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谁解谜中密 (四) -- 参考

共:💬141 🌺158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根据日本的记载,通过电信截收Z作战是不可能的

因为从构思到核准,整个计划全部是相关人员跑来跑去,根本没有动用无线电设备。

整个Z作战里,可确信的首次使用无线电设备,就是渊田在珍珠港上空发送的“虎!虎!虎!”

家园 这个只是说的作战计划

相关的苗头还是可能被破解的

家园 一个苗头可以出很多结果,这区别就是牛人和欺世盗名
家园 谁解谜中密(十)

密电检译所的这个名称挺有意思。特别是这个“检”字。我在前文中讲过,搞电讯情报,第一步是个“听”字,也就是用电台侦听抄收敌方电报。那为什么温毓庆在这里用个检字呢?

原来温毓庆在建议搞对日电讯情报的时候,对是否能破开毫不了解的日方外交电报密码并无把握。他担心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全,万一到头来破不了日本外交密码,无法向蒋介石交代。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搞电台侦听,只搞破译,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购置电台,和养一大批电台侦听人员的开销。但这样的话如何解决获取日方电报的问题呢?这就要讲到温毓庆担任交通部电政司司长这个得天独厚的职位。他利用电政司这个管理全国电报局的机关的权力,一声令下,让全国电报局把日本使领馆通过电报局拍发的所有电报都上缴一份复本供检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大量日本外交电报,所以有这个“检”字。为了不引起日方特别注意,当时是要求电报局把日本以外其他各国使领馆的电报也一齐上缴给温。

虽然日方通过电报局拍发的电报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通过自己直设电台拍发,但通过电报局途径搞到的这部分电报已足以让温毓庆作破译的试验用了。温毓庆在破译日本外交密码试验成功后,立即报告蒋介石,申请购置侦听电台,扩大破译队伍和建立侦听队伍。蒋介石见投入有产出,立刻批准扩大投入,其中月经费就从一千八百元增加到五千元。

经费申请获得批准后,温毓庆为尽快充实侦听电台队伍,聘请原来他在交通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任内管辖的上海国际电台的领班魏大铭为顾问,由当时魏大铭主管的戴笠的杭州警官学校无线电特训班搞了个专门的第六期,为温代培电台人员。在破译方面增加的日语人才中有个叫王良诚的,他的真名叫闵石麟,朝鲜人。后来当过韩国驻华大使。

温毓庆这次建立破译队伍,吸取上次办电务股成功后队伍被毛庆祥吃现成连锅端去的惨痛教训,未雨绸缪,把核心破译队伍分成两块。数学人才一块 ,使用数学方法研究密码结构,日语人才一块,在掌握到的密码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破译 ,连办公地点都两块分开。

密电检译室破开第一种日本外交密码,是通过对从电报局上缴上来的日本外交明码和密码电报的常用语和常用假名频率曲线进行对比,从而找到突破口。

日本外交电报的主体是罗马字假名,也就是基于日语拼音。但关于中国的地名人名如果也用罗马字假名这样的拼音来拍发电报,收报方的译电员收下来后单凭拼音是无法精确无误地译出对译电员来说未必熟悉的中国人名和地名的 。所以当时日本外交密电在碰到中国地名和人名时都还要再额外注明汉字,而这些汉字则使用通行的汉字明码。密电检译所通过频率分析对比找到了这个突破口,破开了日本外交密码。

在侦听方面,日本驻南京大使馆是重点对象。当时其拍发电报集中在早上六点后和下午三点后这两个时段。密电检译所在摸清这个规律后可以有效侦收日方电报。

1930年照片,左上角是当时的日本驻华大使馆,中间是鼓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到目前为止

美国关于珍珠港的资料还没有完全解密,已经解密的也有部分被涂掉部分文字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非常可信的美方资料直接证实中方说法,只有不明出处的提到中方,但过于模糊所以不能用做证据。

当然,也许是我看的还不够多。

虽然没有直接的美方证据,但间接的还是有一些。

我后文会提到

家园 苗头也不太可能

因为整个作战的全部准备和情报工作, 都是在可以找到合理理由的前提下进行的

具体的作战目标通报, 对战队司令级是在10月底, 对舰长级是在11月26日抵达单冠湾之后, 对飞行队长级是在舰队起航后. 注意, 军令部批准Z作战, 就是在10月20日御前会议之后, 此时间之前的都只是一个预想方案而已.

真正可能泄露攻击目标的是珍珠港的场合, 恰恰是东京的社交界, 但从这个场合已经不只一次地流出过耸人听闻的信息. 假如非要把这个渠道的消息也算成就的话, 那格鲁早在1941年3月就得知日本要袭击珍珠港了: 当时日本海军高层人士是把这个消息当笑话告诉他的, 格鲁在报告国内后收到的答复是"美国海军认为这个想法在技术上不可行"

家园 这是通信情报的范畴

有些无线电信号如雷达的频率、扫描方式什么的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承载内容信息为目的。对它们的截收和分析就属于信号情报的范畴。

家园 为什么收报一定要人耳来听呢

用超声波调制然后接收端装一个指示灯显示滴滴声就可以了,这样对方如果不知道你的电报频率根本无法截获,甚至可以使用一个敌方电台的频率来调制超声波,然后滤掉低频声波就可以了,这样就更难截获了。

如果用纯的载波来表示莫尔斯码会因为这些脉冲方波产生太多高频谐波,肯定是不行的。其实最早马可尼时代的无线电报就是这么干的,所以一方发电报产生的脉冲直接包含所有频率阻塞所有频道,因此另一家电报公司只能跟马可尼的公司分时段发报。

电报这种通信方式哪怕放在当时看都是一个数据传输极为低效的方式,莫尔斯码对载频的利用率实在太低了

家园 这都能挖出来

那时鬼子的密码也够笨的

=============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这事对鬼子来说不是第一次……
家园 你说的对,用什么超声波没用

你说的对,用什么超声波没用。对于侦听一方来说,只要能侦测出射频频率,如果识别为等幅报,就会用与射频相差一个差频的本振去做解调,这个差频就是适应人耳的频率。

家园 可能是我没有说清楚

我的意思是:既然是通信,最终的两端就是人与人。己方是人、敌方也是人,所以只要己方能够识别通信内容,理论上敌方也可以。至于用什么形式表达不重要,不管是声音、灯光,震动、图像都一样,只是信号接到耳机、灯泡、电机、显示屏的区别。

你完全可以用敌方的频率发报,不过好像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对己方的发报进行监听,而且可以定位。如果发现“己方”的发报内容(或者方位)不正确,肯定会一查到底的,反而更容易暴露——总比在那么宽的频带里找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信号更容易。

你说的“调制超声波”不能欺骗敌方,因为你必须把“超声波”还原成人能够识别的信号, 你能做到、敌方也能做到——除非你的通信技术比敌方有 代 的差别。

你说的“因此另一家电报公司只能跟马可尼的公司分时段发报”,是不是电报的有线传输时候,两家共用一条线路?或者是当时的技术落后,大家都选用了一段“最佳”频率?

一部无线电发射机要 拥塞 所有通信频率,在今天也是不可能的。就是同一频率、只要接收端功率相差不大,也只能干扰、不能完全阻塞——我们听收音机的时候,有时会在一个电台里,清楚地听到另一个电台的信号。

这个“所以一方发电报产生的脉冲直接包含所有频率阻塞所有频道”可是高科技啊,在今天好像也只要美国在战场实际使用过。

家园 谁解谜中密 (十一)

中统方面的电讯情报机构于1932年开始建立,名称叫做研究股, 股长叫张华穆 , 35年改名为机密股。和前面讲过的机要室电务股一样,中统电讯情报机构的工作对象也是蒋介石的国内对手,即国民党其他派系和中共。

西安事变徐恩曾受了温毓庆成功破译日本外交电报刺激,于是向温毓庆学习,也开始搞对日电讯情报工作。当时在机密股外又成立了机密二股,用的是原来杨虎城的侍从室负责电讯情报的李直峰带来的人马,李当股长。

李直峰是山西人,早先是在阎锡山的电讯情报机构电务处工作,1932年通过杨虎城手下的山西人南汉宸等人的关系投奔杨虎城。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代表中共到西安配合张杨,杨虎城将获取的蒋方电报也给周恩来一份,周恩来通过南汉宸了解到为杨搞这项工作的是李直峰后,马上秘密约见李直峰,当场就将李直峰发展为中共特工,交给李克农领导。

南汉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安事变结束后,通过CC在陕西的老大郭紫峻的关系,李直峰遵照中共指示打入中统,担任机密二股股长。

虽然李直峰的破译能力不错,无论是在阎锡山还是杨虎城那儿都破了不少国内不同派系包括蒋系在内的密码,到了中统后又继续破译其他各派军阀电报,但和温毓庆一样,要搞日文破译,就要有懂日语的人才。以后要讲到的福建闽清人池步洲,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就因为他的日语能力被招入了机密二股。机密二股后改名为国际密电室。

1938年7月蒋介石鉴于作战需要,希望破译日本陆军密码,毛庆祥出主意牵头成立军委会办公厅机要室日本陆军密码研究组,中统鉴于始终未能攻破日本外交密码,就索性停止了全部电讯情报工作。部分人员如李直峰,池步洲等并入毛庆祥正在成立的机要室研究组,其余留在中统的人员分别并入其总台和译电室。

1941年为了配合反共需要,中统才又重新恢复了电讯情报工作,但只针对中共,不是对日的。

家园 温下手早

1935年-36年还是挺早的。温这么早就动手搞对日破译,确实占了便宜。后来就没这么容易了。

家园 谁解谜中密 (十二)

由毛庆祥牵头的军委会办公厅机要室日本陆军密码研究组,人员来自密电检译所,中统国际密电室,军委会机要室电务股,和军统局密电组。其中密电检译所人员已有成功破开日本外交密码的经验,中统,机要室电务股和军统有破中文密码经验但对破译日文密码此前并未成功。

这个研究组,从1938年7月在汉口成立,到1940年4月并入军委会技术研究室,未能作出任何成绩。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战线不断向内地移动,不得不多次搬迁, 一方面是由于其破译队伍水平不够。要说从当时情况来看,蒋介石想组织力量攻日陆军密码,最合理的办法就是让已经在日本外交密码上干出成绩,破译实力最强的密码检译所牵头来干。但蒋雄奇考虑问题自有他的雄奇之处,殊非我辈所能揣度滴。

当其破译人员从各属原单位到位后,首先由原密电检译所人员对其他人员进行日语密码破译培训,但毛庆祥不知道以前吃过他亏的温毓庆把其破译力量分了组,所以他这次从密电检译所调来的只有部分日语人才,没有专攻密码结构的数学人才。同时由于从中统,军统,电务股调来的人除少数人外大多不懂日语,所以培训效果很有限。

1939年,一架日本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在重庆被击落,机上一名负责电报通信的日军大石信三被俘。

日本从意大利进口的薄皮轰炸机イ式重爆,曾轰炸重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航空委员会把他交给了戴笠的军统。机要室日本陆军密码研究组派人去军统一同审讯俘虏,想看看能不能通过审讯了解到日本陆军的高级密码一些奥妙,结果一审发现日本航空兵的电报密码极为简单,和日本陆军高级密码根本是两码事儿。但借这个机会军统要求研究组开始帮军统培训对日外交密码破译人员,研究组同意后军统就派来了一个日语人才。 这是军统准备搞对日电讯情报的一个举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