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帝国海风云》(一) -- 碧血汗青

共:💬69 🌺1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极好,献花!盼续!
家园 五体投地。中国历史上应该多来几个有篡位野心的皇帝。关于海权

对于永乐建立强大海权的意图,前些天正好想到这个问题,觉得主观愿望再强烈,这个事情基本上会不了了之。

这个完全是取决于中国的地理形式。

如果有类似地中海一样的海洋,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可是,中国的这个海岸线一路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到对岸美洲,这个路程也太远了。

海洋的唯一好处,在那个时候,大概就是能够提供一个大量货物运输,从而促进大批量生产需求的促进因素。

有了经济需求的推动,开疆拓土,也就有成了。不然,开了拓了,守却守不了。

家园 所言极是。确实海权和海洋战略是永乐一个强烈的主观愿望

我也一样认为此事如果缺乏了一个极其强势的领导者,不当成一个政策长期一以贯之的话,最后必然不了了之。

其实中国除了你所说的这几个原因外,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富庶的农耕国家,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不但自给自足绰绰有余,而且还富庶得很,包括各种生产资源和矿产,因此即使北、西、南三面都被地理条件所屏障,也依然缺乏向海洋扩张的动力。

而如果爆发了战争,虽然可能有了动力,但又没有了时间和能力向海外拓展,所以也没有可能。

我在后面用当时同一时期的葡萄牙的航海亨利做了一个比较,葡萄牙正是因为有着强烈迫切的生存和生活需求,所以导致了它以如此小的国家实力,却成为了一个航海强国,并最后依仗航海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强国,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因为缺乏原始动力,中国扩张的唯一动力,就是君主安邦定国的肃边行动的副作用,或者是他纯粹的拓边野心,所以这只是一个个人行为,无法成为一个举国上下的共识,故而失败是必然的,成功倒是偶然的了。

家园 这和明朝朱元璋搞的体制有很大关系吧

明朝大概是唯一一个那么快就失去进取心的王朝了。

甚至还把一度控制的安南,南洋,东北北部,等土地给放弃掉了。

如果明朝虽然锁国,但全力保持明成祖时代已经控制的区域,海上保住马六甲到关岛的东南亚地区。兴许情况会好的多。

历朝历代,除了没实力扩张的,像明这样主动退缩放弃只想苟且的还真没见过几个。

PS,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明成祖不去灭了日本?

日本金银产量极多,对当时通货不足的明朝是非常需要的。

同时彻底清除倭患对军事上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新朝替前朝报仇的战争也不是没有过,尤其是唐太宗高宗继隋炀帝之后继续攻打高句丽的例子。

家园 永乐皇帝有海权这个概念吗?

我觉得至少历史上没有记载表明他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海权以及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关于海权的方案。

其实唐宋以来,中国与南洋就一直有来往,永历继位以后派一支官方船队去巡视一下这些国家的情况,似乎并不能说明他有比较详细的计划。

而且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郑和下西洋那么多次,并没有促进中国海上贸易的大发展,也没有获得任何一个由中国控制的港口,殖民活动也没有进行,这个与中国传统上的对外扩张(比如西域、岭南)是有区别的。

我觉得郑和航海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发现,对皇帝来说可能是猎奇以及炫耀,而不是什么海洋战略。或者说,对于永乐来说,也许不停的派舰队去巡视诸国,就是他所认为的海权,但这个海权同现代意义上的海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觉得直到清末,中国的统治者可能都没有什么海权的概念,这个应该算是大陆国家的通病。

家园 郑和说过一段话

应该是代表了永乐时期频繁下西洋的动机的,也是比较具备现代海权内涵,他对明仁宗说下西洋目的的时候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至于殖民统治,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比较多的论文发表,大部分学者认为满剌加和旧港,是具备殖民统治特征的,尤其是满剌加。譬如那里的统治者都是由明帝国选定、任免的,明军在当地有超越当地统治者的权利,并靠明武装力量控制着首都和城市,无偿使用和占有着当地资源,甚至直接在当地建造城池,而明人在那里是由郑和这样的明帝国官吏管制,适用的也是明朝法律,并且一直保持着朝贡等等,很多各种记载都可以供我们仔细甄别。

不过之所以我们很少有这个印象,是因为我国的一贯传统是政治指导学术,ZF出于一些政治考虑,一向都比较热衷于宣传和表达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不搞扩张侵略殖民统治的,郑和下西洋也是和平访问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喜欢听也喜欢说的是郑和与某某地方人民和国王建立了深厚友谊云云,其他的¥?#!%#……%¥―……所以此类论文和观点在国内教育和公众媒体上都一直比较少露面……

但这些在专业媒体上还是比较多的,前不久还有人专门论证了满剌加是海外殖民地以及它的殖民特征的说。

这些问题在后面俺都会在几个专门章节里写到的,不过这个玩意是个书稿,另因为牵涉到具体操作考虑,原文中比较多的注释也都去除了而没有放上来,日后会一并放上来。这个稿子也比较长,现在大约才是1/10篇幅,才刚开了个头,倒让高兄久等了的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宝船千余吨的说法应该较为合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有篇文章,认为所说的“长达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其单位应该不是丈,而是“攒”,折合起来,船大约为千余吨。

家园 再问几个问题

郑和那段话倒是颇有海权味道的,不过还有几个问题:

1、明朝有没有建立相关部门专门管海外这一块?类似西域都护一类的玩意?

2、明朝海上贸易为什么没有随着郑和下西洋跟进?

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在海外扩展的速度很快,但郑和七下西洋,扩展速度倒只是一般,而且官方色彩很浓,这个是怎么回事?

家园 呵呵,都是大块头:)

1,明是有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部门的,叫市舶司,专门负责招待海外使者和朝贡贸易,不过被中断了好多次,原因无外是之后的皇帝和大臣短见,坚持所谓的“祖制”海禁政策。

2,明海上贸易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而民间贸易一直是私下见不得光的,一直到嘉靖后才有开放一部分。

3,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等人的动机完全不一样,中国由于资源丰富财政和土地以及商贸都自给自足完全不成问题,所以始终没有寻找海外资源的强烈需求,拓边扩张基本是皇帝一个人的主观愿望,无法形成基本国策,所以皇帝一换就很麻烦。

另外补充一哈关于你上个帖里的问题,中国当时实际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通道。郑和在马六甲海峡一端至少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并有军队长期驻扎,还至少完全控制了六甲海峡两端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港口。

这几个问题都很复杂,个头有点大。。。偶在后面都有专门的章节说。

家园 我觉得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经营更大程度上是避害而不是趋利

其最终落脚点都是蒙古高原,因为蒙古高原上的威胁始终存在,所以皇帝始终愿意在西域下本,直到晚清,左宗堂和李鸿章争论塞防和海防时仍然以新疆若失,三蒙震动为理由。

反之,在海洋开拓问题上也是如此,因为始终没有来自海上的象样的威胁,统治阶层也就没有经营海洋的积极性,等到了真的威胁到来时,再想争夺就太晚了。

家园 奇怪,真的是原创么?

文中有些注脚的编号,可是并没有看到这些编号的注脚

家园 揪误

“然而在公元1405年,帖木儿却于东进途中因病去世了,于是这次庞大的军事行动就此夭折,帖木儿的帝国陷入了夺位的纷争之中。

同年六月,明帝国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家园 用yahoo和hotmail的邮箱都给兄回复过,是否收到?

如不能收到,可否换个信箱发给我?

家园 【原创】《明帝国海风云》(四)

《明帝国海风云》(四)

碧血汗青

3,来自西域的穆罕默德后裔郑和及其舰队成员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人氏。他由于在“靖难之役”对李景隆的一战中功绩显赫,被永乐大帝赐姓为“郑”。

郑和出身于一个祖上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家庭,并且是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

郑和家族的由来,在《郑氏家谱》的序中,是这样写的:

吾郑氏自宋以上,吾不得而知。宋神宗熙宁三年,由西域天方国普化力国王,因被邻国侵略之,不忍以土地这故而害人,舍国适宋,……马哈木长子赛典赤?赡思丁,帝特命驻镇咸阳,为都招讨大元帅,授上柱国左丞相,封咸阳王,仍管平章政事。

而在中国回教史研究的两大重要史料之一《赛典赤家谱》中,则有这样的记载:

十五世所非尔普花力国王。公以宋熙宁三年率弟艾尔沙入贡京师,神宗大悦,封宁彝侯,升庆国公,赠朝奉王,遂家咸阳,……十六世赛严,十七世苏祖沙,十八世麻哈木,二十世赛典赤之平章政事,封太师,咸阳王。谥忠惠。公讳赡思丁,……元帝命驻咸阳,为都招计大元帅。……授上柱国,左丞相,仍管平章事……三命安抚滇南,……为云南名宦第一,此入滇之始祖也。

由此可见,郑和是自西域来中原的穆斯林后裔一事,确凿无疑。因为这一家族名字前面的“赛典赤”,并非是名字,而是一种尊称,在回教词汇中是“圣裔”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是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

郑和是元朝上柱国左丞相、咸阳王赡思丁的第五子马速忽后裔,赡思丁的六世孙。此一脉赛典赤的后裔,以马为汉姓。郑和的曾祖父名伯颜,祖父察尔?米的纳是伯颜的长子,元末时被封为滇阳侯,察尔?米的纳之子,就是郑和的父亲米里金。

米里金出生于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官授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并袭封滇阳侯。其妻温氏共育有两子四女,长子马文铭,次子马和,就是后来的郑和。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去过天方(麦加)朝觐,所以有“哈只”之称,时人不识此乃回教中对朝觐过圣地之人的尊称,故有误以为其名字为“哈只”者。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傅友德率悍将沐英、蓝玉等人攻入云南,郑和的父亲滇阳侯米里金战败被杀(一说病死)。年仅十岁出头的郑和被俘获,没入宫中为奴成了一名宦官,最后被发配到北京的燕王朱棣府中,开始了他的宦途,也是在这里,他随宫中太监的惯例加入了礼佛的行列,因此具备了另一个宗教身份――佛教徒,并拥有佛教法名。

除了郑和之外,郑和舰队中还有相当多的重要成员是回教穆斯林。

前面提到的郑和助手,《瀛涯胜览》和《星搓胜览》两书的作者马欢、费信,就都是回教穆斯林。

马欢,字宗道,别号汝钦,又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人。他精通阿拉伯语,因此以“通译番书”的身份,参加了郑和的第四、六、七三次远航。马欢在航行途中,记录了沿途所见的风俗人情、疆域地理和各地物产,分为十八篇,名曰《瀛涯胜览》。书中记载有占城、爪哇、祖法儿等亚洲、非洲十九国的详细情况,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费信,字公晓,吴郡昆山人。他也和马欢一样精通阿拉伯语,以“通事”一职随郑和四次下西洋。费信亦是每到一地,就记叙当地的人物风情和地理物产等情况,并据此撰写了《星槎胜览》,分为前后两集,前集记其在当地之所见,后集叙其于外国之所闻,所以和《瀛涯胜览》一样,此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还有一位郭崇礼,时人说他与马欢二人“皆西域天方教,实奇迈之士也”,是杭州仁和人。马欢《瀛涯胜览》一书的刊行,他出力甚多,在《瀛涯胜览》之《纪录汇编》本后序(撰序人及年月均不明)中,曾有这样的记叙:

余少时观《异域志》而知天下舆图之广,风俗之殊。……今观马君宗道、郭君崇礼所经历诸番之事实,始有以见夫《异域志》之所载,信不诬矣。崇礼乃杭之仁和人,会稽山樵宗道,皆西域天方教,实奇迈之士也。昔太宗皇帝敕令太监郑和统率宝船往西洋诸番开读赏劳,而二君善通番语,遂膺是选,三随并轺,跋涉万里。……而远造阿丹、天方,凡二十余国。皆录之于笔,毕而成佚。其用心亦勤矣。二君既事竣归乡里,恒出以示人,使人皆得以知异域之事也。崇礼尚虑不能使人之尽如,欲锓莘以广其传,因其友陆庭用征序于予,遂录其梗概于后云。

在研究中国回教史的资料中,有两大重要史料,一个是《赛典赤家谱》,另一个则是宋末泉州市舶使蒲寿庚家族的《蒲氏家谱》。根据《蒲氏家谱》记载,蒲家是福建地区航海世家,精通航海之术,通晓外域故事。蒲寿庚的后裔泉州人蒲和日,字贵甫,是位虔诚的穆斯林,在元末时他和金阿里共同修造了泉州的清净寺,后为郑和所请,参与了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第五次下西洋。在这次出航前,身为穆斯林的郑和到泉州穆斯林圣迹灵山圣墓进香,蒲和日勒石立碑,名为《郑和行香碑》,此事遂得以流传。蒲和日在归国后被加封为泉州卫镇抚,并负责守卫灵山圣墓(1)。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四月,郑和第四次奉敕前往西域阿拉伯各国,他在行前来到了西安。西安的《万历重修清净寺碑记》说,郑和此次“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国语可佐信使者,乃得本寺掌教哈三。”

哈三,西安人,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在郑和第四次远航期间作为郑和的翻译和顾问,他一路“揄扬威德,西夷震砻。及回旆,海中风涛横作,几至危险,乃哈三吁天,恳恳默祷于教宗马圣人者。已而,风恬波寂,安孕得济。”《碑记》中这段说因哈三吁天而安息风浪的文字,不免过于夸大,但是从郑和归国后资助哈三重修了西安清净寺这个举动来看,这位大清真寺掌教应该在远航中起过不小的作用,至少是舰队回教穆斯林们精神导师,也是和回教世界打交道的重要人物。

在郑和舰队中,除了这些有名有姓的回教人士外,还有很多无名回教人士。根据《瀛涯胜览》记载,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就曾派遣了七名通晓阿拉伯语的通事,前往麦加圣地朝圣,还“买得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并画《天堂图》真本回京。其默伽国王亦差使臣将方物跟同原去通事七人献赍于朝廷。”这次明帝国外交使节团朝觐麦加圣地的举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备官方身份的穆斯林朝觐行动,而他们带回中国的《天堂图》真本,应该也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麦加地图。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知道,郑和不但是来自西域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是一个传统回教穆斯林家庭的成员,还是蒙元王朝滇阳侯的嫡出子孙,同时他也是一名佛教徒。如果永乐大帝的目标是想在陆地扩张完成后持续向海外扩张,那么郑和这样的身份,显然足以使他成为远航舰队司令官的不二人选。而郑和舰队中招揽了如此之多的回教穆斯林精英,也不会是偶然的或仅仅是因为需要他们的航海知识。

郑和的穆罕默德后裔、回教穆斯林身份,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世界无疑具有相当强的亲和力,而他蒙元王朝贵胄后裔的身份,也会让他在和蒙古势力可能进行的外交活动中,拥有相当的说服力,且易于获得对方的尊敬。同时他的另一重佛教徒的宗教身份,显然也可以使他在和南亚国家,譬如印度等佛国的交往中,获得很大的认同感。

家园 同意,偶也倾向于一千多吨的观点。

前两天看见一则新闻,说国内学者取得“一致”认可,应该存在44丈长的大木船,偶当时就晕了,因为如杨?┫壬?这样的,显然不可能同意这个观点,前不久他还在上海一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个观点。现在的媒体素质,真是没法说他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