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科学家宣布发现新型粒子 符合“上帝粒子”属性 -- 葡萄

共:💬269 🌺1211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建不起来。形而上学就是典型的还原论

通过对being的范畴研究,实际就是把丰富多彩的世界进行化简。

还原论说的粗俗一点就是化简,非还原论的理论就是要直接处理世界复杂性和丰富性。这根本就做不到。

还原论通过对世界的化简实际上就是为我们人类的思想活动按照这种还原论所理解的方式进行排序。人类要做事情,总归是要排序的。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就是还原论帮人们去区分这个主次。

所以还原论有毛病,但是人类离开还原论还真没法活。

家园 这就没办法

所以我说西方人建立形而上学的热情是一种孩童式的任性和冲动。他要是能一直保持这种西西弗斯的热情就好了。但现在没有了,所以问题就来了。

家园 所以把科学的意义诉诸一种政治和伦理目标

就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其实你看葡萄实际上就是这么干的:

把科学的意义归于技术突破,并把这种突破视作国家权力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虽然他可能自己对自己的论证思路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但是方法论上和我们讨论涉及的解决方案基本一致。

家园 实际上我看重的只是“亚里士多德错了”这几个字

能把这几个字说出来,就是英雄。而在中国,说出孔子错了这句话的时代,是五四运动。

家园 这篇好,可惜名词太复杂,我来提供另一个视角

科学话语权的争斗其实反应的是近代以来西风压倒东风的状况,简单地说,话语权几乎已经演变成纯粹的自上而下的争斗。西方由于从古至今都走的是压制底层民智的路线,故而几乎所有的博弈都出在中上层。无论话语权的城头变换多少大王旗,这和底层都没有关系。总之一句话:“底层不是人”,这也是今天“屁民”这一称谓的由来。楼下fride兄说人类社会离开还原论就不行,也是出于这种思维定势。

可是在中国这片地域,自上而下的路线真的非常不灵,古代无论儒家佛家走上层路线时,碰到统治者“改宗”都一样无力。最后只有当地方的儒家家族和自发形成的小佛院塞满了乡间,统治者才被迫主动考虑儒家佛家的诉求。而毛公的文革在中央和基层力量都充足的情况下,走自上而下道路——不强调民间理解,而强调民间服从“正确”的指示,结果却依然失败,可见在中国走自上而下之路基本可以休矣。

今天很多人看不起新儒家那很正常,这种走上层路线的哗众取宠的“新”儒家本质上是跳梁小丑,而真正能够给儒家以支撑的是民间的儒家家族和新兴的“儒家公司”,而这两者目前都还比较羸弱,或者说比较低调,故而还远不是抛头露面争夺话语权的时候。

就中国而言,并不一定需要还原论来排座位,而是根据实打实的力量评估,这绝非是西方那种过家家式的议会议席,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的博弈后达成一种动态平衡,然后各派主动签下君子协定,如有违背,不用啥契约来背书,而是重新博弈的结果将有大概率导向破坏者被群起而攻之,只是这并不确定。古代统治者得位正不正的问题似乎是最反应还原论威力的,可是看看永乐和雍正的例子就知道,通过向民间的输诚,正统问题自然也就被化解,永乐和雍正都是有数的勤政皇帝,因此得位不正对国家和百姓而言不见得是坏事,甚至王朝反而因此命更长了,而这是典型的还原论失效的例子。所谓不破不立,破后再立可也。

科学的话语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佛家之路,一条是道家之路。儒家这种强势路线,不太适合科学这种比较技术化的学派。未来中国的话语权主阵地,将会发生在儒家和资本(右派)的博弈上,左派则基本是打酱油的。不过无论如何,想要在中国站稳脚跟,必然需要能把握住老百姓的民心,这可不是收买少数精英能完成的事。

备注:我们现在谈论的民心其实都是“假”的民心,因为松散的民众是乌合之众,很容易被“管理”,真正的民心是伴随着老百姓的迅速“抱团”而形成的,此时老百姓将不再那么容易被“管理”,也只有这种情况下,西方的自上而下路线才会彻底碰壁。我相信随着经济的下滑,老百姓会迅速走向抱团的,而见义勇为者则在为这种抱团提供黏合剂。

家园 再回

1. 你这相当于什么都没说。我还是自己找来看吧。

2. 也就是说在自然科学领域,所谓“真理”其实是不存在的?

3.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那么按照中国的工匠传统,照样能引发工业革命,并建立起在有效性上不输于西方现代科学体系的对世界的解释体系?

4. 我的意思没表达清楚。我所说的,是你在

fride:葡萄在给科学和技术作区分,并为“科学”作辩护的论证

文末最后一条中所提到的“中华文化吸收西方工匠传统”。我想你的“青出于蓝”的意思不仅仅是将西方的工匠传统运用到极致以实现技术赶超,而是要结合中华文化对其进行改造。这样的改造尝试,目前有任何建设性的成果吗?还是说,目前的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基本上都如此楼中的文化沙文主义者一样,根本就没有进行此种吸收改造的意愿?

5. 我说的当然不是这些拒绝一切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人,而是这楼里抱着“中华文化就是优越啊就是优越”,对西方科学体系完全嗤之以鼻的人,是喊出“高铁啊,请慢下来,等等你的人民”这种话的人,是和西方一样开始“反思科学,呼唤人文”的人。他们对享受现有的现代化成果是心安理得,毫不排斥的(“新儒家”们论战如此卖力,电脑用得很熟练嘛),但是对未来的科技进步最终将撕破其田园牧歌式生活理想的前景却怀有深深的敌意。偏偏这些人在目前来看是最有话语权,最受大众追捧的人物,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恐怕是无法忽视的。

本来理工科就是一个枯燥、困难、不赚钱的“苦逼”行当,公众对技术进步的观感也由于舆论影响而越来越负面,如果此时再剥去理工科“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情节,否认掉科学在话语权上的正当性,那么要如何保证理工科对人才的吸引力,以保证我们在技术赶超的过程中所需的大量源源不断的理工科人才供应?如何保证技术进步所需的工程建设与资金投入不为民意所阻,就像德国的核电硬生生被绿党操纵的民意逼停一样?

再回
家园 那篇文章很长,要想说清楚得重开一帖

2.自然科学理论原则上是假说

3.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把那个问题的问法转换了以后就变成了,它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杀戮作一种辩护了,因为这导致了科学。

至于中华工匠传统和西方工匠传统,究其本质都是缺乏形而上学基础的,这点应该无异议。所以我讲的等量齐观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而说的“补课”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补技术文明的课。

所以要谈“优越性”,不是本质上的优越性,而是程度上的优越性。而且在当代,这种所谓的优越性已经遭到了巨大挑战了。

4.中华文化除了语言上汉语化外,不需要对科学体系作特殊的处理。可参考佛教中国化时的一些情状。

5.至于你的担心,在我和理工科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还没发现他们丧失了对技术进步的信心。而且各行各业吸引人才终究主要不是靠“对真理的信念”,而是靠白花花的银子。

工科相对文史哲还是很赚钱的,要说目前混得不如意的可能主要还是IT民工吧。就一般而言工科赚钱可都比文科要容易多了。至于纯理科,良好的数理基础可以轻易转行工学或者经济学。

至于你所说的“沙文主义者”,幻想回到田园诗般的前现代,那就让他们身体力行去。这些人心口不一,知行分离,必要时,需要指出其伪善。

至于科学话语自身的话语权问题,那就得靠科学工作者自己去争取。我所谈到的科学基础方面的这些问题本也已是老生常谈,并非什么新东西,而是早已有定论的东西。至于科技工作者们是要他人去施舍这种话语权,还是在一个新的立场上重新找寻建立自己话语权的方式呢?

是固步自封,还是努力寻求出路呢?

家园 奥卡姆剃刀原则

一定程度上,所有理论都没有错。差别只是在与解释范围的大小和解释本身的简洁美感而已。

家园 主要是你这个类比出了问题,亚里士多德没有相当于

孔子那么高的地位。

其在西方相应于“孔子错了”的话应该是“耶稣错了”。

家园 您一直都在使用着还原论方法,居然也好意思声称

超越了“还原论的思维定势”?

你的文字中到处都是还原论的方法,你自己都不知道吧?

家园 恩,百度了下,好像是理解错了

文中把还原论和财富和钱财的来源合法性等同了。

不过这篇的主论是统治路线,把原文中还原论改掉倒是没问题了。

PS:今天太晚了,明天PK一下还原论,这个论确实也不见得无解

家园 不过我觉得你的说法也有问题

就像一个人一样,不知道世界是怎么样的和将是怎么样的,依然不妨碍人活着。

科学工作者的嗔怒或许并不是你说的原因,而是为什么要为他的工作规定意义?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工具使用上的边际递减效应。

前者,本身科学要求是无偏见的,为了某种意义而科学,实际上是杀死了科学。科学的话语权的最大合法性本身就是无偏见,中立,不过是在一场永无止境的盲人摸象运动中给摸到的部分提供一致性意见。你的说法让我想起朱重八的八股文取士。

后者,还原论的缺陷,实证研究的高昂成本。

家园 无偏见是不可能滴

这个“无偏见”就最大的自欺欺人了。继续做形而上学梦。

家园 无偏见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无偏见,中立,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无”,什么是“中”啊。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最后必然落入循环论证。

家园 文字只能破还原论而不能立

因为话一出口,就已经把人的精神简化为了语言,也就陷入了还原论。所以要体会非还原论是什么,只能知行合一,去修行去参悟,语言文字只能起到“六经注我”的作用。

人类不是离开还原论就没法活,而是离开还原论就没法说话。不过,要破除还原论迷信还是可以的,而且还原论自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比如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些结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