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海军故事:TG本色 -- 潮起潮落

共:💬104 🌺69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线部队女军官少是个问题

但一线部队女军官基本没人找地方老百姓做老公是问题所在,这应该是很微妙的部队文化或心理导致。

此外,地方男的找个军人老婆,家不成家也是一个原因吧?所以我想应该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这里说的是一线部队女军官的择偶现象,大城市的军队文艺单位、军队医院、军事院校之类不在此例。

家园 能源兄再回忆一下

如果当初队长桌的饭菜总是有一两道几乎没动过,那就是故意留下来的了。

家园 有个美国电视电影

叫敌方水域hostile waters, 讲k219事故的。我认为那是在红潮风暴之后拍的最好的潜艇电影了。电影中表现的那种深水中的气氛,红军官兵的勇气和奉献精神非常值得回味,对苏联的抹黑几乎没有比后来的k19强了n倍。就是不知道在哪里能够下载

家园 德国人拍的Das Boot

给潜艇片树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标准,德国人的严谨认真与专业,别人很难超越,我喜欢逼真写实的战争片,所以好莱坞拍的相关片子我没怎么看:)

当然,好莱坞也不是一无是处,越战片《野战排》、《血色战报》(84 Charlie MoPic)就非常棒,这个得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UwMTI1MDQ4/v.swf[/flash]

84 Charlie MoPic

感兴趣的不妨看看,真实得像部纪录片。

家园 这个还真难说

你们艇上的译电员编制上有配枪吗?

家园 没配

按艇上配备的手枪数量均摊了一下,并据此推测,应该是部门长以上的干部才有,译电员、军医没有配手枪。

没配
家园 据我所知

不管是水面还是水下,编制上军医和译电员都不配武器的。前者据说是按照国际惯例,属于非作战人员,是受保护的;后者嘛,嘿嘿,据说就是关键时刻确保不能反抗。

家园 问题是

条令上或安全预案上,并没有为避免他被俘泄密要毙了他灭口的规定。呵呵

家园 这个可能性不大

如今基层主官到机关首长,军政分工协作机制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另外,按照现代军队干部培训体系来看,不太会出现政工主官军事素质太差的现象。反之也不太会出现当年军事主官对政治工作不感冒的情况。如有苗头,一定会扼杀在萌芽状态。

家园 军事行动的最终决定权不在个人

是在党委

家园 那是自然

都是口耳相传的。

另有说法,舰艇的政治主官或者副职政治主官一般不会和译电员深交,原因嘛据说也和这有关,呵呵。

反正干译电口的,大致从事这项工作之前,多少都有这方面的教育,按理说应该都有这觉悟。

家园 好,以后战友聚会可以拿前译电员开涮了:)

把政委与译电员拉到一桌,灌醉了看他们咋说,呵呵。

不过放心吧,咱这种民族文化培养出的人,真的下不去这样的手。日本、德国,或许俄国人那样的民族还差不多。

家园 呵呵,我也很期待那场景

同意你观点,以上的事情大家大多当作笑谈,毕竟咱还没走到那一步。

说到这,我想起《风语者》中的一个镜头,那位印第安土著被几个鬼子摁倒的时候脸上坚毅的表情,我想我们军队也不缺这样的人吧。

家园 这个您就不懂了

您是共军出来的,有些事没有接触他们的文化很难理解。英美系海军,陆战队登船是传统,目的就是为了监督海军执行任务。他们吃住管理虽然在同一船上,但是都和海军分开。同时他们对海军专业和舰上发生的事一窍不通,因此可以完全盲目地不折不扣履行职责,哪怕执行的结果是军舰沉没。所以黑妹说的一半是吹牛,另一半也许是担心。

由于这个传统加上英系海军悠久的历史,所以哗变(mutiny)成了他们海军文化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这个题材我们虽然翻译不少,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叛舰喋血记》(记忆中三毛也写过)但是由于两军文化根本不同,理解不深。推荐老兄有空看看《吹喇叭人》系列,这个可是当过海军、很有文采、又十分反动的大右派丘吉尔很喜欢的作品。

http://www.imdb.com/keyword/horatio-hornblower/

家园 不论什么军种,译电员都没啥不同

美军在菲律宾向日军投降时,也没干掉自己的译电员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