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们的前辈就是带着这样的装备走向抗日战场的 -- 黄河故人

共:💬143 🌺1248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兄是没穷过,以富裕的逻辑去套穷的好多年的逻辑
家园 是撞针
家园 当年边区输出物资中有煤这一项,可能是运输困难,输出不多。

现在看起来再北边一点煤更多。

家园 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数字:

  我在图书馆借了本《长征路寻胜》,温元麟编著

  里面有一张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数字,不知准不准。

人数

一军团19880

三军团17805

五军团12168

八军团10922

九军团11538

军委一纵队4693

军委二纵队9853

合计86153

装备

步枪29153

轻重机枪651

迫击炮38

剌刀17552

梭标6101

马338

马刀882

各种枪弹173万余发

手榴弹76000多个

迫击炮弹2473

钱202万元

  我把各部人数相加得到86859不知是他算错了还是我算错了。

  书里提到,还带了五千民夫,不知在不在这总数中。也许在军委纵队数中,否则中央人数一万多太多了。

  如果只算五个军团72313人,两万九千多步枪就比129师多了。

  看其他东西也比八路要多。

  红军长征刚到陕北时轻武器装备相当好,陕北红军看了很羡慕,看来这一年多扩红很有成效。

家园 煤的附加值很低

没有运力足够的铁路和公路,运输成本就受不了。

而且这东西在别的地方虽然少,但还是有,比如北京以前就用门头沟的煤。

没有大化工,煤在当地也只能做燃料。

家园 现在是北边的煤多

但是,当时是安定(也就现在的子长),有很多的煤窑。看陕甘宁边区经济史那本书,也提到煤没有作为一个像样的产业。这很奇怪。盐到知道,那时边区开会各地区驮盐指标都很重。只是现在米脂一县地下的盐就是天文数字了。

家园 盐的附加值很高

开采盐几乎零成本,但是解放前盐的价格一直很高。

家园 对。不是校长李达。
家园 这可能有些原因。

就象黄河说的那样,煤的附加值低。七十年代以前,一斤盐要一毛多一点,一斤煤只有两三分钱。

  那时烧煤的人也少,我插队时,只有公社机关和旗政府所在的镇上居民烧煤,我相信当年陕北周围的老百姓大多烧柴草。如果“出口”到西安等地,人畜运输的成本要大大高于铁路远程运输,应该没有竞争力。

家园 煤炭的替代品很多

当时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工业上对煤炭的无论是用作燃料(如蒸汽机和发电)还是原料(如炼钢)需求还不大。另外一方面,在民间燃料还充斥着大量的木炭和柴火。虽然木炭和柴火的热值比煤炭要低,但是比起煤炭的开采和运输成本来讲还是要低很多的。所以从需求上来讲煤炭当时还不是重要的物资。

而食言对于人来讲的不可替代性和地域分布的不均,使得一直是政府的控制下的重要税收来源。

对于老百姓来讲没有煤,烧炭烧劈柴都行。但是没有盐就麻烦了,就是不买官盐买私盐,那也是盐啊。

PS:说到煤不由得想到炭,当时即使在陕北也有大量的木炭需求,而当年烧炭的一起事故,使得一个口号从此诞生,并贯彻成为我们这个新国家的党政军的口号,也使得各个衙门口挂了上百年的明镜高悬的匾额换了,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家园 送花成功

以前为什么不行呢?我们老家子长(就是安定)一直烧煤。有意思的是现在陕北的大煤田反而不在子长。油也有,到处都是磕头虫。但产量不大。也就是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多。只是想不通的是,这里是老老区呀。当时却不重视

家园 有道理

老毛他们当年也是木炭盆取暖。可离得不远的子长就有大量的煤,土法炼焦的也有,却不知道利用,总觉得奇怪。子长的煤好呀,买的时候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拿回来用斧子背敲成小碎块,很好烧。

家园 盐也有开采成本的,也要有打盐设备

那时绥德开展览会,抗大就展出过打盐设备的模型。据当年参加过打盐工作的老人说,工作也很苦的。

家园 当地烧当然没问题,但要往外运就要看运输条件了。

靠骡马驮出去的煤一般是用不起的。

还有就是煤可以有柴草替代,盐、石油没有替代物,价高也得买。

家园 煤和盐的开采成本差不多,盐还要更低一些

盐的价格在解放后已经有大幅度的下降,现在相比较的话,现在最少是解放前的十几分之一。

但是,现在买盐一般几块钱一公斤,煤可不是几块钱一公斤,最好的煤才一千多一吨,还是这几年煤价格剧烈上涨的前提下。

另外煤有替代品,可以烧秸秆、木材、木炭等。盐可没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