有防卫本土的信心,也有反击的勇气和能力。因果不能倒置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