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陈郢客MM也被刀笔小吏愚弄:毛主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迅 -- 2313234454dfsd

共:💬84 🌺70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反右是文革的前奏,文革是改开的前奏

铸剑兄一不小心把续文放到我的提问帖下面,深感荣幸。

先再说两句关于毛对鲁迅的评判,我的理解是,有人实际上是喜欢“在牢里”。出发点是鲁迅是个批判者,所有社会上的不公平,都要批判,然后就进去了。一方面,是对鲁迅的赞赏(虽然这些人也不见得喜欢鲁迅),另一方面,是暗示当时社会上有值得鲁迅批判的东西(也就是为了反对当时的社会和作为领袖的毛,不得已把它们并不一定喜欢的鲁迅拿出来当武器)。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的理解。而这句话本身也不过是当时中国社会波涛汹涌的大环境中的一个小水花而已。而双百和反右,也可能只是现代中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适应,甚至反复争夺的大戏中的一个片段。也许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片段。

简单地说,面对当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毛和一部分党的领导可能意识到了潜在的一党制的上层建筑所带来的必然的矛盾。为解决或化解这个矛盾,他们的策略是推动双百。反右则如铸剑兄说的,是在双百策略失败后的一个校正。但原来认定的基本矛盾还是存在,后续的动作是不可避免的。抛开WG中的是非成败不谈,如此一直到一代伟人辞世,总结历史,发现通过改革上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环境下是行不通的。同时,经济基础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日趋尖锐起来。于是,在这两个矛盾的夹击之下,改革生产关系成了当时顺理成章的,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如此顺推下去,当经济基础已经基本重新塑造成型的今天,其势必重新产生对上层建筑的变革压力。也许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没有把历史带到拐点,上层建筑的变革还不是必然的。但终究有一天会到来。所不知道的是,它会向哪个方向改变。

在这个大的历史周期律面前,人类是无奈的。即使是伟人,也无法把曲线拉直。即使在我们之前已经有许多历史的先例,我们还是无法避免地踏进同一条河流。

想多了就不免陷入虚无。毛说只愿意做导师,是对的,陷入虚无的人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引导。

顺便提一下,铸剑兄的续文的最后一句

在此之后,双百方针的党内反对者和反右功臣——刘、邓、彭们——威望也高涨起来。
应该是没有“不”字吧。

家园 如何理解鲁迅,毛和文人们的看法不一样。

我写个帖子短评过钱理群谈鲁迅,钱的认识代表了多数文人的看法,我觉得毛是不会同意的。贴在这里供乃力兄看看。

铸剑:不同意钱理群对鲁迅的分析。

钱老是鲁迅研究的大家,但这段演讲我以为离真实的鲁迅很远。

一、认为鲁迅永远是现存体制的反对者,国民党执政鲁迅反对国民党,共产党执政鲁迅反对共产党。然而,破中必须有立。把鲁迅塑造成一个一味的反对者,无非坐实了周作人对他“虚无主义者”的评价,了无新意。毛也怀疑并亲手打碎了自己创建的体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两人心灵相通。然而毛会怎么评价鲁呢,更可能的说法是:国民党执政鲁迅反对国民党,共产党执政鲁迅批评共产党;共产党走向自身的反面,鲁迅反对这样的共产党。

二、把鲁迅视作公共知识分子的楷模,社会的良心所在。这个更是对鲁迅的误读了。苏联革命后,很多欢呼乃至参与革命的知识分子后来都自杀或被杀了。鲁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知识精英的局限:他们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唤醒了群众革命,革命成功后群众就该把面包和黄油端到面前请自己去领导他们,结果失望了、苦闷了而走向革命的反面。因此,鲁迅说中国革命后自己会第一个被杀不是对革命的恐惧,而表明他对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认识的痛苦——他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解剖,对所谓公共知识分子更是警惕的。

顺谢指正了文字错误。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
家园 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分别从逻辑与技术角度尝试分析

再说几句话:批驳“鲁迅活着怎么样:进监狱?沉默”的谎言链接出处

再说几句话:批驳“鲁迅活着怎么样:进监狱?沉默”的谎言(技术流)

链接出处

并且,座谈会的规模不小,据记载参会人数约有30人左右,为什么直到周海婴的“再说几句”出来之后才会有人回忆?为什么这30人都异口同声地选择了保密?在长达30年的社会变迁中,在毛主席形象最低落之时,也无人将此事捅出来?这30人都在为尊者讳吗?他们是受到了某种政治上的压力才缄默?还是30人都发自内心地为尊者讳?为什么30人的步调如此一致?为什么明明有30人的座谈会,据周版说,罗稷南还搞的神神秘秘的,生怕让人知道毛主席的这个丑事,还只让自己信得过的学生知道?

这么多疑问,无法回答!

至于说到两次谈话,精神上是否一致,我的看法,这是完全相反,自相矛盾,自打嘴巴的,根本没有一点一致性。

我们不能从事后反右扩大化的历史结果来反推当时的政治决策。这个诺言能够流传,关键在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犯着这一个毛病,会不自觉地以后来的历史走向反推,做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其实这种事情很复杂,

东哥著名的论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大会演讲和后来的文字稿就有很大的不同。

政治家的言论永远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而文人们如果把只言片语视为“毛主席语录”来作为论据,往往会自找烦恼。

铸剑兄的解释很清楚,花!

家园 de

de

家园 我理解,这是TG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准备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

变的一次尝试。

沈志华曾说,朝鲜战争打断了TG从革命向执政转变的历史轨迹。我却认为,在此社会主义改选完成之后,1957年,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的TG在整体意识上开始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只是很不幸,失败了,还很惨。

这大概就是忙总说的1957年是中国最有机会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的时候,可惜,被一帮充满政治野心的“民主人士”和TG作为一个既定执政者的私心搞黄了。

另外,兄台应该注意,“双百”方针应该放在《正处》理论的大框架下,1957年的政治关键词不是“双百”方针,而是《正处》理论。只有从《正处》理论出台的国际国内两个背景才能读懂1957年毛主席关于鲁迅的谈话。

简言之,“双百”方针只是《正处》理论下一个极小极小的部分。

家园 请问具体出处是什么?不然难以置信

查一下,发现文革时似乎确实废除了劳教.

劳动教养制度一直到1966年文革前,应该说执行的很好。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同年,文革爆发,导致10年浩劫。劳动教养制度没有任何理由就给废除了。10年浩劫期间,全中国没有一个人被劳动教养,这,当然严重地打击了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根据我查询的结果,全国涉及劳动教养的法律、规定、政策等共1417条,中国法院网可以查到的有1090条。未收集进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而1957—1976只有7条,中国法院网上有3条。

1966年2月14日,最后一个涉及劳动教养的规定是劳动部工资局针对河南省劳动厅下发的《关于职工的配偶、父母被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职工能否享受探亲假问题的复函》,复函说,职工的探亲对象被劳动教养,可以准许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职工的探亲对象被劳动改造,只要劳动部门同意探亲,可以准许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

劳动改造就是现在的刑事犯,说明那时的人权保护。之后,劳动教养这个词,在中国绝迹。

改革开放,建立法治社会,全面恢复发扬建国17年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劳动教养事业发展壮大,我们国家终于沐浴了法治的春风

(注:这是原作者反语)

但这样一个制度,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繁荣到现在。“文革”期间,随着公检法被“砸烂”,在名义上一度不存在劳教(但对知识分子,仍然有同样残酷的“牛棚”)。“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2月,国务院将1957年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重新发布实施。198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继续办好劳动教养》。

不过"毛泽东反对反右扩大化"的出处是什么?

通宝推:海峰,
家园 没出处。是忙总回答网友提问时说出来的。

忙总转述胡鞍钢的说法。

源头是胡鞍钢做课题,能够看到当时一些未解密档案,看到了当时的投票记录和会议的发言记录。

另外,忙总说他与胡鞍钢算得上是哥们儿!

家园 没出处。是忙总回答网友提问时说出来的。

忙总转述胡鞍钢的说法。

源头是胡鞍钢做课题,能够看到当时一些未解密档案,看到了当时的投票记录和会议的发言记录。

另外,忙总说他与胡鞍钢算得上是哥们儿!

家园 难怪前不久公知们借唐慧案对劳教制度的攻击这么快偃旗息鼓了

原来如此,公知们发现万恶的文革时期是没有劳教制度的,反而是后三十年发扬光大的,于是马上噤声了。

家园 这种可能性很大

太祖不惧怕辩论,提倡让人讲话是一贯的

58年太祖写过一首诗《七绝·刘蕡》,根本看不到反右胜利的喜悦,反而有用万马齐喑来比喻反右后形势肃杀之意,我以前就对反右扩大不理解,尤其不相信太祖会用这种方法对付大多数知识分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由反右导致大跃进中的五风盛行可能会另有一层解释

家园 算了吧

忙总职业经理人而已,他老对历史的了解和理解,实在不能恭维。

家园 毛不是要“引蛇出洞”吗?
家园 鹫鸣其野说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严格的说正处和双百都是论十大关系中的一部分内容

太祖当时已经对TG臃肿低效的官僚大为不满,有借重党外人士革除弊端的想法不奇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