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楼梦》背后的世界 -- 普罗丁

共:💬230 🌺12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何必瞎猜呢?

红楼梦原文里说得很清楚了:

“。。。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在祠堂附近买地作为族产第一是避免每年因为祭祀费用在各家之间摊派造成的矛盾。第二是族产是公产,各家轮流掌管,掌管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不能出卖或者典押,成为不会流失的铁杆庄稼。第三是家族可能败落,特别是出了薛蟠这样的不肖子,有可能给整个家族带来祸患。一旦家族因此获罪,用于祭祀的族产按法律规定是不在查封和抄没范围内的。这样即使家族败落,子孙也有个依靠,不至于四处流离。特别是族产还兼供应族学。这样即使子孙自己败落到家徒四壁,后代的教育都不成问题。教育没拉下,以后东山再起也不难。

原著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再瞎猜就只有恶搞的份儿了。

家园 【讨论】第一句就说错了

在祠堂附近买地作为族产第一是避免每年因为祭祀费用在各家之间摊派造成的矛盾。第二是族产是公产,各家轮流掌管,掌管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不能出卖或者典押,成为不会流失的铁杆庄稼。

====================================

其實就算買來這樣的族產,根據出錢人和出錢多少的不同,一樣會有攤派不均的問題。而且,所謂輪流掌管,事實上意味著誰也不負最后的責任。《紅旗譜》里邊的那口村里的鐘,說起來也是廟產,但是無人肯負責,一樣被拿來賣掉(而且是砸爛了賣金屬價)。關鍵時候為了“發展”或活命,沒有什么是不能賣的。

后邊兩點我也提到了,無新意。但是注意,薛蟠并不是敗家子。一定要找一個敗家子,有可能是賈寶玉。

家园 买地是一次性支出

买族田是一次性支出,就算以后继续增加也是不定期的摊派,不会每年都有。另外买地谁出了多少钱是比较清楚的,可以写在族谱里进行表彰。相对来说比较不容易产生争执。但是各家轮流承担祭祀费用的话就要每年都为这个扯一次皮。而且到底多少钱花在了祭祀上,花得值不值都很容易扯成一笔烂帐搞得人人一肚子怨气。这个对大家族凝聚力的伤害就不一般了。

从经营角度看,既然有委托就免不了有人借机揩油。但是田地相对其它产业来说,在那个年代很难因为管理的问题而流失或者贬值。因为地契上标明了是公有的族产,所以管理者私自出卖会有过不了户的问题。在那个年代没有土壤退化的问题,田地的价值基本上由水源来决定。所以就算管理不善也不至于导致田地价值的损失。

严格说来,没有什么财产是绝对不会被偷着转卖的。但是族产和你说的庙产不一样。庙产是绝对的没人管。族产是全族人都在盯着——我不能偷着卖也不能让你偷着卖了。而且铜钟相当于动产,是可以被人偷偷弄走的。田地的过户则必须要在官方备案而且公布,不可能偷偷进行。这决定了族田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是可以永续经营的。

所以曹雪芹在原著里已经明说了买族田办族学就是为了给子孙买个保险并打下东山再起的基础,根本用不着瞎猜到祭祀和教育的关系上去。

家园 【讨论】永续经营?你这个概念就错了。

首先,无论当时的人还是现代的人,对于祖庙旁边的地都不会产生明确的“经营”概念。秦也直接说了,是保障用的,而不是经营用的。既然不是经营,就是纯粹的礼仪或道德付出,贾家需要有人站出来从这个角度说服各家,这个人得具有道德和禮儀的威信。

并不容易,而且各家未必會直接支付現金,而且必然涉及到之前相互拖欠的現金。也就是說,道德層面的付出可以使此事容易完成,但也必然導致過程的麻煩,因為沒有經營和贏利的動機在其中。

由于是宗教性和道德性的土地,就如同現在的國企所有地產一樣,它必然形成一種強烈的惰性色彩。平時沒人理睬它,任其低產或荒蕪。一旦有人想借地生財,卻必然淪為千夫所指。總之,經營根本沒有可能。

至于動產還是不動產、過戶登記云云,全部是拿經營理念或現代理念在思考當時的問題。而且不要說當時,連現在的中國土地也是無法清晰明確地登記的,不會有任何文獻能夠說明從哪里到哪里的土地屬于誰,邊界如何畫。所以要么跟現在一樣號稱全部土地本質國有,無法登記,要么就是一個非常粗略的登記,做不做區別不大。平時主要靠村民自己協調。

總之秦的建議最大意義仍在于教育與宗教的結合。

家园 哪有那么复杂

田地不过是放租收租而已。一个家族分成几房,每房负责管理一年。一年之内收得的地租拨出固定数额的收益用于祭祀和族学,其余部分归管理者所有。

因为土地是各房轮流掌管,谁也不用眼红。放租收租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所以你那些空话和实际情况完全对不上号。

另外土地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无论如何经营都难以灭失或者减少价值。所以这种经营方式的监管成本非常低,在过去的时代里非常简便易行。

至于族产族田的购买,经常的情况是由最兴旺的一房或者两房独立承担大多数的花销。或者特别发达的某户把自己的一部分田地捐给宗族作为公产。和祭祀花费不同,这种贡献是在明处,所以会得到族人的拥戴和表彰。对于捐献者来说,这是提高自己家庭在族中地位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也很有积极性。小说《白鹿原》里就有章节很明确的描写了这种行为。

轮流经营族产在鲁迅的作品中也有反映(不记得是那部了)。这根本是中国古代到近代非常普遍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怎么到你那里就成了“經營根本沒有可能”了?

家园 【讨论】你有一個很可笑的假設

你認為買來土地就會自動生財,這是很可笑的。即使在今天,這種想法也未必會變成現實,何況當時。

你也提到了水源的重要性,那我就打一個比方:比如經過仔細的選擇跟比較,發現祠堂附近的A地(大約20畝)是相對不錯的,靠近水源,歷史灌溉情況也就是土壤墑情不錯,值得投資。但是呢,比較貴,得花1000兩。如果買B地,土地情況較差,但是可以通過追加灌溉投資來改善,依靠賈家的實力和管理水平,這種追加是有希望的,比如可以讓周瑞家人中懂得水源問題的人專項負責。如此,基本地價是500兩,周瑞方面的基本付出大約是50兩/年。

好了,這回就需要抉擇,究竟是買A還是買B地?

從長遠考慮和實惠角度似乎應該選B,但是周瑞畢竟是王夫人這邊的關系,賈赦賈珍二戶未必滿意,所以他們私下商量,還是買A地更省事。但那意味著多出錢,也會有爭執和報怨。最后的結果是兩種可能:一是王熙鳳堅持買了B地,但是得自己去做周瑞家的工作,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費力不討好地維護這個所謂的族產。二是各方妥協扯皮半天,最后賈母仲裁買了A地,賈母出了很多錢來平衡爭議。但賈母不是管事的人,所以此地的經營更成為無源之水,根本沒人操心了。

15年之后的一天,已經升任賈府第一人的賈寶玉來到這塊地方,發現土地也荒蕪了,學堂也沒蓋起來,或者蓋起來沒多久就荒廢了。他該抱怨誰呢?他只有死后去找秦夫人問個究竟了:)

結論:經營沒可能。

家园 真的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了

在过去买来土地的确和自动生财差不多。

既然是作为族产,自然是要买好地以后在交给祠堂。贾家本来就是大地主,王熙凤作为经手人吃点回扣可以想象,但是买块地都能折腾到贾母这里,那贾家早就不知道完蛋几回了。

土地买来以后各房轮流收租放租。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地主,收租放租上要么自己就是专业人士,要么有忠心能干的家仆帮着打理。总而言之,放租收租这种事情是地主的本行。红楼梦里就有贾家过年受到黑山庄交来租子的事情。如果这种事情都搞不定,还能让买回来的地荒着,那不等写红楼梦,贾家阖府大小就都得饿死。

家园 【讨论】黑山庄

你竟然还提到黑山庄呢。

看看我的《贾府经济学》一节再说吧。

家园 地主的专业就是买地,放租,收租

你假设的情况其实就是贾家自己买地经营的问题,根本都没牵扯到族田。贾家是大地主,怎么买地,怎么放租,怎么收租,都是安身立命的本行。偶尔出问题有可能,但是总出问题,甚至到经营不下去,让地荒着,那不等秦可卿死,贾政为首的一班大佬们都得找个墙根一头撞死。

家园 【讨论】放租很简单?

说那么轻巧,原来你根本不知道贾府是怎么败了的。尽受高鄂的影响,呵呵。

我前边只讨论了买地和初步灌溉的问题,都是一堆麻烦事。要扯到招租户,那事情更多了。

首先有个前提是,如果自己有人能耕种好,就不需要招租。有人吗?应该不难找到。当然,管理他们也需要经费,需要精力付出。

就算是最终决定招租吧,招的基本可以肯定还是熟人。收租容易?呵呵,除非你把租金定得非常低。原本就是要买块好田,长久经营,结果却收低租金,你当王熙凤是傻子哦。

总之你对经济完全外行,说这么多,也差不多了。

最后补充一句:哪个告诉你贾府是“地主”?

家园 麻烦是麻烦,也没有那么麻烦

不管什么类型的经营,都不是件容易事情。不过贾家作为暂时还没有破落的大地主,买块地都能折腾到贾母那里去,最后还让地荒了,那还真不如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至于贾家算不算地主,红楼梦五十三回里贾珍提到乌进孝这边就有八九个庄子。贾府是官僚不假,可这都不算地主那还怎么才能算地主?

家园 【讨论】所謂“八九個莊子”

那八九個莊子的地產真的屬于賈府嗎?

家园 个人觉得这个不仅仅是窗帘用的

看书里面说的窗帘窗纱貌似都用比较薄的,当然也是上等料子。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暖帘、室内的床幔、轿帘等各处帘子的综合。看后面说的要一千多,光窗帘哪里要的来那么多。那个时候的房子又不像现在,游廊亭阁很多未必需要用,普通房子又不是现在的一堆飘窗什么的,一个房子门窗加起来就算是跟故宫那样的用上玻璃的设置一大堆窗子(故宫窗子在中国古代建筑立面算相当多的了)。

并且并不是每个窗帘都要用那么高档的丝织品。用那么厚实的,要么是为了挡光,要么是为了遮风。下人住的和空房子尽可以不用的。这样算下来,只能是一部分用到,而且也很可能是部分装饰的地方才用。

我觉得老版的红楼梦,虽然比新版的好很多,但是对于布置奢华这方面来说,实在是欠缺。

家园 【讨论】這個評論精彩啊!

寫了這么久,碰到的第一個“準專業”人士:)

其中有些內容,我還不太理解,能夠詳細講講不?

有空來我們英雄煮酒發表發表:)

yingxiongzhujiu.com

家园 俺也不是干这个的啊,找原文来发现其实我还有些错误

一时,贾琏赶来,贾政问他共有几种,现今得了几种,尚欠几种.贾琏见问,忙向靴桶取靴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从原文来看的话是我搞错了。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加上其他帐子幔子的也才一百二十架,估计这些也就上房里用下,尤其是这奢华的“妆蟒绣堆,刻丝弹墨”,我疑心也就下欠那四十架是的。因为这些加工起来慢嘛。这些大概都是主子屋里用的,估计替换的也不多。

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黑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疑惑的。第一个是冬天用的暖帘,后来暖香坞“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早有几个人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 ”估计这个就是了。二百挂,差不多就是冬天住主子们的房子的门的数量可能还略多。因为考虑到住人才用帘子因此必须有备用。竹帘金丝藤红漆和黑漆各二百挂,可能内户还要用的缘故。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这个应该是纯内间用的。照此数来看,大观园的常用的房子也并不是特别多。从探春起居的屋子来看,也就是“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常起居的不过三间屋子,加上左右抄手游廊下房,也不过统共一个四合院之数。三间屋子才一个主要的门,就算三下里各三个门,一共一个院按照四个门需要猩猩毡门帘,基本上能算出来。从数字上来看,假设三间屋子才需要一个厚帘子,则这些帘子够配备六百个屋子。大观园断然不可能如此大,则有大量是备用的。

椅搭、桌围、床裙、床套,这个加起来每份是一千二百件。但这个看着我觉得还有点疑惑。因为用不完啊。。。。每份一千二百件,椅搭必定数量要多于桌围、床裙、床套等物。。。我感觉这个是大大过剩的,况且,桌椅尺寸必定灵活,不知道这些如果不是定做的话该如何来弄。总觉得曹雪芹把他家的上贡单子给弄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