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上海 -- 晨枫

共:💬159 🌺577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老上海

说起来算是一个上海人,但越来越觉得不像上海人了。不仅新上海感到陌生,老上海也不甚了了。比如说,在大名鼎鼎的外滩上,和平饭店、汇丰银行、海关这些海上名胜竟然都没有进去过。只有中国银行还算进去过,那是进去找GF(后来升级成LP啦)小时候的好朋友兑换美元,考托福用呢。时下很火的法租界洋房大多是围在高墙之内。小时候是文革时代,这些地方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进出的地方,门口都是有解放军守卫的,我们这样容易被坏人蛊惑的觉悟不高之辈只有在公共汽车经过时在车上越过围墙张望一眼。于是,都没有进去过。说起来,丁香花园是去过的。LP拿到几个钱奖金,我们两人自得其乐,到丁香花园一顿小嘬,把她的奖金全翘掉了,然后加拿大这边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通知也马上到了。但那是丁香花园围墙上开一个口子,办一个第三产业,根本不是正宗丁香花园,连那座有名的小洋楼都没有见到,所以其实也没有进去过。这次回上海决心补课。家里地方小,老人有老人的生活习惯,太打扰了不好,索性住旅馆吧。第一站……国际饭店。

关键词(Tags): #游山玩水通宝推:从头开始,GWA,静思轩主人,Parsifa,猪头大将,
家园 国际饭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际饭店,上海人没有不知道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国际饭店门前这样清净的时刻,大概又是没有多少上海人见到过的。那是啊,早上5点钟,不清净才是奇怪了

老上海人大概没有不知道国际饭店的。或者说,上海人不知道国际饭店,就像北京人不知道北京饭店一样不可思议。如果问上海人国际饭店在哪里,人们或许会说,喏,在南京路人民广场边上……国家饭店那里。是的,国际饭店本身就是上海最重要的地标,1950年这里作为上海城市平面座标的原点。一直到不知道哪一年,24层的国际饭店据说一直是远东第一高楼。在洋人资本横行的30年代的上海,国际饭店出人意外地是中资。这是几个银庄老板一合计,造起来的。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可能还是《战上海》里面汤恩伯的司令部印象更深一点,一声“汤司令到”曾经是N多小P孩口中最酷的一句话。二层商务中心里,有一个历史陈列,有点意思。

第一天早上,做了一件100%上海人都能做,但99%的上海人都没有做过,或者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5点钟逛南京路。倒时差,早上睡不着,索性爬起来,逛南京路。平日里,十里南京路人山人海,但清晨的南京路是什么样的,相信多数人只能想象,但是从来没有见过。LP也睡不着,但还想赖床,不肯跟我一起去逛南京路,在房间里看电视,看……《新还珠格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清晨5点钟的南京路,分外清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段现在是单向,而且到西藏路就断头了,所以早上连出租车都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金门大酒店就是以前的华侨饭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人民公园边上做早操的退休人马还没有出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蜡像馆也开到上海了,同样,清晨时分,门可罗……连麻雀也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日人挤人的地铁出口现在也是和谐的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逛过南京路的上海人绝对多,但见过这样的南京路的上海人不多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来一张你所不熟悉的南京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七重天那里的街心花园里,有一群人在看世界杯

南京路步行街其实挺宽的,但是平日里人山人海,总是觉得拥挤。加上人声噪杂,总是避尤不及。但是,这曾经的十里洋场是上海的旧日辉煌所在,怀旧之旅不能没有南京路。5点钟,南京路上静悄悄的,大小建筑全无平日的喧嚣,像放下了架子一样,连早上大批出动的退休老人都还盘踞在根据地里没有出动。一时间,竟错认南京路为自家的散步街,平添了很多亲近,这是在南京路上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远远地只看见三两个保安,在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街上偶尔有一辆吃早食的出租车开过。新世界、第一百货、亨德利钟表、吴良才眼镜、帐子商店、第一食品、时装商店、东亚饭店、南新雅、永安公司、七重天,都是静悄悄的,门口连鸦雀都没有。其实也不对,七重天旁边是一片难得的街心花园,路边茶座的大伞下,聚集这一群人,远远望去,不知道在干什么。突然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才知道这是一群看欧洲杯足球赛的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或许家里老婆要睡觉,不许他们开电视吵闹,于是志同道合的球迷就聚到这里一起看足球。

再往前走,宽阔寂寥的步行街上,远远看到两男两女四个人一并排,手拉着手在不紧不慢地走着,似乎在用脚步丈量这南京路。想起了三四十年前,上海的女孩子们特别喜欢结伴逛街,几个人、甚至近十个人一并排,挽手揽腰地走。在拥挤的上海,这实际上很是不便,但这样的一队青春少女迎面而来,很是一道风景线。上海的流动时装展览就是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方领衫、雪白的确良衬衫、筒裙、连衫裙,当然,后来还有喇叭裤。不过说起来,花样也翻不出多少,时装只是相对于蓝和灰的世界而言。那也是改革开放前后的时候,家里有国外亲戚来上海,看到女孩子们那么亲热地挽手揽腰逛街,以为中国的同性恋已经开放到那个程度了。实际上,那个时代人们对同性恋还像星际恋一样不可思议。少男少女挽手揽腰那是流氓赖三,少女之间挽手揽腰那是天经地义,少男之间?那是揽着肩,不过好像不大多,小老爷们还是要保持一点距离的,不能太粘乎,天性如此。几十年后,在南京路上看到两男两女挽着手逛街,不由得感叹物是人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赶早的恋人,还是下班的民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夜班保安在无聊地打发时间,Kate WInslet和Longine与他们实在是无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星火日夜”也不日夜,要早上9点开开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迎面跑来一队……南京路上好八连!

不过他们是两对恋人一起逛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走到一个只有二人宽的窄巷前,四人一转弯,就在小巷子里消失了,看来是刚下早班的民工,在这寂静的清晨,享受他们的上海,他们的时光。他们的眼光里,或许是对繁华的羡慕,或许是对未来的憧憬。不知道他们在谈着什么,想象起来,一定是“等我有了钱……”之类的年轻人常有的梦想。有梦想是一件美好的事。

走过东亚饭店,当年我们的婚礼就在这里。25年前,我们也是怀着梦想和羡慕,在这里踏上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之路。说起来,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踏进这样的“豪华酒店”,坐在这样的盛宴上,还是亲戚托关系才订到这个地方的。我们就请了4桌,100大洋一桌,按照现在的标准,连民工都要鄙视的。伫立在东亚饭店门前,似乎还看得到当年的新娘子在这里迎送宾客的样子。那时我们还年轻。新娘子礼服没有做成白纱的样子,而是介于婚纱和旗袍之间的款式,为的是以后还能穿,当然以后一次也没有穿过,现在还静静地挂在衣橱里,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不过也因为如此,妻子一直对补拍婚纱照耿耿于怀,这次到上海还动过这个脑筋。但是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还是不丢这个人了吧。25年的时光像潺潺溪水一样流过。如今女儿都大学毕业了,我们也老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亚饭店,似乎还能看到25年前新娘子在这里迎宾的样子

回到国际饭店,端详着这个当年的海上名胜,这是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Laszlo Hudek)设计的,属于30年代在美国很流行的Art Deco风格。静安寺百乐门也是这一路的。邬达克的身世有点特别。他年轻的时候,匈牙利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邬达克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建筑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邬达克参军,1916年在东线的战争中被俘。在战俘列车开往西伯利亚的时候,邬达克跳车逃命,跑到了中国,最后辗转到了上海,在这里发现了他的世界。邬达克到上海的时候才20多岁,从打下手开始到独立设计,据说前后在上海设计了60多座建筑。1947年邬达克到了美国,但没有什么成就,所以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名气,在老家匈牙利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邬达克的建筑风格倒是挺多变的,不过是顺应着上海滩上的风气在变,从帕拉迪奥式的何东住宅,到西班牙风格的丁贵堂住宅,从Art Deco的国际饭店,到现代主义的“绿房子”,什么都来一点,但都是中规中矩,缺一点创造性的火花,但符合中国人对于欧美时尚的理解,所以在沪上很是讨巧。邬达克最出名的杰作自然是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的占地实际上有点别扭。面向南京路这一边很是窄小,但背靠凤阳路的那一侧就比较宽大,占地平面实际上是一个扇形。邬达克巧妙地利用狭窄的正立面建造了一座细高的塔楼,突出高度,但宽大的后背有效地隐藏了起来,巨大的体量不喧宾夺主,不破坏“远东第一高楼”的高度感。事实上,恐怕大多数上海人看了一辈子国际饭店,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国际饭店竟然是前窄后宽的。我们也是住进去了才意识到。走廊像鱼叉一样,前面的走廊走到一半,就一分为二,变成后面的两条走廊了。两条走廊中间的客房没有窗,这在30年代建造国际饭店的时候或许是容许的,在现在就不合适了。好在国际饭店似乎住客不多,没有看到中间无窗客房有客人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际饭店的大堂实际上很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图片才比较好地表现了大堂的真实大小。由于大堂较小,连休息的沙发都很少,大概能容不超过10个人坐下,作为大酒店,这实在太局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盘旋楼梯当年在上海是惊为天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楼现在是对散客开放的餐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咖啡厅墙上的名人题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层上向人民广场方向看。黄梅天,将就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4层上向南京东路方向看

深褐色面砖的外饰和木壁板的内饰是一致的,14层大舞厅的拼花地板曾经在上海滩上很有点名气。国际饭店在1997年和2001年重新装修过,装修的时候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硬件条件不错,加上位置实在是太好,又有传统,本来是可以很有作为的。但管理和员工素质不好,弄得现在很尴尬,既放不下架子成为普通一兵,又拉不上档次。作为顶级酒店,“只要不坏就是好的”是不够的,应该是“只要不是完美就是不好”。但是在精美的木壁板和天鹅绒帐幕边上,杂物堆放在角落里,破损的装饰件也没人管。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国际饭店是30年代的老设计,正门窄小,门前是几级花岗岩的台阶,不便客人拖拉行李。这是当年的设计思路局限,不能算缺点,但是在装修的时候,完全可以把黄河路后门用于后勤和车库的入口改装成主要出入口,供汽车出入。这里在国际饭店的后半部,改装空间大,又不影响正门的传统格局,但居然就是没有人想到。这也就算了,前门有一个行李员,制服穿得满像那么回事,但在门口闲逛,或者索性躲到门里的荫凉处,客人来了也装作没有看见,客人只有自己在繁忙的南京路人行道上自己跑前跑后把行李提上去,很没有高级酒店的水准。更加可恼的是,走廊里有一段是大理石地面,地上有一条巧克力糖浆似的污迹,足有3米长,两头是地毯,也不知道污迹到底有多长。一天了都没有人清理,我们第二天特意去提醒才终于有人清理。清理房间的员工不可能看不见这条污迹,但这不是他们的职责范围,于是就没有管,还是国营大企业的老习气。

当年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穷,也不在意排场之事。说起来只请GF吃过屈指可数的几次饭,记得起来的只有国际饭店这一次。记得是在14层,其实也是西餐简易餐之类。说来惭愧,好像还没有吃饱。这次很想到14层再吃一次,至少要吃饱了。可惜14层现在专做婚宴,不接待散客,只好作罢。国际饭店的住宿不包括早餐,一问早餐是一个人120大洋。见你的活鬼,我到上海就是来吃大饼油条的,你那bacon and egg才不是我要吃的呢。可是啊,可是,南京路上哪里去找大饼油条呢?以为地铁广场里有吃早点的地方,结果没有。问一个过路的老太太,她嘿嘿一笑,“凤阳路上就有啊,就在国际饭店背后。”果不其然,正对着国际饭店的背后,就是一个弄堂口的小吃摊,于是天天大饼油条粢饭糕,吃了个不亦乐乎。更有甚者,早上14层宴会厅没有人,我们提上大饼油条粢饭糕,跑到14层,找一个角落坐下来大吃,好像捡到一个金元宝一样。14层的样子都变了,找不到过去的那个角落了,但是,我们回来了。

在南京路的那一端,就是和平饭店。当年和平饭店是上海滩上最豪华的饭店,国际饭店就是中资为了和和平饭店竞争而建造的。现在国际饭店和和平饭店都属于锦江国际集团,但两个 饭店天差地远。和平饭店刚刚大修过,把原来属于三个单位的三段建筑统统收购过来,还原了和平饭店原来的规模。

和平饭店是英国人沙逊建造的。现在的和平饭店分为南楼和北楼,只有北楼是原来的沙逊饭店,南楼在过去是汇中饭店,资格更老,但档次不及沙逊饭店。沙逊执意要建造上海滩上第一高楼,隔壁中国银行打好了34层的地基,但这里是英租界,沙逊坚决要求中国银行不得高于沙逊饭店,官司打到伦敦,最后中国银行只有让步,比沙逊饭店低了30厘米。解放后,这里曾经作为临时的上海人民政府,后来成为政府的招待所,到1954年才成为涉外饭店,但原沙逊饭店的建筑被一割为三,只有靠外滩的最前面一段属于和平饭店。几年前锦江国际集团用其他黄金地段把另外两段建筑置换过来,因为谁都不肯出让如此黄金地段,但沙逊饭店的建筑终于又合并成为一体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华丽的中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也不乏半私密的小空间

整修后的和平饭店恢复了敞亮的中庭,各式餐厅、酒吧、商店从这里铺开,全无国际饭店里的局促和业余感。可以看得出来,和平饭店是认真把“不达到100%的完美就是不够好”作为指导思想的。这也难怪,和平饭店现在全称是费尔蒙和平饭店,这是和加拿大Fairmont集团合作经营的。Fairmont和希尔顿、喜莱顿、四季等酒店系统不一样,这是专以经营老牌精品酒店为专业的小众集团,加拿大各大城市里原来的Canadian Pacific集团的酒店现在都属于Fairmont集团,包括多伦多的Royal York、魁北克的Chateau Frontenac、温哥华的Hotel Vancouver、维多利亚的Empress、卡加利的Palliser、埃德蒙顿的McDonald、班芙的Banff Spring、路易斯湖的Chateau Lake Louise等。Fairmont在加拿大以外也开始发展,同样以老牌精品为特色。本以为这是双方合资的,结果知道锦江国际全资拥有和平饭店,Fairmont只是以管理入股。这是锦江国际学习西方先进酒店管理的桥头堡,未来5年内将以此为锦江国际的井岗山,培养中国自己的管理团队,将国际饭店等锦江国际旗下的老牌但是达不到精品标准的饭店逐步改造成为和身份与潜力相符合的精品酒店。这些都是在大堂里和一个酒店高管模样的人搭话时得知的。本来就是问如果有Fairmont的会员卡(其实我也没有)是否可以在和平饭店得到优惠,结果说着说着就说了很多。这个高管看来40来岁,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谈吐和风度都是一流,或许留过洋,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面貌、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和专业精神。我们只是旅游者,他也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他对分享心中的规划和前景显示出极大的热情,体现和很高的专业精神,这种自豪感和归属感是我在中国很少看到的。我们谈了很多,足有40分钟,到最后我们都不好意思再多耽搁他的工作时间了,一起留了一个影。但是这40分钟很振奋,我有一个感觉:他代表了中国国企中的少壮派,他们对差距和潜力同样清醒,他们既具有实干精神,又抱有雄心壮志,更拥有国际视野,他们是下一代的中国经济沙皇,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威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滩上也很清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职业叫花子已经上早班准备开业了

IMG_0526.jpg (255.77 KB, 下载次数: 0)

IMG_0526.jpg

通宝推:静思轩主人,树袋熊毛毛,
家园 汾阳路和花园洋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汾阳路上的上海音乐学院占了一个好地方,校园里有好几个不知来历的旧时洋房,这是其中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Tissot的广告在校园里简直伤风败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汾阳路上自然有很多和音乐、乐器有关的店家,这是一个小提琴铺。由于外公的关系,我对小提琴总是有特别的情愫,尽管不会拉

国际饭店住了3天,就搬地方了。本来是想在一个地方住下去的,经常开包收包麻烦得很。但是LP坚决主张换几个地方,那就换吧。搬到下一站:汾阳花园。知道上海音乐学院的人应该不少,但知道上音在汾阳路的就不会那么多,知道上音对门有一个汾阳花园的一定更少。说起来,这个汾阳路45号也是邬达克设计的,原来是丁贵堂的住宅。这是民国时代的海关关长,解放后留下来,继续主持中国海关。丁贵堂住宅曾经改作海关学校,现在部分花园增建酒店,原丁贵堂住宅改作海关招待所,继续供海关使用,不对外开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很多上海人不知道,离淮海路咫尺之遥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幽静的去处,这就是汾阳花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大片花园,除了东湖宾馆和襄阳公园,想不出附近哪里有这么大一片花园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晚上想出来拍夜景,结果空调房间走出来碰到外面的湿热空气,镜头就悲剧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悲剧是不能长久的,夜景是这个样子的。有意思的是,晚上的灯不是天天开的,恰巧那一天开了,大概是有什么海关大员在这里用餐或者入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西班牙风味在美国南方很普通,但在30年代的上海就很exotic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客厅是开放式的,家具很少,估计都和原来没有关系了。也好,简约、素雅本来就是和西班牙风格匹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上不开放?呃,此地没有三百两银子哦

这是一座西班牙式的洋房。真正的西班牙没有去过,但美国南方(像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迈阿密等)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只是在30年代的上海,这样的建筑很是时兴。大门两侧应该是佣人的辅楼,现在改作咖啡厅。主楼的背面是自由格局,但正立面是对称的。室内是30年代流行的开放布局,开放式的客厅直接和楼梯相连,两侧通向餐厅和书房,现在都成为小宴会厅了。楼上中间是小客厅,两侧是卧室。不是说不对外开放吗?嘿嘿,就在眼皮底下,总是有机会溜进去的。

不过汾阳路是上海洋房集中的地方,所谓法租界的洋房大多指这里。另一个类似的洋房集中之处是华山路。实际上,这里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法租界了。传统的法租界是指金陵路、延安路到成都路这一带。徐家汇天主教堂建成后,法租界当局以保护侨民来往于教堂为名,越界建造,怯懦的晚清和民国只有承认并加以正式化,这才有了如今建国西路、汾阳路、衡山路等广义的法租界。在20世纪前30年,这里地皮开阔,很快成为上海的高尚住宅区,洋人、买办、富商纷纷在这里兴建豪宅,抗战后,这里也成为接受大员的最爱。当然,解放后,这里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重要机关垂青的地方,至今依然有很多地方不开放,比如永嘉路501号的宋子文旧宅现在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岳阳路110号现在是上海市安全局,闲人免入。

好在汾阳路和左近几条街道上还有众多对外开放的洋房,其中一些是机关,更多改建为饭店了。不远的汾阳路79号是总董官邸,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住宅。解放后,陈毅曾段时间住过这里,现在是工艺美术研究所及其附属的工艺美术博物馆。这座建筑酷似美国白宫,所以有“海上小白宫”之称,据说里根还到这里来参观过,莫非是来看看和他住的地方有多么相像?这座建筑在1905年建造的时候,这里正是法租界越界建造的前锋,还是乡下。田园中的豪宅很是符合法国人的心意。当然,现在这里早已被市井包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总董官邸确实不负“海上小白宫”的称誉,和华盛顿的那个白宫很有几分相像。这是在美国白宫的名气远没有现在大的1905年建成的,所以应该不是现在神州大地屡见不鲜的模仿之作。事实上,这样的帕拉迪奥式住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伦和爱尔兰特别流行,法国反倒不那么流行,算是异国情调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环抱的开放大楼梯很有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还能看出一点当年的辉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和椭圆形办公室很相像哦

继续往前走,汾阳路150号就是沪上有名的白公馆,当年白崇禧的旧宅。其实白崇禧不是最初的主人,第一任主任斯比尔曼是万国储蓄会的董事,为了巴结法租界高层,由荷兰籍改入法国籍,并在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住宅不远的这里造了自己的住宅。说起来,白公馆比总董官邸更加张扬,或许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正面巨大的楼梯很是气派,但背面的螺旋形楼梯才是特色。如今这里是高级餐厅,本来柱廊围起来的开放阳台都用玻璃围起来,增加营业空间。从内部往外看,效果还算好,但外观的效果完全改变了,个人认为是一个败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洋房酒店中,白公馆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个。这里起步早,又在五官科医院对门,想不有名都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天晚上有婚宴,中午开始婚庆公司就在布置,这些据说都是东南亚空运来的什么奇花异草,但我们一顿午餐还没有吃完,就全部拉下来换掉了,已经被太阳晒蔫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容易看出,当年的阳台是开放的,现在围起来,好增加营业面积,但这破坏了建筑的外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背立面的螺旋形楼梯是白公馆的一个特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下还有圆形窗呼应

白公馆往前走几步,就是汾阳路、东平路、桃江路、岳阳路的不规则汇合处,这里也是有名的普希金铜像所在地。这是1937年上海的一些白俄为了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建造起来的,1944年被日军拆毁。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重建,但在文革中再次被毁。1987年,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再次建立。希望这一次不会再有毁坏的事情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普希金的生平多舛,他在上海的铜像也一样经历坎坷,希望这一次不要再受磨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幽深、寂静的桃江路,又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这里也是更多洋房聚集的地方。在桃江路口上,有一个“和平官邸”。看着像一个弄堂,但深深的,不知道通到什么地方。走进去看看,是一座深藏不露的洋房,其实和白公馆是邻居,只是街上不能直接看到而已。这里现在也是一个高级餐厅,“和平官邸”之名来自所有厅堂都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当然没有大和尚和小作家的名字在内,奥巴马好像也不在内。这个地方的来头不是很清楚,但据说是戴笠公馆,曾经是私藏胡蝶的地方,也有说法和胡蝶没有关系。谁知道呢。英国式的裸露木构洋房,很有味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戴笠公馆深藏不露,倒有几分特务味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来要通过深长的弄堂,一般还不容易发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开放构架的英国风格很受时下沪上时髦人士的追捧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
家园 更多的花园洋房

往前几步,就是东平路1号,这是有名的席家花园。席家是苏州东山的大户人家,靠丝绸发财,祖上曾迎接康熙南巡,后代多在上海从事金融业,其中席正甫曾任汇丰银行的头号买办,席德懿(但大门外的介绍说是席德柄)曾任民国时代中央银行行长,东平路1号就是席德懿的私宅,解放后成为上音附小的校长办公室,现在成为高级餐厅。和丁贵堂住宅、总董官邸、白公馆相比,席家花园实际上并不宽敞,几乎没有花园的空间,也可能是解放后其他建筑蚕食的结果。更加可悲的是,席家花园建筑的正面还是精美的,但后弄堂简直不堪,典型的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席家后代看到了,怕是要伤心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席家花园的房子不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内部也是老派洋房经典的精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这里地方小,所以只做饭局,不做婚宴,除非有人就是要做特别小的婚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后院实在不成体统,连民工都不屑在这里丢垃圾

再往前几步,就是东平路9号,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爱庐”。这是蒋介石、宋美龄结婚时宋子文送给他们的礼物,和庐山上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三立。如今这里是上音附小,进不去。说起来,上音很是占据了一些好房子,本部里面就有几座不知来历的大洋房,汾阳路上下好洋房又多,如今占尽便宜。好在往前几步的东平路11号是开放的。这里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旧宅,现在是“萨莎”酒吧,大概可算衡山路上第一酒吧?住宅内为酒吧营业而全面打通,已经看不出原来住宅的格局了。好玩的是,“萨莎”的隔壁是Zapata’s酒吧,靠衡山路一面画上巨大的Zapata的画像,不知道有多少上海人知道这Zapata何许人也?Emiliano Zapata是20世纪初墨西哥的农民革命领袖,不仅领导墨西哥人民争取独立,还推动土地改革。如今尤加坦半岛的土著反政府武装也用Zapatista的名号,因为他们要反抗跨国公司的剥削、恢复Zapata土地改革的成果。但这一切应该是衡山路上品酒泡妹的小资们最不关心的事情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平路上深藏不露的豪宅很多,这个就不知道来历,现在是一家湖南菜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蒋介石的“爱庐”现在是上音附中校长办公室,可惜不能进去看看,只能在大门这个地方遥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隔壁孔祥熙公馆(常被误作宋子文公馆)现在是Sasha酒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鸟地方竟然全英文服务,幸好还会几句鸟语,否则真被他们唬住了,看来是专做洋人生意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开放木构是30年代沪上最时尚的做法,眼下又回潮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隔壁就是这个Zapata's,多少人每天经过时会看他一眼,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林巧稚住宅现在是一个私人会所,只能从铁门漏花底下拍一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弄堂深处另一个不知名的别墅,现在也是会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海现在会所还真是多,这是淮海路上的一个会所(左面的白色尖顶房子),原先是一个英国犹太人的住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弄堂里有一个国际Montisori幼儿园,看来是贵族幼儿园。突然想起,有钱的中国家长一面慨叹孩子在国内太辛苦,忙着送出国;出国后有忙着把孩子塞进Montirosi或者Kumon,更加不提其他舞蹈班、钢琴班、芭蕾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外就是衡山路酒吧一条街,不知道孩子们除了Montisori之外,还学到了什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真正宋子文公馆在这里,永嘉路501号,现在是老干部局,进不去

离这里不远,就是大多数上海人都不熟悉的太原路。这是一条不长的路,从肇嘉浜路起头,到汾阳路到头,总厂也不过1公里样子。这是一条僻静的小路,不通公共汽车,也没有多少居民,是藏龙卧虎的好地方。这里隐藏着很多上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太原路160号,人称太原别墅,俗称马歇尔别墅,现在是瑞金宾馆的分部。这是一座自带巨大花园的豪宅,号称上海最豪华的花园洋房。有说法这是一个英国有钱妇人马库斯建造的,但更加通行的说法这是洋人律师狄百克(不知道来头,听名字有点像印度人?)在1928年建造的。这是一座巨大的法国文艺复兴式洋房,规模在上海的大洋房中都不多见,可能只有嘉道理住宅(现上海市少年宫)可以与之媲美。1933年狄百克突然去世后,房子卖给周佛海的好友岑德广,这里成为两人密商的地方。抗战期间,这里成为日军司令部,抗战后房子被国民政府没收。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内战期间住在这里将近一年,多次在这里和周恩来、邵力子等人会晤。解放后,这里成为国宾馆的一部分,据说毛泽东、江青都曾在此下榻,尤其为江青所最爱。现在这里依然是国宾馆,但在周边增建了一座对外开放的辅楼,用作酒店是公寓,可以短期入住,也可以长期入住。和汾阳花园不一样,主楼也对外开放,可供举办婚宴,甚至二楼客房都可以订,每晚1900大洋。和外国血统大酒店的总统套房相比,并不黑心。主楼里一共只有两间客房,差不多相当于独用了,国宾级的服务,有米的童鞋赶紧上啊。这里举办婚宴的价格和外面的洋房酒店差不多,只是有一个问题:这里依然是国宾馆,如果婚宴当天有国宾接待任务,婚宴只能换地方。他们倒是也有所准备,因为是同一个瑞金宾馆系统,如果太原别墅有国宾接待任务,婚宴就转到瑞金二路上的瑞金宾馆本部。那里也是豪宅级的花园酒店,不掉份的。问我为什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我们这不是在侦查地形嘛。女儿总是要结婚的,结婚总是要在上海也办一个典礼的,各种地方都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地方当然要到时候决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沪上诸多豪华洋房中,马歇尔别墅应该算比较exclusive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个人不大喜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太森严,有点装腔作势,但马歇尔别墅威严而不过火,充满自信和有节制,恰到好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露台上这一对中国狮子和建筑整合得很好,没有风格冲突,不容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歇尔别墅的这个圆亭大概是上海独有的,别的地方没有看见过。这是19世纪英国landscape garden的典型手法,还有一个官名:folly,放在法国式别墅的花园里,倒也相得益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室内延续了室外的格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豪华但有节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深得“豪华不是耀眼的堆积”的真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梯间的处理似乎有一丝Art Nouveau的味道,我好像看到了Victor Horta的影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知道马歇尔和周恩来是否在这里会谈过?在这样充满历史的地方,很难远离这样的想象……

另一个曾经神秘而有名的地方自然就是丁香花园了。丁香花园的传说很多,有说这是李鸿章为七姨太 丁香所建。相传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宠妾丁香埋怨沪上官宅喧嚣,于是李鸿章特聘美国建筑师设计,又在园中遍植丁香,故名丁香花园。但正史认定这是无稽之谈,李氏家谱中并无丁香之人,而此园是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所置。可以确定的是李鸿章从未在此住过,因为丁香花园建成时,李鸿章已经去世多年。这是英国乡村式洋房,但是中西合璧,花园里有沪上小有名气的游龙戏凤,就是一条绿釉的蛟龙对着金色琉璃瓦顶上的金凤凰。据说这有风水上的什么考究,是大吉大利的事情。当然,花园里多的是丁香。这种在上海寄稀罕又洋气的花草为主人赢得了莫大的名气。李鸿章不知道算贪官还是清官,没听说他特别贪,但肯定不是穷官。死后分遗产时,姨太太所生的小儿子李经迈分得长兄们不要的地产和股票。但是李经迈生意经很灵,房地产和股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半条华山路都是李家的地产,这里和汾阳路一起,成为上海西区最高尚的居住区,如今成为“上只角”中的“上只角”。不过李家后代似乎对享乐更感兴趣,沪上的地产统统卖掉,到北京买了一座旧王府做寓公,后来索性举家迁居美国了。解放后,丁香花园先是中共华东局所在地,陈毅、潘汉年、刘亚楼、陈赓都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后来这里成为兴国宾馆的一部分,毛泽东来上海是据说曾经入住。现在一部分开放为高级餐厅,另一部分保留为老干部活动中心,花园仍为老干部们所独享,闲人免入。有意思的是,高级餐厅兼做老干部活动室,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1点是老干部用茶的时间。不知道这里的平均消费是多少,估计没有人均200元是出门要饿肚子的。但是老干部们只需缴费每人……4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是记得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是没有规定这一针一线该交多少钱啊,何况让资本家到老干部的修养地来赚无产阶级的钱,不代表无产阶级捞回来一点,不白革命了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丁香花园的主楼是一个Tudor式的洋房,其实并没有多少杰出之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侧后据说曾经是李家的藏书楼,李家后人变卖家产的时候,把藏书楼都送给震旦大学图书馆,现在应该属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对游龙戏凤号称在风水上大有道理,是花园中的焦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的墙是黄色的实心墙,在墙上打一个缺口,成了小卖部,我们就是在这里吃的沙嗲鸡翼。25年了!

对于我们来说,丁香花园也算是还愿。当年在墙下一顿午餐把GF的奖金全翘掉了,结果吃来一纸加拿大的录取和奖学金通知书。承蒙朋友们关爱和杂志们的高看,这些年小赚了几个钱的稿费,现在是用实际行动感谢LP的时候啦。记得当年吃了一个沙嗲鸡翅。那年头见识短,不知道沙嗲是何物,也没有吃过鸡翅。一只鸡只有两个鸡翅,一只鸡一家人要分好多顿吃呢,哪有一顿就吃上几个鸡翅的道理?一根竹签上串这几个烧烤的鸡翅,这可是开洋荤了。这一次呢?其他的都忘记了,就记得一个葱油拌面。这东西好吃啊!

在“上只角”中的“上只角”的另一头,有另一个国宾馆:东湖宾馆。这个位于淮海路和东湖路口的巨大花园曾经是杜月笙的住宅,据说是林彪到上海时的最爱。东湖宾馆本来位置非常好,但现在周围建造了太多的高楼,淮海路上交通也太繁杂,破坏了这里的好兴致。花园里增建了太多的建筑,也使得环境杂乱起来。主楼是杜月笙的旧宅,现在在大修,拆成一个空壳子了,什么也没有看到。总的来说,有点失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月笙公馆在大修,估计外观也已经改动过很多了,当年应该不失沉稳、典雅,符合杜月笙的性格

众多的花园洋房中,个人比较喜欢汾阳花园和太原别墅。汾阳花园比较低调、闲适、淡雅,适合我这样的懒人的口味。太原别墅自有一种君王之气,威严,略显拘谨,甚至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不做作。这是一种不怒自威的大气,虚张声势是做不到的。白公馆原先或许是优秀建筑,现在有点不伦不类,张扬但又有点顾头盼尾。小白宫的比例和尺度都很好,但是总好像缺一点什么,或许花园缩小了房子也感觉局促了。丁香花园、宋子文公馆、戴笠公馆在建筑上乏善可陈,席家花园如果不是占据了这个“上只角中的上只角”的黄金角落,恐怕也只是上海的又一座洋房而已。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猪头大将,
家园 赞!职业叫花子已经上早班准备开业

赞!

家园 马勒别墅

汾阳花园住了5天,该搬地方了。下一站:马勒别墅。说起来,上海的花园洋房虽然多,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非常少。除了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这样由于名人缘故而列入的之外,马勒别墅是唯一一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沪上洋房中,马勒别墅是最大也是最有传奇色彩的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怪诞的斯堪迪纳维亚风格和沪上常见的帕拉迪奥式、都铎式、西班牙式、法国式迥然不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上海人的口头,甚至马勒别墅的正式宣传中,别墅的来历依然是童话般的传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口有一对不知道算什么表情的狮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还有那匹有名的马Blionic Hill,这匹马为马勒带来运气和荣誉

马勒别墅也是沪上最有传奇色彩的洋房。埃里克马勒是加入英国籍的瑞典犹太人,他的身世和马勒别墅的来历在沪上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在一般传说中,穷光蛋马勒在1919年到上海闯江湖,通过赛马赢得了第一桶金,荣升跑马场主管,以后投身航运业,发了更大的财。他最小的女儿克莉丝汀一天晚上梦见一座城堡,醒来后按照梦中的城堡画出了图样。父亲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就按照这个图样建造了这座童话城堡式的洋房。传说还说,马勒听到算命人的预言,别墅建成之日就是他的倒霉之时,所以别墅拖了10年才在1936年建成。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犹太人的马勒被日本人抓起来,从此消失了。但传奇毕竟是传奇。《上海日报》英文记者Tina Kanagaratnam曾经专访马勒别墅问题,《A Last Look:Western Architecture in Old Shanghai》的作者Tess Johnson更是特意采访克莉丝汀,克莉丝汀对马勒别墅来自于她的梦境一事一口否认,马勒的身世也没有那么浪漫。

埃里克马勒的老爹尼尔斯马勒就是一个有钱人,鸦片战争后在香港开了一个洋行,以后业务逐渐扩大到内地,包括上海,经营航运、造船、修船、保险、地产、投资等。上海的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就是沪东造船厂的前身。马勒的公司解放后就退出了大陆,但一直到90年代还在香港经营。埃里克是在1913年接过家族生意的。他经营上海到镇江的轮船航运,发了大财。在20年代,他决定为自己的大家庭造一座大洋房,他有6个孩子和无数宠物。马勒确实酷爱骑马和赛马赌博,所以洋房边上也有一个马厩。别墅在1926年开始设计,1929年动工,设计上具有浓厚的斯堪迪纳维亚风格,装修细节上带有浓厚的轮船主题。一般认为,马勒对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不是一般的委托设计。洋房确实拖了10年才完成,但这是因为马勒的生意出了问题,而不是不愿触碰算命人的预言。

珍珠港事变之后,日军进入租界,犹太人马勒被关进虹口的犹太人集中营,战后的1947年还和家人和佣人在马勒别墅有一张合影,现存马勒别墅的过厅里。埃里克马勒在1950年离开上海。几年后,飞机在新加坡降落时,飞机失事,女儿南希目睹父亲和32名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解放后,马勒别墅成为上海团市委所在地,2001年由衡山集团接手,改作高级酒店。据说克莉丝汀在改革开放后曾两次回上海,第一次不让她进去参观,只有在花园里走一圈。第二次她获准进入室内,看到当年自己的卧室还是原样保存,不仅老泪纵横。她再也没有回来过这里。不过马勒别墅的故事没有完。据说陈良宇在收到调查的时候,这里就是很多人喝茶的地方。马勒别墅从2006年开始大修,一只到2009年才对旅客开放。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和这个充满传说的地方一样。

如今,马勒别墅分两部分,主楼的一楼、二楼主要供婚宴使用,这里是沪上婚宴最时尚的去处之一,还可以包草地。太原别墅也是不多的几个可以包草地的婚宴场所之一。三楼有几间客房,主要客房在二号楼。这是从当年马厩扩建的,扩建前是团市委的食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勒别墅内部是大量精美的木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梯间是开敞的,故意用眼花缭乱的交错和重叠制造神秘和幽深的气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住在这里,不熟悉的话会迷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航海主题在每个角落若隐若现,这里是天花板上的舵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吊灯像放下的铁锚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圈栏杆则像船长的指挥台或者海图桌,连贯天窗则在白天把日光引入黑暗的走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建筑细节上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如柱头上的青瓷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月洞门不知道是不是受江南园林的影响,这是西方建筑里从来没有的手法

从建筑上来说,马勒别墅别具一格。这种斯堪迪纳维亚风格在沪上可算独树一帜,在中国大地也不多见,如果不是绝无仅有的话。但这又不是纯正的斯堪迪纳维亚地方风格,混合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建筑手法在内。一定要站队的话,或许可以和“疯子路德维格”在巴伐利亚山巅上建造的新天鹅堡相比拟,同有Romanesque Revival的成份在内,甚至还有些许Gothic Revival的影子。这和文艺复兴以来建筑的理性化潮流反向,充满了神秘色彩和随心所欲,或许对习惯于“形式服从功能”的现代观众带来新奇和兴奋。室内装修用了大量的木饰,还使用很多镜子作为装饰元素,但最大的特点是错综复杂的布局,弄得迷宫似的。尤其在二楼中厅,盘空穿错的楼梯简直眼花缭乱,增加了神秘气息。入夜,建筑用五色灯光照明,更是弄得童话一般,或者说鬼里鬼气。感觉上,马勒别墅属于建筑上的大作,但不是杰作,缺乏杰作所有的大气,或者那种气场。大到Wren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贝聿铭的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小到帕拉迪奥的圆厅别墅、莱特的流水山庄,建筑杰作都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就像伟人在身边一样,使人仰望,使人赞叹。但是马勒别墅更像一个怪诞的邻居,使人惊诧,使人疑惑,总是有点令人不放心。

不知道是不是国企的关系,衡山集团管理下的马勒别墅也有国际饭店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要好一点。入住的第一天,空调坏了;淋浴的水比涓涓细流好不了多少;被褥都是潮兮兮的,这可能要怪罪于该死的黄梅天;地毯和装修都显出一股没人管的破旧,而不是老而不朽的味道。酒店设施老并不可怕,适度磨损还有风味,但要老得有范儿,就像头发一丝不苟、衣着一丝不乱的老派绅士一样。好在马勒别墅是包早餐的。从来没有见到过那么丰盛的早餐,除了常规的东西外,有很多炒菜,看来除了红烧蹄膀、嫩煎牛排、清蒸龙虾,什么都有了。悄悄观察了一下,住客以女宾为多,尤其是单身或者结伴的,拖家带小的只看到一家,夫妻或者情侣的也很少,拉来参观花园(花园是开放的)的情侣对子也是女孩更加积极,男孩很被动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和马勒别墅的童话式传奇更加打动女生心理有关。住客和吃客都不多,晚上婚宴或者饭局总是有点,但也不满。婚宴或许不是季节,春秋会不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早餐之丰盛令人乍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明亮的漏门漏窗令人联想起哥特式教堂的侧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梯间也用彩色玻璃窗增加采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花板上大量使用镜饰。既增加空间感,又有装饰作用,这是晚期巴洛克或者洛可可常用的手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宴会厅之一,估计原来是卧室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亮黄色的玻璃金字塔尖顶正好成为采光的天窗,落在中间的圆桌上,很有气氛

马勒别墅有一个定位问题。作为租界时代的独特洋房,马勒别墅有心用这个旗号吸引外国旅游者和商务旅客。从价位上说,定价还低了,物超所值。问题是对殖民地时代上海有怀念的那代人都走了,新的一代并没有这样的怀旧,来怀旧的其实都是赶时髦的上海人和内宾,但马勒别墅的价位对国内消费还是太高,吓走了应有的顾客群,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单靠降价吸引住客,很是纠结。实际上,马勒别墅可以考虑到独特的历史和影响,设定开放日,开放guided tour(有导游的参观,避免乱跑),索性让一般观光者看个够,扩大影响,还可以收几个钱。其实上海好些历史建筑都可以照此办理,用guided tour解决开放和正常业务的冲突,包括海关、汇丰银行、国际饭店、和平饭店等。

上海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洋房没有跑到,像瑞金二路的马立师住宅(现瑞金宾馆)、虹桥路的陈纳德住宅、陕西北路的何东住宅、愚园路的王伯群住宅(现长宁区少年宫)等。不说有多少洋房,光说上海洋房的书就出了不少。都要跑过来是不可能的。只能知足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主楼现在以宴饮为主,住宿主要在右面的辅楼,原来是马厩,后来是团市委的食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辅楼不大,后面增建的部分才是客房主体。增建部分外观难以恭维,好在基本上隐藏在绿化之中,对老建筑并无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内部做得还很用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样大量采用木饰,和主楼的主题匹配得不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参观不能进入草坪,只能沿着周边的小径走一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有马勒别墅最出名的角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入夜,灯光下的小径很有几分鬼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主楼的灯光以紫色、金色为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童话世界乎?鬼魅世界乎?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
家园 上海随想

国际饭店、豪华洋房,那都不是普通人的生活,我们也是像当年“勇闯丁香花园”一样,新奇一下而已。顺便提一句,这三个地方都是从Expedia上订的。这对国内的朋友可能用处不大,对海外的朋友可能有点参考作用。国际饭店是每晚101美元(今天看到降价到74了,TNND),马勒别墅是118美元(包早餐),汾阳花园才89美元(今天看到涨价到110了,TNND)。折算成人民币当然还是很大的一个数字,或许超出通常家庭居家旅游的住宿标准,但和国外相比,这只是汽车旅店的水平,也就是电影里逃犯在荒郊野地的公路边苟且一晚的那种地方,实在不能算贵。相比之下,和平饭店的管理是国际水准,收费也是国际水准,每晚249美元,这就超过工薪阶层的通常接受水平了,尽管仍然比欧洲大城市同级酒店还是要低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们,下次回上海(或者北京、天津、……)可以试试。如果我下次到北京,一定要找北京饭店住一住,LP带学生去的时候,每晚才89美元,简直没有天理,北京饭店啊!不过这些价格似乎一直在变。

在上海的这些酒店中,国际饭店的地理位置无疑最佳,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位置了,三条地铁线在门前交汇,公交线路更是不计其数。还有,上海滩上要找不知道马勒别墅在哪里的出租司机容易,不知道国际饭店在哪里的出租司机就难找了。不过房间最小,行李一放下,走路都困难了。实事求是地说,国外类似的星级酒店有时候也就这么大,只是和马勒别墅、汾阳花园一比,这就太局促了。服务态度也最国企化。作为怀旧住住可以,期望不要太高就好。就建筑和历史而言,马勒别墅无疑比国际饭店更有意思,但地理位置有点尴尬,地铁线都有点距离,公交线路也有点别扭,陕西路在这一段是单向的,顺方向的公交车还不都在延安路站停车。马勒别墅的房间大多了,服务也比国际饭店好一点。考虑到这里的独特风味,还是值得考虑的,就是要在心理上对交通有所准备。汾阳花园在这一点上就非常好。地铁1号线和10号线的陕西路站不近,但也不远,走路不到10分钟样子,至少一半是在宜人的林荫道上,另一半就要到淮海路上去人挤人了。公交稍微有点麻烦,有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我们的房间巨大,简直大而无当,自己都有点惭愧了。除了没有足够的沙发和椅子外,房间里请10个人坐下都有充裕空间,且不影响放行李的空间。从设施、交通、氛围、价位的平衡来说,个人最推荐汾阳花园。除了这三个地方,东湖宾馆、瑞金宾馆、锦江俱乐部也可以考虑,浦江饭店、锦江饭店、上海大厦这些老字号也都在类似的价位,原为华侨饭店的金门大酒店价位更低,还享有和国际饭店相当的地理优势,哪一个都比希尔顿、喜莱顿、波特曼有意思,都值得考虑。

回上海的飞机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一飞机200多号人里,除了不超过10个洋面孔外,清一色中国人。这可是加航啊,估计国航的飞机上洋人比例更低。除了常规的探亲、生意族外,很显眼的是一群小留。不好说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都像家庭条件很好的样子。他们行李很少,似乎也常来常往,对远途航行习以为常的样子。另一个特别就是小孩子特别多,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结果当然是哭闹声、家长追孩子声此起彼伏,像朱明瑛的回娘家。这是坐寻常的洋人飞机绝少有的事情,只有圣诞节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不过还是有一个不同,中国人说话还是很大声,中国人聚堆的地方很难不噪杂。即使在很高档的饭店里,哪怕没有什么人,服务员之间也会互相从老远高声招呼。朋友聚会那就更加如此,不大声叫嚷,似乎不能尽显热情一样。

回上海的日子都在外面忙碌,很少有时间看电视,偶尔看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说的是周恩来、邓颖超留学法国时候的事,怎么看着像现在的小留学生在玩娃娃恋呢,都是什么导演,拍出这样的无脑烂片。中宣部也不干点正事,把这些垃圾毙了。不过电视里也看到好玩的,《汉语桥》正在进入决赛,洋小伙洋姑娘们正在猛显身手,这天是唱中国歌,这帮真洋鬼子唱得真好,有几个明显是受过歌唱训练的,很有水平。一个胖姑娘足有280磅,但是中气足啊,《我爱你中国》那叫唱得一个惊天地动鬼神,绕梁三日,但是唱到“我的母亲,我的祖国”的时候,实在是听得太奇怪了,浑身汗毛倒竖。还有一个洋女唱《红头绳》,汉字咬字不太清楚,但歌唱表现绝对一流。最逗的是一对唱花儿,一对一答,逗死人了。大山的中文说得可是真好,90%的中国人恐怕都说不到他那个水平,我肯定不及他。不过电视上也看到,台上的人很多是选过的,尤其是站在后面做陪衬的,大多是中国人心目中漂亮悦目型的。大概是电视台有要求。现在国内洋学生多了,拉这么一台节目容易了,但总有万邦来潮的自得自赏的感觉。比如说,英美国家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可能人家想都没有想过要弄这么一台节目,上了电视也未必会有人看。

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店和商品已经看麻木了,没有感觉了。说是和外国一样也不尽然,至少服装店不一样,一架一架的服装,几乎都没有重样的。老字号的意味变了,一般的高质量商品不需要到南京路、淮海路了,只有特别的奢侈品或者稀罕物才有必要到专卖店。南京路上的七重天曾经是侨汇商店,当年这里门前汇集了倒卖、收购侨汇券的贩子,现在知道侨汇券为何物的恐怕都不多了。

街上的私家汽车更多了。宝马似乎比奥迪还多,3系、5系、7系差不多数量,而不是其他市场典型的金字塔分布。奔驰少一点,同样是C系和E系差不多数量,S系少一点。有意思的是,大车配小发动机很普遍,比如奔驰E200是北美根本没有的。另外一个就是SUV增多,尤其是VW Tiguan、宝马X3、奥迪Q5.但是上海的SUV普遍调低底盘,轮胎也好像小一圈,看起来特别别扭,好像肚子拖在地上的老母猪在奔跑。相反,轿车的底盘似乎抬高了一点,大概更加适合中国的路况。

在公共汽车上观察了一下,上车的人基本上都自觉打卡、买票。司机坐上来了这不算什么,在终点站上司机不在车上的时候,这就值得赞扬了。不打卡、买票的只看到一个人,不清楚他有老年卡而懒得出示,还是真的逃票。另一方面,远郊出现了大量农民运行的公共汽车。这些不是私人运行的,应该是县里或者乡里运行的。车子很正规,基本上都是人工售票,但是通用公交卡,估计是脱离土地后的农民改行的?他们对于满载有异乎寻常的热情,一路大声招呼,老远有人跑来就一直等人家上车,有人招呼可以不在站上也上人,很有意思。但是农民毕竟是农民,很有可爱之处。在奉贤海湾镇等开车的时候,司机、司机老婆和售票员把东西拿上车,坐下摊开吃饭,反正车上没什么人。几个人嘻嘻哈哈,吃吃喝喝,塞过来抢过去,倒也亲热。看着吃的不错,有肉有虾有菜,当然还有饭。吃了好一会儿,吃好了,走下车门,哗一下就把剩下的什么脏东西倒到路边草丛里了。回到车上,拿出一块色彩可疑的抹布,在座位上撸了两下,然后各就各位,开车出发了。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自由得很,挺好。

说道奉贤海湾镇,这里现在是上海海边的疗养地了,搞了一个碧海金沙。这是人工围出来的蓝水黄沙,来的人不算多,但也不断。这里街道异常宽敞,在过去都赶上广场的水平了。路边绿化也做得很好,树密花繁。旁边造了大批楼盘,有高楼,有小洋楼,都好像卖不动的样子。小洋楼尤其凄惨,门窗都没有,留着大大小小的黑洞洞。说像受到战争劫难后的样子,好像太新太完整;说是太平盛世,又好像牙齿都打掉、肋骨都塌掉的受难壮汉;怎么看怎么别扭。海湾也是好几个大学的新校区所在。远远望去,这些新校区一个比一个大,烈日下走一遍是要有爬雪山过草地的勇气的,一个也没有进去。想起来,除了这里地皮宽敞,容易接纳大型校园外,把大学生“流放”到这偏远的地方,省得他们被花花世界分心。这里除了一天两班的校车外,只有农民公共汽车,开到最近的地铁站要两个小时,坐地铁到市中心又是至少一个小时,进一趟城不容易。

海湾镇上有一个海湾园,老板是当年的知青,现在在这里开了一个知青博物馆,陈列知青的事情,还有一个“知青”号火车头。知青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必读的历史,希望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回味那段历史,理解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有很多看不懂的事情。上海现在律师多,据说上海律师大概有70%在做遗产官司的生意,《新民晚报》更是充斥了打遗产官司的事情。这一方面可以引出很多世风日下的慨叹,另一方面也是一件好事:中国人(至少是上海人)已经有遗产官司可打了。现在这一代人是原始积累的一代,跨代财富转移已经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事情。那个时候,每个月能坚持到月底而不提前耗光当月的薪水和配给的票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哪有什么遗产?房子都是单位的,私房和月球上的地产一样不可思议,上一代走了,下一代让你继续住着就对你不错了。现在的遗产官司一方面打得乌烟瘴气,另一方面可以预计,几代人之后,中国人的财富可以比较可观,那时人们对生活、社会、心态、价值取消、行为方式都会有极大改观,或许不必再那么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想起来,中国人喜欢拼抢,什么都喜欢一拥而上。飞机着陆后,不等停稳就迫不及待地开行李箱,其实只有这么一条两条通道,人顶人,早一秒钟都是不可能的。电梯来了,抢先一步也是好的。这不是民族劣根性,而是匮乏得太久了,机会来得太不容易了。事实上,随着现在资源的逐步富足,很多情况下人们也不再那么“猴急”了。地铁、公交大体可以做到有序排队,至少在低峰时段。五官科医院早上开门前,人山人海,但8点一到,在护士的指挥下,混乱的人群很快有序地鱼贯进入。只是街上还是出租车乱停,实在是没有办法,街面只有这么一点地方,太多的人要上下车,弄得开不动,停不下。弄到最后,依然是有限资源问题。

到了上海,书城总是要去的。书还是一如既往地多,什么书都多,只能有选择地看几个架子。特意到军事架子去看看,大路的东西多,结果什么也没有买。倒是又看到了……《米格风云》!两三年了,还在书架上,只有两本。自嘲一下:这说明这本书既不是最畅销的,否则早卖完了;也不是最不堪的,否则也早下架了。LP一看到,比我还激动,硬要拉着我和书拍一张照,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莫名其妙了一次。季风书店也去了,书更加专业,同样什么书都有,包括在学术层面上可以引出政治敏感问题的书,一整个区都是关于民主、政治体制、社会公正的书。看来TG并非不容许在学术层面上讨论民主,只要民主不演变成民粹,民主诉求不演变成社会动乱。不过还是有一个大问题:书还是以总数居多,深入的立论、评论、论述很少;史料和数据的罗列居多,深入分析和形成结论较少。

精神食粮落实了,口腹之欲也得落实。上海的大饼油条粢饭糕现在到处都是,而且不用挑人家,水平都很高。记得小时候油条没有过不好吃的时候,但大饼有时候会太实,又干又涩,难以吞咽。现在的大饼做得那叫一个水平高,而且一致性很好,赞!粢饭糕本来不是所有早点摊上都有的,现在已经成为所有人家的常规了,而且也都做得很好,脆而不焦的外壳,湿润的内核,啧啧。生煎、锅贴都有水平,只是不敢多吃,怕增重太快。另一方面,马勒别墅离红房子只有几步路,可恨红房子在几年前搬家了,现在淮海路上原来儿童商店的地方。地段其实是很好的,但这东西像老树一样,动了根,就离了地气,历史底蕴就断了。红房子对我们两人都很重要。小时候大概10岁样子,老舅到上海出差,带我两个人到红房子去大吃一顿。老舅当年是南京大学头号帅哥,还是排球队长。现在70多岁了,有一天在公园里碰到对面小青年踩滑轮板失控刹不住,眼看就要撞上了,老舅竟然重施当年排球场上旧技,就地一个滚翻,避开了相撞。记得老舅和我吃掉5块大洋,那个年头是一顿大餐了。那也是头一次见识葡国鸡和掼奶油。LP有一年过生日,丈母娘带她去红房子吃炸猪排,也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果然,红房子的老功架还在,但菜式总好像缺了点什么,没有了过去的magic了。我们对牛排什么的没兴趣,只想重温过去熟悉的“上海西菜”,点了什锦色拉,还是过去的土豆色拉;炸猪排没有了,罗宋汤还在,好像没有那个浓香了;奶油蘑菇汤,怎么清汤寡水的?铁板鲳鱼,还是过去那个味道,好;向服务员要一点辣酱油,服务员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用英语说worcestershire sauce,他更是没有听说过,只好作罢;葡国鸡,怎么跟记忆里不是一个味儿?奶油焗蟹斗,好像还成,记不清了。其实,这有点苛求了。记忆里永远是完美的,和记忆是无法媲美的。最后想点一个掼奶油做点心,实在吃撑了,没有胃口了只好作罢。黄金时间,好像只有半满。来的大多是嘻嘻哈哈的年轻人,看来没有人太把大名鼎鼎的红房子当回事。时间不饶人啊。说道红房子,80年代上海曾经遍地是西餐厅,如今好像很少见了。广东菜的热度也下降了。倒是本帮菜重新热火,不仅上海老饭店、老正兴这些生意火爆,新兴的时髦洋房饭店也很多以本帮菜为旗号,席家花园和戴笠公馆都是。白公馆说不上算什么菜,好像日本味多一点。白崇禧好歹也是抗日名将,以他名号的地方经营日本菜,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嘲讽。丁香花园好像是本帮菜和广东菜的混合。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
家园 上海的大街小巷

丁香花园斜对门就是上海戏剧学院,这是LP当年工作过的地方。没有找到大门,看到一扇门就往里进,也没人管。估计暑假期间美女帅哥学生都回家了,门卫就不操心拦截无关色众了。走进去,一下子东南西北都摸不着,变化太大了。其实上戏只有巴掌大的地方,走几步就又找回方向感觉了。果不其然,前面一座三层的水泥房子,最呆最傻的那种,门前大书“专家楼”,这就是当年青年教师宿舍,找GF时这里熟门熟路了。可惜楼房大门紧闭,当年的房间现在不知道是干什么用。在青砖小楼的校长办公室外看上戏历史画板的时候,有人问你们找谁,我们不找谁,当年在这里工作过。他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结果这是当年人事处帮着办出国手续的老师,当年都是认识的,现在是党委办公室主任了。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走到外语教研室,门锁着,但LP当年也不大到办公室来,嫌这里黑乎乎的。回到“专家楼”,旁边就是上戏实验剧场,这是LP小学同学参加设计的,当年也是沪上建筑新秀之一。不过当年的小剧场外面套上了一个大玻璃套,规模更大了,据说里面还是没变,不过没有进去。真正的大门原来就在小剧场的前门广场。

LP这小学同学是一个人才,家里也有“花头”。老妈是40年代厦大校花,学法律的。解放后反右卷了进去,文革自然更是没跑,扫大街,挖防空洞,度日如年。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了,她开始干科技翻译。1986年以后恢复律师制度,这才是老人家的第二春,她成为上海滩上第一批律师,专营涉外经济法律,救回大量国企和合资企业,更是带出大批徒弟,多次被评为10大优秀律师,从此忙得不亦乐乎。到70岁了,按规定不能再注册,老人家只能给自己的徒弟打下手,干了几年没劲,这才恋恋不舍地退休了。老爹好像是上海外语学院的教授,应该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这样家里出来的儿子不杰出的话,只有撞豆腐了。

当然,这位同学从小聪颖,乒乓球又打得好,分到体育重点班,同学里有人进入上海市队,高年级里还有打成国手的。那个年代里,这就相当于现在的超级重点学校了。但天生的读书人,工课好不说,还特别善于画画,自己学的一手油画。当年上海滩上一群一起玩的人中,很有一些干出名堂的,像中央电视台的首席舞台设计什么的。他的油画送到区里展览,后来送到上海美术馆展览,不过后来学的是建筑,进同济,然后是英国、美国留了一圈洋,到了香港做教授,如今是“世界建筑在中国”方面的学霸了。

他是LP的小学同学,小学以后又分开到不同的学校,所以我们结识得很晚。但是一结识,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这次到上海,他特地从香港回来,到汾阳花园来看我们。我从小喜欢建筑,但我是最彻底的土八路,连区大队、武工队都不算,是民兵。我是认真准备了一肚皮建筑上的问题,就准备听答疑呢。结果见面一叙旧,答疑的事情就丢到爪哇国了,只有等下次有机会了。其实问题当然不必当面答疑,但函授和面授总是不一样嘛。结果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七转八弯,最后到了乔家栅。说起来这是百年老店了,在老上海就很有名气,老父亲特意关照我有机会要去一次。这里离外公家近,当年外公带我来过很多次,面巾百叶记忆犹新。父亲早年更是曾经和他的外公住在乔家栅对门,蒋介石和宋美龄还没有搬进“爱庐”时,曾经也住在这里。据说乔家栅老板一请上海电影、京剧界名人白吃白喝,请他们帮助做广告,结果生意做进国际饭店,国际饭店的厨房由乔家栅主持。当然,这是30年代的事情了。不过这样一个老字号,请老朋友应该不错,结果大失所望。地方还是老地方,整旧如旧那叫一个彻底,除了没有了墙上的革命标语外,好像文革时代的乔家栅一个样子。八仙桌、太师椅油兮兮的,空调理论上是有,实际上冷气吹到的地方可以吹出感冒来,吹不到的地方则是大汗淋漓,从来不知道喏大的室内也可以有这样分明的“双区温控”的。菜式还算老上海,质量比一般街坊饭店高明不到哪里去。顾客看来主要来自街坊邻里和过路民工,倒也亲民。不是说亲民不好,实在是街坊邻里中要是有人要认真请客,恐怕也不会到这里来。没办法,只好跟老朋友抱歉一声,一起忆苦思甜吧。

跟LP到小时候住过的山阴路,这里是上海少见的成片保护下来的老街道之一。找到当年的老房子,在门前拍一张张。犹犹豫豫往里探头探脑的时候,里面有人走出来,问找谁。我们不找谁,当年在这里住过。你们哪一年在这里住?xx年前后的时候。我那以前就住在这里啊。结果一对,原来真是老邻居,只是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认不出来了。于是又是一番唏嘘。

在山阴路,终于去了在眼前晃了几十年但从未进去过的大陆新村鲁迅故居。这是上海新式弄堂中典型的单元,上下三层都属一家人家,前面是主人居住,后面是佣人和厨卫的空间。可以看出,这样的单元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以住得很舒适,当然解放后这样的单元大多打散,住进72家房客,原有的舒适代之以杂乱和局促。这使我想起来,旧上海实际上是一个等级很森严的地方,太原别墅、丁香花园这样的地方是贵族的地方,大陆新村和大量“新式弄堂”是中产阶级的地方,棚户区则是穷人的地方。现在呢?这是一个问题。

在上海,地铁是最可靠的公交,出租虽然方便,但就是不计成本的话,时间也难以保证,地面交通实在是不妙。地铁坐多了,难免对地铁电视感上兴趣。倒不是说内容有多好,而是这似乎很有象征意义。在西方媒体里,中国依然时时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拿出来敲打,但今日中国在有些地方的资本主义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地铁和公交电视就是一个例子。在地铁和公交上,人们被关在封闭空间里,电视不仅提供免费新闻和娱乐,还是广告的绝好平台,你想不看都不行。“我要冰加”看上五百遍,想要忽略冰加都做不到了。上海地铁也是中国不多见的免费派发每日报纸的地方,有新闻,有娱乐,有广告。同样,地铁时间也是抓住地铁乘客这一客户群的绝好机会,编、印报纸的费用绝对可以被广告费抵消,还有多余。这样的生意经居然在资本主义世界没有人想到,实在是要赞叹一下:中国人开动资本主义脑筋的话,可以比老牌资本主义更加资本主义。

上海的洋人很多,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不是学生,就是讨生活的。发噱的是,他们深谙入乡随俗之道,自行车上后座带人,开着助动车抢道,一点不含糊。公交和地铁里赶路的洋人年轻人更多,听口音,很多不是来自英美,世界各地都有。洋人到中国讨生活的越来越多,LP送到北京留学的学生有的还在读书已经被拉去拍电视剧,早就乐不思蜀了。

回来去飞机场的路上,出租司机告诉我们,他原来是在国企开旅游大巴的,效益不好不说,他不愿游手好闲混日子,宁愿辛苦一点,多赚一点钱,改行开出租了。回程飞机照样全满。加航该换更大的飞机了,或者增开航线,能从卡加利直飞上海就好了。突然发现,川航有经沈阳飞温哥华的,不知道还有什么中国航班飞加拿大?

在上海野了两个星期,该回家……接着到加拿大东海岸去野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人认得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淮海路华亭路。还想不起来的话,这是上海最早的“摊头街”,柳林路、襄阳路、七浦路都是后来的了。这也是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里最津津乐道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清晨的复兴中路,老太太独自缓缓而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清晨,南京路旁的弄堂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延安路陕西路口的弄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清晨,五官科医院门外,快开门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贩在分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京路上,女孩在自得其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著名的乔家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延安饭店,当年总政歌舞团到上海招人,就是在这里面试,LP(那时还小,不认识)进入了最后筛选,但因为家庭出身不够红被涮下来了。我和小学同学齐声惊呼:“还好”!LP很郁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水蜜桃,杨梅,西瓜,啧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延安路上的斯大林婚礼蛋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或许是沪上最正宗的多立克柱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高架的存在,延安路地面交通偶尔会有片刻清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河南路近南京路,高楼包围之下的都市村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江路教堂旁边,有一个圣经书店,有人问事,满架子的圣经,可恨西方公众还是中国不能买到圣经的印象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五谷不分,
家园 Zapata,当年老布什起家创业时给自己公司起名也是这个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三脚钻井平台的石油公司。

家园 马勒现在还是很亲民的

外链出处

家园 老大回上海主要还是来怀旧的。

照片里新东西基本没有。

家园 再过20年,上只角就变成传说了。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基本没有上只角的概念了。

等上海城市,交通进一步发展,上只角就彻底变成历史名词了。就像当年的会馆一样。

家园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红尘滚滚

家园 晨大的知识真是渊博

你是早就知道,这次特意去体验一下呢,还是入住的时候留心看的?我上学就在附近,所以前后在这些路上晃过五年。当时觉得这片地方真好啊,在上海这么大的都市中心,竟有如此幽静而有格调的地方,但是对这些建筑的历史一无所知。我对上海的好印象,有一半来自这一片。我觉得这些街道,拍个民国时期的电影,基本不太用布景,直接来就行。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想,以后有了钱,就买一幢下来,现在看了你的介绍,恐怕都不是有钱就能买得下来的。

家园 晨大这种市中心出来的还说自己不是上海人

让我们这些下只角出来的情何以堪。不过晨大倒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对于这些闻名遐迩的洋房花园来说,普通的上海人是很难得偿一见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